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朱子曰:“虚灵不昧便是心,此理具足于中,无少欠阙,便是性。禅家则但以虚灵不昧者为性,而无具众理以下之事。”今按:中国传统文化可称为人本文化,以其一切以人为本。人间众事,是非得失,不衡量以人心,则何由而判。故曰,虚灵不昧,此理具足。万物各有理,岂能具足于人心。西方科学家各就物处求理,尽可与人无关。如生物学研究一切生物之理,钻寻无微不至,然与人生之理,则有相距甚远、渺不相关者。人生当何去何从,生物学家转置一旁,不加理会。亦可谓有得于物性,却无得于人性,此与禅家有何不同。
朱子曰:“人只一心为本,存得此心,于事物方知有脉络贯通处。”今按:人生以己之一心为本,此语无可怀疑。人心与外面事物之脉络相通处,中国人即谓之理。若略去人心,必从客观来外求物理,则原子弹可以多杀人,亦是物理。但人理中决不许其如此。今日西方文明多从物理来,但不求人理。原子弹发明,特其后起之一项而已。其他机械,有害人理者,多可类推。兹不详论。
猜你喜欢 卷十七 大射第七·郑玄 卷二 释诂下·邢昺 轻重己第八十五·管仲 任法第四十五·管仲 读中庸章句纲领·赵顺孙 卷十一·沈棐 卷四·沈棐 卷五十六·朱熹 卷十二·顾镇 讼贤第二十二·桓宽 聘义·姚际恒 卷七·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二·王亨彦 覆陈肇琪君书·太虚 大宝积经论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