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鬻子卷下

华州郑县尉逄行珪注

曲阜鲁周公政甲第十四

曲阜之地方七百里,少昊之墟,是鲁周公所封之邑,以周公裨益政礼,故称之以为篇耳。

政曰:昔者鲁周公曰:吾闻之於政也,

称周公之言,以明政者也。

知善不行者谓之狂,

善者,体道怀德也。人主行善於上,

百姓变善於下,尧之日比屋可封。

知善道之为善而不行用者,是狂悖

之人也。

知恶不改者谓之惑。

恶者,贼以丧躯。人主为恶於上,则

百姓为恶而不悛者,是昏惑#1。

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

知善而不行,知恶而不改,铃至狂惑

者。此圣王之明戒也。

道符五帝三王传政甲第二

夫开国崇基,必先於道。道既符合,无往不贞#2。影响相同,自然合应。甲者,先於乙也。

不肖者,不自。谓不肖也,

肖者,类也。言不类不似也。自知贤不肖,是为明也。不似之人,岂自称哉?言不知也。

而不肖见於行。

丹朱傲虐,无拾昼夜;额额肆恶,曾

无休息。此则见於外不以隐微者

也。

虽自谓贤人,犹谓之不肖也。

不肖者岂自谓不肖哉?以贤者视

之,不肖之逵见矣。虽以彼贤,以自

贤,人岂以为贤乎?

愚者,不自谓愚,而愚见於言。

昧道不德之人,岂自称其愚蒙哉?

而愚迹见於辞说也。

虽自谓智人,犹谓之愚。

愚者岂自以为愚哉?以智视之,愚

迹见矣。虽以彼智,以自智,人岂以

为智?

数始五帝治天下第七

言帝者,年数之始,以记其佐帝及升位之年数也。天下者,岂可妄#3理哉□亦由积德累业以有之也。言五帝之道相缘为政,故同称之也。

昔者帝颛顼,

黄帝正妃曰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颛顼,为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

年十五而佐黄帝,

轩辕氏,少典次子,父曰帝鸿氏,母

曰附实,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野,

感而孕,二十五月生#4,以土德王,故

曰黄帝,在位百年。颛顼自幼年以

翼佐黄帝也。

二十而治天下。

升为天子也。

其治天下也,上绿黄帝之道而行之,

因修黄帝之道而行其政令,不改革

也。

学黄帝之道而常之。

化迹不及#5,所以效也。效其通道而

常用之。

昔者帝誉,

黄帝正妃生玄嚣,玄嚣之子生·帝誉,德日新,故曰高辛,在位七十年矣。

年十五而佐帝颛顼,三十而治天下。

佐颛顼以理天下,三十而升为帝也。

其治天下也,上绿黄帝之道而明之,

言德稍下,不能尽行黄帝之道,但明之而已矣。

学帝颛顼之道而行之。

政教所为,效颛顼而行#6。其言不能常习之也。

禹政第六

伯禹,夏后氏。言禹功锡玄珪,德谐元始,任贤立政#7,以致太平,可为法则。故以名篇矣。

禹之治天下也,

黄帝玄孙,祖颛顼,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在位九年,受禅成功,曰禹。受舜禅以临天下。

得皋陶,得杜子业,得既子,得施子黯,得季子宁、得然子堪,得轻子玉。

此以上七大夫之姓名也。

得七大夫以佐其身,以治天下,以天下治。

言帝王独治天下,虽则圣德,皆俟贤佐以辅之,故得天下人安也。

汤政天下至纣第七

言成汤放无道之桀,以统万机而理天下,得贤大夫赞佐而致太平,至纣昏惑以失国,故终始书之以名篇。

汤之治天下也,

汤姓子,名履,字天乙。除虐去残曰汤。征葛伯,放杰,顺取天下以理也。

得庆誧、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蠕、西门疵、北门侧。

伊尹,有莘氏媵臣以为相。东门等,并姓名也。

得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

七大夫皆有贤行,斥救弼谐,故得天下咸又也。

二十七世,

自汤至纣,父子兄弟相承二十七代也。

积岁五百七十六岁至纣。

夏曰岁,此除即位之年也。

上禹政第六

以五声听政,克勤于邦,可以为上也。

禹之治天下也,以五声听,

九重幽深,下言难进,所欲百姓反斥救之事,故悬置五声,招之以听政也。

门悬钟、鼓、铎、磬,

悬之於龚□也。

而置鼗,

置於地也。

以得四海之士。

四海之士有进於言者,爻造五声以挥击传闻也。

为铭於龚□,

悬乐器之具,刻铭於其上也。

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

鼓以动物,故动合於道也。

教寡人以义者击钟,

钟,金声也。以合於义,故教义者击钟也。

教寡人以事者振铎,

铎,金铃木舌也。所以事务有可行为所欲言者,以振铎也。

语寡人以忧者击磬,

忧者,声悲。磬声消燥而近於悲,故忧而击磬也。

语寡人以狱讼者挥鼗。此之谓五声。

讼狱之事务於疾速,故挥鼗以陈之。此以上并刻铭於簨□之文也。

是以禹尝据一馈而七十起,日中而不暇饱食,

急於政事,无暇安於一食,所以示接士急之也。

曰:吾犹恐四海之士留於道路。

常行之处,非所宜忧也#8。

是以四海之士皆至。

事必得道,必合上下,应会无不至也。

是以禹当朝廷间也,可以罗爵。

不暇饱食,听政不痕,朝廷闲静,然后无事也。

道符五帝三王传政甲第五

夫君子将入其职,旭旭然如日初出。入#9,昭昭然,人保其福。既去,暗暗然,人失其教。此得政典符合之谓也。

夫国者,卿相世贤者有之。

有国则有卿相。贤德者,卿相之具;人与之,主用之#10。不贤者岂能用之哉?

有国无国,智者治之。

夫有国者,岂自宁、岂自乱也?所以安者,智谋之力也。

智者,非一日之志。

积功累业,行道不倦,以成其志。

治者,非一日之谋。

谋者,心思也。树德以为尚宽重道,修政作教以至诚平之咨。谋非一日之所能致也。

治志治谋#11,在於帝王,然后民知所保,

夫君上有道,化行於下,远近慕义,四境无虞,百姓淳和,盗贼屏息,故人知所安也。

而知所避。

富贵贫贱不相犯,仁义礼智由其门#12,无违政教,下民为福,是知所避也。

发教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

先之以博爱,陈之以德义,先之以敬让,道之以礼乐,不夺人时,不干人利,故得祸乱不作。为福之道,此之谓欤?

上下相亲,谓之和。

至德以教之,要道以治之,上下同心,是谓和矣。

民不求而得所欲,谓之信。

日出而作,日没而息,不劳於事,不苦烦苛,甘其食,安其居,、乐其业,此岂外求之哉?上有行道之君,是所政者可谓之大信矣。

除去天下之害,谓之仁。

兼爱万物,慈恻外施,至若成汤征葛伯、放桀於南巢#13,夏禹之别导山川、置立州国,故得天下免於慕乱,百姓宅其所居。仁远乎哉,斯至七也。

仁与信,和与道,帝王之器。

此四者,帝王有天下之器,所以乐推也#14。苟有违之,而天下离叛,非其所有也。

凡万物皆有器,

所用利之,是以为器;而违其用,岂得其器哉。

故欲有为不行其器者,虽欲有为,不成。

惟名与器不可假人。其所营为,必以其器用。得其器也,故和之#15;不行其器,於利远矣,岂有成哉。

诸侯之欲王者亦然,不用帝王之器者不成。

言天下之大,神器之重,非其王者,难以处之,王气而来,可以宰割#16。必行仁与信、和与道,然后可招怀万姓,奄有四维。西伯以敬让兴邦,南阳以七道得政,非其人也,岂妄成之哉。

汤政汤治天下理第七

天地设而万物生,阴阳化而四时定。分别统理#17,为政之方;极於始终,可成法则也。

天地辟而万物生,

乾,其静也专一,其动也正直;坤,其静也翕敛,其动也开辟。是以广大而生万物也。

万物生而人为政焉。

政也者,所以正於天地也。言天地生万物不能相使,不能相制,须人以为政以正之。无其政也,则万物不理也。

无不能生而无杀也,

言天地能生而不能无杀。

唯天地之所以杀,人不能生。

天之能生,唯天杀之可也。夫唯天杀之,人岂生之哉?是不能生之也。

人化而为善,

万物之中,人其为贵,化而为善,理亦天常也。

兽化而为恶。

禀气以生,不有知饰#18,非人之类,岂不恶哉。

人而不善者,谓之兽。

人化而为善,是曰天常。今为不善者,与彼飞虚跖实亦何以异矣#19。

有天然后有地,

天在於上,地在於下,先天后地,理亦自然。

有地然后有别,

三才克定,万物区别。

有别然后有义,

夫妇之义着,君臣之义彰也。

有义然后有教,

百官立,政教行;父子存,家设教。所以效达於上也。

有教然后有道,

教迹逵既彰,约之以道;苟乖其道,物无以安。

有道然后有理,

事名各立而理自存。

有理然后有数。

名理既彰,以统之#20。夫数以一终十,乃至千万勺九九之数,天之运度,亦数之义也。

日有冥有旦,有昼有夜,然后以为数。

天有三百六十度,一日一度,三百六十日一周天;一日之中,昼夜百刻,以定之为数也。

月一盈一亏,月合月离以数纪。

一岁之中有十二月,一月有亏有盈。日月或合於次,或离於次,终於一岁。日穷於次,月穷於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此。则日月星辰运行至十二月,皆周匝於故处。纪,犹会者也。

四者皆陈,以为数治。

春夏秋冬各统於一岁之日月也。此以上为政之道,当法则也。

政者,卫也。始终之谓卫。

政者,正也。所以正理天下,以为之·天周卫,始化之,终安之,无得之也。

慎诛鲁周公第六

刑法有伦,宜於时政;好生之德,理适典章。故明圣之资,辅成周室,诫劝之道,可得称言。国之大经,在於赏罚,二者或替,将何训焉?

可为政先,故纪之为篇目矣。

昔者,

此昔者,往日之辞也。

鲁周公使康叔往守於殷,

康叔,周公母弟也,卫三监之地。殷人数叛,故使贤母弟王也。

戒之日:与杀不辜,宁失有罪。

人命所悬,理须详正;夫刑或滥,其何则焉?故不可轻杀不辜,宁可失於有罪。此亦宽仁之道也。

无有无罪而见诛,

罚而不明,虽刑不禁。言罚必施於有罪也#21。

无有有功而不赏。

赏而不明,虽赏不劝。言赏必加於有功也。

戒之,封,

重称戒者,所以示於殷勤。封,康叔名也。

诛赏之慎焉。

诛赏者#22,国之柄也。怒而加诛,未必当罪;喜而行赏,不必当功。且赏僭惧及於淫#23,诛滥则惧及於善。赏得其功则贤人以劝,罚得其辜则奸人以息。此不可不审慎之。

鬻子卷下竟

#1《四库》本后有『之人也亡』三字。

#2『贞』,《四库》本作『真』。

#3『妄』,《四库》本作『忘』。

#4此句,《四库》本作亡『十四月生』。

#5『化』,『四库》本作『比』。

#6《道藏》本『效」原衍作『效效』。今据《四库》本改。

#7『任』,《四库》本作『仁』。

#8『忧』,《四库》本作『留』。

#9『入』,《四库》本作『光』。

#10『主』,《四库》本作『王』。

#11《道藏》本『志』前原脱『治』字。今据《四库》本补。

#12『智』,《道藏》本原作『则』,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13『於』,《道藏》本原作『保』,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14『推』,《四库》本作『用』。

#15此句,《四库》本作『得其用也,故达之』。

#16此句,《四库》本作『难以处王之器而未可以宰割』。

#17『别』,《四库》本作『则』。

#18『饰』,《四库》本作『识』。

#19『验』,《四库》本作『渡』。

#20此句,《四库》本作『数统之矣』。

#21『必』,《道藏》本原作『不』,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22此句,《道藏》本原作『赏之重』,不通。今据《四库》本、百子本校改。

#23此句,《四库》本作『赏僭则惧及於淫』。

猜你喜欢
  卷十七 蔡仲之命第十九·孔颖达
  卷十九 聘礼第八·郑玄
  我国古哲学说含有力学原理·李宗吾
  第十二章·王夫之
  卷四十五·郑玉
  十一  尚同上·墨子
  卷十六·高闶
  谷梁折诸卷五·张尚瑗
  卷二·朱熹
  卷六·朱鹤龄
  诗解颐跋·朱善
  卷十四·姚炳
  观察品第二十七·佚名
  与众采女游居品第八·佚名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朝卿·唐圭璋

      待考   玉楼春   摘仙暂下金銮殿。开宴瑶池春未晚。飞琼南舞锦靴寒,弄玉吹箫银字暖。   寿觞阿母年年劝,犹道碧桃尚浅。花开更待几东风,应见华千岁换。   玉楼春   炉烟不断腾金兽。香雾入帘波影皱。秋堂

  • ●三槐书屋诗钞卷二·金朝觐

    锦州金朝觐午亭撰 法王禅林早起二首 丁卯秋试遇蓟州蒋力斋先生于京邸 过十三山口占 出都后忆旧二首 挽邴西津二绝 水仙花 同沈秀岚月下联句 和王义门得子元韵 和沈秀岚春暮回文元韵 和沈秀岚咏严子陵钓台元韵 和咏孤

  • 唐诗镜卷二十·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__唐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二十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十二 李白【四】 五言律诗 宫中行乐词 【本传云玄宗坐沈者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

  •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张廷玉

        刘三吾 安然 吴伯宗 吴沉桂彦良宋讷 赵俶 李叔正 刘崧 罗复仁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

  • 卷三十六 前秦録四·崔鸿

    苻坚上 苻坚字永固一字文玉[或作名]健弟雄之第二子也赵建武中洪从石虎徙邺家于永贵里母茍氏甞游漳水祈子于西门豹祠归其夜梦与神交因而有孕十二月而生坚有神光之异自天烛其庭坚背有赤文隐起状

  • 卷四·赵元一

    上初拔奉天,而车驾至宜寿县北,渭水之阳,谓侍臣曰:&ldquo;朕之此行,莫同 永嘉之势。&rdquo;因潸然流涕。时工部尚书浑公耸辔而对曰:&ldquo;《易》称:&lsquo;先号 兆而后笑&rsquo;,素王之至言。肃宗幸灵武,代宗幸陕郡,尼父

  • 卷三十二·吴广成

      崇宁三年、夏贞观四年春二月,废统军仁多保忠,以兵攻渭、延、庆三州。  左厢卓罗监军司地在黄河北,统军仁多保忠素黠桀,驻兵锉子山,总领西南部族,与邈川首领温溪心邻境相善。元中,边臣令温溪心委曲劝谕,许除节度使,令保

  • 第四章荆公之略传·梁启超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讳安石,字介甫,临川人,今江西之抚州也。父益,母吴氏,以真宗天禧五年生公。幼随父宦韶州,十六岁随宦入京。十九岁丧父。二十一岁成进士,签淮南判官,实仁宗之太历二年也。旧制:判官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公独否。

  • 顺帝本纪·沈约

    顺帝号准,字仲谋,小字智观,明帝的第三个儿子。泰始五年(469)七月三日出生。七年(471),封为安成王,食邑三千户。又拜为抚军将军,配给佐史。废帝即位后,任扬州刺史。元徽二年(474),晋升为车骑将军、都督扬南豫二州军事,赐给乐队

  • 陆腾传·令狐德棻

    陆腾字显圣,代州人。高祖陆俟,曾任魏国征西大将军、东平王。祖父陆弥,任夏州刺史。父亲陆旭,性格文雅冲淡,喜好《老子》、《易经》的谶纬星象之学,撰有《五星要诀》及《两仪真图》,颇能得其要旨。太和年间,征召他为中书博士,后

  • 手镜录·王士祯

    自序文忠公以文章名天下,后进谒见者,顾多与谈政事。刘忠宣公愿为有司亲民之官,盖州县令长与民最近,设施当则民食其利,不当则民受其害,捷若影响。居此官者,可勿兢兢慎之与?康熙丁丑,予承乏左司徒且四年余矣。儿子启沈筮仕得顺德

  • 附錄·佚名

    ○景泰三年壬申三月春秋館受命始撰景泰五年甲戌三月畢。纂修官〈前後官竝錄。〉監館事:輸忠衛社協贊靖難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左議政領集賢殿經筵事河東府院君臣鄭麟趾知館事:資憲大夫禮曹判書知經筵事臣金銚知館

  • 第四十一卦:《损卦》·佚名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白话】《损卦》象征减损:内心有诚意,最为吉祥,不会招来祸患,可以坚守正道,利于前去行事。用什么祭祀神灵呢?两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有两个耳子)粗淡的食

  • 春秋说卷二·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隠公下六年春郑人来渝平公糓曰输左氏曰渝诗载输尔载输堕也易复即命渝渝变也输平渝平辞虽不同同于败其成也鲁有狐壤之憾于郑顷尝从宋伐之其后郑入宋郛公托行人失辞而弗救盖与郑平矣庄公深狡其间鲁宋之好

  • 周书·康诰·佚名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

  • 卷三·乾隆

    <经部,诗类,御纂诗义折中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三邶风一之三邶国名武王克商分自纣城朝歌以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邶不详其始封其后并入于卫故邶风皆卫事也邶虽入卫而王朝之籍犹有邶在故太史采风其得之邶地者

  • 梵网经述记卷第一·胜庄

    发菩提愿未。答言已发若依此经。和上问七遮故。下经言。若欲受戒时。法师问言。现身不作七逆罪邪。菩萨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受戒。七逆者。出佛身血。杀父母杀和上。杀阿阇梨。破羯磨转法轮僧。杀圣人。若具七遮。即

  • 春香传·佚名

    朝鲜著名古典文学作品,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故事很早就流行于民间,有各种各样的手抄本。独角戏唱本《春香歌》就是其中的一种。十八世纪末,被文学家加工成小说,名《春香传》,广泛流传于民间。后又出现“京版”、“完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