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虚道第四

  人之爲德,其猶器(原作"虚器",據《治要》删)歟?器虚則物注,滿則止焉。故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衆人之上,視彼猶賢,自視猶不足(《治要》作"不肖")也。故人願告之而不厭,誨之("而不"下五字原脫,據《治要》補)而不倦。《易》曰:"君子以虚受人。"《詩》曰:"彼姝者子,何以告之?"君子之於善道也,大則大識之,小則小識之,善無大小,咸載於心,然後舉而行之。我之所有,既不可奪,而我之所無,又取於人,是以功常前人,而人後之也。故夫才敏過人,未足貴也;博辯過人,未足貴也;勇决過人,未足貴也。君子之所貴者,遷善懼其不及,改惡恐其有餘。故孔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夫惡猶疾也,攻之則益悛("益"上《治要》有"日"字,疑"益"字衍),不攻則日甚。故君子之("之"字原脫,據《治要》補)相求(《意林》作"見")也,非特(《意林》作"但"。 徐湘琳曰:"《漢魏叢書》本'特'作'持',當誤。"按程本作"特",《四庫全書》本同)興善也,將以攻惡也。惡不廢則善不興,自然之道也。《易》曰:"比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隂長陽消之謂也。

  先民有言,人之所難者二:樂攻(《治要》作"知")其惡者難,以惡告人者難。夫惟(《治要》作"唯")君子,然後能爲己之所難,能致人之所難(此句原作"能到人之所難也", 據《治要》改)。旣能其所難也,猶恐舉人惡之輕(徐湘琳曰:"此句當作'猶恐人舉己惡之輕'文義方與下文連貫。"),而舍已惡之重。君子患其如此也,故反之復之,鑽之核之,然後彼之所懷者竭,始盡知己惡之重矣。旣知己惡之重者,而不能取彼;又將舍己,况拒之者乎?夫酒食人之所愛者也,而人相見莫不進焉,不吝於所愛者,以彼之嗜之也。使嗜忠言("忠言"原作"者"字,據《治要》改)甚於酒食,人豈愛之乎("豈"下,《治要》有"其"字,非是。"乎"字,據《治要》補。徐湘琳曰:"'豈'即'其',不當重復。"然其正文猶重復之。)!故忠言之不出,以未有嗜之者也。《詩》云:"匪言不能,胡斯畏忌。"目也者,能遠察天際而不能近見其眦(原作"能遠察而不近見" 據《治要》改補。《治要》無"能"字),其心亦如之(原注:"一本作'能遠察天際,而不能近見其背,心亦如之'。"《治要》無"其"字。徐湘琳曰:"錢校云,'背'即'眥'之誤。")君子誠知心之似目也,是以務鑒於人,以觀得失。故視不過垣墻之裏(《治要》作"裡")而見邦國之表;聽不過閾槷(原注:"門南旁木也。")之内而聞千里之外,因人之耳目("之耳目"三字原脱,據《治要》補)也。人之耳目,盡爲我用,則我之聰明無敵於天下矣。是謂人一之,我萬之;人塞之,我通之。故知其高不可爲員,其廣不可爲方。

  先王之禮,左史記事,右史記言,師瞽誦詩,庶僚箴誨,器用載銘,筵席書戒,月考其爲,歳會其行,所以自供(徐湘琳曰:"疑當作'共',即'恭'字"按二字可假借)正也。昔衞武公年過九十,猶夙夜不怠,思聞訓道,命其群臣曰:"無謂我老耄而舍我,必朝夕交戒我("我"字元脫,據《治要》補)。"又作《抑》詩以自儆也。衞人誦其德,爲賦《淇澳》,且曰睿聖(徐湘琳曰:"俞樾云'且'乃'目'字之誤。"凡興國之君,未有不然者也。故《易》曰:"君子以恐懼修省。"下愚反此道也,以爲己旣仁矣、智矣、神矣(《治要》無"矣"字)、明矣,兼此四者,何求乎衆人!是以辜罪昭著,腥德發聞,百姓傷心,鬼神怨痛,曾不自聞,愈休如也。若有告之者,則曰:斯事也,徒生乎子心,岀乎子口。於是刑焉、戮焉、辱焉、禍焉。不然(原作"不能免", 據《治要》改。徐本注曰改而實未改。)則曰:與我異德故也,未逹我道故也,又安足責?是己之非,遂初之繆,至於身危國亡,可痛矣夫(《治要》作"已")!《詩》曰:"誨爾諄諄,聽之藐藐,匪用爲敎,覆用爲虐。"

  蓋聞舜之在鄕黨也,非家饋而戶贈之也,人莫不稱善焉;象之在鄕黨也,非家奪而戶掠之也,人莫不稱惡焉。由此觀之,人無賢愚,見善則譽之,見惡則謗之。此人情也,未必有私愛也,未必有私憎也。今夫立身不爲人之所譽,而爲人之所謗者,未盡爲善之理也。盡爲善之理,將若舜焉。人雖與舜不同,其敢謗之乎?故語稱"療暑莫如親水,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原作"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療暑莫如親冰",據《意林》改乙。《三國志·魏書·王昶傳》(戒子書)引諺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脩."徐本據改"修身"作"自修",然其正文實未改也。),信矣哉!

猜你喜欢
  国风·召南·佚名
  序·高诱
  近思録集注后序·茅星来
  春秋阙如编卷六·焦袁熹
  附录五:驳胡适之《说儒》(钱穆)·胡适
  提要·胡广
  卷二十一·孙瑴
  卷二十一·吕祖谦
  外篇·天地第十二·庄子
  卷四十一·顺治
  卷一·曾国藩
  卷四 存养·张伯行
  卷十三·佚名
  恶行品第十七·佚名
  卷第二十五·智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八羊类七言古【附长短句】五仙謡         【宋】郭祥正番禺五仙人骑羊各一色手持六秬穗翺翔绕城壁翩然去乗云诸羊化为石至今留空祠异象犹可识曽闻经猛火毫发无防迹五仙

  • 卷十·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十平湖沈季友编明周布衣寅寅字汝钦嘉善人奉母至孝安贫守义乡人重之尝有盗其桔橰者已而复还曰吾有慙于周君初学于周鼎后鼎有疑必咨于寅有百橼堂集风泾得泉字【考见题咏】清风义井官衢侧泉脉源源

  •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三·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三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东园二首 万事同一机多虑乃禅病【楞严曰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传灯録僧亡名息心铭曰无多虑无多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守

  • 12、复合·蒲松龄

    樊子正上云昨日女婿寄宿我家,天明要合他作个商议,不料天未明早早去了,也罢也罢。向来托亲友去央仲鸿,仲鸿只推他令郎;今日还有什么推托?待俺竟到他家,看他有何话说。作行介 [耍孩儿]养女的不气长,在家倒成了著骨疮,教人怎么把

  • 刘叉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河朔(今河北一带)人。好任侠。家境贫困。曾为韩愈门客。后游齐、鲁,不知所终。其诗风格犷放,能突破传统格式,但也有险怪、晦涩之病。有《刘叉诗集》。 冰 柱 刘叉 师干久不息, 农为兵兮民重嗟。 骚然县宇,土崩水

  •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志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七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百官二。○寝园署掌守卫宗庙。 文宗定: *大庙署令一人秩从五品; 丞二人正七品。 神宗五年升令为 秩。 忠烈王三十四年忠宣改为寝园署属典仪

  • 卷二十六·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二十六 唐 司马贞 撰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击劎【吕氏春秋劎伎云持短入长倏忽纵横之术也魏文典论云余好击劎善以短乘长是也】名犬子【孟康云爱而字之也】旣学【按秦密云文翁遣相如受七经

  • 卷二十·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琊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古今人表第八【师古曰但次古人而不表今人者其书未毕故也】 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

  • 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吕思勉

    中国的统一,是帝国主义者所不利的。所以要多方阻挠。如利用我国的内争,将借款军械等,供给一方面等都是。而其尤露骨的,则莫如十七年的五三惨案。当十六年五月间,国民革命军,奠定东南,渡江北伐。当时日本政府,便有乘机干涉的意

  •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读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么

  • 卷十一·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十一左庶子叶酉撰襄公上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於是公年四岁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传彭城降晋晋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寘诸瓠丘按春秋书地例不系国彭城独书宋者

  • 卷四·张大亨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通训卷四     宋 张大亨 撰僖公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元】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邱遂次于匡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十五】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

  • 卷十八·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十八宋 吕祖谦 撰阳处父改搜贾季杀阳处父【文六年晋搜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阳处父至自温改搜于董易中军阳子成季之属也故党于赵氏八月乙亥襄公卒灵公少赵孟立公子雍贾季曰不如立

  • 维摩经义疏卷第四·吉藏

    菩萨品第四具足梵音。应言菩提萨埵。菩提云道。萨埵名众生。道谓所求之法。众生为能求之人。上弟子之称。敬让合论。今则菩萨之名。人法双举。此品来意。有五因缘。一者命之次第。前则命小乘。今次命大士。二者破病前

  •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三·南石文琇

    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前住持比丘吴郡文琇集大鉴下第二十世灵隐松源岳禅师法嗣○四明天童灭翁文礼禅师杭之临安人,家天目山之麓,因又号天目,姓沉氏。师生六岁,携篮随母采桑,俄而寤念曰:“携篮者谁邪?”遂有出家志。年十

  •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郑光祖

    简名《老君堂》。杂 剧剧本。元郑光祖作,一作无名氏作。剧中人 物史皆有之,唯情节多属无稽。剧写秦王李世 民率部经北邙山,偷观金墉城,为李密部将程 咬金所追赶,避入老君堂中。咬金斧劈庙门,擒 获以献李密,囚之南牢。唐大司

  • 因师集贤录·佚名

    全称《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佛教文集。元如瑛编。十五卷。因师,即高峰龙泉院十一代住持德因,宋末元初僧人,生卒年无考。此书为德因的诗文集,分十四门,即:入坛叙时景门、入坛佛事门、音声佛事门、歌扬赞佛门、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