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

释十善品第三十八

【经】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人行十善道。于汝意云何?是因缘故,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他人,令读诵说,得福多。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诸无漏法。善男子、善女人从是中学,已学、今学、当学;入正法位中,已入、今入、当入。得须陀洹果,已得、今得、当得;乃至阿罗汉果,求辟支佛道亦如是。诸菩萨摩诃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正法位中,已入、今入、当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今得、当得。憍尸迦,何等是无漏法?所谓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四圣谛,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善男子、善女人学是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今得、当得。

“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一人令得须陀洹果;是人得福德,胜教一阎浮提人行十善道。何以故?憍尸迦,教一阎浮提人行十善道,不离地狱、畜生、饿鬼苦。憍尸迦,教一人得须陀洹果,离三恶道故。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亦如是。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人令得须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教一人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福多!何以故?憍尸迦,以菩萨因缘故,生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以菩萨因缘故生诸佛。以是因缘故,憍尸迦,当知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他人,令书持、读诵、说,得福多!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诸善法。是善法中学,便出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便有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便有诸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便有诸佛。憍尸迦,置一阎浮提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四天下世界中众生令行十善道。于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他人,令书持、读诵、说,得福多!余如上说。憍尸迦,置四天下世界中众生;若教小千世界中众生,令行十善道,亦如是。憍尸迦,置小千世界中众生;若教二千中世界中众生,令行十善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他人,令书持、读诵,是人得福多!余如上说。憍尸迦,置二千中世界中众生;若教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众生,令行十善道;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他人,令书持、读诵,是人福得多!憍尸迦,置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若教如恒河沙等世界中所有众生,令行十善道;若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他人,令书持、读诵,其福多!余如上说。

“复次,憍尸迦,有人教一阎浮提众生,令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他人,令书持、读诵得福多!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诸善法。余如上说。憍尸迦,置阎浮提众生;复置四天下世界中众生,小千世界中众生,二千中世界中众生,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憍尸迦,若有人教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令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于汝意云何?是人福德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他人,令书持、读诵得福多!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诸善法。余如上说。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是般若波罗蜜,持读诵说、正忆念,是人福德,胜教阎浮提人行十善道,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正忆念者,受持、亲近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以二法,不以不二法。受持、亲近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以二法,不以不二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忆念内空乃至一切种智,不以二法,不以不二法。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般若波罗蜜义,开示分别令易解。憍尸迦,何等是般若波罗蜜义?憍尸迦,般若波罗蜜义者,不应以二相观,不应以不二相观,非有相非无相,不入不出,不增不损,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取不舍,不住非不住,非实非虚,非合非散,非著非不著,非因非不因,非法非不法,非如非不如,非实际非不实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以是般若波罗蜜义,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开示分别令易解,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甚多;胜自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自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亦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般若波罗蜜义,开示分别令易解,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甚多!”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演说般若波罗蜜义,开示分别令易解!”

佛语释提桓因:“如是,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演说般若波罗蜜义,开示分别令易解。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演说般若波罗蜜义,开示分别令易解,得无量无边阿僧祇福德。若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十方无量阿僧祇诸佛,尽其寿命,随其所须,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供养;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种种因缘为他人广说般若波罗蜜义,开示分别令易解,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甚多!何以故?诸过去、未来、现在佛,皆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今得、当得。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行檀波罗蜜,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其福甚多,以无所得故。

“云何名有所得?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用有所得故布施,布施时作是念:我与,彼受,所施者物,是名得檀,不得波罗蜜。我持戒,此是戒,是名得戒,不得波罗蜜。我忍辱,为是人忍辱,是名得忍辱,不得波罗蜜。我精进,为是事勤精进,是名得精进,不得波罗蜜。我修禅,所修是禅,是名得禅,不得波罗蜜。我修慧,所修是慧,是名得慧,不得波罗蜜。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行者,不得具足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修具足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佛告释提桓因:“菩萨摩诃萨布施时,不得与者,不得受者,不得所施物,是人得具足檀波罗蜜;乃至修般若波罗蜜时,不得智,不得所修智,是人得具足般若波罗蜜。憍尸迦,是为菩萨摩诃萨具足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当为他人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禅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波罗蜜,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何以故?憍尸迦,未来世当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说般若波罗蜜,而说相似般若波罗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闻是相似般若波罗蜜,失正道。善男子、善女人,应为是人具足演说般若波罗蜜义,开示分别令易解。”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何等是相似般若波罗蜜?”

佛言:“有善男子、善女人,说有所得般若波罗蜜,是为相似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说有所得般若波罗蜜,是为相似般若波罗蜜?”

佛言:“善男子、善女人,说有所得般若波罗蜜,是相似般若波罗蜜者,说色无常,作是言:‘能如是行,是行般若波罗蜜。’行者求色无常,是为行相似般若波罗蜜。说受、想、行、识无常,作是言:‘能如是行,是行般若波罗蜜。’行者求受、想、行、识无常,是为行相似般若波罗蜜。说眼无常乃至说意无常,说色无常乃至说法无常;说眼界无常,色界、眼识界无常,乃至说意界、法界、意识界无常。说地种无常,乃至说识种无常;说眼识众无常乃至说意识众无常,说眼触无常乃至说意触无常,说眼触因缘生受无常乃至说意触因缘生受无常:广说如五众。说色苦,乃至说意触因缘生受苦;说色无我,乃至说意触因缘生受无我,皆如五众说。行者行檀波罗蜜时,为说色无常、苦、无我,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说无常、苦、无我。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行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为说无常、苦、无我。行四念处,为说无常、苦、无我。乃至行萨婆若时,为说无常、苦、无我。作如是教:‘能如是行者,是为行般若波罗蜜。’憍尸迦,是名相似般若波罗蜜。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当来世说相似般若波罗蜜,作是言:‘汝善男子修行般若波罗蜜,汝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当得初地乃至当得十地。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亦如是。’行者以相似有所得,以总相修是般若波罗蜜。憍尸迦,是名相似般若波罗蜜。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欲说般若波罗蜜,作是言:‘汝善男子修行般若波罗蜜已,当过声闻、辟支佛地。’是名相似般若波罗蜜。

“复次,善男子、善女人,为求佛道者如是说:‘汝善男子、善女人,修行般若波罗蜜已,入菩萨位,得无生法忍;得无生忍已、便住菩萨神通,从一佛界至一佛界,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如是说者,是名相似般若波罗蜜。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为求佛道者如是说:‘汝善男子、善女人,学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当得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如是说者,名相似般若波罗蜜。

“复次,善男子、善女人,为求佛道者说:‘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功德善本,从初发心至成得佛,都合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说者,是名相似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为求佛道者,不说相似般若波罗蜜?”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求佛道者说般若波罗蜜:‘善男子,汝修行般若波罗蜜,莫观色无常。何以故?色、色性空,是色性非法,若非法即名为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色非常非无常。何以故?是中色尚不可得,何况常、无常?’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说者,是名不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受、想、行、识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为求佛道者说:‘汝善男子修行般若波罗蜜,于诸法莫有所过,莫有所住。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无有法可过、可住。所以者何?一切法自性空,自性空是非法,若非法即是为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无有法可入可出、可生可灭。’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说,是名不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广说如上。与相似相违,是名不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如是,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演说般若波罗蜜义。若如是说般若波罗蜜义,所得功德,胜于前者。”

【论】论者言:佛更欲以异门明般若波罗蜜胜故,问帝释言:若有人教一阎浮提人行十善道,其福多不?如经中广说。此中说所以胜因缘,所谓般若波罗蜜,广说诸无漏法,成三乘道,入涅槃,不复还。十善道但善有漏法,受世间无常福乐,还复堕苦,是故不如。

复次,先是世间法,后是出世间法;先是能生生死法,后是能灭生死法;先是无常乐因缘,后是常乐因缘;先是凡夫、圣人共法,后但是为圣人法。如是等差别。无漏法者,三十七品、十八不共法,乃至无量诸佛法。欲令是事了了易解故,更说因缘,所谓教一人令得须陀洹果,得大福德,胜于教阎浮提人行十善道。虽行十善,未免三恶道故。乃至得阿罗汉、辟支佛道,亦如是。佛更说譬喻:若有人教一阎浮提人,令得声闻、辟支佛道,不如有人教一人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得福多。何以故?须陀洹至辟支佛,皆从菩提生故。是般若波罗蜜中,种种说佛道因缘。是故书般若经卷与人,胜以十善教四天下,乃至如恒河沙等世界。

复次,教阎浮提人,乃至恒河沙等世界人,令行四禅等,乃至五神通亦如是。但四禅等是离欲人,与十善差别。

复次,若有人教一阎浮提人,乃至如恒河沙世界,令行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不如是人受持般若波罗蜜,读诵说、正忆念,得福多。得福多者,上以般若经卷与他人,今自行般若为异。先十善道,乃至五神通别说,今合说。

问曰:何以不解受持、读诵、说,但解正忆念?

答曰:受持、读诵、说福德多,以正忆念能具二事,所谓福德、智慧,是故别说。如人采药草,乃至合和而未服之,于病无损,服乃除病。正忆念如服药病愈,是故但解正忆念。正忆念相,所谓非二非不二行般若波罗蜜。二不二义,如先说。初以书经卷胜舍利;中以经卷与人,胜教人行十善,乃至五神通;令受持、读诵、说,于受持边,正忆念最胜;今诸佛怜愍众生故,为解其义令易解,胜自行正忆念。

是时,佛欲广分别福德故,说言:若有人尽形寿供养十方佛,不如为他解说般若义。此中说胜因缘:三世诸佛皆学是般若,成无上道。

复次,若菩萨于无量劫行六波罗蜜,以有所得故,不如为人解说般若波罗蜜。有所得者,所谓以我心,于诸法中取相故。佛更欲说般若正义,故答帝释:菩萨以无所得行六波罗蜜,则得具足,即是般若波罗蜜正义。有人未来世说相似般若者,会中人闻说正忆念,作是思惟:何者是邪忆念?是故说相似般若波罗蜜相。如人知是道、非道故,能舍非道行正道。

复次,怜愍未来世众生,不见佛及诸大菩萨;但见经书,邪忆念故,随著音声,说相似般若波罗蜜。相似者,名字语言同,而心义异。如以著心取相,说五众等无常,乃至无生无灭,是相似般若;若以不著心,不取相,说五众无常,但为破常颠倒故,不著无常,是真实般若。是说法人,教舍相似般若波罗蜜,修习真般若,是名说般若波罗蜜正义,胜前功德。

【经】“复次,憍尸迦,阎浮提中所有众生,皆教令得须陀洹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如是言:‘善男子,汝来受是般若波罗蜜,勤诵读说、正忆念,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诸须陀洹。’憍尸迦,置阎浮提中众生;复置四天下众生,小千世界、二千中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众生;若有人教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尽教令得须陀洹。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如是言:‘善男子,汝来受是般若波罗蜜,勤读诵说、正忆念,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诸须陀洹。’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教阎浮提中人,令得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如是言:‘汝来善男子,受是般若波罗蜜,勤诵读说、正忆念,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诸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故。’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中众生,令得辟支佛道。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如是言:‘汝来善男子,受是般若波罗蜜,勤诵读说、正忆念,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诸辟支佛道故。’四天下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中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如是言:‘汝当随般若波罗蜜中学,当得一切智法;汝若得一切智法,汝便得修行般若波罗蜜,增益具足;若得修行般若波罗蜜,增益具足,汝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般若波罗蜜中,生诸初发意菩萨摩诃萨故。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教一阎浮提中众生,令住阿鞞跋致地。于汝意云何?是人福德多不?”

答言:“甚多!世尊。”

佛言:“不如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他人种种因缘,演说其义,开示分别令易解,如是言:‘汝来善男子,受是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汝便得一切智法;得一切智法已,乃至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生诸菩萨摩诃萨阿鞞跋致地故。’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一阎浮提中众生,发意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是人演说般若波罗蜜,及其义解,开示分别,如是言:‘汝来善男子,受是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学已,汝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人为一阿鞞跋致菩萨,演说般若波罗蜜,及其义解,开示分别,如是言:‘善男子,汝来受是般若波罗蜜,乃至如般若波罗蜜中所说行;学已,汝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善男子所得功德甚多!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若有一阎浮提中众生,皆得阿鞞跋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以般若波罗蜜,为是人演说其义。于是中有一菩萨,疾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是菩萨说般若波罗蜜,及其义解,是人功德最多!乃至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亦如是。”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转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如是应转转教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应教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亦应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随其所须。是善男子、善女人,法施、财施供养是菩萨,所得功德,胜于前者。何以故?世尊,是菩萨摩诃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尔时,慧命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为圣弟子,安慰诸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法施、财施利益,法应尔。何以故?菩萨中生诸佛圣众。若菩萨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菩萨不能学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若不学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则无声闻、辟支佛。以是故,憍尸迦,诸菩萨摩诃萨学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断地狱、畜生、饿鬼道;世间便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便有檀波罗蜜,尸罗、羼提、毗梨耶、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出现于世,声闻、辟支佛乘、佛乘,皆现于世。”

【论】论者言:教阎浮提乃至恒河沙世界中人,令得声闻、辟支佛道,不如为他人演说般若波罗蜜义。此中说因缘:是诸贤圣,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故。般若波罗蜜是诸法实相;正遍知名为佛,小不如是大菩萨、辟支佛、阿罗汉,转不如是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爱念供养能知诸法实相者,是天王、人王等世间福德人。是故常说般若波罗蜜,出生诸贤圣、刹利大姓,乃至一切诸天。

复次,教一阎浮提乃至恒河沙世界中人,发无上道,乃至阿鞞跋致,不如为人解说般若波罗蜜正义。

问曰:上说凡夫法、二乘法,不如可尔。今说教人发无上道、得阿鞞跋致,是佛道事,何故不如?

答曰:说般若正义有二种:一者、生死肉身菩萨,二者、出三界不生不死法性生身菩萨。是菩萨但说过阿鞞跋致菩萨事,所谓教化众生、净佛世界,分别一切众生三世无量劫心行业因缘,分别诸世界起灭成败劫数多少,大慈大悲、一切智等无量诸佛法。为是一人说法,胜教阎浮提,乃至如恒河沙世界众生令发心。又复至阿鞞跋致,从阿鞞跋致已上至佛道,中间更有一人近佛道,疾欲成佛,教是人般若波罗蜜正义者,其福最多!何以故?福田大故,福德亦大。譬如供养一切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圣人,乃至欲坐道场菩萨,不如供养一佛。譬如犯于太子,得罪过犯一切人;若供养太子,得恩胜于供养一切凡夫。若犯国王,得罪过于犯太子;若供养国王,胜于供养太子。如是,教化供养疾近作佛菩萨,胜于供养教化如恒河沙等阿鞞跋致菩萨功德。所以者何?福田深厚,其法能令众生增长故。

尔时,帝释了知是法力大故,白佛言:菩萨转转近无上道,如是应教化供养,功德转多。尔时,须菩提赞帝释言:善哉!善哉!汝能安慰劝进诸菩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财、法二施。财施者,供养具衣食等;法施者,所教六波罗蜜等。帝释得道故,名为圣弟子。圣弟子法,应安慰劝进等诸菩萨。是中说因缘,是诸圣众皆从菩萨中出。何以故?若菩萨不行六波罗蜜,不成无上道,则无须陀洹乃至辟支佛。菩萨因缘故,十善道乃至无量佛法出现于世,是故三恶道断,有刹利大姓乃至诸佛出现于世。是故菩萨说般若波罗蜜正义,教近佛道,福德最大。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五·佚名
  二二 大念处经·佚名
  卷第六·佚名
  南明禅师语录序·佚名
  卷四·佚名
  卷三十一·佚名
  入大乘论卷下·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澄观
  四分律卷第三十四(二分之十三)·佚名
  叙·远门净柱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五·王日休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略传·印光
  所望于上海市参议会·太虚
  慈品第七·佚名
  国清翼庵和尚和寒出诗卷之上·善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阮阅

      ●卷六·评论门二  王右丞好取人诗,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华英集》中句也。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此李嘉句。僧惠崇有诗云:“河分岗势断,春入烧痕青。&

  • ◆郑征士玉(师山集)·顾嗣立

    玉字子美,徽州歙县人。敏悟嗜学,门人受业者,所居至不能容,构师山书院以处焉。为文章不事雕刻,亟称于虞、揭、欧阳诸公。至正十四年,除翰林待制,遣使者赐以上尊名币,浮海征之,辞疾不起。十七年,明太祖下徽州,守将要之使出,玉曰:吾岂

  • 贯云石·隋树森

    贯云石(一二八六——一三二四)。维吾尔族。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氏。字浮岑,号酸斋,先后还用过成斋、疏仙、芦花道人、石屏等别号。祖籍西域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其祖父阿里海涯为平

  • 卷四百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四骆驼类四言古槖駞          【晋】郭 璞驼惟奇畜肉鞍是被迅鹜流沙显功絶地潜识泉源微乎其智五言古后出军         【元】张 翥行行鐡兜牟队队金骆驼呜呜

  • ●逍遥游·沈泰

    (古越云来王应遴编新安长吉黄嘉惠评西湖道常陈节、泰征王光升阅) 〔末上开场〕【西江月】(何事无中生有,无端实里谈空。栩栩蝴蝶入花丛,搅醒邯郸一梦。生死关头逐逐,利名窠内憧憧。谁能片雪堕炉红?试看逍遥撮弄!) 小道童挖含钱

  • 司天考第一·欧阳修

    司天掌日月星辰之象。周天一岁,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而谨察其变者,以为占。占者,非常之兆也,以验吉凶,以求天意,以觉人事,其术藏于有司。历者,有常之数也,以推寒暑,以先天道,以勉人事,其法信于天下。术有时而

  • 卷第二百三十·胡三省

    唐纪四十六〔起阏逢困敦(甲子)二月,尽四月,不满一年。〕《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五》兴元元年〔(甲子、七八四)〕1二月,戊申,诏赠段秀实太尉,谧曰忠烈,厚恤其家。〔段秀实死节事见二百二十八卷建中四年。谧,神至翻。〕时贾隐林已卒,赠

  • 宋弁传·魏收

    宋弁,字义和,广平列人人。祖宋..,与堂叔宋宣、博陵崔建都很出名。魏世祖时,历职中书博士、员外散骑常侍,出使江南,朝廷赐爵为列人子,还拜广平太守。兴安三年(454)去世,朝廷赠为安远将军、相州刺史,谥称惠。长子宋显袭其爵位。

  • 卷六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理宗时诏求言处州教授陈埙上封事曰上有忧危之心下有安泰之象世道之所由隆上有安泰之心下有忧危之象世道之所由污故

  • 职官一九·徐松

    殿中省【宋会要】监、少监、监丞各一人。监掌供奉天子玉食、医药、服御、幄帟、舆辇、舍次之政令。少监为之贰,丞参领之。凡总六局:曰尚食,掌膳羞之事;曰尚药,掌和剂诊候之事;曰尚酝,掌酒醴之事;曰尚衣,掌衣服、冠冕之事;曰尚舍

  • 桓公卷五(起七年,尽十八年)·何休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焚之者何?樵之也。(樵,薪也。以樵烧之故,因谓之樵之。樵之,齐人语。○樵,似遥反,薪也。)[疏]“焚之者何”。○解云:咸丘是邑,而反焚之,故执不知问。樵之者何?以火攻也。何言乎以火攻?(据战伐不道所用兵。○攻

  • 第七篇 箴言 第七十六章 强弱·林语堂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 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语译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僵硬。草木活着的时候,形质是柔弱的;死了以

  • 卷五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五桓公元年考异宋板疏知非仲尼新意也【二叶左二行】新作非正嘉作本谨按宋板恐非 言雨自上而下浸润于上【三叶左四行】下上作土 鲁称班齐馈【

  • 治地品第二十一·佚名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问菩萨摩诃萨。摩诃僧那僧涅。摩诃衍三拔致者,菩萨行六波罗蜜。过从一地至一地。云何菩萨过从一地至一地。以诸法无所过法。无来者亦无去者,亦无有过亦无不过。诸法亦无有坏。亦不贡高亦不念。但治住地

  • 大般泥洹经卷第四·佚名

    东晋平阳沙门法显译  四依品第九  佛复告迦叶。有四种人。于此大般泥洹经。能趣正法护持正法能为四依多所度脱多所饶益出于世间。何等为四。一者凡夫未离烦恼出于世间。多所度脱多所饶益。二者得须陀洹斯陀含果。

  • 元旦·伊迪丝·华顿

    《元旦》 这部小说中以美国社会转型时期为背景,揭示了伦理道德情境的特殊性以及伦理道德规范的时空性,表达了华顿伦理道德相对性的观点.虽然华顿的伦理道德相对论 观点对当时纽约上流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做出了批判,

  • 疯癫老人日记·谷崎润一郎

    《疯癫老人日记》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的晚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疯癫老人日记》描写一个老人既已性无能,又深藏着生命的原始渴求和力量。这本书贯穿谷崎“重口味”的一贯特色。美在谷崎笔下就是强势的美,是恶之美,让

  • 东城志略·陈作霖

    金陵聚宝门城墉,左右袤延,淮水邪界于其北,中狭而旁广,故城厢隙地,如舒两翼。然土人呼门东、门西。而徐锦衣园亭分踞其胜,因又有东、西花园之称。予既辑《凤麓小志》以纪西南隅之名迹,而东城阙如。山川有灵,殆将怨我。会于暮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