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義之所本耶?六者之科,六者之旨之謂也。然後援天端,布流物,而貫通其理,則事變散其辭矣。故誌得失之所從生,而後差貴賤之所始矣。論罪源深淺,定法誅,然後絕屬之分別矣。立義定尊卑之序,而後君臣之職明矣。載天下之賢方,表廉義之所在,則見複正焉耳。幽隱不相逾,而近之則密矣。而後萬變之應無窮者,故可施其用於人,而不悖其倫矣。是以必明其統於施之宜,故知其氣矣,然後能食其誌也;知其聲矣,而後能扶其精也。知其行矣,而後能遂其形也;知其物矣,然後能別其情也。故倡而民和之,動而民隨之,是知引其天性所好,而厭其情之所憎者也。如是則言雖約,說必布矣;事雖小,功必大矣。聲音盛化運於物,散人於理,德在天地,神明休集,並行而不竭,盈於四海而訟詠。《書》曰:“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乃是謂也。故明於情性乃可與論為政,不然,雖勞無功。夙夜是寢,思慮拳心,猶不能睹,故天下有非者。三示當中孔子之所謂非,尚安知通哉!
猜你喜欢
验符篇第五十九·王充
法言義疏十一·汪荣宝
卷十四·朱熹
卷十四·陈天祥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孔子
皇祐新乐图记卷中·胡瑗
卷三·邵宝
第七章 31·辜鸿铭
卷四·黄伦
卷十五·欧阳修
卷之五十·邵经邦
大雲初分金刚智健度第十六·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唐慧琳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六·佚名
僧伽罗刹所集经卷上并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