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第十九
本篇全部是孔子学生言论的记录,主要有子张、子夏、子贡等。所论内容包括学习、道德、人物评论等,最具特色的是子贡寸孔子的凡段评论,维护圣人的形象和孔门的威望。全篇原文25章,本书选18章。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原文】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夷。”
【译文】
子张说:“读书人见到危难肯献出生命,见到利益想一想是否该得,祭祀的时候严肃恭敬,遇到丧事发自内心地悲哀,那也就可以了。”
【读解】
在《宪问》篇里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完美的人时,孔子除了谈到其他条件外,也说过“见得思义,见危授命”的话。在《季氏》篇里说到“君子有九思”时,其中一思便是“见得思义”。至于“祭思敬,丧思哀”之类的话,孔子的论述也有不少。所以。子张不过是转述圣人的话而加以发挥罢了。
问题当然不在于是孔子的原话还是子张的转述,而在于我们领会了多少,做到了多少。尤其是其中“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两条,对于我们今天的读书人来说,真不知是否有人能够做到?
见危致命是献身精神,见得思义是廉洁风范。说起来,两条都是非常重要而对于我们具有现实意义的。这就是过去大家常说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但具体落实到我们每个人头上,关系列我们的切身利益,我们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比如说,当我们在长途公共汽车上遭遇车匪路霸时,你是挺身而出进行斗争还是乖乖地模出自己的钱包递上去呢?又比如说,当你有一定权力在手时,人家给你贿赂而让你开开方便之门,这时你是脸不红心不跳地领而受之还是要想一想这东西你是否接受得呢?如此等等,都是考验你是否具有“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精神的时候,你算不算得上是一个纯正的读书人,也在这些时候见出本色来。
有了这些标准,再回过头来看看你的周围,这样的读书人又有多少呢?
想来你是不难作出回答的罢。
猜你喜欢 卷五 释宫第五·邢昺 遭虎篇第四十八·王充 非相篇第五·荀况 論衡校釋卷第十二·黄晖 卷四九·邱濬 序·赵顺孙 君子尚义不尚勇·孔子 卷二十四·高闶 学蔀通辨卷之十二·陈建 卷二十四之下·何楷 聘礼·佚名 庄公·庄公三年·左丘明 礼器·姚际恒 卷一百二十八·佚名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十卷·慧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