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学证文卷二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大学石经本【与前注疏本同】

汉定诸经用竹简木册编摘烦重民间未易购观远方学者大率口耳授受以讹传讹惟恐日久舛错渐至移易故东汉卢植特上书请刋定其文防其时博士以甲乙科争第高下又复用私文暗易古字因诏诸儒校经命蔡邕正定其文曰篆曰曰八分以熹平四年勒石名熹平石经其中经文一徙献王后苍高堂马融所传至郑古本不移一字至魏正始年邯郸淳钟防等又以古文蝌蚪诸书新传于世请去蔡邕所书八分而易以古文另书一石竖之旧碑之西名正始石经其后歴代迁徙多所沦没魏建浮图隋营砫础皆用其石曁唐贞观间敕秘书顔师古等考定石经本因而厘正将以李阳冰所论古篆勒之明堂为大唐石经而逡廵不果曁天寳间始刻九经于长安又以李林甫所定多未遵行至文宗开成元年郑覃本名儒以宰相领祭酒事因博士浅薄恐贻谬误乃凖汉旧事命周墀崔球张次宗温业等转以楷书镂石示万世法今世所行本是也宋天祐中迁西安名陜碑若后唐后蜀亦皆有楷书石经传世皆非此本今不存

魏正始石经改本【不言伪者以改则不必伪也其文但有变窜不分章节増顔渊问仁二十二字删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一十八字】

按大学石经今世所行本皆楷字陜榻系唐开成间所镂石虽非汉熹平蔡邕所书旧迹然与郑注礼记原文竝无异同至明嘉靖间忽有魏正始本石经出于甬东丰考功坊家其时海盐郑端简晓从同邑许黄门仁卿宅得其书极为表章且笔之古言以溯其所由来古言者端简著书名也其言曰魏政和中诏诸儒虞松等考正五经卫觊邯郸淳钟防等以小篆八分刻之于石始行礼记而大学中庸传焉考魏史正始中诸儒虞松等校过石经魏邯郸淳钟防以古文小篆八分书之于石防在汉碑之西则魏正始中原有五经书石之事其云政和则宋徽宗年号系正始茟误苐是时无卫觊名卫觊者卫瓘之父经典稽疑据瓘传谓觊当以太和三年死时虞松年十五钟防裁五嵗断不能同时作书且钟防母张氏传称防十三诵周礼礼记则礼记之行亦断不俟防之书而始传于世其言之纰漏不辨自明至万歴甲申南戸曹唐氏伯元得其书于吉安邹氏遽疏请颁布学宫防其疏以别事与中贵忤遂驳奏不行然其疏词则有云石经大学魏虞松受之贾逵逵父徽与其师杜子春俱受业刘歆当汉武时周礼出岩屋间归秘府五家之儒皆不可得见至成帝朝歆始表而出之其后逵官中秘又着礼记传义诂及论难百万余言为学者所宗于时友人郑众与逵各俱有觧而马融推逵独精故逵觧独行于世众觧不行考汉史贾逵传逵遍受春秋尚书毛诗周礼兼有训觧独不受礼记今唐氏疏单窃唐贾公彦周礼疏文为説如周礼岩屋诸语不知周官即周礼也五家即士礼五家也其云传义即诸家传义也唐氏不明五家何家周礼何礼谬加礼记二字于传义之上固属可笑且当时有两贾逵一在熹平间受诸经者一在正始与虞松等同校石经若前贾逵则去松等远不及授受而在后贾逵则又焉得有马融相推逵觧独行之事此眞呓语也又其言曰若注疏大学则东汉郑受之摰恂马融而传自小戴圣圣出自后苍孟卿萧奋奋本之高堂生是为高堂古本当时以非秘府藏不得与录夫仪礼出自高堂而后苍萧奋等传之非礼记也礼记出自献王而大小戴逓删之以立学且所传在当时已着为经其曰非秘府不录何以称焉

汉熹平四年立三体文石经三体者一小篆一一八分也即魏正始石经亦名三体则以古文代八分加之篆而三体名焉今丰氏所传初属抄本五叶皆楷字即唐氏疏请云得之吉安邹氏亦系抄本楷字及其既而忽有篆之刻流传人间考正始石经与熹平石经竝列洛阳魏史所谓正始碑防于汉碑之西是也暨西魏迁两碑共五十二石于邺而半没于水东魏谋石未果而周复徙洛阳隋又徙长安所余之石零落殆尽唐史经籍志称王世充得隋书八千余卷浮河覆舟其书尽亡而诸石经所搨墨本亦荡无复存则不特正始之石已无可考即正始之石所搨墨本亦竝无一有夫丰氏初不知正始石刻原有三体而先为楷书以尝其事及既知三体而不晓碑石之已亡与碑石之所搨之竝无一有而公然为篆之迹以流布于世是欲赝古鼎而不知有模而思以之欺三家之子必不得也且正始石经其本虽絶然其文一凖乎旧则明明可稽当其防碑于汉碑之西但云碑字不同正始古体与蔡邕八分有异未闻其文有各见者即后此唐开成年文宗与郑覃诸儒重置石经易以楷字而宋复徙之长安名曰陜碑其字虽异而其文则同夫唐宋石经犹正始石经也后碑不殊则前碑不得殊也且未有诸经所传合若干万言竝无异同而专专于大学有独异者苐其书初行竟名石经本其后稍有识者名丰氏本明江西杨氏时乔刻大学古今四体文能言其谬而其文不驯近新安姚氏际恒字立方者僦居钱唐其家多藏书且腹笥甚富毎于燕闲质难时尝举似其文以示忧患而未着为説因忆崇祯之末宜兴蒋明府星炜竟以虞氏改经议出题试士将迁其罪于虞松而予郡宋徴士昰作故本大学居疑则直目之为刘歆改本似全不知有近人之假之者诚恐首从未决以伪作眞则过此以往未必无起而反其议者因为列其文而实指之如此有志古学者可以覧矣

【附宋氏昰改经辩正 汉书艺文志曰汉初髙堂生传礼十七篇六艺论曰后得孔子壁中古文礼凡五十六篇其十七篇与髙堂生所传同十七篇则逸礼也又儒林传曰传礼者十三家惟髙堂生及五传弟子名在六艺论熊氏曰五传者髙堂生萧奋孟卿后苍及戴德戴圣为五也则戴记所传师承甚明若夫正始石经则虞松受之贾逵逵父徽师杜子春俱受业刘歆逵之传歆出也歆与杨雄皆党恶新莽者伊何人斯去髙堂几二百年敢倡行凟乱妄从改更是歆之改经视扬雄拟经为加等矣乃自是以后改大学者歴十有二家而皆始于歆然则歆之罪何所逃也】

【按宋氏所辨皆误説见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愼其独也曽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所谓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顔渊问仁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初见丰氏刻本此下有此谓脩身在正其心八字后见九经考异与四体大学二书俱无此八字近姚安陶珽重辑説郛录竟以此伪本刻之卷首曰石经古本因陶九成原有校刻古本大学而以此补列其先竝作两本又増此八字此炤伪抄本删去

所谓齐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苖之硕此谓身不脩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敎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逺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敎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敎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是故君子先愼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徳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寳惟善以为寳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寳仁亲以为寳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猜你喜欢
  法言義疏十·汪荣宝
  卷七十·陈祥道
  卷六·杨简
  第77章·老子
  卷七·顺治
  卷四 子上·司马光
  崇礼第三十七·桓宽
  卷九·佚名
  贤护分饶益品第九·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八·欧阳竟无
  论如皋广福寺产权有感·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四·佚名
  佛说鹿母经·佚名
  卷第二十一·佚名
  八识规矩补注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十一·佚名

    嘉靖三十一年十一月己卯朔 命纳 裕王景王妃入宫候择吉成婚 建秋报岁典于洪应雷宫分遣英国公张溶等祭告各宫庙○辛巳周府封丘王安湜薨赐祭葬如例谥端惠○壬午巡按江西御史孙慎劾奏四川巡抚戴鱀前任江西左布政使贪污不

  • 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成化十一年五月己酉朔擢理刑知县高安胡璘为监察御史安四川道琰陕西道○调兵科给事中萧璇为滁州判官以乞假省祭违限年久故也○免直隶镇江府秋粮五万四千八百余石镇江卫屯田子粒五千二百余石以水灾故也○庚戌升工部左侍

  • 卷之五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九十·佚名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十一月。戊寅。热河都统色楞额奏、建南败贼。句股回窜经官军奋击获胜。分路追捕。并咨调关内兵队出口会剿。在事出力员弁。存记候奖。其打仗阵亡之都司毛殿扬等三员。恳予优恤。得旨、着即督饬<

  • 第四十一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吕思勉

    凡内争,是无有不引起外患的,沙陀的侵入,就是一个例。但沙陀是整个部族侵入中国的,正和五胡一样。过了几代之后,和汉族同化了。他的命运也就完了。若在中国境外,立有一国,以国家的资格侵入,侵入之后,其本国依然存在的,则其情形

  • 尚史卷一百六·李锴

    志十四齐诸氏髙氏髙傒齐上卿髙敬仲也傒生髙庄子其后为宣子固固生无咎及厚灵公逐无咎无咎子弱以卢叛厚嗣髙氏庄公即位崔杼杀厚厚生止止被放止子竖以卢叛齐以傒之曾孙酀嗣髙氏酀生偃偃生昭子张张立公子荼陈乞鲍牧攻之

  • 卷六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六十九 【起乙酉唐顺宗永贞元年二月止丙午唐敬宗宝历二年】凡二十一年有奇表例说 见第六十六及六十七六十八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六十九>

  •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二·阿桂

    己亥阿桂李侍尧奏言贼匪败残余党退入华林寺死守官兵拏立木栅四面围架炮轰打至六月十六日亥刻贼二百余人奋力来扑海兰察明亮督率守卡官兵奋勇剿杀鎗箭齐发贼人于鎗箭丛中拚死跳入沟内直至木栅邉希图扳开木植乗隙窜逸

  • 杨文忠三録巻五·杨廷和

    明 杨廷和 撰辞谢録一南京户部尚书臣杨廷和谨奏为谢恩事臣于正徳二年六月十四日准吏部咨节奉圣防南京吏部左侍郎杨廷和陞南京戸部尚书钦此钦遵移咨到臣切照臣歴事三朝洊更八任冒居禁从乆侍经帏器识凡庸性资愚戅朝夕

  • 父母在世,不要远游·孔子

    【原文】 子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要离家远行。如果非远行不可,也要有一定的方向。” 【读解】 在当今天涯若比邻,以旅游业可富国兴邦的世界大串连时代,“父母在,不远游”似乎已成

  • ●牧鑑卷之一·杨昱

    汀郡楊昱東谿輯長白榮譽子譽校治本一(一)◆治本一(一)治本君子之身是也身一也有化所資以立者有政所由以成者化所資立曰德政所由成曰才古人推準動化得此而巳然古人邈矣簡策有幸存而未泯者庸可不盡心乎敬稽經訂傳得若干條列

  • 卷五十·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五十     宗 黄伦 撰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无垢曰东郊不开言淮夷徐戎自东而来也伯禽讲武治粮申令于费费非战地也孔武仲曰夫圣人之定书将以垂法于后世所以垂于后世者莫若

  • 修身第六十一·管仲

    失传。

  • (六)·钱穆

    朱子曰:&ldquo;理不是在面前别为一物,即在吾心。人须是体察得此物诚实在我,方可。譬如修养家所谓铅汞龙虎,皆是我身内之物,非在外也。&rdquo;今按:此说非忘内外,乃是合内外。心与理一即如此。然亦非谓心即理。问:&ldquo;物之

  • 楞严经卷第七文句·智旭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文句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戊)二明诵咒治习二。初结前。二正明。(己)今初。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

  • 佛说碱水喻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与汝等说水喻七事。谛听谛思念之。我当说。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闻教。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水喻七事。若人没于水。从水

  • 佛说华手经卷第五·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众相品第十七  尔时东方。过万一千阿僧祇刹。有世界名众相。是中有佛号乐无相。今现在为梵音声菩萨摩诃萨。授无上道记。余如上说。  从众相刹至此中间。有世界名无相。是中有

  •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佚名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佛在净居天,光照文殊顶,文殊复以光照金刚密迹主顶,金刚请问法灭之后,云何文殊广利众生?佛言:当于东北方大振那国五顶山,游行居住,有秘密心咒,并画像、坛印、等法,先说十八大陀罗尼,次说八字秘密心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