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猘狗经全文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月十五日说戒。时阿难长跪白佛言:今佛为一切。救开化五道童蒙盲冥者,使脱恶道。佛般泥洹後留舍利十二部经。於世间当令诸弟子持佛威神。传佛经戒开度人民。授其戒法。使人供养。是为如佛无异。佛言:若有人。从我弟子受戒。而有还嫉妒其师者,是人当从恶道中来。阿难问佛。何谓恶道。佛语阿难。过去佛时。有猘狗还啮其主。前佛慈哀。咒愿猘狗。猘狗见佛威神即欢喜。是狗今在泥犁中罪未毕。佛般泥洹後。罪毕用前欢喜故。更生入人道中。从我弟子受戒。正当从作猘狗时主受戒。狗有宿识故。还啮大家。佛言:若有人。从师受戒。还诽谤说师恶者言非我行者如是为如猘狗还啮其主。诽谤道师恶者,宿命本是狗也。阿难问佛。狗罪毕入人道。何以故?复还啮故大家耶。佛语阿难。是狗得入人道。持佛戒法。有所教授。贪利供养。愚痴不解。便行谤说师故。堕五逆恶处。佛语阿难。谛听佛当具为汝说之。阿难言:诺受教。佛言:有人持佛法戒行。教人事佛。令入泥犁中者,阿难惊起。长跪问佛。云何教人当令得佛道。何故更入泥犁中。佛语阿难。汝信佛语不。阿难言:信佛语。佛言:汝信佛语。何故闻人受戒当入泥犁中。惊为若人不入泥犁。佛语为妄。阿难更起作礼头面著地。绕佛三匝。还接佛足。长跪问佛。阿难不解。未知人根。愿佛解之。教人入泥犁意。佛语阿难。後末世时。有弟子作师惰懒。不能勤学。无有智慧。贪秽欲。得人供养。钱财穀帛。持用自活。不精佛法。阿谀随人。见人贪杀。不与杀戒。见人嗜酒。不断酒。多少可饮。人行授人戒法言:多少当得钱物作福。但欲得人物。是为卖戒。令人方更有慢不精戒者,便犯众粗杀生。如是教者,持人著泥犁中。用负佛明教故。令护佛道神得其短。便为恶鬼所病罪重。或能至死偿罪。即入泥犁中。阿难问佛。新发意者,偶值恶师。不晓了。谓法当尔。至使信受其言:愚痴不解故。阿难问佛。更见明师。为可复重受戒不。佛语阿难。於我法中。旷大极可得悔更自湔洗。初发意时。心常蒙冥。为恶师所误。实自不知。更行受戒。始为入法。不知不晓时。非佛弟子。是为世间小善人耳。无大功德。阿难闻佛所说,欢喜作礼。

猜你喜欢
  佛说大乘大方广佛冠经卷上·佚名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中·佚名
  卷四·赞宁
  卷三百四十七·佚名
  卷第三十六·普瑞
  卷四百四十·佚名
  序·永觉元贤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六·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贤护分觉寤品第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二卷·佚名
  卷第四·佚名
  原序·周梦颜
  卷十二·佚名
  卷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谷城山馆集卷十七·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五言长律阁试玉河氷泮六韵春色临僊掌龙池积素开蛟迎新旭断鱼逐暖波来云影回彤阁风纹触绣苔不縁分玉镜何处见瑶台桂楫思无限雕阑望未回从兹赋曲水长奉万年杯阁试赋得秋菊有佳色八韵晔彼黄金蕚翛然白露天

  • 快乐·闻一多

    快乐好比生机: 生机底消息传向绮甸, 群花便立刻 披起五光十色的绣裳。快乐跟我的 灵魂接了吻,我的世界 忽变成天堂, 住满了柔艳的安琪儿!

  • 平台纪事本末·佚名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丁酉(二十七日),台湾彰化奸民林爽文作乱。台湾在福建省东南海外,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图。由厦门大嶝出洋,水程十二更至鹿耳门,进口为台湾府治。府南八十里为凤山县,府北百里为诸罗县。雍正元年,分诸罗县北百

  • ●十二、手足间的温情和谐趣·秦翰才

    溥仪弟溥杰和妻弟润麒同在日本留学,溥仪妹三格格嫁润麒后,也到日本读书。他们三人起先都住在千叶。溥杰和日本嵯峨实胜侯爵孙女浩子结婚后,独自搬往稻毛住。他们常和溥仪通信,后来浩子也加入。信封上都用“宫内府奏事处毛

  • 萧衍传·魏收

    岛夷萧衍,字叔达,也是晋陵武进的楚人。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是萧赜的光禄大夫。萧衍年轻时为人轻薄而有口才,曾任王俭卫军府户曹属,后来接连升任萧鸾的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太和二十二年(498),高祖征讨南方,令诸军围攻襄陽,萧

  • 第三章 初设公议政府为大同之始·梁启超

      一、各国力量同等,体制自同等,则联邦政府之体,不设总统,但设议员,故不可谓之公政府,但谓之公议政府。且各国主权甚大,公政府不过为遣使常驻常议之体,体稍近瑞士,不能如美也;地隔甚远,又不如瑞士也。  一、公议政府执政议

  • 附录二·史洁珵

    立命说明.袁黄(了凡)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儒而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修髯伟貌,飘飘若仙。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矣,何不读书?」予告以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

  • 卷十八·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十八宋 眞德秀 撰敬【上】书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勲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朱子曰钦恭敬也安安无所勉强之貌言其德性之美皆出自然而非勉强所谓性之

  • 五经稽疑序·朱睦㮮

    屈平者楚之同姓也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屈平职掌三姓叙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励国人言行职修王甚珍之为同列上官靳尚所譛王乃疏平平含忠履洁而遽见放逰于江潭行吟泽畔郁伊易感作离骚以此知古之三百篇皆非无感而作也余少靡所好

  • 无量如品第七·佚名

    又族姓子。菩萨大士行。念过去诸佛如来。兴度无极。至劫过劫。过诸土尽无极。明知诸土尽劫过劫。当明知诸佛之兴。尽劫过劫。明了诸佛。兴敷说经。度无极法。从劫过劫。说法度无极。明知意行度无极。明诸情度无极。於

  • 缁门警训卷第五·如卺

    终南山宣律师宾主序夫损己利他者。盖是僧家之义也。害物安身者。非为释子之理也。有赏善罚恶之能。断是非不平之事。若是先人后己契诸佛之慈心。如或尔死我活乖六和之妙行。为主者倘存仁义。感十方衲子之云臻。若乃私

  •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隋三藏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如是我闻:一时,世尊闻者游行胜林中无亲搏施与园中,大比丘众共半三十比丘百。尔时,世尊前分时,上裙著已,器上络衣持,闻者大城搏为入。尔时,世尊闻者大城搏为行已,作已食。

  • 翠屏集·张以宁

    元末明初诗文别集。张以宁著。计4卷。初刻于宣德三年(1428),陈琏为之序,称以宁文集为其子孟晦所编,宋濂序之;诗集为其门人石光霁所编,刘三吾、陈南宾序之;其孙南雄教官隆复以安南稿续版行世。再刻于成化十六年(1480),为其

  • 南康记·邓德明

    地理书。邓德明撰。是成书较早的江西地志,应撰于刘宋元嘉中期,大约亡佚于宋元之交或元代。记古代南康(相当于今江西南康、赣县、兴国、宁都以南地。)郡地理。史书艺文志及《文献通考》、《四库全书总目》不录。

  • 大易择言·程廷祚

    清程廷祚撰。三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解《易》,专崇义理之学,而力排象数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编因桐城方苞绪论,以六条编纂诸家之说:一曰‘正义’,诸说当于经义者也;二曰‘辨正’,订异同也;三曰‘

  • 小清华园诗谈·王寿昌

    清代诗论著作。2卷。王寿昌著。王氏有感于时人论诗之弊,故“取古人及唐人诗类而系之,以为初学楷式”。 上卷首设总论,概述诗之要领,有“四正”、“六要”、“四清”、“三真”等,共28条。其中多儒家诗教观点,如言“诗有五可

  • 皇明诗选·陈子龙

    明代诗选。13卷。陈子龙、李雯、宋征舆编。该书今存有明末刻本。集前有陈子龙、李雯、宋征舆序。本集选诗不出七子手眼。李雯序说:“至于弘正之间,北地(李梦阳)、信阳(何景明),起而扫荒芜、追正始,其于风人之旨,以为

  • 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佚名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与《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同本。先出。文笔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