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指物論弟三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人以手指指物,物皆是指,而手指非指。此主言也。】

  天下無指,物無可以謂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謂指乎?【客言:使天下無可指之物,則無可以謂之物者矣。今既云物,莫非指則天下有物矣。既謂物豈又可謂之指乎?非指者上當脫『莫』字。一作『主所謂指非指者,何也?在天下者,物也,豈可謂之指而反以指爲非指乎?』】

  指也者,天下之所無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爲天下之所無,未可。【此亦客之言也。】

  天下無指,而物不可謂指也,不可謂指者,非指也。【主言:客以爲天下無指而物不可謂之指。然既云此,物不可謂指即已指其物而言之矣。此豈非指邪?『非指也』之『也』讀爲『邪』。】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然則就如客說,以物爲非指,愈足以見物莫非指也。一作『然則我所謂指非指者,正以物莫非指,故指非指也。』】

  天下無物而物不可謂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莫非指也;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三十七)。【又言客以爲天下無指而物不可謂之指,然天下亦非有物名爲非指者也。既非有物名爲非指者,愈足以見物莫非指矣。物莫非指,則指非指矣。一本:以上主之言也。】

  天下無指者,生於物之各有名,不爲指也。不爲指而謂之指,是兼不爲指。以『有不爲指』之『無不爲指』,未可。【客言:吾謂天下無指者,其說由於天下之物各有其名而不名,爲指也;不名爲指而乃謂之指,則有指之名又有其本名,則一物兼二名矣。夫物各有本名,不名爲指而以爲無不名爲指,未可也。】

  且指者,天下之所兼。天下無指者,物不可謂無指也。不可謂無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主言:指之名,本衆物之所兼也。如客所言,謂天下無指,則可;若謂物無指,則不可。其所以不可者,以天下非有物名爲非指者也。既無名爲非指者,則物莫非指矣。】指非非指也,指與物非指也。【指本是指非非指也,然以指指於物,則指屬於物而指非指矣。一本:『與』當作『於』。】

  使天下無物指(三十八),誰徑謂非指?天下無物,誰徑謂指?天下有指無物指,誰徑謂非指?徑謂無物非指?【設使天下無物可指,則指不屬於物,誰謂指非指乎?然使天下無物,則無可指,何以謂指爲指指乎?使天下雖有指而無物,可指則指不屬於物,誰謂指非指乎?誰謂物莫非指而無物非指者乎?】

  且夫指固自爲非指,奚待於物而乃與爲指?【又言指本可不名爲指也,所以名爲指者,因其能指物也。是必待有物可指而乃與之名爲指矣。然何必待有物可指而與之名爲指哉。言不若即其無可指之時而不與之名爲指也。是則指非指也。一作:又言指固自爲非指,所以名爲指者,待有物可指而名之爲指也,然何必待有物可指而始名之爲指哉,其意以爲不若任其無物可指而不名,爲指之爲得也。】

  【兆鏞按:原稿《指物論》注凡二篇,字句微異,蓋當時兩存之而未寫定,茲用改本,仍將初本並錄於下,仿《歐陽文忠公集》例也。】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郑玄
  卷二十四 论语六·黎靖德
  论语集注考证卷二·金履祥
  卷一百四十七·卫湜
  第四十一卦:《损卦》·佚名
  卷八·刘敞
  卷三·吕祖谦
  卷四·朱熹
  提要·朱熹
  卷十一·朱鹤龄
  序·姚际恒
  四书正误卷六孟子下·颜元
  卷六·赞宁
  舍利品第三十八·佚名
  真现实论宗依论(上)·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九十八·彭定求

        卷898_1 【浣溪沙】张泌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

  • 菊磵集原序·高翥

    菊磵集者髙君九万翁之所作也九万舜江人讳翥号菊磵世居越之余姚少頴防不覊抗志厉节好读奇书厌科举学退然信有天命隐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者随其材器教之皆有成就家虽贫非其义一介不取扁所居曰信天巢而乐乎道采菊英

  • 卷三百七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七十八茯苓类五言律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唐】杜 甫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防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七言律病中宜茯苓寄李谏议

  • 卷六十一·志第十三·地理四·宋濂

        ◎地理四   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为路三十七、府二,属府三,属州五十四,属县四十七。其余甸寨军民等府不在此数。   云南诸路道肃政廉访司   中庆路,唐姚州。阁罗凤叛,取姚州,其子凤伽异增筑城曰柘东,六世孙

  • 卷二·本纪第二·柯劭忞

      ○太祖上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帖木真,烈祖长子也。母曰宣懿皇后诃额伦。烈祖讨塔塔儿,获其部酋曰帖木真兀格。师还,驻于迭里温孛勒答黑,适宣懿皇后生太祖,烈祖因名曰帖木真,以志武功。太祖生时,右手握凝血如赤石

  • 第八十回 宇文妇醉酒失身 尉迟公登城誓众·蔡东藩

      却说周主赟嗣位改元,即封皇子衍为鲁王,未几立衍为太子。又未几即欲传位与衍。看官听着!赟年方逾冠,太子衍甫及七龄,如何骤欲内禅?这岂非出人意外的奇事!其实他的意见,是因耽恋酒色,不愿早起视朝,所以将帝座传与幼儿。诸王

  • 卷之四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八十四中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四中上  元 郝经 撰 録第二中上 历象 二十八舍  天汉 二十八舍 按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来保

    四月癸亥庆复奏言据炉城文武禀报金川勾连绰斯甲谋攻霍耳章谷汪结带领土兵往革什咱救援又据明正属之孔隅头目甲藏激劝土民驱逐贼番擒获仓旺等解赴炉城收讯【臣】前奏明预备【臣】标兵二千兴汉兵一千已徴调赴川以资分布

  • 完颜仲元传·脱脱

    完颜仲元本姓郭,中都人。大安年间,李雄招募兵士,郭仲元和完颜阿邻一起应募,多次立有战功。贞..三年(1215),他和完颜阿邻都积累战功升任节度。郭仲元是永定军节度使,被赐姓完颜氏。当时,郭仲元的兵力最强,号称“花帽军”,人们都

  • ●劉序·多隆阿

      詩三百篇蓋皆感物造端寓詞託諷大都比興為多其所舉鳥獸蟲魚草木之名夥矣然古今異時鄉土殊產徒執今時所目驗與夫方俗之稱名以求當於風雅頌之所詠有以知其齟齬而不能合也經生所恃以考證者毛鄭而外惟爾雅釋草等七篇次

  • 卷七·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七     明 夏良胜 撰达道之义【夫妇之法 夫妇之戒】咸亨利贞取女吉朱熹曰咸交感也兑柔在上艮刚在下而交相感应又艮止则感之专兑説则应之至又艮以少男下于兑之少

  • 泐潭真净文禅师·惠洪

    真净和尚。出于陕府阌乡郑氏。郑族世多名卿。师生而杰异。幼孤。事后母至孝。失爱于母。数困辱之。父老悲之。使游学四方。至复州北塔。闻耆宿广公说法。感泣裂缝掖。而师事之。故北塔以克文名之。年二十五。试所习。

  •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佚名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已得无量善利。当求无上佛大菩提。何以故。佛菩提者。世出世间无等等故。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发

  • 入楞伽经卷第一·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请佛品第一  归命大智海毗卢遮那佛。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大海畔摩罗耶山顶上楞伽城中。彼山种种宝性所成。诸宝间错光明赫炎。如百千日照曜金山。复有无量花园香树皆宝香林。微风吹击

  • 卷第一百十八·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十一 【经】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

  • 元氏长庆集·元稹

    六十卷。《补遗》六卷。唐元稹撰。元稹,字微之,又一字威明,河南(河南洛阳)人。自幼聪明好学,在逆境中发愤读书,九岁即能属文,贞元九年(793)仅十五岁明经及第。贞元十九年(803)中书判拔萃科制举,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

  • 正蒙·张载

    北宋张载著,苏昞篇次,凡17篇。主要篇目有《太和》、《参两》、《天道》、《神化》、《诚明》、《大心》、《乾称》。作于1070至1076年间,1077年始出示弟子,随后传播开来。张载以批判佛教、道教,宏扬儒学为己任,书名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