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七 海陵南侵

海陵天德二年春正月乙巳,遣完颜思恭等以废立事报宋。

二月甲子,以完颜元宜充贺宋生辰使。

三月丙戌,宋遣使贺即位,诏以天水郡王玉带赐之。

三年夏六月丙子,宋遣使祈请山陵,不许。

四年春正月丁酉朔,宋使贺正旦。壬子,宋使贺生辰。

冬十月甲申,以太子詹事张用直、左司郎中温都威泰为贺宋正旦使。

贞元元年春正月辛卯朔,帝不视朝,命有司受宋贡献。丙午,生辰,宋遣使来贺。

三月,迁都燕京。

夏四月辛酉,以右宣徽使赫舍哩萨哈连使宋贺生日。

冬十一月丙申,以户部尚书蔡松年使宋贺正旦。

二年春正月甲寅朔,帝有疾,不视朝,宋使就馆燕。己巳,宋使贺生辰。

夏四月辛卯,遣工部尚书耶律安礼、吏部侍郎许霖贺宋生日。

冬十月庚子,遣刑部侍郎白彦恭贺宋正旦。

十二月丁未,宋使贡方物。

三年春正月己酉朔,宋使贺正旦。甲子,宋使贺生辰。

三月庚午,遣左司郎中李通贺宋生日。

夏五月癸丑,南京大内火。

冬十月己亥,遣翰林承旨耶律归一贺宋正旦。

正隆元年春正月癸卯朔,宋使贺正旦。戊午,宋使贺生辰。

三月庚申,遣左宣徽使敬嗣晖、大理卿萧中立贺宋生日。

冬十一月己巳朔,遣右司郎中梁銶、左卫将军耶律湛贺宋正旦。

二年春正月戊辰朔,宋使贺正旦。癸未,宋使贺生辰。

夏六月乙未,遣礼部尚书耶律守素贺宋生日。

冬十一月辛未,遣副都指挥使高珠巴克贺宋正旦。

三年春正月壬戌朔,宋使孙道夫贺正旦。陛辞,海陵使敬嗣晖谕曰:“归白尔帝,事我上国,多有不恭。今略举二事:尔民有逃入我境者,边吏皆即发还,我民有叛入尔境者,有司索之,往往托辞不发,一也;尔于沿边盗买鞍马备战阵,二也。我闻此二事,皆尔国杨太尉所为。”又曰:“尔国比来行事,殊不似秦桧时,何也?”盖欲南侵,故设此二端,而杂以他辞言之。丁丑,宋使贺生辰。

三月辛巳,遣兵部尚书萧恭贺宋生日。

冬十一月辛酉,遣工部尚书苏保衡贺宋正旦。癸未,诏左丞相张浩、参政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

四年春正月丙辰朔,宋使贺正旦。辛未,宋使贺生辰。

二月丁未,修中都城,造战船于通州。谕宰臣以侵宋事,调诸路明安、穆昆军,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虽亲老丁多亦不许留侍。

三月丙辰朔,遣使分诣诸道总管府督造兵器。诏诸路旧贮军器,并致于中都。

夏四月辛亥,遣秘书监王可道贺宋生日。

秋八月,诏诸路调马,以户口为差,计五十六万余匹,富室有至六十匹者,仍令户自伺养,以俟师期。

冬十月乙亥,猎于近郊,观通州造战船。甲辰,宋使上表谢,赐诏戒谕。

十一月甲辰,遣翰林侍讲学士施宜生贺宋正旦。

十二月乙卯,宋遣使告母韦氏哀。乙丑,遣左副点检大怀忠使宋吊祭。乙亥,太医使祁宰谏侵宋,杀之。

五年春正月庚辰朔,宋使贺正旦。乙未,宋使贺生辰。

二月壬子,宋参知政事贺允中为韦后遗献使。

夏四月,宋使叶义问来谢吊祭。甲寅,宿州防御使耶律翼坐使宋失体,杖二百,除名。

秋七月癸卯,遣使签诸路汉军。

冬十月庚午,遣完颜希琳等二十四人督捕诸路盗贼。籍水手,得三万人。

十一月乙酉,遣济南尹布萨乌哲、翰林直学士韩汝嘉贺宋正旦。寻使益都尹京等三十一人押诸路军器于军行要会处安置,使军至分给,余则聚而焚之。

六年春正月甲戌朔,宋使贺正旦。已丑,宋使贺生辰。庚子,诏自中都至河南府,所过州县调从猎骑士二千。

二月甲寅,以参政李通为右丞。徵诸道水手运战船。癸亥,发中都。

三月癸巳,次河南府。

夏四月戊申,诏有司移问宋人蔡、颍、寿诸军对境创置堡戍者。命签枢密院高景山贺宋生日,右司员外郎王全副之。临行,谓全曰:“汝见宋主,即面数其罪。当命大臣某某来此,朕当亲诘问之,且索汉、淮之地。不从,则厉声低责,彼必不敢害汝。”盖欲激怒为兵端。胃景山曰:“回日,以全所言奏闻。”全至宋,如言诃斥。宋帝曰:“闻卿北方名家,何乃如是?”全复曰:“赵桓今已死矣。”宋帝遽起,发哀而罢。庚成,必河南府,次温汤,遣使徵诸道兵。

六月癸卯,自汝州如南京。宋遣使来贺迁都,使韩汝嘉就境上止之,曰:“朕始至此,比闻北方小警,欲复归中都,毋庸来贺。”宋使乃还。

秋七月已丑,大括天下羸马,官至七品,听留一匹,等而上之。并旧籍民马,其在东者给西军,在西者给东军,交相往来,络绎不绝,死者狼籍于道。亡失多者,官吏惧罪,或自杀。所过蹂践民田。调发牵马夫役。诏河南州县,赢马所至,当给刍粟,无可给,有司以为请。海陵曰:“此方百姓,储蓄尚多,今禾稼满野,羸马可就牧田中,借令今岁不穫,亦何伤乎?”及徵发诸道工匠至京,疫死无数,天下始骚然矣。盗贼蜂起,大者连城邑,小者保山泽,所至开劫府库,令人攘取。太府监高彦福、大理正耶律道、翰林待制大颖出使还朝,皆言盗贼事,怒杖之。由是人莫敢言。

八月,自将三十二总管兵侵宋,进自寿春。以枢密使昂为左领军大都督,右丞李通副之。左丞赫舍哩良弼为右领军大都督,大宗正乌雅富哷珲副之。图克坦贞及永年为左右监军,许霖、富察鄂伦为左右都监,皆从。苏保衡为浙东道水军都统制,完颜正嘉副之,浮海趋临安。刘萼为汉南道都统制,布萨乌哲副之,进自蔡州。图克坦喀齐喀为西蜀道都统制,张中彦副之,取大散关。时昂以旧将总师,从人望,通实专其事。召诸将授方略。令后与太子居守,张浩等留治省事。

九月甲午,发南京,嫔妃皆从。

冬十月乙巳,阴晦,失路,是夜二更始至蒙城。丁未,渡淮,将至庐州,获白鹿,以为武王白鱼之兆。汉南道刘萼取通化军、蒋州、信阳军。图克坦贞败宋王权于盱眙,进取扬州。前锋军至叚寨,宋戍兵皆遁,败宋兵于蔚子桥及巢县。至和州,王权夜以兵来袭,射却之。翌日,雨,宋人杰积聚,宵遁。诘旦追之,宋兵逆战,明安韩棠军却,遂失利。武捷军副总管阿萨尔力战,却之,王权退保南岸。浙东道苏保衡与宋人战于海道,败绩,副统正嘉死之。时筑台于江上,海陵披金甲登台,杀黑马祭天,以一羊一豕投江中。召都督昴及富埒珲曰:“舟楫已具,可以济江矣!”富埒珲曰:“臣观宋舟甚大,我舟小而行迟,恐不可济。”海陵怒曰:“尔昔从梁王追宋帝入海岛,岂皆大舟耶?明日汝与昂先济。”昂惧,欲亡去,至暮乃使人谓曰:“前言一时之怒耳,不须先渡江也。”明日,遣总管阿林、阿萨尔率舟师先济,宿直将军温都敖拉、国子司业马钦、武库直长实实皆从战。置黄旗、红旗于两岸,红旗立则进,黄旗仆则退。既渡江,两舟先逼南岸,水浅不得进,与宋兵相对射者良久,矢尽,遂为所获,亡一明安,军士百余人。退还和州。

时闻世宗即位东京,谋北归,且分兵渡江,李通不可,遂趋扬州。过乌江县,观项羽祠,叹曰:“如此英雄,不得天下,诚可惜也!”抵扬州,使耶律摩多护神果军扼淮渡。凡自军中还至淮上,无都督府文书皆杀之。乃出内箭系帛书其上,使射之南岸,招谕宋人。王权亦纵所获金人斋书数其罪,命焚之。海陵亟欲渡江,骁骑果桑欲率众亡,事觉,杀之。下令,军中卒亡者杀其富埒珲;富埒珲亡者杀其穆昆,穆昆亡者杀其明安,明安亡者杀其总管,士益危惧。并令军士运鸦鹘船于瓜洲渡,期明日渡江,敢后者死。

十一月乙未,浙西都统制完颜元宜军反,遂遇弑。并收其妃嫔及李通等皆杀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二 良吏·沈约
  卷二百七 治平三年(丙午,1066)·李焘
  第二十回 日暮途穷寄身异域 水流花谢撒手尘寰·蔡东藩
  卷三·孔克齐
  卷之三十七·佚名
  卷二十二·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一·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七·佚名
  通志卷九十二·郑樵
  卷二十一·傅恒
  卷三十三·司马迁
  卷八十八·佚名
  第五十九章 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李宗仁
  食货三八·徐松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师律·唐圭璋

      师律,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七代孙。风宋史卷二百十五。   念奴娇   镜天露洗,荡仁风,满县正开桃李。无讼堂深晴画永,帘卷鹅山浓翠。吏散棠阴,鸟啼花散,箫鼓弦歌地。印封碧藓,笑谈无限清致。   佳会正属悬弧,十分蕉叶,

  • 第三卷·佚名

    嘲 谑   王丞相好嘲谑,初执政,对客怅然,因曰:“投老欲依僧。”再三言之,客应之曰:“急则抱佛脚。”丞相善之。复曰:“‘投老欲依僧’是古人一句诗。”客曰:“‘急则抱

  • 四集卷十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十五古今体一百十二首【癸巳七】恭题皇祖御用韘【有序】我朝家法相承肄勤尚射皇祖神勇天锡临御六十一年秋猕冬狩之典岁必举行往往亲御威弧殪禽服猛铄乎伟哉余髫年蒙被恩眷养育宫中幸得随侍木

  • 卷十五·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五苏寓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独坐理戎行,安边策最长。霜台雷电振,云汉翼箕张。决策威千里,除妖静一方。林峦开罨画,泉石韵宫商。戍罢泾川外,烽闲句水阳。肃清淮海后,谁不咏时康。 【见嘉庆十一年刊洪

  • 卷八百八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一李瀚【唐末五代人】蒙求王戎简要裵楷清通孔明卧龙吕望非熊杨震关西丁寛易东谢安高洁王导公忠匡衡凿壁孙敬闭户郅都苍鹰甯成乳虎周嵩狼抗梁冀跋扈郗超髥参王珣短簿伏波标柱博望寻河

  • 卷二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张廷玉

        王汝训 余懋学 张养蒙 孟一脉 何士晋 王德完 蒋允仪 邹维琏   王汝训,字古师,聊城人。隆庆五年进士。除元城知县。万历初,入为刑部主事。改兵部,累迁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王锡爵门

  • 卷七十八 蜀录三·崔鸿

    李班 李班字世文荡第四子也少而聪慧见养于雄初署平南将军年十六立为太子谦虚博纳敬爱儒贤自何点李钊班皆师事之又引名士王嘏及陇西董融天水文夔等以为宾友每观书传谓融等曰吾每观周景王太子晋

  • 卷二十八·杨士奇

    永乐二年二月壬申朔世子悦火廉来朝 敕江西总兵官襄城伯李浚等曰永新县民流劫朕即位之初不欲发兵虑害及无辜故旦遣人招谕使各复业改过自新今得奏知彼不悛前非为患尤甚杀死弓兵里长及邀捉巡检等事如此即不可再以理谕必

  •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夏。四月。甲戌朔。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公舅舅佟国维行礼  ○己卯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午毛明安多罗贝勒图巴故。遣官致祭  ○调广东琼州总兵官吴启爵、为直隶天津总兵官。升福建台

  • 七一七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请将总裁曹文埴等交部议处片·佚名

    七一七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请将总裁曹文埴等交部议处片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十六日*臣阿桂、和珅谨奏,为参奏事。昨发下四库全书沈炼《青霞集》八本,内蒙皇上指出空格未填者,共数十签。臣等逐一检阅,内总裁曹文埴未经看出者一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六卷乾隆四十八年特命诸皇子同军机大臣及上书房总师傅等取厯代册立太子事迹冇闗鉴诫者按代纂辑自周讫于前明得三十有三事又附见五亊而自春秋以后诸侯王建立世子亊非储贰可比者间叙其概于

  •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八·王世贞

    (眀)王世贞 撰○永乐以后功臣公侯伯年表文皇帝以建文之四年七月下京师即大位因其年为洪武之三十五年又二月制诏吏兵部差次从靖难功臣遂封淇公等二公城阳等十三侯兴安等十一伯已又录降附功増曹公岁禄封永春一侯忠诚等三

  • 卷七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七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十八文公元年考异足利本注职商臣庶弟也无也字宋板永懐堂同则国事皆用古礼正误古当作吉释文锡呈歴反【二叶】呈作星 见贤遍反下注狐见同【三叶】

  • 嘱累品第十二·佚名

    尔时持世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惟愿利益诸菩萨摩诃萨故。护念是经。菩萨摩诃萨若于后世得闻是法心净喜乐。亦为具足如是法故。勤行精进。尔时世尊护念是经。即以神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香气遍满。所未曾有。一切众生慈心

  •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尔时佛告净威力士。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净戒庄严。谓戒净无缺不舍学戒。愍于毁禁极敬持戒。净身三业净口四过净意三业。自成十善教他十善。不自称誉不起戒慢勤进修戒。头陀德中心不动转。住

  • 日知录集释·黄汝成

    注释书。三十二卷,刊误二卷,续刊误二卷。清黄汝成撰。他博采众家之说,抉择精义,详加辨证七百多条,又综括群书,发明考证,再作 《刊误》二卷、《续刊误》二卷,为《日知录》最精善本。书中不分门目,编次顺序以类相从,其具体内容前

  • 西汉演义·甄伟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称《西汉通俗演义》,又名《西汉演义传》、《西汉演义评》、《西汉全传》。八卷一百零一则。题“钟山居士建邺甄伟演义,绣谷后学敬弦周世用订讹,金陵书林敬素周希旦校锓”。甄伟,号钟山居士,建

  • 大乘显识经·佚名

    本经主要是就识(异译写作神识)而论,尤其以众生死去后,识之舍离此身,及取他身为重点。就此点而言,阇那崛多的初译本《移识经》的经题更能充分地表达经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