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實論弟六

  天地與其所産焉(四十九),物也。【天地與所産物,皆物也。】

  物以物其所物而不過焉,實也。實以實其所實而不曠焉(五十),位也。【如大木取其勝棟梁之任,細木取其勝榱桷之任,而不過焉謂之實也。勝棟梁之任者,取以爲棟梁;勝榱桷之任者,取以爲榱桷,而不曠廢謂之位也。】出其所位,非位;【棟梁爲榱桷,榱桷爲棟梁,非位也。】位其所位焉,正也。

  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以其所不正(五十一),疑其所正。【因有不正者,慮其所謂正者亦有不正。言當審察之也。】

  其『正』者,正其所實也;正其所實者,正其名也(五十二)。【如能勝棟梁、榱桷者,實也;謂之棟梁、榱桷者,名也。】

  其『名』正,則唯乎其彼此焉。【舊注:『唯』,應辭也。】謂彼而彼不唯乎彼,則彼謂不行。謂此而此不唯乎此(五十三),則此謂不行。

  其以當不當也,不當而當亂也(五十四)。【謂者,呼其名也。呼彼而彼不應乎彼,則彼之呼不行;呼此而此不應乎此,則此之呼不行。由其所以當之者,不當也。不當而妄以當之,則亂也。】

  故彼,彼當乎彼,則唯乎彼,其謂行彼。此,此當乎此,則唯乎此,其謂行此。其以當而當也,以當而當,正也。

  故彼,彼止於彼;此,此止於此。可。【止于彼,不呼以此;止于此,不呼以彼。則可。】彼此而彼且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呼此爲彼,則彼且轉爲此;呼彼爲此,則此且轉爲彼。不可。】

  夫名實謂也。知此之非此也(五十五),知此之不在此也,則不謂也(五十六)。知彼之非彼也,則不謂也(五十七)。

  至矣哉,古之明王!審其名實,慎其所謂。至矣哉,古之明王!

  《公孫龍子注》一卷訖。

  太歲在旃蒙赤奮若閏四月番禺汪氏微尚齋校刊。

  九曜坊翰元樓書籍鋪雕印。

  校记

  (四十九)『焉』,中華本作『者』。

  (五十)四庫本、中華本均無『而』字。

  (五十一)中華本無此一句。

  (五十二)這兩句四庫本作『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疑其所正,其正者正其所實也。正其所實者,正其名也』。

  (五十三)『而』後之『此』,四庫本、中華本均作『行』。

  (五十四)四庫本、中華本均無後一『當』字。

  (五十五)中華本『非』字後無『此』字。

  (五十六)『則』,中華本作『明』。

  (五十七)此句中華本作『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則不謂也』。

猜你喜欢
  论?第五十四·桓宽
  改过之法·袁黄
  诫盈第三十四·佚名
  卷九十五 程子之书一·黎靖德
  賞罰第十九·徐干
  孟子説卷五·张栻
  松阳讲义卷十一·陆陇其
  双桥随笔卷一·周召
  第六章 27·辜鸿铭
  卷三十五·毛奇龄
  卷三十六·佚名
  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卷四·赞宁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下·陈岩肖

      东坡谪居齐安时,以文笔游戏三昧。齐安乐籍中李宜者,色艺不下他妓。他妓因燕席中有得诗曲者,宜以语讷,不能有所请,人皆咎之。坡将移临汝,於饮饯处,宜哀鸣力请。坡半酣,笑谓之曰:“东坡居士文名久,何事无言及李宜?恰似西

  • 卷三百九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二李贺追和何谢铜雀妓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歌声且潜弄陵树风自起长裾压高台泪眼看花机【同几】送秦光禄北征北虏胶堪折秋沙乱晓鼙髯胡频犯塞骄气似横霓灞水楼船

  • 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一·忠义二·宋濂

        ◎忠义二   张桓,字彦威,真定藁城人。父木,知汝宁府,因家焉。桓以国子生释褐,授滑之白马丞,入补中书掾,擢国子典簿。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以言事不合去。未几,汝宁盗起,桓避之确山。贼久知桓名,袭获之,罗拜请为帅

  • 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七·张廷玉

        蹇义 夏原吉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瑢。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奏事称旨。帝问:“汝蹇叔后乎?”瑢顿首不敢对。帝嘉其诚笃,为更名义,手书赐之。满三载当迁,特命满九载,曰:“朕且用义。”由是朝夕侍左右,

  • 东林列传卷十二·陈鼎

    ○明黄道周传黄道周字幼平福建镇海卫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年二十四始发愤读书遂竆博奥之学钩深致远髙自标置天启二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辽事方急中

  • 卷之一百一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光绪十三年。丁亥。闰四月。戊子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丙辰皆如之。内起居  ○谕军机大臣等、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之兄。巴特玛车林、业经降旨赏给五品顶戴花翎惟念该呼图克图年幼。抚

  • 卷之八·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二月辛亥朔。谕军机大臣等钦天监奏、崇陵工程动工吉期二月初八日卯时吉一摺。着永修大臣谨遵办理。现月○又谕、理藩部代奏、喀喇沁郡王贡桑诺尔布、呈请入陆军贵胄学堂听讲并请留京当差一摺。贡桑

  • 史记集解卷四十二·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徐广曰年表云母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嵗百姓皆便之之幽王以为司徒【韦昭云幽王八年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

  • 卷十五·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十五革冗员以安边方疏【正德十一年】 王 琼臣查得陕西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先年各设总兵官一员挂印镇守系是旧例其陕西省城并固原地方原无设立因弘治

  • ●卷之二·吕坤

    按察事宜(二十款) 宪纲十要(须知附) 报政实单 优恤八条 关防八条 仓犯 驿犯 辨盗附(盗狱情之大者也故附于狱政) 审失单式(此条当入风宪约) ○按察事宜(二十款) 夫洁己爱民修政立事有司之职也按问不法察举失职本司之职也今府州县

  • 御制性理大全序·胡广

    御制性理大全序朕惟古昔圣王所以继天立极而君师万民者不徒在乎治法之明备而在乎心法道法之精微也执中之训肇自唐虞帝王之学莫不由之言心则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言性则曰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盖天性同然之理人心固有之良

  • 卷三百四十四·佚名

    △初分坚等赞品第五十七之三诸天子。地界离故。空无相无愿解脱门离。水火风空识界离故。空无相无愿解脱门离。诸天子。地界离故。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离。水火风空识界离

  • 佛教之僧自治·太虚

     一 佛教之僧   二 佛教之僧自治    甲 摈除侵挠之他力     1 对于国家之政府官厅者     2 对于地方绅民者    乙 振作涣颓之自身一 佛教之僧梵语僧伽,括其总义,应译为“清净和合众”。“大

  • 天台四教义与中国佛学·太虚

    ──三十一年下学期在汉藏教理院讲中国最流行而又最普遍的佛法,有台、贤、禅、净四派。这四派是中国一向所特重的,所以过去在武昌佛学院等处,都曾讲过天台四教仪和贤首五教仪。中国自宋明以来,凡讲教义者,都是讲的天台和贤

  • 林野和尚語錄序·通奇

    余讀我友黃元公作《天童密雲和尚語錄序》,始知臨濟一脈嫡派兒孫迄今三十一傳矣。林野師則親稟承於密雲悟和尚者。凡所至處,緇素雲集。余雖未及參承,而與其高弟二隱謐公交。以師語錄見示,受而讀之,知師之道迥出常情,吐語縱橫

  • 卷之十四·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四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书问上黄檗老和尚座下七十大诞人天围绕共庆遐龄愧不肖为山川修阻未能预祝徒切神驰拟欲奋飞而至犹恐冒违国禁况未承尊命是以欲举而中止焉所

  • 意中缘·李渔

    传奇。清李渔(1611—1679?)撰。二卷,三十出。题“湖上笠翁编次,禾中女史批评”,前有书法家范骧1659年序、女才子黄媛介序,后有鉴赏家徐林鸿跋。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之一。 约于清初成书。敷演明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