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亡國第十八

  凡亡國之君,其朝未嘗無致治之臣也,其府未嘗無先王之書也,然而不免乎亡者,何也?其賢不用,其法不行也。苟書法而不行其事,爵賢而不用其道,則法無異乎路說,而賢無異乎木主也(两'"乎"字《治要》作"於")

  昔桀奔南巢,紂踣於京,厲流於彘,幽滅於戯。當是時也,三后之典尚在,而("而"字原脫,據《治要》補)良謀之臣猶存也。下及春秋之世,楚有伍舉、左史倚相、右尹子革、白公子張(《治要》無"白公子張"四字)而靈王喪師,衛有太叔儀、公子鱄、蘧伯玉、史鰌(《治要》無"史鰌"二字)而獻公出奔,晉有趙宣子(《治要》作"孟")、范武子、太史董狐(《治要》無"太史董狐"四字)而靈公被殺(《治要》作"弑"),魯有子家覊、叔孫婼而昭公野死,齊有晏平仲、南史氏而荘公不免弑("弑"字原脫,據《治要》補),虞、虢有宫之奇、舟之僑而二公絶祀:由是觀之,苟不用賢,雖有無益也。

  然此數國者,皆先君舊臣世禄之士,非遠求也。乃有遠求而不用之者。昔齊宣王(原作"桓公", 據四庫本改。徐湘琳曰:"錢校云,'桓公'當作'宣王'。案,陳士元《孟子雜記》云:'孟子,齊宣王時人。徐幹稱桓公,誤。'")立稷下之宫(原作"官", 據四庫本改),設大夫之號,招致賢人而尊寵之,自孟軻之徒皆遊於齊;楚春申君亦好賓客,敬待豪傑,四方並("並"字徐本譌作"立")集,食客盈館,且聘荀卿,置諸蘭陵。然齊不益強,黄歇遇難,不用故也。夫遠求賢而不用之,何哉?賢者之爲物也,非若美嬪麗妾之可觀於目也,非若端冕帶裳之可加於身也,非若嘉肴庶羞之可實於口也。將以言策,策不用,雖多亦奚以爲?若欲備百僚之名,而不問道德之實,則莫若鑄金爲人而列於朝也,且無食禄之費矣。然彼亦知有馬必待乘之而後致遠(四字《治要》作"然後遠行"),有醫必待使("使"原作"行",據《治要》、《意林》改)之而後愈疾,至於有賢則不知必待用之而後興治(《意林》作"興理")(《治要》作"也"),何哉?賢者難知歟?何以遠求之;易知歟?何以不能用也。豈爲寡不足用,欲先益之歟?此又惑之甚也。賢者稱於人也,非以力也,力者必須多,而知者不待衆也。故王卒(原缺一字,諸本皆然。徐本據錢校作"卒",又曰:"《百子全書》本作'臣'。"今據錢校補。)七萬,而輔佐六卿也。故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周有亂臣十人而四海服,此非用寡之驗歟!

  且六國之君雖不用賢,及其致人也,猶脩禮盡意,不敢侮慢也。至於王莽,旣不能用,及其致之("之"字原脫,據《治要》補)也,尚不能言。莽之爲人也(《治要》無"也"字),内實姦邪,外慕古義,亦聘求名儒,徴命術士,政煩敎虐,無以致之,於是脅之以峻刑,威之以重戮,賢者恐懼,莫敢不至。徒張設虚名,以夸海内,莽亦卒以滅亡。且莽之爵人也("也"字原脫,據《治要》補),其實囚之也。囚人者,非必著之(《治要》無"之"字)桎梏而置之囹圄之謂也,拘係之愁憂之之謂也。使在朝之人,欲進則不得陳其謀,欲退則不得安其身,是則以綸組爲繩索,以印佩爲鉗鐡也(原注:一作"以印綬爲鉗鐡也"。)。小人雖樂之,君子則以爲辱矣("矣"字原脱,據《治要》補)。故明王之得賢也,得其心也,非謂得其軀也。苟得其軀而不論其心也(《治要》無"也"字),斯與籠鳥檻獸無以異也(《治要》無"未有異也")。則賢者之於我也,亦猶怨讐也(《治要》無"也"字),豈爲我用哉!雖日("日"字誤原作"曰",據《治要》改。此二字《治要》作"日雖")班萬鍾之禄,將何益歟!故苟得其心,萬里猶近;苟失其心,同衾爲遠。今不脩所以得賢者之心,而務循(《治要》作"脩")所以執賢者之身,至於社稷顛覆,宗廟廢絶,豈不哀哉!

  荀子(《治要》作"孫子")曰:"人主之患(《荀子·致士篇》作"害"),不在乎(《治要》作"於")言不用賢,而在乎(《治要》作"於")誠不用賢(二句《荀子》作"不在乎不言用賢,而在乎不誠必用賢",前賢多疑其誤)。言用賢者(《荀子》句端有"夫"字),口也;郤賢者,行也。(二句原作"言賢者口也,知賢者行也", 據《治要》及《荀子》改補。"郤"字徐本譌作"欲"),口行相反(《治要》無"相"字,《荀子》有),而欲賢者之進(《荀子》作"至"),不肖者之退(二"之"字據《治要》及《荀子》補,《荀子》句末有"也"字),不亦難乎!夫照(《荀子》作"耀")蟬者,務明其火(《荀子》"務"下有"在"字),振其树而已;火不明,雖振其树無益也。人主有能明其德者(《荀子》句端有"今"字),則天下其)歸之(《荀子》無"其"字,若蟬之歸火也(《荀子》"火"前有"明"字)。"善哉言乎(《治要》作"也")!昔伊尹在田畝之中,以樂堯、舜之道,聞成湯作興,而自夏如商;太公避紂之惡,居於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亦自商如周;其次則寗戚如齊,百里奚入秦,范蠡如越,樂毅逰燕。故人君苟脩其道義,昭其德音,愼其威儀,審其敎令,刑無頗僻(《治要》作"類"),獄無放殘,仁愛普殷,惠澤流播,百官樂職,萬民得所,則賢者仰之如天地,愛之如親戚(《治要》作"其親"),樂之如塤箎,歆之如蘭芳,故其歸我也,猶决壅導滯注之大壑("滯"下原衍一"水"字,據《治要》删),何不至之有乎("乎"字原脱,據《治要》補)?苟麤穢暴虐,馨香不登,讒邪在側,佞媚充朝,殺戮不辜,刑罰濫害,宫室崇侈,妻妾無度,撞鐘舞女,淫樂日縱,賦稅(《治要》作"征稅")繁多,財力匱竭,百姓凍餓,死莩(《治要》作"怨喪")盈野,矜己自得,諫者被誅,内外震駭(《治要》作"騷"),遠近怨悲,則賢者之視我容貌也如魍魎(《治要》作"蝄蜽"),臺殿也如狴犴(《治要》作"狴牢"),采服也如衰絰,絃歌也如號哭,酒醴也如滫滌,肴饌也如糞土(此六句《治要》均無中間之"也"字)。從(《治要》作"衆")事舉錯,每無一善,彼之惡我也如是,其肯至哉!今不務明其義,而徒設其禄,可以獲小人,難以得君子。君子者,行不媮(《治要》作"苟")合,立不易方,不以天下枉道,不以樂生害仁,安可以禄誘哉!雖強搏執之而不獲已,亦杜口佯愚,苟免不暇,國之安危將何頼焉(《治要》無"焉"字)。故《詩》曰:"威儀卒迷,善人載尸。"此之謂也。

猜你喜欢
  源流·方以智
  卷八十九 礼六·黎靖德
  汉文·胡宏
  张子语录后录上·张载
  大学证文卷二·毛奇龄
  大学证文卷三·毛奇龄
  度地第五十七·管仲
  提要·张尚瑗
  (十九)朱子论克己·钱穆
  大学古本质言叙·刘沅
  卷三百八十·佚名
  大寶積經無量夀會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佛说十二游经·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七卷·佚名
  法华玄论卷第四·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九出·李开先

    【菊花新引】(净上唱)万民逃窜乱纷纷,处处干戈起战尘。(丑上唱)车马往来频,粮草看看尽。(净白)走为侵农下草场,强如冷落坐空仓。粮储若得支销尽,儿子归家也鬓霜。(丑白)你这厮夸言,取笑我仓官不如你草大使。你半夜偷了十担草,不如怀

  • 卷三百十一·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三十一 蓝智 拟贫士二首 蠨蛸网我户蟋蟀号我壁被褐不掩胫采薇岂充食岁有饥寒忧巷无车马迹岂知旷逹观不以贫病廹昔闻孔顔圣亦有陈蔡厄澹然忘世虑弦歌自

  • 卷十一·乾隆

    卷十一襄阳杜甫诗三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原选者评。旧唐书。时谷食踊贵

  • 37.杜甫:无家别·施蜇存

    “三别”与“三吏”都是三篇一组的新乐府诗。它们是姊妹篇,都是记录乾元二年春杜甫从洛阳回华州时路上的所见所闻。“三别”是记兵灾后人民生活困苦之状。第一篇《新婚别》,写一个女人,结婚后第二天,便送丈夫应征入伍的景

  • 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乐上·脱脱

        ◎乐上   《传》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岂二帝三王之弥文哉!盖有天下者,将一轨度、正民俗、合人神、和上下,舍礼乐何以焉。金初得宋,始有金石之乐,然而未尽其美也。及乎大定、明昌之际,日修月葺,粲然

  • 第九十七回 三镇犯阙辇毂震惊 一战成功邠宁戡定·蔡东藩

      却说李茂贞恃功骄横,不受朝命,且上表讥毁昭宗,表文略云:  陛下贵为万乘,不能庇元舅之一身,指王瓌事。尊极九州,不能戮复恭之一竖,但观强弱,不计是非,体物辎铢,看人衡纩,军情易变,戎马难羁,唯虑甸服生灵,因兹受祸,未审乘舆播越,

  • 卷十三·沈德符

      ○礼部【国初荫叙】洪武中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及礼部官,议荫叙之法凡五。其一曰:用荫以嫡长子,若嫡长子残废,则嫡长之子孙,以逮曾玄,无则嫡长之同母弟,以逮曾玄;又无则继室及诸妾所生者;又无则傍荫其亲兄弟子孙;又无则傍荫其伯

  • 客座赘语卷八·顾起元

    名公像倪文僖公与子文毅公像,俱方面大耳,丰颐颏,微髭须,文毅尤为肥硕,闻其曾孙翰儒言,腰带围可容中人四躯也。公无子,里中传文僖祷北岳,其夫人姚梦岳神指捧香合童子曰:「以为尔子。」孕而生公,故名岳。言公隐宫,公曾生子。祝枝山

  •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三十·佚名

    光绪三十年。甲辰。五月。己卯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甲申皆如之。内记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潘效苏瑞洵电奏、收哈事宜。须地方官切实查办。非严定功过。难期得力等语。

  • 人生之最后(1)·李叔同

    原第205页图放14页晚年的弘一大师(之一)岁次壬申十二月,厦门妙释寺念佛会请余讲演,录写此稿。于时了识律师卧病不起,日夜愁苦。见此讲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弃医药,努力念佛。并扶病起,礼大悲忏,吭声唱诵,长跽经时,勇猛精进,超胜常

  • 卢光传·令狐德棻

    卢光字景仁,小字伯,是范阳公卢辩的弟弟。为人温和谨慎,博览群书,精研《三礼》,善于阴阳之术,通音乐,又好玄言。孝昌初年,以平民出任司空府参军事,不久升任明威将军、员外侍郎。魏孝武帝西迁时,卢光在太行山以东树起义旗,遥授他为

  • 杂论第六十·桓宽

    【题解】本篇是桓宽说明自己编述此书的原因和对辩论的看法。犹如今人所写的“编后记”或“后序”。桓宽的倾向性是很鲜明的。他对贤良、文学倍加赞赏,说他们“智者赞其虑,仁者明其施,勇者见其

  • 卷下·佚名

    尔时世尊,告大迦叶。譬如有王能行布施。彼王国中多出伏藏。所以者何。以彼国王种种周给贫苦众生。是故伏藏自然发出。如是迦叶。大方便菩萨。广为众生说甚深法宝故。得此甚深离非法经。谓空无相无作相应经。复得如是如

  • 顯揚聖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二]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事品第一 善逝善說妙三身 無畏無流證教法 上乘真實牟尼子  我今至誠先讚禮. 稽首次敬大慈尊 將紹種智法王位 無依世間所歸趣  宣說瑜伽師地者. 昔我無著從彼聞

  • 下三·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下三释头陀篇头陀梵言翻译如后。此乃达士之美称上德之嘉名。世俗无知循名昧实。呼短巾为道者。召髼发为头陀。有道耻从。名实俱丧。傥怀深识必也正名。叙意中初科为二。初叙机。是下显教。初中上二

  • 子夏易传·卜商

    经学著作。春秋卜商(子夏)撰。是 现存最早的《易经》。已佚。《隋书·经籍志》著录二 卷。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孔颖达《周易正义》及 李鼎祚《周易集解》因引其部分佚文而得已留存。此 书所辑留的只有对《易经》原

  • 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选举志。凡见历代史志、三通、会典,荐辟选举科目各科制度皆入,删重复。明清举贡以上,增减名额皆入,曰选举表。凡见历代进士题名碑及省府州县志进士举人各项贡生恩拔副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