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八一)中阿含长寿王品念身经第十(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鸯只国中。与大比丘众俱。往诣阿和那揵尼住处。

尔时。世尊过夜平旦。著衣持钵。入阿和那而行乞食。食讫。中后收举衣钵。澡洗手足。以尼师檀著于肩上。往诣一林。入彼林中。至一树下。敷尼师檀。结跏趺坐。

尔时。众多比丘于中食后。集坐讲堂。共论此事。诸贤。世尊甚奇。甚特。修习念身。分别广布。极知极观。极修习。极护治。善具善行。在一心中。佛说念身有大果报。得眼.有目见第一义。

尔时。世尊在于宴坐。以净天耳出过于人。闻诸比丘于中食后。集坐讲堂。共论此事。诸贤。世尊甚奇。甚特。修习念身。分别广布。极知极观。极修习。极护治。善具善行。在一心中。佛说念身有大果报。得眼.有目见第一义。世尊闻已。则于晡时从宴坐起。往诣讲堂比丘众前。敷座而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向共论何事耶。以何事故集坐讲堂。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我等诸比丘于中食后。集坐讲堂。共论此事。诸贤。世尊甚奇。甚特。修习念身。分别广布。极知极观。极修习。极护治。善具善行。在一心中。佛说念身有大果报。得眼.有目见第一义。世尊。我等向共论如此事。以此事故。集坐讲堂。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云何我说修习念身。分别广布。得大果报。

时。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为法本。世尊为法主。法由世尊。惟愿说之。我等闻已。得广知义。

佛便告曰。汝等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其义。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言。云何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寤则知眠寤。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著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止。犹木工师.木工弟子。彼持墨绳。用拼于木。则以利斧斫治令直。如是比丘生恶不善念。以善法念治断灭止。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齿齿相著。舌逼上腭。以心治心。治断灭止。犹二力士捉一羸人。处处旋捉。自在打锻。如是比丘齿齿相著。舌逼上腭。以心治心。治断灭止。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念入息即知念入息。念出息即知念出息。入息长即知入息长。出息长即知出息长。入息短即知入息短。出息短即知出息短。学一切身息入。学一切身息出。学止身行息入。学止口行息出。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离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犹工浴人器盛澡豆。水和成抟。水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离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定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生喜乐无处不遍。犹如山泉。极净澄清。充满盈流。四方水来。无缘得入。即彼泉底。水自涌出。盈流于外。渍山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定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生喜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犹青莲华。红.赤.白莲。水生水长。在于水底。根茎华叶。悉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无喜生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意解遍满成就游。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犹有一人。被七肘衣或八肘衣。从头至足。于此身体无处不覆。如是比丘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意解遍满成就游。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念光明想。善受善持。善意所念。如前后亦然。如后前亦然。如昼夜亦然。如夜昼亦然。如下上亦然。如上下亦然。如是不颠倒。心无有缠。修光明心。心终不为闇之所覆。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观相善受.善持.善意所念。犹如有人。坐观卧人。卧观坐人。如是比丘观相善受.善持.善意所念。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此身随住。随其好恶。从头至足。观见种种不净充满。谓此身中有发.毛.爪.齿.粗细薄肤.皮.肉.筋.骨.心.肾.肝.肺.大肠.小肠.脾.胃.抟粪.脑及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胆.小便。犹以器盛若干种子。有目之士。悉见分明。谓稻.粟种.大麦.小麦.大小麻豆.菘菁芥子。如是比丘此身随住。随其好恶。从头至足。观见种种不净充满。谓此身中有发.毛.爪.齿.粗细薄肤.皮.肉.筋.骨.心.肾.肝.肺.大肠.小肠.脾.胃.抟粪.脑及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胆.小便。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观身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犹如屠儿杀牛。剥皮布于地上。分作六段。如是比丘观身诸界。我此身中。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观彼死尸。或一.二日。至六.七日。乌鸱所啄。豺狗所食。火烧埋地。悉腐烂坏。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骸骨青色。腐烂食半。骨锁在地。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离皮肉血。唯筋相连。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骨节解散。散在诸方。足骨.膊骨.髀骨.臗骨.脊骨.肩骨.颈骨.髑髅骨。各在异处。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复次。比丘修习念身。比丘者。如本见息道骨白如螺。青犹鸽色。赤若血涂。腐坏碎末。见已自比。今我此身亦复如是。俱有此法。终不得离。如是比丘随其身行。便知上如真。彼若如是在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勤。断心诸患而得定心。得定心已。则知上如真。是谓比丘修习念身。

若有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彼诸善法尽在其中。谓道品法也。若彼有心意解遍满。犹如大海。彼诸小河尽在海中。若有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彼诸善法尽在其中。谓道品法也。

若有沙门.梵志不正立念身.游行少心者。彼为魔波旬伺求其便。必能得也。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空无念身故。犹如有瓶。中空无水。正安著地。若人持水来泻瓶中。于比丘意云何。彼瓶如是当受水不。

比丘答曰。受也。世尊。

所以者何。彼空无水。正安著地。是故必受。如是若有沙门.梵志不正立念身.游行少心者。彼为魔波旬伺求其便。必能得也。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空无念身故。

若有沙门.梵志正立念身.游行无量心者。彼为魔波旬伺求其便。终不能得。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不空有念身故。犹如有瓶。水满其中。正安著地。若人持水来泻瓶中。于比丘意云何。彼瓶如是复受水不。

比丘答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彼瓶水满。正安著地。是故不受。如是若有沙门.梵志。有正立念身.游行无量心者。彼为魔波旬伺求其便。终不能得。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不空有念身故。

若有沙门.梵志不正立念身.游行少心者。彼为魔波旬伺求其便。必能得也。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空无念身故。犹如力士。以大重石掷淖泥中。于比丘意云何。泥为受不。

比丘答曰。受也。世尊。

所以者何。泥淖石重。是故必受。如是若有沙门.梵志不正立念身.游行少心者。彼为魔波旬伺求其便。必能得也。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空无念身故。

若有沙门.梵志正立念身.游行无量心者。彼为魔波旬伺求其便。终不能得。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不空有念身故。犹如力士。以轻毛鞠掷平户扇。于比丘意云何。彼为受不。

比丘答曰。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毛鞠轻阐。户扇平立。是故不受。如是若有沙门.梵志正立念身.游行无量心者。彼为魔波旬伺求其便。终不能得。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不空有念身故。

若有沙门.梵志不正立念身.游行少心者。彼为魔波旬伺求其便。必能得也。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空无念身故。犹人求火。以槁木为母。以燥钻钻。于比丘意云何。彼人如是。为得火不。

比丘答曰。得也。世尊。

所以者何。彼以燥钻钻于槁木。是故必得。如是若有沙门.梵志不正立念身.游行少心者。彼为魔波旬伺求其便。必能得也。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空无念身故。

若有沙门.梵志正立念身.游行无量心者。彼为魔波旬伺求其便。终不能得。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不空有念身故。犹人求火。以湿木为母。以湿钻钻。于比丘意云何。彼人如是。为得火不。

比丘答曰。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彼以湿钻钻于湿木。是故不得。如是若有沙门.梵志正立念身.游行无量心者。彼为魔波旬伺求其便。终不能得。所以者何。彼沙门.梵志不空有念身故。

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当知有十八德。云何十八。比丘者。能忍饥渴.寒热.蚊虻.蝇蚤.风日所逼。恶声.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诸疾。极为苦痛。至命欲绝。诸不可乐。皆能堪耐。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是谓第一德。复次。比丘堪耐不乐。若生不乐。心终不著。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是谓第二德。复次。比丘堪耐恐怖。若生恐怖。心终不著。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是谓第三德。

复次。比丘生三恶念欲念.恚念.害念。若生三恶念。心终不著。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是谓第四五六七德。复次。比丘离欲.离恶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游。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是谓第八德。

复次。比丘三结已尽。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一往来已而得苦际。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是谓第九德。复次。比丘三结已尽。淫怒痴薄。得一往来天上人间。一往来已而得苦际。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是谓第十德。复次。比丘五下分结尽。生于彼间。便般涅槃。得不退法。不还此世。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是谓第十一德。

复次。比丘若有息解脱。离色得无色。如其像定身作证成就游。而以慧观知漏.断漏。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是谓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德。

复次。比丘如意足.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诸漏已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是谓第十八德。如是修习念身.如是广布者。当知有此十八功德。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念身经第十竟(四千二百二十五字)。

十八德内关六七八并十三至十七者应在第五第十八德内也。南本结在第四第十二中理犹难晓。

(八二)中阿含长寿王品支离弥梨经第十一(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在竹林加兰哆园。

尔时。众多比丘于中食后少有所为。集坐讲堂。欲断诤事。谓论此法.律。此佛之教。彼时。质多罗象子比丘亦在众中。于是。质多罗象子比丘。众多比丘论此法.律。此佛教时。于其中间竞有所说。不待诸比丘说法讫竟。又不以恭敬.不以善观问诸上尊长老比丘。

是时。尊者大拘絺罗在彼众中。于是。尊者大拘絺罗告质多罗象子比丘曰。贤者。当知众多比丘说此法.律。此佛教时。汝莫于中竞有所说。若诸比丘所说讫已。然后可说。汝当以恭敬.当以善观问诸上尊长老比丘。莫不恭敬.莫不善观问诸上尊长老比丘。

尔时。质多罗象子比丘诸亲朋友悉在众中。于是。质多罗象子比丘诸亲朋友语尊者大拘絺罗曰。贤者大拘絺罗。汝莫大责数质多罗象子比丘。所以者何。质多罗象子比丘戒德多闻。似如懈怠。然不贡高。贤者大拘絺罗。质多罗象子比丘。诸比丘随所为时而能佐助。

于是。尊者大拘絺罗语质多罗象子比丘诸亲朋友曰。诸贤。不知他心者。不得妄说称不称。所以者何。或有一人在世尊前时。及诸上尊长老梵行可惭可愧.可爱可敬前。彼便善守善护。若于后时离世尊前。及离诸上尊长老梵行可惭可愧.可爱可敬前。彼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心便生欲。彼心生欲已。便身热心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犹若如牛。入他田中。守田人捉。或以绳系。或著栏中。诸贤。若有作是说。此牛不复入他田中。如是彼为正说耶。

答曰。不也。

所以者何。谓彼牛者。为绳所系。或断或解。为栏所遮。或破或跳出。复入他田。如前无异。诸贤。或有一人在世尊前时。及诸上尊长老梵行可惭可愧.可爱可敬前。彼便善守善护。若于后时离世尊前。及离诸梵行可惭可愧.可爱可敬前。彼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心便生欲。彼心生欲已。便身热心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是谓有一人。

复次。诸贤。或有一人逮得初禅。彼得初禅已。便自安住。不复更求未得欲得.不获欲获.不作证欲作证。彼于后时。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心便生欲。彼心生欲已。便身热心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犹大雨时。村间湖池水满其中。彼若本时所见沙石.草木.甲虫.鱼鳖.虾蟆及诸水性。去时来时。走时住时。后水满已。尽不复见。诸贤。若有作是说。彼湖池中终不复见沙石.草木.甲虫.鱼鳖.虾蟆及诸水性。去时来时。走时住时。如是彼为正说耶。

答曰。不也。

所以者何。彼湖池水。或象饮马饮。骆驼.牛.驴.猪.鹿.水牛饮。或人取用。风吹日炙。彼若本时不见沙石.草木.甲虫.鱼鳖.虾蟆及诸水性。去时来时。走时住时。后水减已。还见如故。如是。贤者。或有一人逮得初禅。彼得初禅已。便自安住。不复更求未得欲得.不获欲获.不作证欲作证。彼于后时。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心便生欲。彼心生欲已。便身热心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是谓有一人。

复次。诸贤。或有一人得第二禅。彼得第二禅已。便自安住。不复更求未得欲得.不获欲获.不作证欲作证。彼于后时。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心便生欲。彼心生欲已。便身热心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犹大雨时。四衢道中尘灭作泥。诸贤。若有作是说。此四衢道泥终不燥。不复作尘。如是彼为正说耶。

答曰。不也。

所以者何。此四衢道。或象行马行。骆驼.牛.驴.猪.鹿.水牛及人民行。风吹日炙。彼四衢道泥干燥已。还复作尘。如是。诸贤。或有一人得第二禅。彼得第二禅已。便自安住。不复更求未得欲得.不获欲获.不作证欲作证。彼于后时。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心便生欲。彼心生欲已。便身热心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是谓有一人。

复次。诸贤。或有一人得第三禅。彼得第三禅已。便自安住。不复更求未得欲得.不获欲获.不作证欲作证。彼于后时。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心便生欲。彼心生欲已。便身热心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犹山泉湖水。澄清平岸。定不动摇。亦无波浪。诸贤。若有作是说。彼山泉湖水终不复动。亦无波浪。如是彼为正说耶。

答曰。不也。

所以者何。或于东方大风卒来。吹彼湖水。动涌波浪。如是南方.西方.北方大风卒来。吹彼湖水。动涌波浪。如是。诸贤。或有一人得第三禅。彼得第三禅已。便自安住。不复更求未得欲得.不获欲获.不作证欲作证。彼于后时。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心便生欲。彼心生欲已。便身热心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是谓有一人。

复次。诸贤。或有一人得第四禅。彼得第四禅已。便自安住。不复更求未得欲得.不获欲获.不作证欲作证。彼于后时。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心便生欲。彼心生欲已。便身热心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犹如居士.居士子。食微妙食。充足饱满已。本欲食者。则不复欲。诸贤。若有作是说。彼居士.居士子。终不复欲得食。如是彼为正说耶。

答曰。不也。

所以者何。彼居士.居士子。过夜饥已。彼若本所不用食者。还复欲得。如是。诸贤。或有一人得第四禅。彼得第四禅已。便自安住。不复更求未得欲得.不获欲获.不作证欲作证。彼于后时。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心便生欲。彼心生欲已。便身热心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是谓有一人。

复次。诸贤。或有一人得无想心定。彼得无想心定已。便自安住。不复更求未得欲得.不获欲获.不作证欲作证。彼于后时。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心便生欲。彼心生欲已。便身热心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犹如一无事处。闻支离弥梨虫声。彼无事处。或王或王大臣夜止宿。彼象声.马声.车声.步声.螺声.鼓声.细腰鼓声.妓鼓声.舞声.歌声.琴声.饮食声。彼若本闻支离弥梨虫声便不复闻。诸贤。若有作是说。彼无事处。终不复闻支离弥梨虫声。如是彼为正说耶。

答曰。不也。

所以者何。彼王及王大臣过夜平旦。各自还归。彼若闻象声.马声.车声.步声.螺声.鼓声.细腰鼓声.妓鼓声.舞声.歌声.瑟声.饮食声故。不闻支离弥梨虫声。彼既去已。还闻如故。如是。诸贤。得无想心定。得无想心定已。便自安住.不复更求未得欲得.不获欲获.不作证欲作证。彼于后时。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便心生欲。心生欲已。便身热心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是谓有一人。

尔时。质多罗象子比丘寻于其后舍戒罢道。质多罗象子比丘诸亲朋友闻质多罗象子比丘舍戒罢道已。往诣尊者大拘絺罗所。到已。白曰。尊者大拘絺罗。为知质多罗象子比丘心。为因余事知。所以者何。今质多罗象子比丘已舍戒罢道。

尊者大拘絺罗告彼亲朋友曰。诸贤。此事正应尔。所以者何。以不知如真。不见如真。所以者何。因不知如真。不见如真故。

尊者大拘絺罗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大拘絺罗所说。欢喜奉行。

支离弥梨经第十一竟(二千四百四十七字)。

(八三)中阿含长寿王品长老上尊睡眠经第十二(第二小土城诵)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婆耆瘦。在鼍山怖林鹿野园中。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游摩竭国。在善知识村中。于是。尊者大目揵连独安静处宴坐思惟而便睡眠。世尊遥知尊者大目揵连独安静处宴坐思惟而便睡眠。世尊知已。即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犹若力士屈申臂顷。从婆耆瘦鼍山怖林鹿野园中忽没不现。往摩竭国善知识村尊者大目揵连前。于是。世尊从定而寤。告曰。大目揵连。汝著睡眠。大目揵连。汝著睡眠。

尊者大目揵连白世尊曰。唯然。世尊。

佛复告曰。大目揵连。如所相著睡眠。汝莫修彼相。亦莫广布。如是睡眠便可得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随本所闻法。随而受持广布诵习。如是睡眠便可得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随本所闻法。随而受持为他广说。如是睡眠便可得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随本所闻法。随而受持.心念.心思。如是睡眠便可得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以两手扪摸于耳。如是睡眠便可得灭。

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以冷水澡洗面目及洒身体。如是睡眠便可得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从室出。外观四方。瞻视星宿。如是睡眠便可得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从室出。而至屋头。露地经行。守护诸根。心安在内。于后前想。如是睡眠便可得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舍经行道。至经行道头。敷尼师檀。结跏趺坐。如是睡眠便可得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还入室。四叠优多罗僧以敷床上。襞僧伽梨作枕。右胁而卧。足足相累。心作明想。立正念正智。常欲起想。

大目揵连。莫计床乐眠卧安快。莫贪财利。莫著名誉。所以者何。我说一切法不可与会。亦说与会。大目揵连。我说何法不可与会。大目揵连。若道俗法共合会者。我说此法不可与会。大目揵连。若道俗法共合会者。便多有所说。若多有所说者。则便有调。若有调者。便心不息。大目揵连。若心不息者。便心离定。大目揵连。是故我说不可与会。大目揵连。我说何法可与共会。大目揵连。彼无事处。我说此法可与共会。山林树下空安静处。高岩石室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民。随顺宴坐。大目揵连。我说此法可与共会。

大目揵连。汝若入村行乞食者。当以厌利。厌供养.恭敬。汝若于利.供养.恭敬心作厌已。便入村乞食。大目揵连。莫以高大意入村乞食。所以者何。诸长者家有如是事。比丘来乞食。令长者不作意。比丘便作是念。谁坏我长者家。所以者何。我入长者家。长者不作意。因是生忧。因忧生调。因调生心不息。因心不息。心便离定。大目揵连。汝说法时莫以诤说。若诤说者。便多有所说。因多说故。则便生调。因生调故。便心不息。因心不息故。便心离定。大目揵连。汝说法时莫强。说法如师子。大目揵连。汝说法时。下意说法。舍力.灭力.破坏于力。当以不强。说法如师子。大目揵连。当学如是。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即从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云何比丘得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

世尊告曰。大目揵连。比丘若觉乐.觉苦.觉不苦不乐者。彼此觉观无常.观兴衰.观断.观无欲.观灭.观舍。彼此觉观无常.观兴衰.观断.观无欲.观灭.观舍已。不受此世。因不受世已。便不疲劳。因不疲劳已。便般涅槃。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大目揵连。如是比丘得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

佛说如是。尊者大目揵连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长老上尊睡眠经第十二竟(千一百三十七字)。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千八百九字)(第二小土城诵)

猜你喜欢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三之二·智旭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佚名
  杂毒海卷三·性音
  万善同归集卷中·延寿
  卷第二十三·永觉元贤
  卷第九十二·佚名
  唯佛法能对治二障·太虚
  长爪梵志请问经·佚名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下·佚名
  道行经随品第二十七·佚名
  又题高氏父子八十八祖传赞序跋·德清
  俱舍论记 第二十三卷·普光
  卷第四十九·佚名
  序·宗鉴
  卷第八十三·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七十六·彭定求

        卷876_1 【二贺诗】   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   卷876_2 【四王语】   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   卷876_3 【时人为屈突语】   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 第六十回 奋神锤生擒小丑 降番将暗用机谋·萧晶玉

    且说耶律寿山正在伺敌,只见灯光临近,也是一员穿白主将,两员偏将,也是平北元帅旗号。寿山看了心中诧异道:“怎么这边又一个宋元帅?”遂督兵前进。战杀了一阵,宋将却又败去。寿山复整人马,才要前进,忽听背后呐喊,一双人

  • 卷七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五 明 曹学佺 撰 晩唐二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 长安送友人游湖南 子性剧弘和愚衷深褊狷相舍嚣哓中吾过何由鲜楚国饶风烟湘岸苦萦宛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青梅繁枝低斑笋新梢短莫哭

  • 读礼通考卷五·徐乾学

    丧期五斩衰三年中丧服爲人后者【疏案丧服小记继别为大宗继祢为小宗大宗即下文为宗子齐衰三月彼云后大宗者则此所后亦后大宗者也】【马融曰受人宗庙之重故三年】【雷次宗曰此文当云为人后者为所后之父阙此五字者以其所

  • 敕议或问·朱厚熜

    嘉靖御制正孔子祀典说御制正孔子祀典申记御制火警或问(有序)皇帝敕谕户礼二部及都察院御制明堂或问有序配享诏○御制正孔子祀典说朕惟孔子之道王者之道也德王者之德也功王者之功也事王者之事也特其位非王者之位焉昨辅臣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十五 【超壬午周敬王元年○止壬寅周敬王二十有一年】凡二十一年 表例说 见第八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十五>

  • 二八 咳嗽药·周作人

    鲁迅在中国时常有胃病,不知是饭前还是饭后,便要作痛,所以把桌子的抽屉拉出来,肚子靠在抽屉角上,一面在看书籍。可是在东京这病却没有了,别的毛病也没有生过,大概感冒风寒总是有的,因为他所备的药品有一瓶安知必林,那时爱司匹林

  • 薛孤延传·李延寿

    薛孤延,代地人,少小骁勇果敢,跟随神武帝高欢起兵,因建立军功多次受封,位至仪同三司。跟随高欢西征,到达蒲津。当时窦泰与宇文泰交战失利,高欢率军撤退。薛孤延断后,且战且退,一天砍断了十五把刀。高欢曾在北边的草原检阅骑兵,路

  • 卷六十八·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六十八文武官阶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六十八<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六十八<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

  • 卷十八·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十八     宋 卫湜 撰司寇惠子之丧子游为之麻衰牡麻絰文子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也文子退反哭子游趋而就诸臣之位文子又辞曰子

  • 不苟论第四 赞能·吕不韦

    赞能原文:二曰:贤者善人以人,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授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管子束缚在鲁,桓公欲相鲍叔

  • 笃信品法句经第四(十有八章)·佚名

    笃信品者,立道之根果。於因正见行不回顾。信惭戒意财,是法雅士誉。斯道明智说,如是昇天世。愚不修天行,亦不誉布施。信施助善者,从是到彼安。信者真人长,念法所住安。近者意得上,智寿寿中贤。信能得道,法致灭度,从闻得智。所到

  •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佚名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千人菩萨十千人俱。复有欲界诸天子色界诸天子及净居天子。并其眷属无量百千周匝围绕。供养恭敬听佛说法。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摩贺摩耶。作四种梦。一梦白象口有六牙。二梦白象从天来下入于腹中。三梦自身上大高山。四梦众多豪贵大人俱来拜跪。作是梦已。即以上事告净饭王。王以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依灌顶道场经。说修陀罗尼法门。求速出离生死大海。应须先入诸佛如来海会灌顶道场。受灌顶已。发欢喜

  • 圣多罗菩萨梵赞·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梵语之赞颂也。纯梵语,无华言。

  • 老子化胡经残卷·佚名

    西晋惠帝末年,道士王浮所作。残本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王浮常与帛远论争道、佛二教,而道教常遭论破,王浮为此深感屈辱,故而伪作本经,欲将道教提升于佛教之上。其书内容谓:老子赴西域,又至印度,转生为释迦而教化胡人。此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