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存养
此卷论存养。盖存养之功,实贯知行,故编此以列乎二者之间,见致知涵养,互发兼修,不可偏废,而后有以为力行之地也。朱子曰:欲应事先当穷理,而欲穷理,又须养得心地本原。虚静明彻,方能察见几微,剖析烦杂,而无所差措。
朱子曰:主敬者存心之要,致知者进学之功。二者交相发焉,则知日益明,守日益固,而旧习之非,自将日改月,化于冥冥之中矣。朱子曰:主敬之说,不必多言,但熟味整齐严肃、严威俨格、动容貌、整思虑、正衣冠、尊瞻视,此等数语,而实加功焉。则所谓直内,所谓主一,自然不费安排,而身心肃然,表里如一矣。
朱子曰:礼乐固必相须。然所谓乐者,亦不过谓胸中无事而自和乐耳,非是著意放开一路而欲其和乐也。然欲胸中无事,非敬不能,故程子曰:「敬则自然和乐。」而周子亦以为「礼先而乐后,」此可见也。朱子曰:读书涵泳义理,久之有味,自不见得世间利害荣辱之有异也。
朱子曰:敬之一字,乃圣学始终之要,未知者非敬无以知,已知者非敬无以守。若曰先知大体,而后敬以守之,则夫不敬之人,其心颠倒缪乱不暇,亦何以察夫大体而知之耶?
朱子《答吕伯恭》曰:承谕整顿收敛,则入于费力,从容游泳,又堕于悠悠,此正学者之通患。按程子尝曰,亦须要自此去到德盛后,自然左右逢其源,今亦当日就整顿收敛处著力,但不可用意安排等候,即成病耳。杨道夫曰:罗先生教学者静坐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作何气象,李先生以为此意不惟于进学有力,兼亦是养心之要。而遗书有云:「既思既是已发」,与前所举有碍否?
黄直卿曰:此问亦切,但程先生剖析毫厘,体用明白;罗先生探索本原,洞见道体。二者皆有大功于世,善观之则亦并行而不相悖矣。况罗先生于静坐观之,乃思虑未萌,虚灵不昧,自有以见其气象,则初无害于未发;苏季明以求字为问,则求非思虑不可。此伊川力辨其差矣。
朱子曰:公虽如此分解,罗先生说,终恐做病。如明道亦说静坐可以为学,谢上蔡亦言多著静不妨。此说终是小偏,才偏便做病。道理自有动时,自有静时,学者只是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见得世间无处不是道理,虽至微至小处,亦有道理。便以道理处之,不可专要去静外求,所以伊川谓,「只用敬不用静」,便说得平,也是他经历多,故见得恁地。若以世之大段纷忧人观之,会静得固好,讲学则不可有毫发之偏。
朱子曰:思素义理,涵养本原。
朱子曰:更宜加意涵养于日用动静之间。不然,徒为空言,无益而有害也。
朱子曰:凡人所以立身行己,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
朱子曰:道心为主,即人心自不能夺,而亦莫非道心之所为矣。然此处极难照管,须臾间断,即人欲便行矣。
朱子曰:学者吃紧是理会这一个心,那纸上说底全靠不得。朱子曰:人之心惟敬则常存,不敬则不存。
朱子曰:毋不敬,是正心诚意之事;思无邪,是心正意诚之事。朱子曰:思之过苦,恐心劳而生疾。折之太繁,恐气薄而少味,皆有害乎涵养践行之功耳。
朱子曰:闲中静坐,收敛身心,颇觉得力。
朱子曰:敬字须该贯动静看方得,夫方其无事而存主不懈者,曰敬也。及其应物而酬酢不乱者,亦敬也。
朱子曰:人自从生来,受天地许多气,自是浩然。只缘见道理没分晓,渐渐衰飒了,若见得真是真非,要说一直说去,要做一直做去,这气自浩然。
朱子曰:他本自光明广大,只著些子力去照管,他便是不要苦著力,著力则反不是。
朱子曰:若不先得个本领,虽理会得许多骨董,只是添得许多杂乱,只是添得许多骄吝。
胡秀随曰:学者须常令胸中通透洒落。朱子曰:通透洒落,如何令得?才有一毫令之之心,则终身只是作意助长,欺己欺人,永不能到得洒然地位矣。此是见识分明涵养纯熟之效,须从真实积累功用中来。
朱子曰:持养之久则气渐和,气和则温裕婉顺,望之者意消忿解,而无招喭取怒之患矣;体察之久则理渐明,理明则讽导详款,听之者心谕虑移,而无起争见却之患矣。更须参观物理,深察人情,体之以身,揆之以时,则无偏蔽之失也。要于事物上验学力,若有窒碍龃龉,即深求病源所在而锄去之。
李伯诚曰:打坐时意味也好。朱子曰:坐时固是好,须是临事接物时,长如坐时方可。
问:操则存。朱子曰:心不是死物。操存者,只于应事接物之时,事事中理,便是存处,应事不是,便是心不在。若只兀然守在这里,蓦有事来操底便散了,却是舍则亡也。
或问:心之体,与天地同其大;心之用,与天地流通。朱子曰:又不可一向去无形迹处寻,更宜于日用事物、经书指意、史传得失上做工夫。即粗粗表里,融会贯通。
朱子曰:持志比存心字较紧,只持其志,使内外肃然。
朱子曰:凡人多动作,多笑语,做力所不及底事,皆是暴其气。须事事节约,莫教过当,便是养气之道。
朱子曰:「穷理涵养,要当并进。盖非稍有所知,无以致涵养之功;非深有所存,无以尽义理之奥。正当交相为用而各致其功耳。朱子曰:敬之一字,学者若能实用其力,则虽程子两言之训,犹为剩语。如其不然,则言愈多,心愈杂,而所以病乎敬者益深矣。朱子曰:此心莹然,全无私意,则是寂然不动之本体,而顺理而起,顺理而灭,斯乃所以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尔。
朱子曰:周先生只说,「一者无欲也」。这话头高,急难凑泊,故伊川只说个「敬」字,庶几执捉得定,有下手处。
朱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便是存心之法。如说话觉得不是,便莫说;做事觉得不是,便莫做。只此是存心之法。朱子曰:此心自不用大段拘束,他只争个醒与不醒耳。人若醒时,耳目聪明,应事接物,自然无差错处。若被私欲引去,一似睡著相似,只与他唤醒,才醒便无事。
问:敬易间断如何?朱子曰:觉得间断,便已接续,习得熟自然打成一片。
朱子曰:君子之心,如一泓清水,更不起些微波。
朱子曰:学莫要于持敬,然须造次颠沛必于是,不可须臾间断。若今日作,明日辍,放下了又收拾起,几时得见效!
一学者苦敬而矜持。朱子曰:只为将此敬字,别作一物,而义以一心守之,故有此病。若知敬只是自心自省,当体便是,则自无此病矣。
猜你喜欢 周书·召诰·佚名 乡饮酒义·戴圣 管子补注卷二十三·刘绩 卷四十五·秦蕙田 卷四十六·秦蕙田 外篇·天运第十四·庄子 尚书疑义原序·马明衡 卷一·柯尚迁 不苟论第四 贵当·吕不韦 第三章略说人心·梁漱溟 跋《中庸傳》寄諸友·欧阳竟无 文说第二·孟子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智旭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上·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三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