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改善人心的大乘渐教

──十九年十月在嘉定佛学社讲──

一、昔今教化之异宜  佛法之教有大小,行有顿渐,为逗众生之机宜而说;契机方能流行,契理方不乖旨,所以应机随宜而说,方足以显佛法之圆妙。佛法之诸法实相,虽周遍常住,而契机之说,确有时代性的:如日本、中国等之佛教情形各有不同,为当处之机缘不同,其施设之教法亦非一致。在中国以前之社会,凡可管公众之事者唯少数人,如帝王、官吏、绅士等,其多数人则但应顾一家一生之生活,余事皆不宜过问。在此情形之下,故大乘佛法但能及于少数人,而其他独顾身家之多数人不能承受大乘,故当时之所行者多属小乘。现在之时代确与前不同,处此时代潮流之中,无论农、学、工、商等,皆有参与政治之机会;在各个人既皆作社会行动,则佛教亦应有适合潮流之设施,方足以延其余绪。大乘佛法是有社会性的,以之养成兼善天下之道德行为,实为现今社会所必需之佛法。复次、在以前中国之知识界,皆读孔、孟之书,而无知识的愚夫愚妇等,则崇信神道;佛教于此,亦分两种施设:在知识界方面,施与简捷超妙的禅宗;其不读书之多数人,则施与神道设教之教化。然非佛教之本质如此,实因当时之潮流不同,为应民群之心理,故其施设如此。而现今之情形,适得其反,人人皆有担当国事之思想,至国家所提倡之教育,乃国民教育,使一般民众皆得有国民常识,若于此时再施与禅宗顿超法及神道迷信,绝不相宜。故应施与适合国民心理之大乘渐教,使有国民常识之人,易于信解。

二、大乘渐教纲要  发菩提心,即起三宝之正信;修菩萨事,即修六度之大行。大乘中之渐教,包括全部佛教,是有次序有条理的,在使人能显易了解渐能达到圆满之最高行位。其第一步、应做到如何成为世界上最良善之人为入手。然欲明了大乘佛法,须先明佛教原理,其原理为先从大乘三宝发起正信,是为发菩提心。若能发起此心,以之修养人格,根本已固,便可据此修行以作种种之事,是为菩萨之六度行。

三、起三宝之正信  三宝须先认清:佛即无上正遍知者,佛以法为师,法是诸法之真相而非佛之所创为,一切众生、诸法、本来如此,一切事物无不如此,为佛所亲证得。诸法原理,如科学真理,虽由科学者所证明,能为社会上之实用,而其理亦本来如是;故诸法真相,不限于佛说。佛说法如指上土,其未说者如大地土。要人从实际上去探索,自心上去证明,将所证得之实际普及于人,使人人皆能达到。因佛有此本能,故应信佛;此种信心,为合理之信心而非盲从。然而佛之真身无相,应身不能常住于世,俗众复不能传持佛之法律,须有从佛出家、依佛所说住持佛法之僧宝,将佛法实效为人作证,使人因之起信修证,解脱一切苦恼缠缚;更能流布佛法于无尽,故应信僧。信心既立,依此心而作利国利人之事,则名行菩萨道也。

四、修六度大行与中国之圣贤  大乘之行为六度万行,如华严等经所说,不知者以为虚渺,今以六度之行、引中国古学而证明之。一、布施度:伊尹曰:何事非君?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云云。此文在六度中为布施之行。布施者,牺牲个人之利益以谋群众之利益。施有三种:曰财施、法施、无畏施。以财物济人者曰财施,以道德惠人者为法施,以军政卫人者曰无畏施。欲行施度,当以此文为标准 。 余如吕望、管仲等,皆有此行。二、持戒度:如伯夷目不视恶色,如坐涂炭等;余如叔齐、管宁,皆有此行。三、忍辱度:凡作大事者须忍辱负重,能忍者即能和平。如柳下惠不羞污君,尔焉能浼我哉!余如王叔度等皆有忍辱之本能,宜可师之。四、精进度:凡为不道德事所熏染,须精勇求改以期转移;凡有利益群众之事,须精勤进步百折不回,始终如一。如庄子论墨子中曰:昔者禹之湮洪水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如此。又孟子中: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又孟子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若禹、稷及墨翟等之为人,见能利于民众之事,其精进勇猛之精神如此!励精图治,实为难能可贵!凡服务社会而能捍劳忍苦者,此为大乘忍度之行。五、禅定度:古来圣贤多事修养,而修养方法复各不同;如庄子论卜梁倚,三日而后能外天下,而后能入不生不死;又如颜回之心斋;仲尼曰:若一志,而况散焉者乎?此一段文,乃孔子为颜子而说,其精要处即为禅定之修养。孔、颜依之修养,故有救人世之功能;孔、颜之所以得成为圣贤者,其本在乎此 。 六、般若度:般若即智慧,智慧有权实二种:实智、即证诸法真相之智 , 此与禅定相应,权智、为权巧方便之智,有无所不可、无所不能义。如孟子之赞孔子,孔子去齐接淅而行一段,细味此文,见得于行事上无定准皆为权智之表现。上来所举六种要义,略证明佛法中六度之行,为初发心者取之以为表率而庄严人格,于人乘而通大乘,庶乎其可也!

五、中国圣贤六度行、仅十信菩萨位之行  菩萨之行,必齐修六度,而且一一相通。中国之古圣先贤,虽各得一行,然亦互相摄。据此、可知六度非虚渺无凭,实于人生有切实功效。人能不违此教,即由人乘而可度于大乘。或谓:既中国古圣先贤皆有此行,殊不必再用佛法!其实不然,若无三宝正信,仅以古圣贤之六度法去行,但能达人天善果;必须先发菩提心,乃可成为大乘教中最初步之十信菩萨行。故仍须提倡大乘佛法,由起三宝正信以明大乘教理,依大乘六度实行济世利人之菩萨正行,虽未能达十信之位,而此菩提心可保永无退堕。据此,故应提倡大乘中之渐教,实为现今社会所需要。从另一方面讲,以今潮流推荡,政治溷浊之时,民众常抱不安!更有一种现象,已与旧日大异者,即一般人已不读孔、孟之书,亦渐少从事于神道设教之信仰矣!由此古今中外各种思想杂乱而起,时时冲突。今欲将各种思想调和起来,以与科学相倚而成立一新信仰,必须用大乘渐教方可 。 但其中深理,颇非一时所能讲了,今惟略说其梗概。

六、大乘渐教具足五乘、包括中国圣贤所行而超出其上  大乘渐教包括五乘之教义,使从人天渐能跻登佛果。不特有调和新旧思想之可能,且能融贯东西文化。其他宗教、多与科学相冲突,而佛学不特不冲突,反能藉为证明。若从历史上讲来,前来二千余年之佛学,在在皆能贯通中国文化,故佛教在今日之社会,应尽调和之责任,所以有提倡大乘佛法之需要。但在代表佛教的现有佛徒,尚无此种力量!所属望者,在青年僧徒,从此努力探讨,并将僧制改善,俾能普及大乘佛法之利益于全世界。(克全记)(见西来讲演集)

(附注)西来讲演集原题“在嘉定佛学社演说”,演说集作“改善人心之佛学”,今改题。

 


猜你喜欢
  四谛论 第一卷·佚名
  弘明集卷第二·僧祐
  卷九十·佚名
  卷第二十四·智旭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上·佚名
  卷四百七十八·佚名
  四分律卷第五十四(第四分之五)·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八·佚名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佚名
  缘起·呆翁行悦
  人 生 学 序·太虚
  卷第四十六(第七诵之五)·佚名
  目录·佚名
  诸法集要经卷第五·佚名
  赵州和尚语录卷上·从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三回 高府旧人方走散 寇家骨肉又相残·萧晶玉

    却说梦鸾小姐尼庵养马,这几句话方才提过,不道也可。言不着梦鸾小姐途中阻,听表狂生伏士仁。好色贪花生恶计,全不怕触怒苍天动鬼神。循环报应加一倍,八两原来换半斤。到后来娇妻偿了风流债,邻里人谈笑破唇。暂搁

  • 楔子·关汉卿

    (冲末扮鲁斋郎引张龙上,诗云)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街市小民闻吾怕,则我是权豪势要鲁斋郎。小官鲁斋郎是也。随朝数载,谢圣恩可怜,除授今职。小官嫌官小不做,嫌马瘦不骑,但行处引的是花腿闲汉,弹弓粘竿,鹞儿小鹞,每日飞

  • ●自少时至辛亥(咸丰元年)·林占梅

    游剑潭寺晚凉同散步,小径入花坪。野草缘阶绿,岩松破壁生;钟飘云外响,泉咽涧中声。日暮归禅院,翛然俗虑清。师韫轩杂咏(二十首选八)绿窗绣罢对敲棋,女伴机锋亦可儿;回首见侬忙避去,不知侬立已多时。擘笺窗下学抄书,葱指纤纤运管徐

  • 巻七·查为仁

    钦定四库全书絶妙好词笺卷七    宋 周宻 原辑宛平查为仁钱唐厉 鹗同笺周 宻【宻字公谨济南人寓居吴兴复居钱唐寳祐间为义乌令自号草窗又号弁阳啸翁又号萧斋又号四水潜夫诗名蜡屐集词名薲洲渔笛谱杂著有癸辛杂

  • 卷第十四·陈与义

    ○秋夜咏月庭树日日疎,稍觉夜月添。推愁了此段,卷我三间帘。黄花墙阴远,白发露气严。平生六尺影,随我送凉炎。踏破千忧地,投老乃自嫌。尚想采石江,宫锦映霜蟾。夜半赋诗成,起舞鱼龙兼。办此讵难事,取快端宜廉。○入城竹舆声伊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二年夏四月丁卯朔四川宣抚使吴璘得本司副将兼知德顺军张舜忠报金人七千余骑至九龙泉距原州十五里设两寨于南原一寨于城西时原州受围五日矣敌势益壮民人粮畜俘掠殆尽叚彦巩诠屡来告急都统制姚仲

  • 卷五十二·杨士奇

    永乐四年三月辛卯朔 上视太学先是敕礼部臣曰朕惟孔子帝王之师帝王为生民之主孔子立生民之道三纲五常之理治天下之太经太法皆孔子明之以教万世朕 皇考太祖高皇帝膺君师亿兆之任正中夏文明之统复衣冠礼乐之旧渡江之初

  • 卷之九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八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章 司马迁与班固之史学·金毓黻

    吾国史学,萌芽于孔子、左丘明,而大成于司马迁、班固。故继孔子、左丘明之后,而述司马迁及班固。司马迁,字子长,龙门阳夏人也。汉武帝时,嗣其父谈而为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故得紬金匱石室之书而作《史记》。晚年官尚书令,尊崇任

  • 卷二·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惠帝纪第二 孝惠皇帝【荀悦曰讳盈之字曰满应劭曰礼諡法柔质慈民曰惠师古曰孝子善述父之志故汉家之諡自惠

  • 王钅夫传·张廷玉

    王钅夫,字德威,顺天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常熟知县。滨海多奸诈之徒,常窝藏亡命,为非作歹,钅夫都赦免其罪。倭寇之患发生后,钅夫对这些奸诈之徒说“:何以报答我?”都表示愿誓死效力。于是立长老,收纳子弟数百人与边防士

  • 卷二十五·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二十五    婺源江永撰士虞禮    凶禮六經【鄭目録云虞安也士既葬父母迎精而反日中而祭之于殯宫以安之虞于五禮屬凶】士虞禮右篇目 記士三虞【詳見喪大記虞祭章】 始虞用柔日再虞如初

  • 卷四十七·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四十七大传第十六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大传者以其记祖宗人亲之大义此於别录属通论通论陈氏祥道曰禘者祭之大者也追王者孝之大者也名者人治之大者也人道者礼义之大者也是篇言人道者

  • 柳河县乡土志·张翼廷

    清代典籍。张翼廷修,张士达、奎斌、邹铭勋纂。一册,不分卷。翼廷,字翊宸,河北承德人。士达,生平不详。光绪三十三年(1907)八月,翼廷以柳河知事聘士达编纂是书,并亲自审定。约八千字。为柳河县第一部方志。记事止于光

  • 道法宗旨图衍义·佚名

    题“铁崖邓柟以正纂图,养吾章希贤师亮衍义”。邓柟、章希贤,皆元人。前有章希贤序,撰于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述雷法,从元始祖劫、混元化身谈起,谈到内丹及理学。

  • 纳兰词·纳兰性德

    词别集。清纳兰性德著。五卷。另补遗一卷。作者原有《饮水词》、《侧帽词》、《通志堂词》等词集,康熙间顾贞观等为之编订刊行。道光十二年(1832)汪仲安据顾本等汇抄二百七十余阕,按体编次,并附词评、词话,分为五卷,光绪间

  • 近溪子明道录·罗汝芳

    八卷。明罗汝芳撰。此书前有昆明郭斗序,序中称“汝芳以家居富美堂及云南五华书院所集讲义二卷,合而刻之,一题曰《五华会语》,一题曰《双玉会语》。其门人杜应奎又附以所记罗汝芳《论学编》为三卷,题曰《近溪先生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