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虽有嘉肴①

——实践出真知

【原文】

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礼》。②肴:带骨头的肉。(3)旨:甘美的味道。④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5)困:不通。(6)自反:反躬自省。(7)强(qiang):勉励。(8)学(xiao)学半:意思是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读解】

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猜你喜欢
  法言義疏十九·汪荣宝
  先进第十一·智旭
  春秋集传详説卷五·家铉翁
  卷五十六·王与之
  卷十二·乾隆
  卷十六·夏良胜
  第23章 祭法·戴圣
  卷五百二十二·佚名
  卷三十五(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译)·佚名
  禅宗史的真历史与假历史·胡适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在缅京与达到那边僧王谈话·太虚
  告暹罗国民·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佚名
  佛说象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出 呼嵩·李渔

    〖念奴娇〗(生衮冕,旦、小旦扮女官,净、老旦扮太监,众仪仗引上)少膺大宝,喜升平、日久销兵忘战。常虑韶光同逝水,《金缕》日歌千遍。不喜寒香,生憎硬玉,刻意求温软。问父天母地,几时才遂斯愿?〔鹧鸪天〕旭日瞳瞳照尚方,祥云五色映

  • ◆忠介公泰不华(顾北集)·顾嗣立

    泰不华,字兼善,伯牙吾台氏。初名达普化,文宗为赐今名。世居白野山,其父塔不台始家台州。兼善年十七,江浙乡试首荐。明年至治改元,赐右榜进士第一,授集贤修撰,累转监察御史。顺帝初,与修宋、辽、金三史,擢礼部尚书。至正八年,方国

  • 山带阁注楚辞卷四·蒋骥

    武进蒋骥撰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懐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囘风原既得罪触事成吟后人辑之共得九章合为一卷非必一时一地之言也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令【平声】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俾山

  • 卷四·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四      宋 陈起 编释绍嵩江浙纪行集句诗 雪後复雨过西湖 触目成幽兴诗吟十数篇风倾竹上雪鸟度水中天急雨涔涔日迎人小小船更逢清管发声到客愁边【郑谷  

  • ●卷六  官师第六·王克昌

         殷梦高曰:天生民而立之君,君不能独理,而分疆置吏,使司牧之。然则官师者,承流宣化,百里之所寄命者也。   尸位素餐已足耻矣,若复作威福,恣溪壑,毋乃国之蠹,而民之贼与。保德自郡县以来,吏斯州者,或任专城,或司佐理,不知凡

  •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上·佚名

    宋宁宗一乙卯庆元元年。上,光宗皇帝第三子也,母曰慈懿皇后李氏。光宗在泰邸,慈懿梦日队于庭,以手承之,已而有娠。孝宗乾道四年十月丙辰秋分而生上,五年正月赐名。十一月乙丑,授右千牛卫大将军。淳熙五年十月戊午,除明州观察使

  • 王建及传·欧阳修

    王建及,许州人。年少时跟随李罕之归晋,当匡卫指挥使。梁、晋柏乡之战,在高阝邑野河上相峙,镇、定兵扼守河桥,梁兵攻得很急。庄宗登高台望见镇、定兵快要失败,对建及说:“桥如果被梁夺去,我军就危险了,怎么办呢?”建及选二百人驰

  • 第四节 人民移徙·吕思勉

    调剂土满人满,移易风俗,充实边防,莫不有赖于移民。此等移民,秦、汉时尚有之,魏、晋后则几绝迹矣。盖人莫不有安土重迁之情,而历来官家之移民,又多不能善其事,利未见而害先形,则尚不如无动之为善矣。《隋书·食货志》:天保八年(57

  • 卷十二·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十二    元 敖继公 撰士丧礼第十二注曰丧于五礼属凶继公谓此与下篇言士之子为父丧自始死以至既葬之礼士丧礼死于适室幠用敛衾【适丁厯反幠火呉反敛力艶

  • 卷四·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説解頥正释卷四    明 季本 撰鄘説见邶风柏舟经防曰旧説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共姜作此诗以自誓也窃意父母即共伯之父母也共伯为卫世子共姜齐女其父母岂有越他国夺嫁之理哉盖

  • 卷四百九十·佚名

    △第三分善现品第三之九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四无碍解。何等为四。一者义无碍解。二者法无碍解。三者词无碍解。四者辩无碍解。善现,如是四无碍解。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 提要·德辉

    礼部尚书臣胡濙等谨题为重刊清规事礼科抄出。江西南昌府奉新县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住持僧忠智奏。本寺自唐时佛祖大智怀海禅师垂训。名曰百丈清规。至元间僧德辉重新编刊遍行天下丛林。僧徒循规遵守。洪武拾伍年肆月贰

  • 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佚名

    大广智不空译南无归命顶礼南方海上蒲陀落净土。正法教主释迦牟尼如来。观音师无量寿如来。观音本正法明如来。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救苦陀罗尼。延寿陀罗尼。加灭恶趣陀罗尼。破业障陀

  • 第十二 婆蹉种相应·佚名

    [一]第一 无知(一)一~二[尔时,世尊]舍卫城&hellip;&hellip;乃至&hellip;&hellip;时,有婆蹉种出家者,来诣世尊住处,诣已,与世尊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而坐于一面。三坐于一面已。婆蹉种出家者白世尊言:&ldquo;尊瞿昙!依何因?依

  • 陈记室集·陈琳

    别集。东汉陈琳作。记室集最早编刊者不详,《隋书·经籍志》载有《后汉丞相军谋掾陈琳集》三卷,早佚。此集为明人张溥所辑,存《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全书1卷,著录诗文辞赋凡26篇。其中赋13篇,较完整者有《武军赋》、

  • 洛阳名园记·李格非

    宫苑志。北宋李廌撰。一卷。廌字格非,号文叔,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中年绝意进取,著有《济南集》。此篇于元祐后卜居洛阳时成书,四千余字,记事止于元祐中。选择富郑公园、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环溪、刘氏园、丛春园、天王院

  •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刘时举

    亦名《续宋中兴编年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南宋刘时举撰。15卷。记高宗建炎元年(1127)至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间四朝史事。文辞简约,条理明晰,系年有考据,载事有本末。于政治得失,国势安危,尤为详悉。虽于事实间有脱遗,然

  • 鼻奈耶·佚名

    《鼻奈耶》是姚秦僧人竺佛念翻译的一部汉译佛经,全经共十卷,约八万字。主要阐释佛门戒律,是一部故事性、趣味性极强的佛经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