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脩本第三

  民(原作"人",據《治要》改)心莫不有治(原作"理",據《治要》改)道,至乎(《治要》作"於")用之則異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治要》作"或用乎人,或用乎己")。用乎己者,謂之務本;用乎人者,謂之近(《治要》作"追")末。君子之治(原作"理",據《治要》改)也,先務其本,故德建而怨寡;小人之理(原作"理",據《治要》改)也,先近(《治要》作"追")其末,故功廢而讐多。孔子之制《春秋》也,詳内而略外,急己而寛人,故於魯也小惡必書,於衆國也大惡始筆。夫見人而不自見者謂之矇,聞人而不自聞者謂之聵,慮人而不自慮者謂之瞀。故明莫大乎自見,聰莫大乎自聞,睿莫大乎自慮(三"乎"字《治要》均作"於")。此三者,舉之甚輕,行之甚邇,而人("人"字原脱,據《治要》補)莫之知也。故知者舉甚輕之事,以任天下之重;行甚邇之路,以窮天下之遠。故德(《治要》作"位")彌高而基彌固,勝彌衆而愛彌廣。《易》曰:"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其斯之謂歟!君子之於己也,無事而不懼焉。我之有善,懼人之未吾好也;我之有不善,懼人之必("必"原作"末", 據《治要》改)吾惡也。見人之善,懼我之不能脩也;見人之不善,懼我之必若彼也。故其嚮道,止則隅坐,行則驂乘,上懸乎冠緌,下繫乎帶珮,晝也與之逰,夜也與之息,此《盤銘》之謂日新。《易》曰:"日新之謂盛德。"孔子曰:"弟子勉之,汝毋自舍,人猶舍汝,况自舍乎?人違汝,其遠(徐本譌作"還")矣!"

  故君子不恤年之將衰(《意林》作"暮"),而憂志之有倦。不寢道焉,不宿義矣。言而不行,斯寑道矣;行而不時,斯宿義矣("言而"下十六字原脱,據《治要》補)。夫行異乎言,言之錯也,無周(徐湘琳曰:"俞樾云,'周'當作'害'。")於智;言異乎行,行之錯也,有傷於仁。是故君子之("之"字原脱,據《治要》補)務以行前言也。民之過,在於哀死而不愛生,悔往而不愼來(原作"人之過在於哀死而不在於愛生,在於悔往而不在於懷來",据《治要》删正),喜(《治要》作"善")語乎已然,好争乎遂事;墮於(《治要》無"於"字)今日,而懈於後旬,如斯以及於老。故野人之事,不勝其悔;君子之悔,不勝其事。孔子謂子張(此三字《治要》作"撫其心"。 徐湘琳曰:"案'孔子'上疑有脱文。")曰:"師,吾欲聞彼,將以改此也。聞彼而不以("以"原脱,據《治要》補)改此,雖聞何益?"故《書》舉穆公之誓,善變也;《春秋》書衞北宫括伐秦,善攝也。夫珠之含礫,瑾之挾瑕,斯其性與?良工爲之以純其性,若夫素然(徐湘琳曰:"俞樾云,'夫素'疑當作'太素'。案,俞說是。《列子·天瑞篇》:'太素者,質之始也。'又班固《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後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故觀二物之旣純,而知仁德之可粹也。優者取多焉,劣者取少焉,在人而已,孰禁我哉!乘扁舟而濟者,其身也安;粹大道而動者,其業也美。故《詩》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

  先民有言,明出乎幽,著生乎微。故宋井之霜,以基昇正之寒;黄蘆之萌,以兆大中之暑(徐湘琳曰:"清吳承仕《[糹見]齋集識》云:'升正,當作昴正;大中,當作火中。'案《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此言昴正火中,正用舊義。中、正互文也。")。事亦如之。故君子修德,始乎笄丱,終乎鮐背,創乎夷原,成乎喬嶽。《易》曰:"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積小致大之謂也。小人朝爲而夕求其成,坐施而立望其反("反"字《治要》作"及",誤),行一日之善而求(《治要》作"問")終身之譽。譽不至,則曰:善無益矣!遂疑聖人之言,背先王之敎,存其舊術,順其常好,是以身辱名賤,而不免(二字《治要》作"永")爲人役也。孔子曰:"小人何以夀爲,一日之不能善矣,久惡,惡之甚也。"蓋人有大惑而不能自知者,舍有而思無也,舍易而求難也。身之與家,我之有也,治之誠易,而不肯爲也;人之與國,我所無也,治之誠難而願之也。雖曰:"吾有術,吾有術!"誰信之歟?故懷疾者人不使爲醫,行穢者人不使畫(徐本譌作"書")法,以無驗也。子思曰:"能勝其心,於勝人乎何有?不能勝其心,如勝人何?"故一尺之錦足以見其巧,一仭之身足以見其治,是以君子愼其寡也。道之於人也,甚(原作"其",據《意林》、《御覽》卷四百三改)簡且易耳,其修之也,非若(《意林》作"不若",《御覽》卷四百三作"不如")採金攻玉之渉歴(《意林》、《御覽》無 "歴"字,疑衍)艱難也,非若求盈司利之競逐囂煩也。不要而遘,不徴而盛,四時嘿而成(徐湘琳曰:"俞氏云,疑當作'不引而成'。案,嘿,用同'默'。《荀子·不苟篇》:'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誠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親,不怒而威。'《韓非子·六反》:'人皆寐、則盲者不知,皆嘿、則喑者不知。'陳奇猷《集釋》:'嘿,同默。'故嘿,即不言。與下文'不言而信',詞駢而意同。俞說未允。")不言而信,德配乎天地,功侔乎四時,名參乎日月,此虞、舜、大禹之所以由匹夫登帝位,解布衣、被文采者也。故古語曰:"至德之貴,何往不遂;至德之榮,何往不成。"後之君子,雖不及行,亦將至之云耳。

  琴瑟鳴,不爲無聽而失其調;仁義行,不爲無人而减其道。故絃絶而宫商亡,身死而仁義廢。曾子曰:"士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夫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德(《意林》作"材")。君子自強(徐湘琳曰:"錢校云:以下句推之,'自'當作'日'。"其所重以取福,小人日安其所輕以取禍。或曰:"斯道豈信哉?"曰:何爲其不信也。世之治也,行善者獲福,爲惡者得禍;及其亂也,行善者不獲福,爲惡者不得禍,變數也;知者不以變數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來,防禍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時也。夫施吉報凶謂之命,施凶報吉謂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易》曰:"君子以致命遂志。")然行善而不獲福猶多(徐湘琳曰:"俞樾云,衍'不'字。"),爲惡而不得禍猶少,緫夫二者,豈可舍多而從少也(徐湘琳曰:"'也'当读作'邪'。")?曾子曰:"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人而不好善,禍雖未至,福其遠矣。"故《詩》曰:"習習谷風,惟山崔巍,何木不死,何草不萎。"(徐湘琳曰:"《詩·小雅·穀風》作'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言盛陽布德之月,草木猶有枯落而與時謬者,况人事之應報乎!故以歲之有凶穰而荒其稼穡者,非良農也;以利之有盈縮而棄其資貨者,非良賈也;以行之有禍福而改其善道者,非良士也。《詩》云:"顒顒卬卬,如珪如璋,令聞令望,愷悌君子,四方爲綱。"舉珪璋以喻其德,貴不變也。

猜你喜欢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晏婴
  思辨録辑要卷十五·陆世仪
  提要·刘宗周
  卷四十二·卫湜
  卷四十八·沈廷芳
  卷一·惠士奇
  原序·范家相
  卷五·刘敞
  (十三)·钱穆
  补篇·钱穆
  卷三·章太炎
  隐公·隐公十一年·左丘明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佚名
  无生法忍总摄十二门义·太虚
  十地经论 第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十六·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十六目録器用类题敧器图【唐刘禹锡】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唐李颀】李兵曹壁画山水各赋得挂水帆【唐李颀】题画帆【明葛孔明】观杨之美盘车图【宋梅尧臣】盘车图【宋欧

  • 卷一百·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洲类五言古百花洲         【明】僧道衍水灔接横塘华多碍舟路波红晴漾霞沙白寒栖鹭縁汀渔网集隔渚菱歌度不见昔游人风烟自朝暮七言古鹦鹉洲送王九游江左   【唐】孟

  • 刘著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著(生卒年不详)字鹏南,晚号玉照老人。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政和、宣和年间(1111- -1125),登进士第。入金,历仕州县。年六十馀,始入翰林,充修撰。出守武遂,官终忻州刺史。《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 ●鹧鸪

  • ●乙编·姜侠魂

    ◎汪兆铭小史汪兆铭,字桂辛,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京籍浙江山阴县,伊伯汪辛生曾充前粤督张文襄幕宾,幼聪慧,下笔千言。其从兄汪兆铨,字莘伯,举人,曾充粤水提李准幕宾。兆铭亦举人,曾充前粤督岑春暄幕宾,均奇器之。年十七应童子试,得

  • ●卷五·叶梦珠

    ◎门祚一门祚之靡常,由来尚矣。《传》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季,于今为庶。宁特近代为然哉?以予所见,三十余年之间,废兴显晦,如浮云之变幻,俯仰改观,几同隔世。当其盛也,炙手可热,及其衰也,门可张罗。甚者胥原、栾却之族,未几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五·佚名

    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辛巳朔虏犯山西神池等处大掠数日而出总兵吴徵诈为与虏战报功御史王好问劾之诏革徵任逮问○录采木诸臣功赠左副都御史李宪卿为右都御史与原任巡抚黄光昇各荫一子入监读书复闲住左侍郎刘伯跃等职致仕

  • 皇王大纪卷三十一·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幽王二年泾渭洛三川震伯阳父曰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隂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阳失而在隂川源必塞塞必竭竭必崩夫国依山川而崩竭亡之徴也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徳若二

  • 第八十一卷 文苑 八·缪荃孙

    松 江 府 一 晋陆 喜陆喜,字恭仲,吴人。瑁子。仕吴,累迁吏部尚书。少有声名,好学有才思。尝作言道、访论、古今历、审机、娱宾、九思,其书近百篇。吴平,又作西州清论传于世,借称诸葛孔明以行其书。太康中,诏曰:伪尚书陆

  • 卷二十八·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二十八 唐 张守节 撰 封禅书第六【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服地之功故曰禅言禅者神之也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银绳或曰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

  • 第十九章 蜀道难(一)·冯玉祥

    自从古德诺发表了那篇鼓吹帝制的荒谬论文,段芝贵、袁克定以及筹安会等一批利欲熏心的官僚政客,用种种卑鄙龌龊的方法,从旁推波助澜,老袁迟疑不决的心,至此遂趋坚定。于是积极从各方面布置准备,以实现其帝制迷梦。当时全国各

  •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七 会见板垣·溥仪

    板垣征四郎是一九二九年调到关东军当参谋的,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揭露,他在一九三0年五月就对人说,他对解决“满洲问题”已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他认为必须以武力解决中日间的问题。至少在“九一八”事变前一年,他就主

  • 杨贵妃传·欧阳修

    玄宗贵妃杨氏名玉环,是隋代梁郡通守杨汪的四世孙女。其家后来徙居入籍蒲州,便成了永乐县人。杨氏幼孤,养于叔父家。起初成为寿王之妃。开元二十四年(736),武惠妃逝世,后廷妃嫔中没有合于玄宗心意的人。有人上言说寿王妃容

  • 张至发传·张廷玉

    张至发,淄川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历任玉田、遵化知县。经人推荐考察调任京官,授职礼部主事,改任御史。当时齐、楚、浙三大派系势力正兴盛。张至发是齐派,上疏陈述内耗的弊病,于是说:“陛下讨厌拉帮结派,而掌权的宰相

  • 野史无文卷十三·郑达

    前朝鲁王以海监国于闽浙命延平王郑成功兵部尚书张煌言自闽海率师攻江宁府城纪略百吉按:此文已见于本丛刊第一四二种张苍水诗文集,故删,惟录奈村农夫跋文于左:康熙八年己酉,兵部张煌言来普陀后山买粮。有标下兵卒之降清朝者

  • 晏子使吴吴王问君子之行晏子对以不与乱国俱灭第十六·晏婴

    晏子聘于吴,吴王问:“君子之行何如?”晏子对曰:“君顺怀之,政治归之,不怀暴君之禄,不居乱国之位,君子见兆则退,不与乱国俱灭,不与暴君偕亡。”此章与“吴王问可处可去”事旨既同,但辞有详略之异,故着于此篇。

  • 春秋集解卷十一·苏辙

    宋 苏辙 定公元年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防于京师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干侯戊辰公即位秋七月癸巳我君昭公九月大雩立宫冬十月陨霜杀菽僖三十三年书陨霜不杀草今指言杀菽何也于其不杀而言草言其广也于其杀而言菽言其

  • 道行经清净品第六·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少有晓者,将未狎习故。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少有晓者,用未狎习之所致何以故?须菩提,色清净道亦清净故。言色清净道亦清净。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清净故言道清净是故识亦清净道俱清净。复次须菩

  • 掌中论一卷·陈那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曰。谓于三界但有假名。实无外境。由妄执故。今欲为彼未证真者。决择诸法自性之门。令无倒解故造斯论。颂曰。  于绳作蛇解  见绳知境无  若了彼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