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十二游经

东晋西域沙门迦留陀伽译

昔阿僧祇劫时。菩萨为国王。其父母早丧亡。让国持与弟。舍国行求道。遥见一婆罗门姓瞿昙。菩萨因从婆罗门学道。婆罗门答菩萨言。解体所著王者衣服。编发结莎为衣。如吾所服受吾瞿昙姓。于是菩萨受服衣被体。瞿昙姓。洁志入于深山林薮险阻坐禅念道。婆罗门言。卿是王者。久在尊贵简于勤苦。夏可饮水食众果蓏。冬可还城邑街里乞食。还其树下禅思勿毁。菩萨其所乞食还其国界。举国王者下及庶民。无能识菩萨者。谓以为小瞿昙。菩萨于城外甘果园中。以作精舍。于中独坐。时国中五百大贼。劫取官物逃走。路由菩萨庐边。踪迹放散。遗物在菩萨舍之左右。明日捕贼追寻贼者。踪迹在菩萨舍下。因收菩萨。便将上问。谓为菩萨国中大贼。前后劫盗。罪有过死。王便敕臣下。如此之人。法应以木贯身立为大标。其身血出流下于地。是大瞿昙于深山中。以天眼彻视见之。便以神足飞来问之。子有何罪其痛酷乃尔乎。疮岂不伤毒忍苦若斯。菩萨答曰。外有疮痛。内怀慈心。不知何罪横见诛害。大瞿昙言。卿无子姓。当何继嗣忍痛如此。菩萨答言。命在须臾。何陈子孙。于是国王使左右以疆弩飞箭射而杀之。大瞿昙悲哀涕泣。下其尸丧棺敛之。于是取土中余血以泥团之。各取左右持著山中还其精舍。左面血著左器中。其右亦然。大瞿昙言。子是道士。若其至诚。天神当使血化成人。却后十月。左即成男。右即成女。于是便姓瞿昙氏。一名舍夷仁。贤劫来始为宝如来释迦越寿五百万岁。自下二十五王。其寿三百万岁。文陀竭王寿百万岁。顶生王遮迦越。左髀右髀王。皆寿十万岁。从欢喜王诸王皆寿八万四千岁。从恶念遮迦越。杀一牛祠祀害命。失金轮。得银轮主三天下。寿万岁。坚念王作铠寿五千岁。得铜轮主二天下。主西南。喜杀王。寿二千五百岁。得铁轮主南天下。其王有太子行五恶杀一减寿千岁。古人有九病寒热饥渴生老病死。婆罗门杀生祠祀。从是生四百四病。从师子念王人寿转减寿百二十岁。从师子念王后。师子意王有八十四王。人命减。或寿八十七十五十三十二十十岁者。于是后有师子命车王名白净。是菩萨父。计菩萨身终始并前后八万四千。遮迦越王名瞿昙氏。纯熟之姓。菩萨在兜术天上。意欲下生观于天上谁国可生。言唯白净王家可生身。于是天上有树名兜昙树。菩萨退坐他树下思惟。其本树无复精光。于是有天问言。菩萨何缘舍本常坐就他树坐。有天子知菩萨意。答天言。卿不知耶。今者菩萨欲下生阎浮利。观何国可生。唯白净家可生。于是诸天皆言。今菩萨下生当何以赠送。各设方计言。唯净明天上四百四宝奇镂别异各有名类。同有宝华以为车乘。伊罗慢龙王以为制乘名白象。其毛羽逾于白雪山之白。象有三十三头。头有七牙。一牙上有七池。池上有七忧钵莲华。一华上有一玉女。菩萨与八万四千天子。乘白象宝车来下。时白净王夫人中寐见白象仿佛。寐寤惕惊寤以告王。

菩萨父名白净。其父兄弟四人。白净王有二子。其大名悉达。其小子名难陀。菩萨母名摩耶。难陀母名瞿昙弥。菩萨叔父名甘露净王。亦有二子长子名调达。小子名阿难。菩萨中叔名谷净王。有二子大子名释摩纳。小子阿那律。菩萨小叔名设净王。有二子大子名释迦王。小子名释少王。迦惟罗阅国有八城。合有九百万户。调达以四月七日生。佛以四月八日生。佛弟难陀四月九日生。阿难以四月十日生。调达身长丈五四寸。佛身长丈六尺。难陀身长丈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三寸。其贵姓舍夷。长一丈四尺。其余国皆长丈三尺。菩萨外家去城八百里。姓瞿昙氏作小王。主百万户名一亿王。菩萨妇家姓瞿昙氏。舍夷长者名水光。其妇母名月女。有一城居近其边。生女之时日将欲没。余明照其家室内皆明。因字之为瞿夷晋言明女。瞿夷者是太子第一夫人。其父名水光长者。太子第二夫人生罗云者名耶惟檀。其父名移施长者。第三夫人名鹿野。其父名释长者。以有三妇故。太子父王为立三时殿。殿有二万婇女。三殿凡有六万婇女。以太子当作遮迦越王故。置有六万婇女。佛以二十九出家。以三十五得道。从四月八日至七月十五日。坐树下为一年。二年于鹿野园中为阿若拘邻等说法。复为毕婆般等说法。复为迦者罗等十七人说法。复为大才长者及二才念优婆夷说法。复为正念尼揵说法。复为提和竭罗佛时四十二人说法。三年为郁为迦叶兄弟三人说法。满千比丘。四年象头山上为龙鬼神说法。五年于竹园中为私呵味说法。五年去未至舍卫时。舍利弗作婆罗门。有百二十五弟子坐一树下。时目连为弥夷罗国中作承相将军。出行见舍利弗坐树下。便问舍利弗。何为在此坐。舍利弗答言。吾欲学道。目连言。愿以君为伴。即遣百官群臣还去。唯留百二十五人。二人合有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入城分卫。见佛弟子马师比丘。问之为何道士。衣服不与常同。马师比丘答言。吾是佛弟子。舍利弗问言。佛云何说法。马师言。诸法从因缘灭诸苦尽灭。于是舍利弗便得须陀洹道。欢喜便还报目连言。世间有神人。目连言云何说法。舍利弗具说本末。目连便复得须陀洹道。二人便相将及弟子至佛所。未至佛已预知。便告比丘言。今当有二贤士。一人名智慧比丘。一人名神足比丘。须臾来到。佛为说四谛。舍利弗七日得阿罗汉。目连以十五日得阿罗汉。六年须达与太子祇陀。共为佛作精舍。作十二佛图寺。七十二讲堂。三千六百间屋。五百楼阁。七年拘耶尼国为婆陀和菩萨等八人。说般舟经。八年在柳山中为屯真陀罗王弟说法。九年秽泽中为陀崛摩说法。十年还摩竭国为弗迦沙王说法。十一年恐惧树下为弥勒说本起。十二年还父王国。为释氏精庐。去城八十里。为差摩竭说法。还国为父王及释迦种说法。度八万四千人。得须陀洹道。是十四国。佛十二年于中游化说法。波斯匿王晋言和悦。迦惟罗越晋言妙德。舍卫国者。晋言无物不有。维耶离国者。晋言广大。一名度生死。罗阅只者。晋言王舍城。鸠留国者。晋言智士国。波罗奈者。晋言鹿野。一名诸佛国。阎浮提中有十六大国。八万四千城。有八国王四天子。东有晋天子人民炽盛。南有天竺国天子。土地多名象。西有大秦国天子。土地饶金银璧玉。西北有月支天子。土地多好马。八万四千城中。六千四百种人。万种音响。五十六万亿丘聚。鱼有六千四百种。鸟有四千五百种。兽有二千四百种。树有万种。草有八千种。杂药七百四十种。杂香四十三种。宝有百二十一种。正宝七种。海中有二千五百国。百八十国啖五谷。三百三十国。啖鱼鳖龟鼍。五国王一王主五百城。第一王名斯黎国。土地尽事佛。不事众邪。第二王名迦罗。土地出七宝。第三王名不罗。土地出四十二种香及白琉璃。第四王名阇耶。土地出荜茇胡椒。第五王名那頞。土地出白珠及七色琉璃。五大国城人多黑短小。相去六十五万里。从是但有海水无有人民。去铁围山百四十万里。

  佛说十二游经

猜你喜欢
  卷第八·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二(附录)·王日休
  卷第二十一·白岩净符
  题慈氏菩萨像·太虚
  丛林盛事卷上·道融
  卷上·佚名
  卷二·佚名
  初转法轮与摩诃菩提·太虚
  覆英国三真社书·太虚
  一切曼罗金刚轮三昧大仪轨分第八·佚名
  炼丹运气为外道之法·印光
  卷四十二·彭绍升
  佛说苾刍五法经·佚名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九卷·李通玄
  二十、大力量人·慧开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回文类聚卷四·桑世昌

    宋 桑世昌 撰菩萨蛮闲情二首东坡苏轼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寒照

  • 巻六·刘履

    钦定四库全书风雅翼卷六元 刘履 编选诗补注六宋诗一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以祖父并葬始宁县遂移籍防稽晋孝武时袭封康乐公安帝元兴初为琅邪王参军累迁黄门侍郎时宋公位相国以为从事中郎迁世子左衞率坐事免及宋受禅降公爵

  • 曲笔第二十五·浦起龙

    肇有人伦,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自兹已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其有舞词弄札,饰非文

  • 卷十·黄以周

      哲宗   △绍圣元年(甲戌,一○九四)   1、闰四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辛未朔。辛未,监察御史郭知章为殿中侍御史。《纪事本末》卷百一。)   2、壬申,复置提举常平等官。(《长编》四百四十八:元祐五年九月乙酉,令

  • 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启争端 沃野镇弄兵开祸乱·蔡东藩

      却说魏相州刺史元熙,系中山王元英长子,英自攻克三关后,三关事见三十二回。还朝病故,由熙袭封。熙颇好学,具有文才,惟轻躁浮动,常为英忧。英欲立熙弟略为世子,略固辞乃止。熙妻为于忠女,借忠威权,骤擢为相州刺史,又与清河王

  • 卷三十四·唐·蒋一葵

    【文宗涵】 〔性嗜蛤蜊,一日,御馔中有劈不开者,焚香祷之,乃开,见菩萨形具足,赐兴善寺。〕 大和末,帝诛王涯等,仇士良愈专恣,帝恶之,虽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题诗曰:“辇路生春草,上林花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七·佚名

    正德六年秋七月己酉朔享 太庙○庚戌甘肃守臣奏凉州古浪二卫所被虏残害军民乏食命以饷边年例银十万两赈济○辛亥给事中叶相言漕运四事一管河等官浚无法以致运船阻滞宜考核一收粮等官多方需索以致运军贫困宜申禁一各仓

  • 九、关于《苏东坡传》②·林语堂

    ②此文系《〈苏东坡传〉序》,有删节。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存心给他写本传记的念头,已经存在心中有年。民国廿五年我全家赴美时,身边除去若干精选的排印细密的中文基本参考书之外,还带了

  • 三八、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考·钱穆

    《史记 孔子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洪迈《容斋续笔》云:“按《史记》,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卒时,子夏年二十八矣。魏始为侯,去孔子卒时七十五年。文侯为大夫二十二年而为侯

  • 卷六十陆军四·冯煦

    薪饷凡通省常备新军混成一协官兵薪饷,每月共支银三万四千八百六十九两五钱八分,计全年共应支银四十一万八千四百三十四两六分。经巡抚冯煦奏明,遵照陆军定章,薪水军官八成、军佐七成开支。兵饷则照章全给,仍按巡抚恩铭批准

  • 鬻子卷上·鬻熊

    华州郑县尉逢行珪注撰吏五帝三王传政乙第五撰,具也。吏者,为政之具也。又,撰,博也,言王者布政施令,其在博求於良吏也。贤者举之,不贤者不预,言五帝三王政道可以百代传行者。乙,次於甲,以此明政之次也。政曰:政者,法教也。此明帝王

  • 卷二十·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二十  明 冯复京 撰国风郑一郑谱云初宣王封母弟友于宗周畿内咸林之地是爲桓公今京兆郑县是其都也爲幽王大司徒幽王爲犬戎所灭桓公死之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王城取虢桧鄢蔽补丹依

  • 护国仁王般若经序·佚名

    代宗皇帝制皇矣至觉,子于元元。截有海以般若之舟,剪稠林以智慧之剑。绵络六合,罗罩十方。弘宣也深,志应也大。自权舆天竺,泳沫汉庭,行无缘之慈,纳常乐之域。信其博施,倾芥城而逾远;仰夫湛寂,超言象之又玄。五始不究其初,一得罔根

  • 第二十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二十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付菩萨品第五十付天帝释品第五十一法师护品第五十二付菩萨品第五十阿难。尔时放光如来复告天帝释言。憍尸迦。其有异施得无量报。如菩萨乘无量无边。此乃诸佛如来

  • 卷第五·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五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青原第十二世(云门六世) 慧林圆照宗本禅师法嗣 东京法云大通善本禅师 族董氏。汉仲舒之裔也。大父琪.父温。皆官于颕。遂为颕人。母无子。祷白衣大士。乃得师

  • 卷十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五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书复桐城汪刺史承念承施。至再至三。德薄行微。诚难消受。然草衣木食。穴处岩居。乃上古之风规。亦道人之本分。此贫衲所愿学而未能者也。嗣后幸勿以

  • 老子说五厨经注·尹愔

    老子说五厨经注。唐·尹愔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版本:一、《道藏辑要》本,收入该书尾集第一册。二、《道藏精华录》,收入该书第四集。经文盖六朝道士依托。述存一炁和泰和之服气法,尹注多引

  • 宏智禅师广录·正觉

    凡九卷。宋代正觉禅师之语录。宗法、集成等编。又称天童正觉禅师广录、普照觉和尚语录、宏智广录、宏智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天童正觉禅师为河南南阳府邓州丹霞山子淳禅师之法嗣,与临济宗之大慧宗杲,同被誉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