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刻金刚般若经赞述序

我曹众生。从无始际。汩溺于生死海中。头出头没。靡有出期。大圣世尊。悯之宣畅摩诃衍法。于中演说破有之教者。摩诃般若经。四处十六会说。而此金刚般若者。其第二处第九会说。实是觉海之要津。入道之宝户也。是以支那日本诸大德。疏此经者。僧肇净影等无虑数十家。本朝镂梓行世者亦颇多矣。唯大唐慈恩窥基法师。有疏二卷。东域录中称赞述者。传本邦以来。盖千有余年。而未梓行于世学者憾之。岂非缺乎。余同国社友丹山子法讳顺艺者。天资聪敏。好学甚笃。游学本黉。有年于兹。慨此典未现流于世。探其善本。刻苦校讎。颇延岁月。旁加邦读。付诸剞劂氏。将上木令余作序。余虽不敏。曷不喜此典流后代布海内乎。且兹经。天台宗祖智者大师。有疏一卷华严宗祖至相大师。有疏二卷。三论宗祖吉藏法师。有疏四卷。今此书。即法相宗祖基法师之所撰。则四家大乘师之疏。得此而恰完矣。窃思。我社诸子。依此经疏研寻。则一乘三乘教义。性相二宗法门。坐而得之。是余深所冀也。丹山子此举。亦兹意耳。因不耻鄙拙。聊述开刻之事缘。以辩其简端云尔。

维岁文化十年癸酉仲冬闰月越州香月院释深厉志于京兆高仓学寮

校订例言六则

─斯书。余所索得凡六本。其三是南都古本。而兴福寺学头历传本。又其最可据者。故今以此为主。以参订余本。其涉两可者。则并存之。又虽可疑。而诸本皆同者。则姑从原文。不敢臆断。且揭注之上方。更俟善本。

─本经新翻未容润饰。故此疏就什译以解之。盖以其译在初流传最广耳。然有什本所阙一二以余本补之者。今圈其右方而注之于格上。

─此疏所牒经文。每举其首尾略去中间。今就现藏补填全文。以便捡阅。

─本经诸家所刊行有数本。今直就大藏。抽出本经仇之。于疏所牒。挍其同异。大藏。又参订宋本明本丽本焉。并揭注之上方。如疏中所引二论。文又有不同前三本者。非其所正释。故不烦加挍注。观者当自捡知之。

─余所得六本。皆略有国训。而莫全备者。今请典寿律匠捡阅之。参订合议。悉附邦读。以便初学。更见古点本可依者。当是正之。

─凡上梓者。必借书手。而往往不免脱谬。今余不自揣书之拙。亲写缮完。以授剞劂。虽缺于观美。庶不致误人。

文化十年癸酉冬十月丹山野衲顺艺(志道)谨识

猜你喜欢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二·海明
  第四十一章 八王章·佚名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序·智圆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六卷·佚名
  蕅益大师示念佛法门·周梦颜
  卷第二·丈雪通醉
  卷第十七·佚名
  翻译名义集卷第七·法云
  卷四百五十四·佚名
  抗战四年来之佛教·太虚
  持品第三·佚名
  对治中国人通病的佛法·太虚
  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二十七·德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沈端节

    等谨案克斋词一巻宋沈端节撰端节字约之呉兴人是集见陈振孙书録解题然振孙亦不详其始末毛晋跋语疑其即咏贾耘老苕上水阁沈防宗之同族亦无确证惟湖州府志及溧阳县志均载端节寓居溧阳尝令芜湖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淳熙间官

  • 金渊集卷四·仇远

    (元)仇逺 撰○七言律诗元夕放夜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陆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逻兵酣卧忘钟韵逰子欢呼趁鼓声儿女看灯归较晚老夫自剔读书檠忆西坡梅杖藜乆不到西坡苔上梅花积渐多野屋荒凉谁管领酒尊期会竟

  • 清苑斋集补钞·吴之振

    赵师秀和陈水云湖庄韵粼粼水增波,叠叠云弄影。昔夸春径研,今爱秋塘静。芳筵集宾彦,清宴除艳靓。时当新雨馀,苍翠献林岭。既忻冲抱舒,复快远目骋。聊嘉钟鼎人,而迺眷箕颍。深营察高趣,雅咏发沈景。独使和者难,一夕愁欲癭。玉清

  •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范晔

    申屠刚 鲍永 子昱 郅恽 子寿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七世祖嘉,文帝时为丞相。刚质性方直,常慕史?、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

  • 班马异同卷十四·倪思

    傅靳剻成列传第三十八史记九十八汉书同樊郦滕灌阳陵侯傅寛以魏五大夫骑将从为舍人起横阳从攻安阳杠里击赵贲军于开封及击杨熊曲遇阳武斩首十二级赐爵卿从至霸上沛公立为汉王汉王赐寛封号共徳君从入汉中迁为右骑将从定

  • 卷一百五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冬十月辛未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监察御史郑干年老乞致仕从之 上以干金华义门特赐敕谕宴于礼科部○壬申升监察御史李杰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升龙骧卫指挥使张胜为山东都指挥同知○夜有星如盏大赤色有尾光

  • 卷之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一○七一 户部为知照承办《开国方略》等书逾限未竣之总裁等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一○七一 户部为知照承办《开国方略》等书逾限未竣之总裁等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六日户部为遵旨查议事。陕西司案呈,本年十月二十六日准吏部咨称:议得先经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和<珅>等奏称:臣等遵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六 小家族起变化·溥仪

    所长这段话的含意,我是过了许多年以后才明白的。当时我只是想,他既然说“需要改造”,那么我眼前就没有什么危险。 可是万没想到,在我觉得已经没了危险的时候,危险就来了。 有一天,我的眼镜腿掉了,我请看守员代我送到大李那

  • 哀太子萧大器传·李延寿

    哀太子萧大器字仁宗,他是简文帝的嫡长子。中大通四年(532),被封为宣城郡王。太清二年(548)十月,侯景入侵建邺,皇帝令太子为台内大都督。三年五月,简文帝即位。六月初三,立大器为皇太子。大宝二年(551)八月,侯景废了简文帝,准

  • 太祖本纪·张廷玉

    (一)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先世家住沛,迁徙句容,再迁到泗州。其父名世珍,开始从泗州迁至濠州的钟离,生有四子,太祖是老二。其母姓陈,刚怀孕,梦见神授药一丸,放在手掌中闪闪

  • 论语集注大全卷七·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论语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集注大全卷七述而第七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述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

  • 卷十四·李光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述注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十四安溪 李光坡 撰士虞礼第十四郑目録云虞犹安也士既葬其父母迎精而反日中祭之于殡宫以安之○疏曰案此经及记皆云庙目录云祭之于殡宫者庙则殡宫也故郑注士丧礼

  • 证治要诀·戴思恭

    综合性医书。又名《秘传证治要诀》。十二卷。明 ·戴元礼撰。作者以朱丹溪学说为本,集《内经》、《难经》直至宋元的医学文献并诸家学术经验,参以个人的心得见解,论述多种内科杂病兼及疮疡、妇科、五官科等常见病证的

  • 春柳莺·佚名

    章回小说。题“南北鹖冠史者编、石庐拚饮潜夫评”。四卷十回。叙石池斋与梅凌春、毕临莺婚姻事。明嘉靖、隆庆间,才子石池斋与友至古香亭赏梅,见“凌春女子”题诗,心生倾慕,弃扬州梅翰林书馆之聘,往访凌春女子。田又玄诡言

  • 差摩婆帝授记经·佚名

    一卷,元魏菩提留支译。佛住耆阇崛山,与弥勒入城乞食。至频婆娑罗王宫,其夫人差摩婆帝以名衣为座,而请佛坐。佛与夫人互问树庄严义,而授道记。

  •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一卷,萧梁僧伽婆罗译。大般若第七会之别译。略云文殊般若。

  • 宿曜仪轨·一行

    全一卷。唐代一行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之初列举虚空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与宿曜有关之诸尊印明及九曜真言、九执曜天印、二十八宿印、能吉祥真言、北斗七星真言等;终则引述金刚大成就经吉祥成就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