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白馬論弟二

  『白馬非馬』可乎?

  曰:可。【設爲客問而主答也。】下仿此。

  曰:何哉?

  曰: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者,故曰『白馬非馬』。

  曰:有白馬不可謂無馬也。不可謂無馬者,非馬也?【舊注:既有白馬,不可謂之無馬,則白馬豈非馬乎?按:『也』讀爲『邪』。】有白馬,爲有馬,白之非馬(三十),何也?

  曰: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使白馬乃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異馬也。【言使白馬乃馬,是求馬與求白馬一也,所求既一,則求白馬無異于求馬也。】所求不異,如黃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如』讀爲『而』。】可與不可,其相非明。【可非不可,不可非可,甚明也。】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曰:以馬之有色爲非馬,天下非有無色之馬也。天下無馬,可乎?【客言馬必有色,若以有色爲非馬,則天下無馬矣。豈可通乎?】

  曰:馬固有色,故有白馬。使馬無色,則有馬如已耳(三十一),【舊注:『如』,『而』也。】安取白馬?故白馬非馬也。白馬者,馬與白也。馬與白馬也,【于馬之中別而出之,爲白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

  曰:馬未與白爲馬,白未與馬爲白,合馬與白,復名白馬,是相與以不相與爲名,未可。故曰:『白馬非馬未可。』【客言白與馬本不相與,然既合馬與白而名白馬,是相與矣。既相與而猶欲以不相與爲名,則未可也。白馬非馬,是以不相與爲名也,故未可也。】

  曰:以有白馬爲非馬(三十二),【『非』當作『有』字之誤也。】謂有白馬爲有黃馬,可乎?

  曰:未可。

  曰:以有馬爲異有黃馬,是異黃馬于馬(三十三),是以黃馬爲非馬(三十四),以黃馬爲非馬,而以白馬爲有馬——此飛者入池,而棺槨異處——此天下之悖言亂辭也。

  曰:有白馬不可謂無馬者,離白之謂也。不離者(三十五),有白馬不可謂有馬也。【客言離白則有白馬,不可謂無馬矣。離白既可謂有馬,則不離亦豈不可謂有馬邪。『也』讀爲『邪』。】故所以爲有馬者,獨以馬爲有馬耳。非有白馬爲有馬(三十六),故其爲有馬也,不可以謂『馬馬』也。【所以爲馬者,非專以有白馬,爲有馬馬,色既不定有不可謂之有馬馬,故但謂之有馬矣。】

  曰: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主言:若離而言之,則白色不定,在馬必並馬而忘之,然後可矣。】白馬者,言白定所白也。【謂之白馬,白定在所白之馬矣。】定所白者,非白也。【舊注:定白在馬者,乃馬之白也,安得自爲白。『乎』讀如字。】馬者,無去取於色,故黃黑皆所以應。白馬者,有去取于色,黃黑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馬獨可以應耳。無去者,非有去也。【無去者,與有去者不同。】故曰『白馬非馬』。

  校记

  (三十)中華本此句作『有白馬,爲有白馬之非馬』。

  (三十一)四庫本無『則』字。中華本此句則作『如有馬而已耳』。

  (三十二)中華本此句作『以有白馬爲有馬』。

  (三十三)四庫本、中華本句末均有『也』字。

  (三十四)四庫本、中華本此句之上尚有『異黃馬于馬』一句。

  (三十五)『不』,中華本作『是』。

  (三十六)前一『有』字,中華本作『以』。

猜你喜欢
  詩經卷之六  朱熹集傳·朱熹
  卷二十二·陈启源
  第十章 勤职业·佚名
  十五  兼爱中·墨子
  原序·吕本中
  卷十八·王昭禹
  (十)朱子论宇宙之神·钱穆
  第六章 道家第一阶段:杨朱·冯友兰
  卷五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譬喻品第十二·佚名
  朱子论禅的方法·胡适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三十五·延寿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下·佚名
  刻金刚般若经赞述序·窥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曾纡·唐圭璋

      纡字公衮,南丰人,布之子。生于熙宁六年(1073)。崇宁二年(1103),坐党籍编管永州。历直显谟阁、两浙转运副使、直宝文阁,知衢州。绍兴五年(1135)卒,年六十三。有空青集,不传。   念奴娇   片帆暮落,正前村梅蕊,愁人如雪。东陌

  • 第十六出·李开先

    【月云高】(旦上唱)晨光初散,谁道君门远?露湿弓鞋小,风吹鬓云乱。露散烟消,日照紫微寒。到此心惊怕,生死应难免。咫尺龙楼接日边,愿把冤情往上传!(白)莲步娜移不暂留,恐惊堂上老亲忧。儿夫但得蒙宽释,何惜今朝一命休!自恨儿夫在监,不

  • 四集卷六十九·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九古今体七十四首【庚子五】阿桂奏报将合龙形势诗以志慰未敢称功就先期达喜音金门溜已断竹箭落犹深【阿桂奏仪封决口於本月十一日午刻两坝拢合随上紧填压未逾数刻金门立见断流大溜全注引

  • 卷七·沈德潜

    ☆沈磐字石均,江南吴县人。诸生。○家石均家灵岩山下,名未甚著。杨维斗先生会文二株园,取冠众人,揭案珠明寺前,时学使者适岁试,亦取第一,目其文为一郡之冠。自是四方人士争欲识石均矣。表此轶事,见前辈持衡之当,能使人引重云。

  • 卷一 五言古·佚名

    元好问箕山幽林转阴崖,鸟道人迹绝。许君栖隐地,唯有太古雪。人间黄屋贵,物外只自洁。尚厌一瓢喧,重负宁所屑,降衷均义禀,汩利忘智决。得陇又望蜀,有齐安用薛?干戈几蛮触,宇宙日流血。鲁连蹈东海,夷齐采薇蕨。至今阳城山,衡华两丘

  • 性情集巻五·周巽

    (元)周巽 撰○五言律水溢芙蓉沼【案集中分咏薛道衡昔昔盐诗盖仿唐人赵嘏之体惜阙佚其半今就现存者依薛诗章句厘其前后】雨过芳池满芙蓉照緑波双鸳香里浴孤凤镜中过独步承恩重多情奈妬何采花休采菂心苦感懐多织锦窦家妻

  • 卷八十三·志第三十三·选举三·宋濂

        ◎选举三   ○铨法中   至元四年,诏:“诸官品正从分等,职官用荫,各止一名。诸荫官不以居官、去任、致仕、身故,其承荫之人,年及二十五以上者听。诸用荫者,以嫡长子。若嫡长子有废疾,立嫡长子之子孙,曾玄同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三·佚名

    嘉靖二年十一月丁卯朔改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秦金为户部尚书○户部左侍郎边宪以衰病乞休不允○赐故巡抚山东右副都御史沈林祭葬如例○潞城王府辅国将军聦涎以赌博革禄米四之一仍令代王严加戒谕○己巳添设云南整饬曲靖

  • 卷六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六十四兵部职方清吏司军政凡军政五年一举考察中外武职以定黜陟注上考者荐举卓异注下考者纠劾均具疏以闻不入举劾者以中平注考彚册送部以备稽核凡军政荐举奉旨以卓异注册候升者赐采服一袭凡

  • 六年·佚名

    春正月1月1日○甲寅朔,雨雪。上率百官賀帝正,不受朝。百官澆奠于神德王后殯殿。1月2日○乙卯,流星墜北方。熒惑入太微端門,退留屛星南。○百官詣王后殯殿,行啓殯祭。1月3日○丙辰,葬神德王后于聚賢坊北原,號貞陵。宗親百官釋

  • 四时第四十·管仲

    管子曰:令有时。无时则必视,顺天之所以来,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唯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不知五谷之故,国家乃路。故天曰信明,地曰信圣,四时曰正。其王信明圣,其臣乃正。何以知其王之信明信圣也?曰

  • 卷十七·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十七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通书诚上第一【诚即实理此篇论天以此实理赋予於人而为性命之本原】诚者圣人之本【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所赋人所受之正理圣之所以圣以其会得此理故为圣人之本】

  • 宗教构成之原素·太虚

    ──二十二年十一月在之江大学讲──现今中国学校林立,其内容多重视知识之灌输,与乎体育之锻炼;他如道德之陶冶,及以宗教精神融合于科学教育之中,则注意及之者甚鲜。论及宗教概念之分析,现在已与往昔不同,如政治、法律、教育

  • 改善人心的大乘渐教·太虚

    ──十九年十月在嘉定佛学社讲──一、昔今教化之异宜  佛法之教有大小,行有顿渐,为逗众生之机宜而说;契机方能流行,契理方不乖旨,所以应机随宜而说,方足以显佛法之圆妙。佛法之诸法实相,虽周遍常住,而契机之说,确有时代性的

  • 禅林宝训卷第一·净善

    东吴沙门净善重集明教嵩和尚曰。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虽匹夫非穷也。道德之所不存。虽王天下非通也。伯夷叔齐昔之饿夫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喜。桀纣幽厉昔之人主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怒

  • 大宋僧史略卷中·赞宁

    (咸平二年重更修理)右街僧录通慧大师赞宁奉 敕撰·二十四道俗立制·二十五行香唱导·二十六赞呗之由·二十七僧寺纲紏·二十八立僧正(立尼正附)·二十九僧统·三十沙门都

  • 炙膏肓腧穴法·庄绰

    又名《膏肓灸法》。针灸著作。宋庄绰编。不分卷。绰字季裕,清源(今山西清徐)人。建炎中官朝奉郎、前江南道都总管同干公事。兼通医学,尤善针灸。撰有《脉语要略》等。又考证医经异同,参酌诸家学说,于建炎元年(1128)辑

  • 南柯太守传·李公佐

    唐代传奇小说。《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五记载,本篇曾收录在陈翰《异闻录》中。作者李公佐。小说叙述吴楚游侠淳于棼,嗜酒使气,不守细行。所居宅内有一株大古槐,一日,淳于棼沉醉不醒,被友人扶持回家,卧其堂上,昏昏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