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汉文

  胡子曰:汉文之顾命曰:朕不敏,无以佐百姓,常畏过行,惟年久长,惧于不终。此干之健,天行之所以无息也,此尧、舜、禹、汤、文、武之心所以万世不灭也。孔子作春秋不书祥瑞者,惧人君之自满。自满,则上失此心也。

  汉景以郅都、宁成为中尉,以严酷治宗室贵戚,人人惴恐。夫亲亲尊尊之道,必选天下有节行贤德之人为之师傅,为之交游,则将有大人君子可为天下用,何有忧其犯法邪?治百姓亦然。修崇学校,所以教也。刑以助教而已,非为治之正法也。

  周亚夫、霍光不学不知道,能进不能退,杀身亡宗,是功名富贵误之也。知道者屈伸通变,与天地相似,功名富贵何足以病之?张子房进于是矣。

  人皆生于父,父道本乎天,谓人皆天之子可乎?曰不可。天道,至大至正者也。王者,至大至正,奉天行道,乃可谓天之子也。昔周公作谥法,岂使子议父、臣议君哉!合天下之公,奉君父以天道尔。孝爱不亦深乎!所以训后世为君父者以立身之本也。知本,则身立、家齐、国治、天下平,不知本,则纵欲恣暴,恶闻其过,入于灭亡,天下知之而不自知也,惟其私而已。是故不合天下之公,则为子议父、臣议君。夫臣子也,君父有不善,所当陈善闭邪,引之当道。君生不能正,既亡而又党之,是不以天道奉君父,而以人道事君父也,谓之忠孝可乎?今夫以笔写神者,必欲其肖。不肖吾父,则非吾父,不肖吾君,则非吾君,奈何以谥立神而不肖之乎!是故不正之谥,忠臣孝子不忍为也。

  知易,知春秋,然后知经纶之业。 一目全牛,万隙开也。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自孟子而后,天下之人能立身建功就事者,其言其行,岂不皆有合于道。然求如孟子知性者,不可得也。大本正,然后可以保国一天下。

  人通于道,不死于事者,可以语尽心之道矣。

  诚,天命。中,天性。仁,天心。理性以立命,惟仁者能之。委于命者,失天心。失天心者,兴用废。理其性者,天心存。天心存者,废用兴。达乎是,然后知大君之不可以不仁也。

  养天下而享天下之谓君,先天下而后天下之谓君。反是者,有国危国,有天下危天下。

  欲修身平天下者,必先知天。欲知天者,必先识心。欲识心者,必先识干。干者,天之性情也。干道变化,各正性命,命之所以不已,性之所以不一,物之所以万殊也。万物之性,动殖、小大、高下,各有分焉,循其性而不以欲乱,则无一物不得其所。非知道者,孰能识之?是故圣人顺万物之性,惇五典,庸五礼,章五服,用五刑,贤愚有别,亲疎有伦,贵贱有序,高下有等,轻重有权,体万物而昭明之,各当其用,一物不遗。圣人之教可谓至矣。

  释氏隐不知奉天,显不知理物,窃弄鬼神之机以自利者也。君子居敬,所以精义也,理于善,所以顺于道德也。盛德大业,至矣哉!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谓何也?谓太极也。阴阳刚柔,显极之机,至善以微,孟子所谓可欲者也。天成象而地成形,万古不变。仁行乎其中,万物育而大业生矣。

  人之道,奉天理者也。自天子达于庶人,道无一也。得其道者,在身身泰,在家家泰,在国国泰,在天下天下泰。失其道,则否矣。人道否,则夷狄强而禽兽多,草木蕃而天下墟矣。

  奉天而理物者,儒者之大业也,圣人谓天为帝者,明其心也。

  卦之必重,何也?天道然也。天道何为而然乎?太极动,则重矣。天道无息,故未尝不重也。非深知天地之机者,孰能识之?

  伊尹、孔明救天下之心非不切也,然必待三聘三顾,然后起而从之者,践坤顺也。

  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介所守也。进不隐贤,必以其道,此其所以和而不流欤!在柳下惠和而不流,其圣于和而已,故其弊必至于不恭。

  或问杨子曰:贵戚之卿无可去之道,而微子去之,何也?曰:此微子之所以顺乎天也。不其然乎?武王不足为至德。诗曰“绳其祖武,受天之祜”,此之谓也。

  天者,道之总名也。子者,男子之美称也。此之谓大道。为天下男子之冠,则可谓天子矣。

  天下有三大:大本也,大几也,大法也。大本一心也。大几万变也。大法三纲也。有大本,然后可以有天下。见大几,然后可以取天下。行大法,然后可以理天下。是故君先以天下自任,则皇天上帝畀付以天下矣。君以从上列圣之盛德大业自期,则天下之仁人争辅之矣。君以保养天下为事而不以自奉养,则天下之黎民趋戴之矣。上得天心,中得圣贤心,下得兆民心,夫是之谓一心,心一而天下一矣。天下之变无穷也,其大几有四:一曰救弊之几,二曰用人之几,三曰应敌之几,四曰行师之几。几之来也,变动不测,莫可先图,必寂然不动,然后能应也。其大法有三:一曰君臣之法,二曰父子之法,三曰夫妇之法。夫妇有法,然后家道正。父子有法,然后人道久。君臣有法,然后天地泰。泰者,礼乐之所以兴也。礼乐兴,然后赏罚中而庶民安矣。

  有实,而后有名者也。实如是,故名如是。实如是而名不如是,则名实乱矣。名实乱于上,则下莫知所从,而危亡至矣。

  人皆谓人生则有知者也。夫人皆生而无知,能亲师取友,然后有知者也。是故知危者,然后可与图安者也;知亡者,然后可与图存者也;知乱者,然后可与图治者也。以楚子文之忠,而孔子犹曰:未知,焉得仁?大哉知乎!天下万事,莫先乎知矣。足以君子必先致其知。

  人君,刚健、中正、纯粹、首出庶物者也。人臣,柔顺、利贞、承乎天而时行者也。

  制井田,所以制国也。制侯国,所以制王畿也。王畿安强,万国亲附,所以保卫中夏、禁御四夷也。先王建万国,亲诸侯,高城深池徧天下,四夷虽虎猛狼贪,安得肆其欲而逞其志乎?此先王为万世虑,御四夷之上策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孔子所以书于习坎之彖也。城郭沟池以为固,孔子之所以答言偃之问也。自秦而降,郡县天下,中原世有夷狄之祸矣。悲夫!

  无怠无荒者,二帝待四夷之上策也。

猜你喜欢
  論衡校釋附編五·黄晖
  困知记三续 凡三十六章·罗钦顺
  卷一百十六·陈祥道
  卷二十三·湛若水
  摽有梅·佚名
  仪礼商卷二·万斯太
  卷七十五·顺治
  卷首上·顺治
  卷九·朱公迁
  第二十节 论政治能力·梁启超
  卷四百一十六·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八·玄奘
  现乳哺品第二十八·佚名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二·佚名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题锡·唐圭璋

      如梦令   竹上一楼岚翠。竹下一渠春水。中有隐人居,破屋数间而已。无事。无事。静夜月明千里。

  • 第十七场·田汉

    报告员:若英又跑回王仲原那儿去了。王仲原已经和一个舞女打得火热,若英还能不能跟他平静地生活下去呢?我们主观的希望,曾经有一定觉悟、又刚受过残酷的监狱锻炼的若英是应该跳出并不大舒适的笼子,抛弃虚伪的生活,跟新群一道

  • 第五十五回 帮源峒方腊揭竿 梁山泊宋江结寨·蔡东藩

      却说宣和二年,睦州清溪民方腊作乱。方腊世居县堨村,托词左道,妖言惑众,愚夫愚妇,免不得为他所惑。但方腊本意尚不过借此敛钱,并没有甚么帝王思想。惟清溪一带,有梓桐、帮源诸峒,山深林密,民物殷阜,凡漆楮杉樟诸木,元不具备,

  • 卷之二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十月。辛亥。谕军机大臣等。前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议结琉球一案。又据右庶子陈宝琛奏、球案不宜遽结当经惇亲王等酌议。宜照总理衙门所奏办理。旋据左庶子张之洞奏、日本商务可允球案宜缓复经惇

  • 二百二十七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太平无事。旧年十二月内,连朝大雪深二尺余,农民百姓莫不欢欣忭舞,以为祥瑞丰年之兆。米价照常,每石一两至一两一钱不等。节间闾阎里巷,熙熙攘攘,庆乐

  • 一百五十七 曹寅之子连生奏曹寅故後情形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初四日 曹寅子奴才连生谨奏:为感沐皇仁,矜全身命,恭谢天恩事。 窃奴才祖孙父子,世受国恩,涓埃未报,奴才故父一生叨沐圣主浩荡洪恩,出管江宁织造二十馀年,复四差盐务,遭逢异数,叠加无已。方图矢诚报效,上答高厚,不

  • 一七九 反动老作家一·周作人

    我写文章平常所最为羡慕的有两派,其一是平淡自然,一点都没有做作,说得恰到好处,其二是深刻泼辣,抓到事件的核心,仿佛把指甲很很的掐进肉里去。可是这只是理想,照例是可望而不可即,写出来的都是些貌似神非的作品,所以在每回编好

  • 白华传·脱脱

    白华,字文举,阝奥州人。贞..三年(1215)中进士。初任应奉翰林文字。正大元年(1224),累迁任枢密院经历官。二年九月,武仙以真定来归降,朝廷正打算治理河北,宋将彭义斌乘机入侵,便从山东攻下了邢、氵名、磁等州。白华上奏说“:北

  • 刘纟廷传·张廷玉

    刘纟廷,字省吾,都督刘显的儿子。勇敢有家父的遗风,受荫封为指挥使。万历初年,跟着父亲刘显讨伐九丝蛮。刘纟廷第一个登上城楼,抓获蛮人首领阿大。因为军功,提升为云南以东守备,改任南京小教场坐营。万历十年(1582)冬天,缅甸侵

  • 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佚名

    一九〇八年四月二十日,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二十日,加尔各答。总纲大清一统帝国大皇帝、大英国兼五印度大皇帝,今因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四日所订藏印条约第一款内开,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八日英藏所立之约暨其英文、汉文约本附入

  • 卷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三十三都邑略【二】畅春园在京城西直门外十二里地名海淀圣祖仁皇帝以万几之暇驻跸於此酌泉而甘因明武清侯李伟故园址改建周方十余里筑宫设籞赐名畅春园时奉孝庄文皇后孝惠章皇后憩焉政事几务即

  • 170.白居易进长安·林汉达

    唐宪宗即位以后,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绛那样的正直的大臣当宰相。但是他仍旧宠信宦官。他想讨伐藩镇,用一个宦官头子做统帅。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遗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著名

  •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一]如來性品第四之一   佛復告迦葉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分别開示大般涅槃有四相義.何等爲四一者自正   二者正他三者能隨問答四者善解因緣義。云何自正.若佛如來見諸因緣而有所說.

  • 小逻辑·黑格尔

    德国黑格尔著。《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有时称为《哲学全书本逻辑学》(或称《小逻辑》),以示有别于他的两厚册的《逻辑学》(或称《大逻辑》)。该书原是黑格尔发给学生的讲课提纲。包括正文和说明两部分。黑格尔去世

  • 海客论·李光玄

    海客论,唐末五代渤海国人李光玄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称渤海国海客李光玄人中华访道,初遇道人授以服气导引之术,继遇元寿先生授以还丹之道,遂撰成此论。按《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收入李光玄撰《金液还丹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雍正

    简称《上谕八旗》,允禄、允礼等奉敕编纂。始编于雍正九年(1731),编定于乾隆间。有武英殿本及《四库全书》本行世。该书共13卷,约20余万字,为雍正帝胤禎在位时对八旗官员之训谕汇集。胤禛在位13年,每年所谕各编为一集。其即

  • 佛十力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说佛之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