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五十

宋 陈经 撰

秦誓【周书】

观此篇之书乃春秋诸侯之事尔圣人取而继之二帝三王之后有深意存焉伤王道之不行而不欲絶

夫来世使不与也故取其改过迁善之意焉以为此即帝王之门户也由此而进去帝王亦不逺以论语所以教人者不曰无过而曰勿惮改易书之所言者不全以吉望人而曰无咎者善补过也冥豫在上以有渝则可以无咎同人之九四困而反则可以得吉盖当其人欲横流善端窒塞之时去帝王之道已背驰甚矣及一旦改过困于心衡于虑则向之横流者复

絶向之窒塞者复开善心油然而生此岂不足以趋圣人之门户乎圣人所以予人之改过而絶人以善者为此故也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可以事上帝以秦穆公之贪利茍得至于丧师然一旦悔过作誓而夫子系之于帝王之书之末岂非恶人之斋戒可以事上帝乎

秦穆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还归作秦誓

穆公始者与晋文公伐郑郑与秦盟秦使杞子辈戍之杞子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不可召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伐郑师经于崤崤晋界也于是时晋文公既死襄公初立以谓秦之伐郑不以告晋而乘我之丧因其师之归而败之于崤按春秋僖公三十三年书晋人及姜戎败秦于崤而书之所序则曰秦穆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此皆仲尼之亲笔也曷为而异其辞其在书则褒秦春秋则狄之何也春秋之教兼于惩恶其法严诗书之教止于劝善其辞恕书之有秦誓犹诗之有木鲁颂也齐桓公之过春秋责之备矣而木之诗则美桓公鲁僖公之在春秋曾未有一善之可书而鲁颂之作形容极口由此观之则书之取秦誓者专取其悔过也春秋之责秦穆公者谓其客人之馆而谋其主因人之有而逞其诈利人之危而袭其国越人之境而不哀其丧叛盟失信以贪勤民而弃其师狄道也此春秋之所书异于秦誓之序也

公曰嗟我士聴无哗予誓告汝羣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

此誓众之词也欲众人专心致志以聴上之言故曰嗟我士聴无哗予今誓告汝以羣言之首择其言之至要者以告汝人之为善莫切于自反故也古人有言曰此即择言之首也古人之言以为民之常情欲使人尽顺己之所为者以此而为安人情谁不欲如此然天下之事才要顺己者未有不拂乎人情而顺乎人者未有能顺乎己责人斯无难者责己者必责人何难之有惟是以其所以责人者反以自责则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受他人之责又使责己者其言如流无所顾忌此方为难天下之大患莫大乎有我之心胜而天下之大善莫大乎忘我者也知以顺己之为安责人之为难者皆有我之心知有己而不知有人也至于受责而俾言者之如流自非忘我何以感人如此哉此则全以义理为主不见其有我之私也此古人至切要之言穆公引之以自悔也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此乃穆公悔过之词吉人为善惟日不足畏乎去之速而来之迟君子兢诸穆公自以为我心之忧惟恐日月已往而不来但有今日而无明日此是惟日不足矣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此二句乃穆公当痛定之后思当痛之时故有此言此乃前日之事也古之谋人谓老成人也其谋可从矣而我反以为未能成就其事而且忌之今之谋人新进少年也其谋不可从矣而且以为亲而近之凡人之情在今日而知曩日之非者皆深自惩创也不然虽知其非而且文饰之以为辞矣

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髪则罔所愆畨畨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

此则悔过自新之辞虽则前日之过如此自今以往庶几所谋者皆訽黄髪之人则终无所过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也且老成虑事之君子其言若不快人意而实为国逺虑新进之人其言事可喜而深误人事穆公自一惩创之后前日之锐与乎虚防之气消散殆尽所以惟欲得黄髪老成之人亦如汉武初年惟张骞衞霍辈是信自轮台哀痛之后方知以托孤之任委之霍光持重之君子番番老成之貌也番番之良士虽其筋骨既衰凡耳目之力与乎手足之用皆过矣然我庶几欲有此人而用之盖其经歴之深谙练之久也仡仡者勇壮之貌虽其射御之间皆中法度而不违然而我庶几不欲此等人前日之所好者今恶之前日之所恶者今好之此皆今日之好恶与前日相反也曰尚猷曰尚有之曰尚不欲皆有庶几之意此深见得穆公不敢自恃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截截者察察也谝言者辩言也好察察小慧而以便佞之言能使君子皆变易其辞此人乃大奸佞之人词锋捷给利口若啬夫之流皇暇也此等人我何暇多有之哉人能悔过则其见必明见之明则是非眞伪察之无不熟也

昩昩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昩昩有深沈之意惟深沈者为能有所思如有一介臣谓介然有守者也断断有确然不拔之意断断守善不惟他技之务其心休休然谓绰有余裕自得也其如有容无以累其心则其心广大惟己有技能者斯忌他人之技也不以技能自居则其心自然休休寛大既无骄心又无忌心安得不休休其如有容形容之有不可得茍以为有容则终有限量惟形容之不可得则其所容者无限量惟是有此等人所以能容人之善人有技若出于己不忌其能人之有美德至于大而化之之谓圣其心好此人之善心之所好有过于口之所言盖称扬荐达者有限而心好慕者无己也天下之善一也何拘于在人与在己人之技

人之彦圣若出于己然此是见义理而不见人与己之分也是能容之茍好善至于如己有之则能容人之善以保我子孙黎民随其所职而有所利是何好善之功遂至于此盖我不以智自处则天下智者为我用我不以才自处则天下之才者为我用孟子曰夫茍好善则四海内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天下患无此等人耳天下而有此等人则天下之贤皆乐为之用此岂非能保其子孙黎民哉乃若不然则人之有技反冒疾而恶之惟恐他人之才名出己之右人之彦圣则多方沮抑之违之俾不得以上达妬贤嫉能如此安能容人天下之士皆将保身避患而去谁与

保子孙黎民哉子孙黎民不克保其危甚矣自古国之兴亡不外此二者齐有鲍叔则有管仲郑有子皮则有子产唐有房杜则有王魏英衞不然以李林甫卢杞居其上则虽有张龄陆贽百辈安能用之哉穆公所言皆暗与古人合惟其悔过后善心油然胸中明白无有以蔽之在圣贤门户中自然识得圣贤门户中事耳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困心衡虑而后作征于色于声而后喻孙叔敖管夷吾之贤以动心忍性者得之而孤臣孽子所以达者皆其操心之危虑患之深也大抵人之资质不同其上焉者生知固不待摧挫中人以下不因摧挫困辱则无日新之益由此以观则患难之来逆意之境皆学者进德之门户未易以此而遂沮丧其志也物之生也不在于大夏长养之际而在于穷冬闭塞之时明乎此则足以知秦穆矣

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懐亦尚一人之庆

杌陧者危殆也荣懐者安宁而懐来也天下之事无不在于人君所谓洚水儆予百姓有过帝王深达此理天下之所以安者在一人之用贤而天下之所以危者亦在一人之用不肖庆善也人君之用舎天下之安危则冒疾之臣岂可轻用之哉予考此篇知穆公悔过之力自此便当惩忿窒欲释前日之怨可也何为文公二年战于彭衙秦师败绩文公三年秦人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似非所以践悔过之言也抑无乃血气之易胜前日之怨有未能忘情者欤抑亦悔过之言徒为是空言知悔而不知改者欤余尝考之春秋知秦穆公盖春秋之贤而其失则贤者之过也当僻处西戎未尝与中国会盟自晋文公之入国也秦有大功于晋故温之防翟泉之盟使其子防之而不自来其纳襄王也晋文公辞之而遂还此见穆公本心在于纳王处不是要名既有文公能任其事则不得不归惟是袭郑一节出于轻信人言以致崤函之败未几而悔过作誓矣其后虽两伐晋只欲报【阙】

尚书详解卷五十

猜你喜欢
  偶会篇第十·王充
  读书续録卷十·薛瑄
  中庸纂笺卷一·詹道传
  尚书考异卷五·梅鷟
  卷三·顺治
  周书·无逸·佚名
  卷十二·刘玉汝
  第十五章人的性情、气质、习惯、社会的礼俗、制度(下)·梁漱溟
  人间训(下)·刘安
  卷五·佚名
  卷四百四十六·佚名
  解深密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小乘佛学概略之科目·太虚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七·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八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261_1 【寄李白】任华   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   我闻当今有李白,大猎赋,鸿猷文;嗤长卿,笑子云。   班张所作琐细不入耳,未知卿云得在嗤笑限。登庐山,   观瀑布,海风吹不断,江月照

  • 词品补·杨慎

    转应曲转应曲与宫中调笑,平仄相合,予常拟之。鼓子词宋欧阳六一作十二月鼓子词,即今之渔家傲也。元欧阳圭斋亦拟为之,专咏元世燕风物。以上见函海本词品卷一刘会孟刘须溪丁酉元夕宝鼎现词云:“红妆春骑,踏月花影,牙旗穿

  • 卷104 ·佚名

    顾逢 登姑苏怀古 高台登眺处,凉思爽衰颜。 只此阑干外,不知多少山。 龙收残雨去,鹤带断云还。 一片兴亡恨,越来溪上閒。 顾逢 邓觉非寓舍即事 老屋幽深静掩门,四围多有古碑存。 庭前黄叶无

  • 卷二十九·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二十九 宋 郭知达 编近体诗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高栋曾轩已自凉秋风此日洒衣裳【招防高堂防宇槛层轩刘公干诗涕泣洒衣裳 赵云春秋纬书高栋深宇以避风雨何逊闺怨诗晓河没高栋斜月半

  • 卷七十三 韦贤传第四十三·班固

    韦贤字长孺。鲁国邹人也。其先韦孟,家本彭城,为楚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孙王戊。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诗风谏。后遂去位,徒家于邹,又作一篇。其谏诗曰: 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硃绂,四牡龙旂。彤弓斯征,抚宁遐荒,总齐群邦,以翼大商,迭披大

  • 东都事略卷八十六·王称

    列传六十九  熊本字伯通饶州番阳人也擢进士调抚州军事判官稍迁秘书丞知建德县县占渔池爲圭田本悉弃予贫民神宗即位迁屯田贠外郎熙宁初置提举官本领淮南路擢检正中书礼房公事改户房六年泸川罗晏夷叛以本察访梓夔两路

  • 九十 江宁织造曹寅奏办理五关铜斤八年限满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窃臣系家奴,自幼荷蒙圣恩豢养,涓埃莫报。缘于康熙四十年启奏,情愿承办各关铜斤,为皇上节省,以效犬马之力。蒙圣恩赏办龙江、淮安、临清、赣关、南新

  • 四八八 闽浙总督钟音奏查缴应销各书解京折(附清单一)·佚名

    四八八 闽浙总督钟音奏查缴应销各书解京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新授礼部尚书 闽浙总督 署福建巡抚臣钟音谨奏,为查缴应销各书,恭折具奏事。窃照一切违碍书籍及逆犯王锡侯所辑之书,前经设局收阅,并委员妥查,先

  • 卷八十·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乐毅列传第二十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

  • 卷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二十三明 俞汝楫 编仪制司职掌贡举岁贡国初有举保之令凡举保孝廉人材秀才及山林隐逸礼部即行所属委自正官选求民间果系名实相副素无过犯之人有司起送到部咨发吏部听用其後皆属吏部掌行而礼部

  • 第十二章 三国始末·吕思勉

    第一节 三国分立魏武帝威望之隆,盖自平袁绍始。建安十三年,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六月,以操为丞相。十六年,命操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十七年,割河南之荡阴、今河南汤阴县西南。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

  • 立命之学·袁黄

    一、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童年就失去了父亲。我母亲认为:学习医术可以养生活已,也能济世活人,而且学成一技在手,也可完成父亲的心愿。因此,我听从了母亲的意思,放弃了考试作官的念头,而改学医术。 有一天,在慈云寺遇到了一

  • 第34章 子张篇第十九(2)·孔子

    名家注解朱熹注:“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别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张居正注:“仕学不可偏废,而学尤终身受用之地。盖义理无穷,若不时时讲

  • 附錄唯識三十論·欧阳竟无

      由假說我法   有種種相轉.   彼依識所變。  此能變唯三. 謂異熟.思量.  及了別境識。  初阿賴耶識.   異熟.一切種. 不可知執受   處了.常與觸  作意受想思    相應.唯捨受. 是無覆無記.

  • 印度之佛教佛生灭年·梁启超

    报恩经变之树下弹筝图 刘先生为诸君讲史,正讲到印度部分,因为我喜欢研究佛教,请我代讲《印度佛教》一章。可惜我所有关于佛教的参考书都没有带来,而且为别的功课所牵,没有时间来做较完密的讲义。现在所讲很粗略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自融

    博山来禅师无异禅师者。名元来。庐州舒城人也。姓沙氏。胎乳绝荤。耳目不涉尘垢。年十六。游石头城听法华。自信佛法。不从人得。乃礼五台静庵沙门。著垢衣。五年精核教观。振锡南还。上峨峰。谒无明经公。自负人无我

  • 凤子·沈从文

    短篇小说,沈从文著,1930年5月杭州苍山书店初版。残稿,全书只完成10章,前有自序和题记。《凤子》这篇著作通过人物频繁的对话展现了作者有关自然神性的思考.这部作品处处充斥着冲突——青年人与老年人人生观的冲突,城乡爱

  • 湘绮楼词钞·王闿运

    近代词集。1卷。王闿运著。1917年秋家刻本,线装1册。收词57首,附唱和词3首。其词以抒写个人悲愁见长,充满时代的失落感。名篇如[摸鱼儿]《庚午题岳阳楼用稼轩韵》、[长亭怨]《沙市晴望》、[辘轳金井]《废圃寻春见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