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书续録卷十二

穷理之言出于易以致知格物为穷理始于程子天地生物之心流行于四时无一时之间断

伊尹言顾諟天之明命见天人合一之理自是而后圣贤之言天命者皆原于此

周张程朱之前知孟子者韩子一人而已

自有大学书以来发明致知格物为穷理之事者程子而已继程子而发明其言者朱子一人而已

不知致知格物之功即始条理之事有缺矣

程子谓韩子言所传者何事窃谓圣人之心天理浑全得其心斯得其传矣

程子言性即理也故满天地间皆理即满天地间皆性矣此合内外之道也

朱子曰天地之间只有动静两端循环不已更无余事此之谓易而其动其静必有所以动静之理焉是则所谓太极也愚谓朱子之言即所谓一隂一阳之谓道也易曰安土敦乎仁故能爱此言仁之体用

天地以生物为心元亨利贞也人得天地生物之心以爲心仁义礼智也是即天命之性也

学后世之诗到工处止做得诗人学圣人之道到极处可以为圣人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乃诗言天道之至妙处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是亦诗言天之妙处

一隂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一息如此万古如此

表章大学语孟中庸始于程子成于朱子

天有以形体言者有以理言者然以形体言即有理以理言即有形体非可二之也

防字始见于书如万防时防之类至易有知防之类周子发明防字至矣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此专言之仁则包四徳无违仁则欲常存仁义礼智之性矣易虽古于书然伏羲时但有卦画而无文辞文辞实始于书故凡言德言圣言神言心言道言中言性言天言命言诚言善言一之类诸性理之名多见于书书之后乃有易系辞及诸经书圣贤发明性理之名虽有浅深不同实皆原于书也

孟子知言亦本于孔子不知言无以知人之説

孟子言知言即孔子所谓知者不惑其言养气即孔子所谓勇者不惧

程子言孟子学已到圣处故其论尧舜性之汤武反之孔子圣之时之类皆深知圣人所以为圣人使非学到圣处安能知圣人哉

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惟心通乎道者能之心不通乎道而论人之贤否得失鲜不差矣

程子曰天人一也更不分别浩然之气乃吾气也观此则天人一理可知矣

程子曰荀子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扬子亦不识性更説甚道盖性者大本也言性恶则大本已失道者率性之谓不识性更说甚道

孟子养气章缩字直字义字皆意同

书以前虽已有文籍皆不传今文籍可见者自书尧典始

知言最难惟心乎道乃能知古今天下言之是非所行不合乎仁义礼智即莫由道也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不独见当时之人如此以至读古人之书见古人之贤者皆思齐见古人之不贤者皆自省则进善去恶之功益广矣

论性不论气不备有二说专论性不论气则性无安泊处此不备也专论性不论气则虽知性之本善而不知气质有清浊之殊此不备也论气不论性不明亦有二説如告子以知觉运动之气为性而不知性之为理此不明也如论气质有清浊之悬殊而不知性之本善此不明也二之则不是盖理气虽不相杂亦不相离天下无无气之理亦无无理之气气外无性性外无气是不可二之也若分而二是有无气之性无性之气矣故曰二之则不是

论性不论气不备言孟子于极本穷原之性已明但未备耳论气不论性不明则是告子全不识性也

大学之明徳即中庸天命之性

黙识仁义礼智之性与元亨利贞之天合则有得矣闻道即知性知天也

天者理也其尊无对逆理则获罪于天矣盖理即仁义礼智之理逆理则获罪于天矣

程子曰四端不言信者既有诚心为四端则信在其中矣愚谓若无诚心则四端亦无矣故四端必以信为本克己复礼与天地合德

性者人所受之天理仁义礼智也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元亨利贞也性与天道浑合无间故曰其实一也圣人接人惟一诚

由辞以得意如元亨利贞仁义礼智辞也由辞以得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之意则有得矣

神者天地阴阳之灵魂魄者人身隂阳之灵

学不至于圣贤只是有不诚处

猜你喜欢
  第二十六卦 大畜 山天大畜 艮上乾下·佚名
  卷二十三【起宣公十二年尽十二年】·杜预
  卷九·刘逢禄
  卷一·杨甲
  卷一百二十三·山井鼎
  卷一百十一·山井鼎
  卷四·吕祖谦
  禹贡指南卷二·毛晃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佚名
  善友品第二十二·佚名
  卷二·赜藏主
  龙舒净土文序·王日休
  卷二十五·佚名
  第五十七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九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场 《闹窑》·佚名

    薛平贵(唱):离席棚不由我气涌心上,恨王允作此事太不应当。耳内立忽听得有人高唱,远望见好像是王三姑娘。王宝钏(唱):怒冲冲离了席棚里。薛平贵(白):三姑娘为何得成这般光景呢?王宝钏(唱):啊~~~~~彩楼上绣球打中你,这姻缘原是天造的。

  • 山居杂诗·周作人

    一一丛繁茂的藤萝,绿沉沉的压在弯曲的老树枯株上,阿,我真做了怎样残酷的事呵!六月二十二日七长出许多新绿的大叶来了。二错看他作梅子,这却也便是他的迫切的死之歌了。六月十七日晚五见他一天一天的肥大起来,花还是火焰似的

  • 唐诗镜卷五十一·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五十一 明 陆时雍 编 晩唐第三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人彦博之後少敏悟工为辞章与李商隐皆有诗名时号温李然薄於行多作侧词艶曲数举不第大中末上书千言执政鄙其人授方山尉徐商署为巡官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九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司马迁

    张凤岭译注【说明】本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平原君赵胜和同时期赵国上卿虞卿的合传。平原君以善养“士”著称,有宾客数千人,曾三任赵相。司马迁认为平原君是个“翩翩乱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的人。这的确是深

  • 汉纪十五 孝昭皇帝上始元元年(乙未、前86)·司马光

    汉纪十五 汉昭帝始元元年(乙未,公元前86年) [1]夏,益州夷二十四邑、三万余人皆反。遣水衡都尉吕破胡募吏民及发犍为、蜀郡奔命往击,大破之。 [1]夏季,益州所属二十四个夷人村寨三万余人全部背叛汉朝。汉朝廷派水衡都尉吕破

  • 卷一百七十四之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二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四年三月初一日浙江巡抚【臣】李卫谨 奏为奏明事窃【臣】奉 命赴浙路过丹阳县地方有江苏抚臣张楷带领江镇

  • 亲王仪仗·朱元璋

    令旗一对 清道二对 幰弩一张 白泽旗一对 戟一十对 矟一十对 弓箭二十副刀盾一十对 绛引幡一对掆鼓二面金钲二面 金鼓旗二面 花匡鼓二十四面画角一十二枝 板一串笛二管 锣二面节一把 夹矟一对 告止幡一对传教幡一

  • 卷三·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三曲礼上第一之三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扱之【为去声粪古本作?後省帚之手反袂迷世反拘古侯反扱许急反音吸】

  • 禹贡指南卷三·毛晃

    宋 毛晃 撰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导山 岍山 在右扶风即呉岳也 周礼大司乐注五岳岱在兖州衡在荆州嵩在豫州华在雍州恒在并州 正义曰周处镐京在五岳外故

  • 攝大乘論本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用四種異譯及二種釋論對校。(一)元魏佛陀扇多譯攝大乘論.校註略稱   魏本。(二)陳真諦譯攝大乘論.略稱陳本。(三)隋笈多等譯世親攝大乘論釋論   牒文.略稱隋本。以上三

  • 在仰光与宇威独礁等谈话·太虚

    ──十二月十四日──礁:法师平安!请问多大年龄?  师:谢谢!今年五十一岁。  礁:法师这次来缅甸,有什么任务?  师:这次来缅甸,是送舍利至大金塔供养;其次是礼拜佛塔,和拜访佛教的高人,希望共同把佛法推广到世界上去。  礁:中

  • 文忠集·周必大

    诗文别集。一作《周益公集》、《平园集》、《周益公大全集》、《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零四卷,另一本二百零六卷。宋周必大撰。必大晚年,在家乡吉州,尝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以详确称。

  • 详刑公案·佚名

    全称《鼎镌国朝名公神断详刑公案》,简称《详刑公案》。白话短篇小说集。题“京南归正宁静子辑,吴中匡直淡薄子订”。八卷四十则。分类编辑的公案故事,计分人命、奸情、婚姻、奸拐、威逼、除精、除害、窃盗、抢劫、强盗、

  • 西塍集·宋伯仁

    诗别集。南宋宋伯仁(约1235年前后在世)撰。一卷。伯仁字器之,号雪岩,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一作广平人。善画梅,作《梅花喜神谱》上下卷,后系以诗,形神毕肖。嘉熙中,为盐运司属官。多与高九万、孙季蕃唱和。有《雪岩吟

  • 禅门宝藏录·真静天頙

    凡三卷。朝鲜僧天頙撰,成书于元代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左右。明代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与禅门纲要集合并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三册及禅门撮要卷下。系天頙摘录景德传灯录、嘉泰普灯录、传法正宗记等诸灯录中之宗乘质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