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简端録卷十二

(明)邵寳 撰

○论语【凡四十四】

论学而乎之三何为乎其疑之也将俾自考乎古之学者为已自考焉以进德也易曰视履考祥

右学而学而时习之之简

君子小人其初皆以位言之君子犹言公子自王公至大夫士通称之小人细民也农工商贾凡庶人皆是古者德必称位故言德以位至于后世德位往往相反是以君子小人皆以德称而古意微矣

右学而不亦君子乎之简

言有三复行有三思皆愼重之至也曽子之日三省也亦然

右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之简

删后无诗无道德也无风化也无典章也故善不足以劝恶不足以戒

右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之简

心所欲志也从之见于行也圣人与道为一矩自我出而曰不踰者盖谦词云

右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之简

人而无信知其不可而已不知其可也车无輗軏则不可行信之于人犹輗軏之于车也可无乎不可哉

右为政人而无信之简

上有文武为之君下有周召为之臣敦教化之原立纲常之凖酌制作之宜达救敝之道夫是之谓继周不然虽继犹不继也

右为政其或继周者之简

灌祭之始也此不欲观则始终无可观者矣子为是言者殆以婉词着僣乎

右八佾禘自旣灌而往者之简

孔子周人也其先殷人也称夏以后殷周皆人之此春秋之法万世之公论也圣人不得而与也夏以禅得之殷周以放伐得之故也然其终也皆继也故子曰夏后殷周继其文一施之而少异焉圣人不私殷周其私夏后乎

右八佾夏后氏以松之简

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故曰观过知仁

右里仁人之过也之简

礼莫大于分让则无争而分定斯成乎礼矣不然虽有仪文以逞非礼也然让亦有不出于礼者故言让必曰礼仲尼在鲁当上下僣窃之时此殆有为而言者欤

右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之简

一而不贯非吾道也贯而不一非吾道也

右里仁吾道一以贯之之简

夫几谏何为者也几者事之微也易曰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书曰惟几惟康皆言几也故谏父母必是致力焉而自牖之意行乎其间可也若谓声色之末则乌乎感哉故言不从曰志言志曰见

右里仁事父母几谏之简

有心过有身过颜子之不贰合内外之道也

右雍也不贰过之简

至寿者莫如天地天地之寿亦不过全其初数而已

右雍也仁者寿之简

气顺理顺一身之间无非仁也故手足痿痹为不仁

右雍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之简

凡诸侯立有天命有王命有先君之命嫡长天命也王因之君亦因之先君有易是者以贤故为公以爱故为私惟公无私故叔齐让君子贤之不以咎孤竹季札让君子贤之不以咎寿梦然则齐札何为其辞之固也君不胜王王不胜天虽然王不胜天而可以造命故有变置诸侯之举其惟圣王乎

右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之简

一人行不善即恶师亦于是乎在矣必曰三人者一人行二人中易复六四所谓中行也不然奚择之有不曰居而曰行行言事居言志师事乃实师志乃虚

右述而三人行之简

泰伯为君臣而逃文王为君臣而服夷齐为君臣而死其心一也

泰伯逃天下于荆蛮其于君臣之分见之审矣推其志也终不忍见周之代商也说者谓泰伯之让同于伯夷岂其然哉文王之心犹泰伯之心也故仲尼皆称之曰至德

已上并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之简

王者有分土无分民文王三分有二盖谓民乎有民斯有土矣有也者有其心也非有其地也心归之其地焉往虽谓之有可也文王何心哉观文王者不可不辨

右泰伯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之简

孔子生文王之后曰后生者宜也而曰后死者何居道成于生事定于死

右子罕文王既没之简

诗之未删也何其多也成康以后自昭王至平王东迁凡十世东迁以后陈诗观风之典尚行于天下庙有颂朝有雅列国有风类附而肄习天下传之欲无多得乎然而颂不称其德也雅不得其义也风而不足为劝戒也仲尼于是乎删乃若■〈比阝〉墉以下多春秋时诗则谁欤采者仲尼闻而采之也有益焉而统谓之删何居盖删之义大矣闻而不采亦删之义也

右子罕吾自卫反鲁之简

不醉无归饮之者欲其醉也德将无醉饮者节而不醉也仲尼之不困是也屡舞傞傞醉矣乱矣醉而不出是谓伐德恐乱也既醉以酒酒之征也酒之醉犹饭之饱盖其力如此故朱子以为饮之节酒充其量曰醉大醉曰乱

右乡党唯酒无量不及乱之简

成服之宜之谓非制之毕之谓丧礼言成服亦然

右先进春服既成之简

由也达足以为邦皙也达足以为天下由之未达以知故其究喭皙之未达以行故其究狂

右先进夫子何哂由也之简

克已复礼古有是语而未知其为仁之则则之在是也自吾夫子告颜渊始

仁者天下之公理故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苟有一毫之不尽其何以与于此归仁哉其以成功言也说者以为言效

所谓一日非尽克而全复者不足以语此是岂易得哉

已上并颜渊一日克已复礼之简

非礼者人心之发也人心之发不必皆非礼也信其所之合乎礼者亦有矣其归于非礼者什恒九也于是而有以勿之是又何心哉然微矣掺此之微而制彼之危非明决刚健不足以与此故仲尼以告颜子

右颜渊非礼勿视之简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名不正言乌得无所苟哉

右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之简

朞月而可三年有成必世后仁君子谓皆当思其作为如何史记食货志以三年余一年之畜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三年有成成此功也又谓二十七岁遗九年食然后王德流洽礼乐成也繇此道也以此为作为尽之乎未也此富也未及于教也教之道自身始程子曰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乌乎尽之矣

右子路如有王者之简

身在此心亦在此此谓静时之敬事在此心亦在此此谓动时之敬

右子路樊迟问仁之简

管仲非仁者也而功如之然则仁亦可以袭为乎此所谓假之而伯者也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仁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伯也志有之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其管仲之谓乎

右宪问桓公杀公子纠之简

行夏之时春秋之志也春虚位也寅定名也夏后氏以寅春则春殷人以丑春则春周人以子春则春春王正月春秋着周正之为子也其于天人得焉否焉后圣有作稽诸尧典必有辨而改之者故曰行夏之时春秋之志也

时行于天协于人为正令出于人得于天为善传曰夏数得天此之谓也

已上并卫灵公行夏之时之简

天下之感莫大于声郑雅不两立久矣感道可不愼欤

右卫灵公放郑声之简

禄福也洪范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此之谓也言福则威在其中矣威福人君之政柄也昔者吾友殷南金欲以权字解之意虽切而义无所当然起我者多矣故今犹念之

右季氏禄之去公室之简

气之直为理气无不直阴阳五行得其中则直而直也故曰人之生也直孟子之道性善盖宗乎是偏胜焉于是乎有不直者而其直者未尝不在也故曰性相近也

性犹水也孟子之言性也出山而未离乎山者也孔子之言性也在溪焉在涧焉者也盖成乎水矣诸子者之言性也则水之下流者尔

已上并阳货性相近也之简

屈原之忠不在于死而在于怨徘徊江浒既絶而复冀万一焉累篇连章反复无厌何其眷恋之至是故惟忠臣而后能怨惟孝子而后能怨小弁之怨亲亲也其是类乎

右阳货可以怨之简

乡原之说发于孔子而孟子申之至扬子云又有乡讪之说原微而难知讪浅而易见古之讪也讦今之讪也谤

右阳货乡原德之贼也之简

无可无不可圣人之心有可有不可圣人之迹

右微子我则异于是之简

夷齐之饿为天下死也周曷为不求之举逸民而遗二子可乎以道而访之箕子是也以义而存之于夷齐乎固宜如已死则墓封焉子孙录焉礼也

右尧曰举逸民之简

○孟子【凡十九】

载理者气也害理者亦气也故孟子合之其功为大

右公孙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之简

集义之变至于舍生而取之是亦养气也

右公孙丑是集义所生者之简

棺无贵贱故谓不得不可以为恱为非棺者不知言者也既质言之又设言之必理尽而后止孟子之立言每如此

右公孙丑不得不可以为恱之简

将为君子将为野人设为问焉者无君子莫冶无野人莫养设为答焉者

右滕文夫滕壤地褊小之简

井田之制直以方故阡陌有余地焉秦人恶其地之余而不足以尽民力也于是乎开之开之云者自田而言之也是故方则方圆则圆直则直曲则曲奇斜衡从期于尽地而已矣然则阡陌有存者乎古之阡陌废于秦矣今之阡陌秦之阡陌也

右滕文使毕战问井地之简

江淮河济四水独源而专达于海故谓之渎而他水不与焉非独以大故也不然淮小且近亦渎之何哉济虽入河寻复出而之焉故亦渎之然则三吴诸粤水亦有达海者曷为不渎不经中国不得列于川也

右滕文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之简

夫夫妇妇偶而定定而恒是谓有别内外之辨亦其事也故诗人取诸雎鸠

右滕文夫妇有别之简

春秋于典礼议焉命讨议焉至矣哉深矣为天下后世虑也是故虽不韪弗恤此仲尼之志也所谓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故曰知我者春秋彼乱贼者乌能知之知恶其害己而已矣恶之则思所以坏之小则毁大则戕阳虎桓魋之为何所不至哉仲尼何罪罪云罪云盖自道尔

孔子曰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何罪哉盖自乱贼言之耳是故诛乱臣则乱臣惧而以诛之者为罪讨贼子则贼子惧而以讨之者为罪孔子何罪哉或者以假权为僣是与乱贼为之词也与乱贼为之词则何患于无词

已上并滕文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之简

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诛其心也是故奸者露其情巧者暴其迹欲诿诸人不可得矣苟有以为讨则法加焉故惧

有春秋不知春秋之为功也当于未有春秋时观之

已上并滕文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之简

王迹熄而诗亡盖巡守典废而陈诗之政不行于天下也不独雅亡也雅亡非亡也德既下衰降于国风也风亡乎风有降而无亡风之降变风也今之所谓变风已乎盖删而逸焉者多矣

右离娄王者之迹熄之简

昔者周盖千八百国入春秋以来何其少也使告不及于鲁鲁史不书者仲尼固不得而益也然则于天下之事得无缺乎备天下之事者史之职存天下之法者经之义春秋以史为经事不必备惟其法而已矣

右离娄其文则史之简

天开于子天之元也日月星辰皆天也有不起于子乎是故岁月日时皆在甲子七曜于是乎同垣是为歴元歴之元非天之元也上而泝乎天之初开亦可得而推之故虽谓天之元也亦宜

右离娄天之髙也之简

君重于父然有命而违父不若无命而从君故舜娶不告

右万章舜不告而娶之简

人喜则气溢故常呼子忧则气反故常呼亲

右万章舜号泣于旻天之简

孟子与门人论舜禹汤武伊尹周公孔子之事盖世之窃议久矣问焉以尽其疑答焉以发其义援焉以证其迹喻焉以白其心所以为万世告也非一时应对之谈也故七篇曰作

右万章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之简

禹之传子通变于未竆者也不然则变或生矣禹之后复有禹焉能通其变则岂有升陑之师哉升陑之师竆而后变者也

右万章天与子则与子之简

司城宋官孔子在陈曷为主贞子贞子时为陈侯周臣也臣云者志其非痈疽侍人之伦也或谓臣孔子为之考之论语孔子无与陈侯语者他国未尝臣而独臣陈也哉他日孟子论行可际可公养三仕亦无及陈者

右万章是时孔子当阨之简

简端録卷十二

猜你喜欢
  卷六 雍也第六·邢昺
  卷一百三十三·陈祥道
  春秋集传微旨卷中·陆淳
  卷三·林之奇
  卷三·秦蕙田
  卷十·陈深
  卷一·朱鹤龄
  难二·韩非
  贡高品第二十一·佚名
  卷六·赞宁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五·欧阳竟无
  卷三十六·赜藏主
  普陀洛迦新志卷五·王亨彦
  入楞伽经卷第五·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七·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八十五·彭定求

        卷685_1 【花村六韵】吴融   地胜非离郭,花深故号村。已怜梁雪重,仍愧楚云繁。   山近当吟冷,泉高入梦喧。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月好频移座,风轻莫闭门。流莺更多思,百啭待黄昏。   卷685_2 【赋雪

  • 卷一百九十七·彭定求

        卷197_1 【读后汉逸人传二首】张谓   子陵没已久,读史思其贤。谁谓颍阳人,千秋如比肩。   尝闻汉皇帝,曾是旷周旋。名位苟无心,对君犹可眠。   东过富春渚,乐此佳山川。夜卧松下月,朝看江上烟。   钓时如

  • 卷二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両宋名贤小集卷二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伐檀集黄庶字亚父号青社分宁人少嗜学有大志庆厯二年时年二十五以诗赋登进士歴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生平抱负奇伟卒未一展皇祐五年自编所作诗文二卷题曰伐

  • 卷之七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六八 户部尚书王际华奏誊录姚岐谟旷课数月分校郑爔等不查报请交部议处折·佚名

    一六八 户部尚书王际华奏誊录姚岐谟旷课数月分校郑爔等不查报请交部议处折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四日臣王际华谨奏,为据实奏闻事。窃臣遵旨同大学士于敏中办理《四库全书荟要》,所有誊录应缴每日功课,先经酌定,责令各该分校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四·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孔中丞道辅墓志铭王安石宋故朝请大夫给事中知郓州军州事兼管内河堤劝农司群牧使上护军鲁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孔公者尚书工部侍郎赠尚书吏部侍郎讳朂之子兖州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赠

  • 朱瑾传·薛居正

    朱瑾,是朱王宣的堂弟。雄壮勇猛非凡,性情颇为残忍。光启年间,朱瑾与兖州节度使齐克让成婚,朱瑾从郓州装饰华丽的车子衣服,私藏兵器甲士,以赴婚礼宴会。成亲之夜,甲士偷偷出击,俘获了齐克让,朱瑾自封为兖州留后。当蔡州贼寇嚣张

  • 田需贵于魏王·佚名

    【提要】 毁树容易栽树难,经营起来一件事业十分的不容易,而毁掉它却很容易。 【原文】 田需贵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左右。今夫杨,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

  • 卷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九典礼志二八旗朝仪【附王公相见回避等仪】一朝期顺治八年三月定王以下辅国公以上一月三次大朝照常集午门内诸王朝房其五日朝期集太和门顺治九年定凡八旗武职官员大节及常朝日上朝外每

  • 钱方轼·周诒春

    钱方轼 字俊葵。年三十一岁。生于江苏常州。父鑅。现充奉天鸭绿江采木公司理事长。永久住址。天津日租界芦庄子淸和街。已婚。子一。初学于天津普通中学。及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自费游美。后得官费。入哈佛大学

  • 孟子集注考证卷二·金履祥

    公孫丑上管仲【管仲名夷吾字敬仲相齊桓公霸諸侯】晏子【名嬰萊之夷維人索隱云字仲謚平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曾西【曾子之孫】楊氏曰云云【楊氏之說未盡此章之意夫曾西言子路則曰吾先子所畏至論管仲則曰

  •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灵鹫山。与大苾刍众及大菩萨摩诃萨九十九俱胝众俱。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彼众

  • 丛林两序须知目次·费隐通容

      总引西序  首座须知(西堂通用)  书记须知  藏主须知  知客须知  浴主须知(内圊头附)  方丈侍者须知东序  监寺须知  维那须知  副寺须知  典座须知  直岁须知

  • 鄱阳集·彭汝砺

    十二卷。宋彭汝砺撰。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第一。历官权吏部尚书,出知江州。彭汝砺为官耿直,敢言人所难言,曾陈十事,指谪朝政利害,风节凛然。史称汝“砺词命雅正,有古人风,而

  • 马培之医案·马培之

    又名《马培之外科医案》。清马文植撰。一卷。文植名征,字培之,另有《纪恩录》已著录。此医案撰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约万六千言。按证分类,记载疔毒、骨槽风、瘰疬、石疽、肝痈、马刀疬、少腹痛、流注、鹤膝风、麻

  • 试笔·欧阳修

    一名《欧阳公试笔》《欧公试笔》。一卷。杂著。宋代欧阳修撰。是编可能是后人辑录欧阳修所书或随笔而成,共三十条,每条有标题,书末有苏轼跋。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学书为乐”,它体现的是一种以书斋生活和文房趣味为特征的

  • 周礼复古编·俞庭椿

    一卷。宋俞庭椿撰。除着有《周礼复古编》外,还有《北辕录》已佚。“周官补之”之说,创于南宋初年。俞庭椿认为:《周礼》司空之官,多散于五官之属,《冬官》不亡,特错简置五官之中,因割裂颠倒,以足其数,遂着此书以考六官之讹误。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佚名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宋 施护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