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语录后录上
遗事
伯淳尝与子厚在兴国寺讲论终日,而曰“不知旧日曾有甚人于此处讲此事”。以下并见程氏遗书。
子厚则高才,其学更先从杂博中过来。
子厚以礼教学者最善,使学者先有所据守。
子厚闻皇子生甚喜,见饿莩者食便不美。
横渠言气,自是横渠作用,立标以明道。
订顽之言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
西铭,颢得此意,只是须得〔他〕子厚〔有〕如此笔力,他人无缘做得。
孟子已后未有人及此文字,省多少言语。〔且教他人读书,〕要之仁孝之理备于此,须臾而不于此,则便不仁不孝也。
孟子之后只有原道一篇,其间言语固多病,然大要尽近理。若西铭则是原道之宗祖也。
问:“西铭如何?”伊川先生曰:“此横渠文之粹者也。”曰:“充得尽时如何?一曰:“圣人也。”“横渠能充尽否?”曰:“言有多端,有有德之言,有造道之言。有德之言说自己事,如圣人言圣人事也,造道之言则智足以知此,如贤人说圣人事也。”横渠道尽高,言尽醇。自孟子后,儒者都无他见识。
杨时致书。伊川曰:“西铭明理一而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分,子比而同之,过矣!且彼欲使人推而行之,本为用也,反谓不及,不亦异乎!”见程氏文集。
问:“横渠言由明以至诚,由诚以至明,如何?伊川曰:“由明至诚,此句却是,由诚至明则不然,诚(即)〔则〕明也。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只“我知言”一句已尽。横渠之言不能无失类若此。若西铭一篇,谁说得到此!今以管窥天固是见北斗,别处虽不得见,然见北斗不可谓不是也。”程氏遗书。
子厚言:“关中学者用礼渐成俗。”正叔言:“自是关中人刚劲敢为。子厚言:“亦是自家规矩太宽。”
子厚言:“十诗之作,止是欲验天心于语默间耳。”正叔谓:“若有他言语,又乌得已也?一子厚言:“十篇次敍固自有先后。”
子厚言:“今日之往来俱无益,不如閒居与学者讲论,资养后生,却成得事。”正叔言:“何必然!义当来则来,当往则往尔。”
张子厚罢礼官归,过洛阳相见,某问云:“在礼院有甚职事?”曰:“多为礼房检正所夺,只定得数箇谥,并龙女衣冠。”问:“如何定龙女衣冠?”曰:“请依品秩。”曰:“若使某当是事,必不如此处置。”曰:“如之何?”曰:“某当辨云:大河之塞,天地之灵,宗庙之祐,社稷之福,吏士之力,不当归功水兽。龙,兽也,不可衣人衣冠。”子厚以为然。见程氏遗书。
吕与叔作横渠行状,有“见二程尽弃其学”之语。尹子言之,伊川曰:“表叔平生议论,谓颐兄弟有同处则可,若谓学于颐兄弟,则无是事。〔顷年〕属与叔删去,不谓尚存斯言,几于无忌惮矣。”遗书。
问:“横渠之书有迫切处否?”伊川曰:“子厚谨严,纔谨严便有迫切气象,
无宽舒之气。”同上。
横渠尝言:“吾十五年学箇恭而安不成。”明道曰:“可知是学不成有多少病在。”见上蔡语录。
叹息斯文约共修,如何夫子便长休!东山无复苍生望,西土谁供后学求!
千古声名联棣萼,二年零落去山丘。寝门恸哭知何限,岂独交亲念旧游!明道哭子厚诗。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七 战国汉唐诸子·黎靖德 鬼谷子卷下·陶弘景 九经辨字渎蒙卷十一·沈炳震 春秋师说卷中·赵汸 卷十二·惠士奇 三正考卷一·吴鼐 书传卷三·苏轼 卷十一·严粲 卷十·毛应龙 卷三·曾国藩 卷二十一·佚名 罗湖野录上·晓莹 佛说法灭尽经 原文·佚名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一·圆仁 发扬中国文化与佛教以救国救世界·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