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襄公·襄公七年

【经】七年春,郯子来朝。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小邾子来朝。城费。秋,季孙宿如卫。八月,螽。冬十月,卫侯使孙林父来聘。壬戌,及孙林父盟。楚公子贞帅师围陈。十有二月,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郑伯髡顽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陈侯逃归。

【传】七年春,郯子来朝,始朝公也。

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孟献子曰:「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从也。」

南遗为费宰。叔仲昭伯为隧正,欲善季氏而求媚于南遗,谓遗:「请城费,吾多与而役。」故季氏城费。

小邾穆公来朝,亦始朝公也。

秋,季武子如卫,报子叔之聘,且辞缓报,非贰也。

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公族穆子有废疾,将立之。辞曰:「《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又曰:『弗躬弗亲,庶民弗信。』无忌不才,让,其可乎?请立起也!与田苏游,而曰好仁。《诗》曰:『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恤民为德,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参和为仁。如是,则神听之,介福降之。立之,不亦可乎?」庚戌,使宣子朝,遂老。晋侯谓韩无忌仁,使掌公族大夫。

卫孙文子来聘,且拜武子之言,而寻孙桓子之盟。公登亦登。叔孙穆子相,趋进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今吾子不后寡君,寡君未知所过。吾子其少安!」孙子无辞,亦无悛容。

穆叔曰:「孙子必亡。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诗》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谓从者也。衡而委蛇必折。」

楚子囊围陈,会于鄬以救之。

郑僖公之为大子也,于成之十六年,与子罕适晋,不礼焉。又与子丰适楚,亦不礼焉。及其元年,朝于晋。子丰欲愬诸晋而废之,子罕止之。及将会于鄬,子驷相,又不礼焉。侍者谏,不听,又谏,杀之。及鄵,子驷使贼夜弑僖公,而以疟疾赴于诸侯。简公生五年,奉而立之。

陈人患楚。庆虎、庆寅谓楚人曰:「吾使公子黄往而执之。」楚人从之。二庆使告陈侯于会,曰:「楚人执公子黄矣!君若不来,群臣不忍社稷宗庙,惧有二图。」陈侯逃归。


译文


七年春季,郯子前来朝见,这是他第一次朝见鲁襄公。

夏季,四月,鲁国三次为郊祭而占卜,都不吉利,于是就免除使用牺牲。孟献子说:“我从今以后才知道有占卜和占筮了。郊祭是祭祀后稷,而祈求农事顺利。所以一到启蛰节就举行郊祭,郊祭以后开始耕种。现在已经开始耕种再来为郊祭占卜,占卜不吉利是应该的。”

南遗出任费邑县宰。叔仲昭伯做了管理修隧道的头目,想要讨好季氏,因而谄媚南遗。他对南遗说:“你去请求在费地筑城,我多给你劳力。”所以季氏在费地筑城。

小邾穆公来鲁国朝见,也是第一次朝见襄公。

秋季,季武子去到卫国,这是为了回报子叔的聘问,同时解释所以延迟回报不是出于三心二意。

冬季,十月,晋国韩献子告老退休,公族穆子患有残疾,准备立他为卿。穆子辞谢说:“《诗》说:‘难道不是早晚都想着前来?无奈路上的露水太多。’又说:‘不能亲自办事,百姓不会信任。’无忌没有才能,让给别人,也许可以吧?请立起吧。起和田苏有交往,田苏称赞他‘好仁’。《诗》说:‘忠诚谨慎地对待你的职位,喜爱这正直的人。神灵将会听到,赐给你以大福。’体恤百姓是德,纠正直是正,纠正曲是直,把这三者合而为一是仁。像这样,那么神灵就会听到,降给他大福。立他为卿,不也是可以的吗?” 初九日,让韩宣子朝见,于是他就告老退休。晋悼公认为韩无忌具有仁德,让他做首席公族大夫。

卫国的孙文子来鲁国聘问,同时答谢季武子的解释,重温和孙桓子结盟的友好关系。鲁襄公登上台阶,孙林父同时登上。叔孙穆子相礼,快步进入,说:“诸侯会见,寡君从来没有走在卫君后面。现在您没有走在寡君后面,寡君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大夫您稍停一下吧!”孙林父没有话说,也没有改悔的样子。穆叔说:“孙子必然逃亡。作为臣下而和国君并行,有了过错又不改悔,这是逃亡的根本原因。《诗》说,‘退朝回家吃饭,从容自得’,说的是小心顺从的人。专横而又自得,必然遭受挫折。”

楚国的子襄包围陈国,鲁襄公和晋悼公、宋平公、陈哀公、卫献公、曹成公、莒子、邾子在鄬地会见以救援陈国。

郑值公做太子的时候,在鲁成公十六年和子罕同去晋国,对子罕不加礼遇。又和子丰同去楚国,对子丰也不加礼遇。等到僖公即位的元年去晋国朝见,子丰想要向晋国控告而废立僖公,子罕加以劝阻。等到将要在鄬地会见,子驷做相礼,僖公不以礼遇待子驷。侍者劝谏,不听;又劝谏,杀了说话的人。到达鄵地,子驷派人夜里害死僖公,而用急病致死讣告诸侯。简公当时五岁,就奉立他为国君。

陈国人担心楚国。庆虎、庆寅对楚国人说:“我们派公子黄去,你们逮住他。”楚国人听从了。二庆派人到会报告陈哀公,说:“楚国人抓住公子黄了。君王如果不回来,群臣不忍心国家宗庙的被楚灭亡,恐怕会有其他想法。”陈哀公于是就逃了回来。

猜你喜欢
  周礼正义序·郑玄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七·佚名
  卷四十六·程川
  卷四十四·程川
  卷九·赵汸
  卷三·叶梦得
  卷之三十五·邵经邦
  荐福古禅师·惠洪
  卷四十一(玄奘译)·佚名
  宗本义·僧肇
  第八卷·僧祐
  佛教戒杀与弭战·太虚
  答曾若兰问(三则)·太虚
  复王实居士书·太虚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识阴十魔·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郑用锡

    七言律诗(下)七言律诗(下)盂兰盆词落叶白梅花五雅吟游金山寺送述安司马入郡碧纱幮家恬波茂才(祥和)纳姬园居遣兴如兰、如金二侄入泮,书以勖之读书飓风乙卯秋、姻丈陈昙轩封翁(克劝)八十初度,余偕子妇赴祝,今秋复寄双孔雀赠之玉兔

  • 第三折·白朴

    (外扮陈玄礼上,诗云)世受君恩统禁军,天颜喜怒得先闻。太平武备皆无用,谁料狂胡起战尘。某右龙武将军陈玄礼是也。昨因逆胡安禄山倡乱,潼关失守。昨日宰臣会议,大驾暂幸蜀川,以避其锋。今早飞报说,贼兵离京城不远。圣主令某统

  • 弹词注凡例·杨慎

    弹词注凡例一 弹词一书,义宗经传,词类风骚,自开辟以来流传世代君臣贤否、国运短长,统在数十页内,洵读史便捷法门也。维扬董昭侯旧有刊本,桐川陈上仪、秀水王季延、朱葵石更加订正,重镌行世,阅者咸知。是

  • 序·陈霆

    始余著词话,谓南词起 于唐,盖本诸玉林之说。至其以李白菩萨蛮为百代词曲祖,以今考之,殆非也。隋炀帝筑西苑,凿五湖,上环十六院。帝尝泛舟湖中,作望江南等阕,令宫人倚声为棹歌。望江南列今乐府。以是又疑南词起 于隋。然亦非也

  • 卷二百·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林泉结契【五】王质山水友余辞防看蚕色黒似屈陆儿雄者先如云防看蚕一百箔丝车辗转雌者次如云作田作掘又来掘初夏多鸣一百箔二百箔千百箔遍村落官绢不厌厚

  • 唐明宗家人传第三·欧阳修

    明宗和武宪皇后曹氏 昭懿皇后夏氏明宗三后一妃:和武宪皇后曹氏生晋国公主;昭懿皇后夏氏生秦王从荣、愍帝;宣宪皇后魏氏,潞王从珂母也;淑妃王氏,许王从益之慈母也。曹氏、夏氏皆不见其世家。夏氏无封爵,明宗未即位前卒。明宗

  • 卷一·王世贞

    ○再上祖宗号嘉靖十八年,改上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尊号为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加上皇考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尊号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按:世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佚名

    万历三年九月丙申朔上御皇极殿受礼部进 郊 庙等祀日册○贵州右参政吴椿为广西按察使○丁酉 上御经筵○刑科都给事中严用和为大业方隆恳 圣明益懋时几以保久安长治 上答以儆戒忧勤未尝一时自懈尔大小臣工亦宜精勤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七上·袁枢

    宋 袁枢 撰黄巢之乱唐僖宗干符元年春正月丁亥翰林学士卢携上言以为陛下初临大寳宜深念黎元国家之有百姓如草木之有根柢若秋冬培溉则春夏滋荣臣窃见闗东去年旱灾自虢至海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贫者硙蓬实为麪蓄槐

  • 绎史卷三十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鲁文姜之乱左传【桓公三年】会于嬴成昏于齐也 秋公子翚如齐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齐侯送姜氏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

  • 五四 秋瑾·周作人

    乙巳(一九〇五)年里我在南京有一件很可纪念的事,因为见到一位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虽然当时一点都看不出来,她会得有那伟大的气魄。此人非别,即是秋瑾是也。日记里三月十六日条下云:“十六日,封燮臣君函招,下午同朱浩如君至大功坊

  • 卷八十七上 扬雄传 第五十七上·班固

    (扬雄)【原文】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不知伯侨周何别也。扬在河、汾之间,周衰而扬氏或称侯,号曰扬侯。会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而范中行、知伯弊。当是时,逼扬侯,扬侯逃

  • 庐江王刘祎传·沈约

    庐江王刘祎字休秀,是宋文帝的第八个儿子。元嘉二十二年(445),刘祎十岁,被封为东海王,享受二千户的租税待遇。元嘉二十六年(449)他被用为侍中,冠军将军。兼管石头戍的事务。后升官冠军将军,南彭城下邳二郡太守,散骑常侍,管石头

  • 卷二十八·佚名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尔时师子吼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先所说菴罗果喻四种人等。有人行细心不正有人心细行不正实。有人心细行亦正实。有人心不细行不正实。是初二种云何可知。如佛说,虽依是二不可得知。佛言:善哉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八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大悲之心不可思议。诸住信菩萨闻是说已。应生净信超越分别离诸疑惑。乃至发希有想。舍利子。如来大悲心

  •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佚名

        天亲菩萨造    陈世真谛三藏于广州译    涅槃经三世义  解纯陀疑问。论曰。多弟子已成熟。纯陀未成熟。佛为纯陀未成熟故。显示大般涅槃。讲说大经。受大功德。为成熟故来拘尸那城。云何纯陀而有疑

  • 第五品 苏那长老品·佚名

    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与胜鬘王妃俱已升最优宫殿之上层,憍萨罗之波斯匿王如是告胜鬘王妃云:“胜鬘!汝亦增己爱者,其他尚有谁?”答曰:“大王!我亦增己爱者此无其

  •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李嘉谋

    原作者不详,宋代李嘉谋注解。五卷,前有序。据序文,此经板行西蜀,至南宋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天饴子谢图南为序而传,蜀本已不存。谢图南宦游岭表,得此经于方外一蜀士之手,后至西浙授李嘉谋,嘉兴道士李君可募工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