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二

  崇宁三年、夏贞观四年春二月,废统军仁多保忠,以兵攻渭、延、庆三州。

  左厢卓罗监军司地在黄河北,统军仁多保忠素黠桀,驻兵锉子山,总领西南部族,与邈川首领温溪心邻境相善。元中,边臣令温溪心委曲劝谕,许除节度使,令保守旧土,自为一蕃。以梁乙逋猜忌,不敢动。乙逋死,保忠曾遣使至熙河,请内附,不果。时尚书左仆射蔡京使熙河帅王厚招之。厚言:“保忠虽有归意,下无附者。”章数上,京责厚益急,乃遣其弟赴保忠所计事,还,为逻者所获。乾顺追保忠赴牙帐。京犹欲招致,厚言:“保忠不能复领军政,使得之,一匹夫耳,何益于事?”京不听,潜使人以金帛诱之。乾顺怒,声言假兵于辽,点精兵数千骑,出入渭、延、庆三州间,抄掠民畜,大肆辞。

  按:夏自元昊僭号,世世窥边。罪之者不云“桀黠”,即曰“凶顽”。盖尊中国贱蛮夷,《春秋》法也。迨乾顺请和,岁时入贡。乾廷因其慕义,正当示以怀柔。况其国中建学养贤,不复尚武,此正德绥之会、礼致之秋也。夫何欲建边功,潜施计诱使其君臣疑贰,复启兵端?谋国不臧,谁之咎欤?

  夏五月,遣兵争石堡城,不克。

  初,延将景思立、曲珍攻拔磨崖、葭芦、浮图诸寨,知延州沈括议筑城,不果。及陕西转运使陶节夫知延州,议筑州北之石堡寨。石堡以天涧为险,可进者惟一路,宋初尝置城,至道后废之,遂为夏有,窖粟其间以千数。城既成,乾顺愤曰:“汉家夺吾金窟埚。”亟发铁骑争之。节夫部分将士击败夏兵,统军以下被杀者数十百人。

  六月,战于灵州川,复败。遣使求援于辽。

  河南西十五州,夏国十有其四。东路由清远距罗山讫灵武不及百里,特以五监军统焉,而韦州又恃灵武为右臂。钟传欲断其要害,遣将折可适领锐骑出萧关薄灵州川。夏兵猝不备,大败。蕃民扶老挟稚,中夜入州城,被俘者甚夥。乾顺乃遣李造福、田若水至辽求援。

  冬十月,遣使请和不得,掠镇戎军。

  中国用蔡京计,令西边招致夏人,毋论首从,赏同斩级。陶节夫在延安大加招诱,西民放牧近边者辄胁以兵,不从则杀之。乾顺巽词请和,节夫拒之,不得达。乾顺怒,合四监军众突入泾原,围平夏城,杀钤辖杨忠,攻镇戎军,掠数万口而返。

  按:节夫大加招诱,辄杀放牧,夏不之怨,从而请和,可谓有礼矣。乃拒不以闻,致边民涂炭,曲岂在夏欤?

  附:《宋史·李南公传》:“知延安府,夏人攻泾原,南公出兵捣其虚,夏兵乃退。”考《夏国传》,当夏人犯泾原时,国中不闻有受兵事。

  崇宁四年、夏贞观五年春正月,复乞援于辽。辽为之请罢兵。

  乾顺复遣李造福等如辽求援,且乞伐宋。辽主出兵千余屯塞上,遣枢密直学士高端礼入贡,以姻娅为言,请罢伐夏兵。

  二月,月入东井。

  犯距星。未几,犯水位。

  监军驸马兀移率师援银川寨,战于嵩平岭,败殁,遂失银州。

  初,徐禧等于永乐小川筑新城,距故银州二十五里,前据银州大川,赐名“银川寨”。及永乐陷,银川亦没。至是,官军围之,城中固守,裨将韩世忠斩关杀守城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寨遂溃。兀移以重兵赴援,次嵩平岭,与世忠战,不胜而走。俄出间道争之,复败死于阵。银州守将皆弃城走。

  三月,荧惑犯东井。

  留井距,入钺。

  以兵纳西蕃溪赊罗撒,攻宣威城,不克。

  洮西安抚使王厚再定鄯、湟,吐蕃种落散乱,溪赊罗撒与多罗巴走投夏国。朝顺谋纳之,合四监军兵数万攻宣威城。知鄯州高永年出援,行三十里,逢羌帐下亲兵数百迎之,皆永年昔所推纳熟户,信之不设备,羌遽执之。多罗巴谓其下曰:“此人夺吾国,使吾宗族漂落无处所。”杀之,探其心肝食焉。徽宗令援兵深入急分其势,无令专向东方,熙河钤辖赵隆至铁山,先登陷阵,士卒殊死战。夏兵闻之,遂解围。

  按:《春秋》书“纳”,不应“纳”者也。兹书者,予夏也。角氏有大功于宋,瞎征、拢拶辈为王厚所逼,举土出降,宋之负西蕃甚矣。溪赊罗撒乃角氏裔,多罗巴奉之袭据青唐,亦自复故地,非与中国争也。自童贯再复湟、鄯,种落摧残,乾顺以姻好之故,为之出攻宣威,非兴灭之义乎!

  辽以宗女来归。

  辽主封宗女南仙为成安公主,归于乾顺。

  按:前义成、兴平书“公主”矣。兹书“宗女”,见成安之贤不以公主重也。不以公主重,则非义成、兴平所可并称者,故异文书之。

  掠塞门寨。

  乾顺以陶节夫城银州,遣兵争之。谍告夏众已东,节夫曰:“必西趋泾原也。”遣裨将耿端彦率兵疾驰至银州护之,五日城成。夏兵从泾原至,见备御已固,由杏子河东山入延州塞门寨,大掠五日,还。

  遣兵争萧关,败环庆将折可适于踏口。

  萧关善水草,便屯聚,为夏国左臂地,有旧城址。钟传议城之,遣可适将兵护役,遇雨失道,至踏口,夏兵乘之,可适败走。

  夏四月,攻临宗寨,不克。

  临宗属湟州,围之数重,伏兵乳酪河西,邀截中国援兵。知州辛叔宪遣部将李宁将兵出战,先以铁骑蹂伏处,纵兵奋击,遂败。

  按:宋自蔡京专政,童贯擅兵,开边生事,非西蕃即西夏耳。西蕃衰乱,势不复支;西夏恃其兵力,连次入扰。然俱不书“寇”,以曲在中国,不得专罪夏也。

  五月,攻顺宁寨及北蕃市城,又败。

  陶节夫既城石堡、银州,上言:“洪、宥诸州已在顾盼中,横山之地十有七、八,兴州巢穴浅露,直可计取。”因陈取兴、灵之策。蔡京令西边储粟以待。乾顺闻之,先以兵攻顺宁寨,延第二副将刘延庆奋击,乃退。转攻湟州北蕃市城,又为辛叔宪所败。

  六月,遗使如辽谢。

  因赐婚也,且贡方物。

  冬十二月,复使乞援于辽。辽使入请侵地。

  乾顺复遣李造福、田若水趣辽赴救。辽使枢密副使萧艮入朝言:“朝廷出兵侵夏,今大辽以帝妹嫁夏国主,请早退兵,还所侵地。”徽宗遣翰林学士林摅报使。

  崇宁五年、夏贞观六年春正月,彗星见。

  出西方,其长竟天。

  二月,辽复为求侵地。

  初,林摅报聘,蔡京密使激怒辽国,以绝其请。摅盛气入境,迓者小不如仪,辄诟辩。及见辽主,始跪授书,即抗言:“夏人有罪,北朝不能加责而反为之请耶?”辽君臣不知所对。及还,辽主使摅附奏,求还夏国城寨,摅语复不逊,辽主怒逐之。遣知北院枢密使萧得里底、南院枢密使牛温舒以使人失礼入告,仍请还元符讲和以后所侵夏地。徽宗许还崇宁以来侵地,若先帝已定疆画,不得复议也。

  按:辽之于夏,世为婚姻,尝为之乞和请地求退兵,无足异者。而宋自绍圣中,章戍平夏,拓寨五十余所,又经陶节夫日肆进筑,夏之削弱甚矣。于此而扶其衰,排其难,恤邻之谊,谁曰不宜?况受林摅之侮,绝不与中国较,辽之此举,事出至公,故叠书予之。

  夏六月,遣使如辽谢。

  中国既许夏和,废银州为银川城,罢五路经制使,徙陶节夫知洪州。乾顺遣李造福如辽谢解和之德。

  冬十月,遣使入谢。

  自延庆之役,兵连者三年。至是始修职贡,自后岁时通使,边境少安。

  大观元年、夏贞观七年秋八月,遣使入贡。

  会中国大宴飨。故制:外国使预宴者,夏使于西廊南赴坐,交使以次歇空,进奉、押衙次交州,契丹舍利、从人则于东廊南赴坐。大中祥符四年,升交州于朵殿,夏州押衙于东廊南头歇空坐。七年,又升龟兹使、副于西廊南坐。自后,遂为定制。是时,于阗、龟兹、涪州夷入贡,夏使坐三使上,成礼而还。

  大观二年、夏贞观八年夏四月,世子仁爱生。

  世子,成安公主所生。乾顺遣使告于辽。

  按:子生不尽书,兹书“仁爱”何?仁爱为辽公主所生,异时痛辽国之亡,愤悒而卒。是可志也。

  六月,以兵戍盖龙危。

  中国既复洮州,复攻溪哥城,西蕃王子臧征扑哥降。建积石军,距盖龙危不及百里。乾顺恐被侵掠,以兵五千戍之。

  秋九月,移牒定边军,请罢筑堡。

  定边军向距甜井觜多移岭界堠十余里,尝筑观化、通化二堡,扼逋祈岭、通祖岭诸隘。至是,又于勒崖原筑神堂堡,去卓望处仅三里。乾顺移牒请罢役,不报。

  冬十月,使贺天宁节。

  中国尽收西蕃地,徽宗下诏,曲赦熙河兰湟、秦凤、永兴军路,兵民欢悦。使人由熙河入,一路迎者咸加礼。

  大观三年、夏贞观九年春二月,遣焦彦坚至泾原定疆界,不果。

  自绍圣后,西边疆议不定。乾顺屡以为言,时遣彦坚入泾原请画界至,知怀德军种师道留与议。彦坚必欲得故地,师道曰:“如言故地,当以汉、唐为正,则君家疆土益蹙矣。”彦坚无以对。

  夏四月,遣使如辽。

  使人焦彦坚归,乾顺与群臣谋曰:“身膺宗社之重,不能复先朝故土,耻也。然宋恃兵威,非仗北朝之力,势且不能。”因使人告于辽,请遣信使谕宋。

  冬十月,遣使入贡。

  使人与婆、占城使同入见。

  大观四年、夏贞观十年春正月,入贡方物。

  乾顺请辽谕宋,辽主不许。复使入献方物,冀得要请,押伴左司员外郎范坦应对有节,使不敢争。

  三月,遣使贡于辽。

  仍以李造福充供奉使,造福于是五使辽矣。

  秋九月,瓜、沙、肃三州饥。

  瓜、沙诸州素鲜耕稼,专以畜牧为生。自三月不雨,至于是月,水草乏绝,赤地数百里,牛羊无所食,蕃民流亡者甚众。监军司以闻,乾顺命发灵、夏诸州粟赈之。

  冬十月,太白昼见。

  群臣咸谓主兵丧,请修省,不报。

  政和元年、夏贞观十一年夏六月,遣使贡于辽。

  辽主清暑散水原,将出猎,使人见于行在,命从行。

  秋八月,夏州大水。

  大风雨,河水暴涨。汉源渠溢,陷长堤入城,坏军营五所、仓库民舍千余区。

  冬十二月,遣使入贡。

  夏国入贡,正旦、圣节居多。元丰末,神宗诏夏使见辞仪永依嘉八年为例。至是,中国重立仪制,使人遂遵新仪廷见。

  政和二年、夏贞观十二年春二月,命选人以资格进。

  凡宗族、世家议功、议亲,俱加蕃汉一等。工文学者,尤以不次擢。

  夏六月朔,白虹贯日。

  乾顺命诸臣直言得失,御史大夫谋宁克任疏言:“治法之要,不外兵刑;富国之方,无非食货。国家自青、白两盐不通互市,膏腴诸壤浸就式微,兵行无百日之粮,仓储无三年之蓄,而惟恃西北一区与契丹交易有无,岂所以裕国计乎?自用兵延庆以来,点集则害农时,争斗则伤民力,星辰示异,水旱告灾,山界数州非侵即削,近边列堡有战无耕。于是满目疮痍,日呼庚癸,岂所以安民命乎?且吾朝立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昔人云‘虚美薰心,秦乱之萌’,又云‘浮名妨要,晋衰之兆’。臣愿主上既隆文治,尤修武备,毋徒慕好士之虚名,而忘御边之实务也。”乾顺善之,不能用。

  按:夏自贞观以后,《贲》受以《剥》之象也。宋以阉宦主兵,犹能制之。若后无金人之祸,得如中兴诸将宣力西陲,夏国之亡,不待智者决矣。克任之言,殆有见于此欤?

  冬十月,使贺天宁节。

  宋制:蕃使同日见辞,先夏国,次高丽,次交,次海外诸蛮,所以优夏也。时新置知客省、引进、四方馆、东西上閤门事等官,使者朝辞,蔡京等故作矜严,以示降抑。使回,乾顺不说。

  政和三年、夏贞观十三年春三月,遣使入贡。

  中国以天赐元圭,册告永裕、永泰二陵,大享群臣。夏使至,燕赉过优,以夸其盛。

  夏六月,使贡于辽。

  辽主好游猎,夏使入国,辽主尚在混同江,不得见。既闻清暑南崖,仍朝于行在。

  冬十月,降羌李讹移诱袭定远军,统军梁哆出兵应之。

  元符中,西蕃首领李讹移内降,授环州定远蕃族大首领,子遇昌为环庆守将。讹移阴窖粟数十万,遗书哆曰:“我居汉二十年,每见春廪既虚,秋庾未积,粮草转输,例给空券,方春未秋,士有饥色。若卷甲而趋,径捣定远,唾手可取。定远既得,则旁十余城不攻自下。我积谷累年,掘地藏之,所在皆是,大兵之来,斗粮无赍,可坐而饱也。”陕西转运使任谅廉知其谋,募人尽发窖粟,分输定边诸城堡,及哆围定远,失所藏而还。越七日,讹移以所部万余骑归夏。

  十二月,寇观化堡,不克。

  自来夏国大举,未尝过二十日。是时,乾顺用李讹移为将,以数万众入定边军,围观化堡,力攻二十五日,不克,乃退。

  政和四年、夏雍宁元年春三月,筑藏底河城。

  保安军之北界上有洑流,曰藏底河。乾顺遣兵据山筑城,为进取计。徽宗命宦官童贯为陕西、河东、河西经略使讨之。

  夏五月,进兵据天都寨,拒延将刘延庆兵于藏底河,却之。

  天都自元符中为中国所取,筑寨其上。乾顺既城藏底,遣众复之。延庆率兵攻围,城守严不能破。裨将韩世忠夜登城斩二级,割护城毡以还。夏兵从佛口岭赴援,世忠力战,过藏底河,夏兵追及之,世忠不胜而退。

  冬十月,城洪夏军为知西安州种师道所破。

  乾顺遣兵深入,过定边军,筑城佛口谷,名洪夏军。童贯使种师道率兵攻之,城四旁绝少水源,军士渴甚,师道指西山麓曰:“是当有水。”命工凿之,果得。城上人惊以为神,军中气沮,遂为所破。

  政和五年、夏雍宁二年春正月,却秦凤兵于清水河,复与熙河兵战古骨龙,败绩。

  清水河北界与卓罗监军地相对,童贯谋取之。遣熙河经略使刘法将步骑十五万出湟州,秦凤经略使刘仲武将兵五万出会州,贯以中军驻兰州,为两路声援。仲武由麻累山西至清水河,夏兵拒之,不得进,筑城置守还。刘法直抵石骨龙,夏右厢兵数万迎战,大败,被杀三千余人。

  夏四月,复以兵争席苇城,不克。

  乾顺每于中国进筑之始,必遣兵力气,至于三四,不能得方已。时种师道督诸道兵城席苇平。初赋土,夏兵大至,壁葫芦河以待。师道阵于河浒,若将决战者;阴遣偏将曲充由间道出横岭,扬言援军至;夏兵方骇顾,折可世潜军军其后,姚平仲复以精甲击其前,夏兵大溃。

  秋八月,败泾原等四路官兵于藏底河城。

  童贯令刘仲武、王厚合泾原、延、环庆、秦凤之兵攻藏底河城。乾顺遣兵击之,官兵大败,死者十四五,秦凤第三将军万人皆没。

  九月,至萧关大掠。

  乾顺乘藏底河城之胜,纵兵突入萧关,掠蕃、汉人畜无数。至葫芦河,不得渡而返。

  冬十月,遣使入贡。

  乾顺遣使言熙河、泾原诸路用兵不已,请诏止之。蔡京等不许。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奸臣·欧阳修
  列传三·薛居正
  ●卷八十二·徐梦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七·李心传
  卷第二百五十七·胡三省
  卷之四百十四·佚名
  ◎凤冠霞帔之光荣·李定夷
  ◎吴俊示威钟监督·宣南吏隐
  卷十九·黄震
  第47章 谁说真话就枪决谁的蒋介石·冯玉祥
  熊克传·脱脱
  徽宗纪·脱脱
  ●台湾教育碑记·佚名
  卷四十五·佚名
  陈世第·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五·列传第五十四·脱脱

        尹洙 孙甫 谢绛叶清臣 杨察   尹洙,字师鲁,河南人。少与兄源俱以儒学知名。举进士,调正平县主簿。历河南府户曹参军、安国军节度推官、知光泽县。举书判拔萃,改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知伊阳县,有能名。用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三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读例存疑卷十一·薛允升

    戸律之三婚姻之一男女婚姻典雇妻女妻妾失序逐壻嫁女居丧嫁娶父母囚禁嫁娶同姓为婚尊卑为婚娶亲属妻妾娶部民妇女为妻妾娶逃走妇女男女婚姻:巻首凡男女定婚之初,若(或)有残(废或)疾(病)老幼庶出过房(同宗)乞养(异姓)者,务要两家明白

  • 吴处厚传·脱脱

    吴处厚,邵武人,考中进士。仁宗屡次丧失皇子,吴处厚上奏说:“臣曾读《史记》,考察赵氏的兴废本末,在屠岸贾之难时,程婴、公孙杵臼都以死来保全赵氏孤儿;宋有天下后,不见对他二人忠义的表彰,应该访察他们的墓地,建成他们的祠堂。”

  • 卷之四十一  立齋閒錄三(明)宋端儀 著·邓士龙

    (立齋閒錄,四卷,明宋端儀著。端儀,字孔時,福建莆田人。成化十七年進士。歷禮部主事、主客司員外郎,後以按察僉事督廣東學校,卒於任。明史卷一六一有傳。此為端儀雜採明代官府檔案、方誌、明人文集、碑誌及聖諭錄、水東日記、

  • 卷七十五·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七十五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戒勑上仁宗乞戒止奔竞    刘 随臣闻风俗信厚草木被於仁恩世道浇漓郡国所以愁叹仁恩洽则邦家益固愁叹甚则王室下衰三代巳来理乱之政布在经史埀诫後王是故历代

  • 选举二六·徐松

    铨试右选、呈试附绍兴三十二年八月十八日,寿皇圣帝已即位,未改元。臣僚言:「吏部出官格法,左选则有铨试,右选则有呈试,其制一也。今左选铨试约束甚严,至于使臣校尉呈试,则因循弊幸,遂成空文。往往惟务请托,例以应格申部。欲望

  • 梁启勋·周诒春

    梁启勋 字仲策。生于广东新会。兄启超。光緖三十一年。以官费游美。入摩尔根园学校。光緖三十四年。入西北大学。宣统三年。入哥仑比亚大学。是年冬回国。现任中国银行驻京监理官。通信处。北京中国银行。Liang, Chi

  • 二十七年(下)·佚名

    八月8月1日○朔丙午,上在貞陵洞行宮。王世子在洪州。○政院啓曰:「今者,劉摠兵軫念嶺南民阻飢,遠輸米豆以賑之。其意實非偶然,而備邊司欲使問安官,措辭致謝,似爲未安,令承文院,今日內作揭帖,明日發送何如?」上從之。○司諫院啓曰

  • 明本排字九经直音卷上·佚名

    孝经序 行【去】 三复【上去下覆】景行【旧音去声景行字祖出毛诗朱氏曰景行大道也则行作平声此序以景训明行训践言明践圣训亦当作平声】几【机】 泯【民上】 煨【乌回反】烬【辛去】 滥【防】 糟【遭】 粕【傍

  • 四分律卷第五(初分之五)·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十三僧残法之四◎世尊尔时以无数方便呵责:“汝云何以五法教诸比丘?广说如上。提婆达!汝莫断四圣种。何等四?如上所说。提婆达!汝今莫方便破和合僧,莫方便受破和合僧坚持不舍,汝当与僧和合不

  •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佚名

    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灵鹫山。与大比丘八万人俱。尊者□。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目连。尊者摩诃迦叶。而为上首。与菩萨众八万人俱。观世音菩萨。阿逸陀菩萨。行愿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诸大梵王

  • 卷第二十·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十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贞元十七年。南岳云峰律师法证示寂。师族郭氏。色厉而仁。行峻而周。道广而不尤。功高而不有。毅然居山之北峰以为仪表。世之所谓贤人大臣者。至南方咸用严事

  • 嘉泰普灯录总目录卷中·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总目录卷中 十一之卷 南岳第十四世(临济十世杨岐三世)  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十八人(十二人见录) 舒州太平佛鉴慧懃禅师 东京天宁佛果圆悟克勤禅师 舒州龙门佛眼清远禅师 潭州开福道宁禅师 嘉州九顶清

  • 宗门玄鉴图·佚名

    夫信迹者。先圣之蘧庐。后人之龟镜也。苟昧其源。焉能发明於大事哉。恐后学之流以金沙混用玉石同观。既迷宾主之谈。莫究尊卑之理。由是采古圣机玄之妙。总其纲要作十二门。从流列派各有所归。自浅及深俱无异趣。名曰

  • 皇朝经世文三编·陈忠倚

    清末陈忠倚辑。八十卷。继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辑成。断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多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有关时务之论述。外国人议论亦采入。其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