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1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辜讲
孔子祖国(鲁国)最后权势的贵族家庭头目(季康子)准备向其版图内的一个小侯国(颛顼,当时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发起战争,孔子的两位学生(冉有,子路)在这个贵族家当差,他们来见孔子,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对其中的一位学生(冉有)说:“先生,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那个小侯国的国君从远古的帝王那里获得他的封号,另外他的国土在我们的国境内,因此那个国家的统治者也算是帝国的家臣。那么,你们有什么理由去攻打帝王的家臣呢?”
孔子说话的学生(冉有)回答:“是我的主人希望发动这次战争,而不是我们两个想发动战争,我们只是仆人呀。”
孔子然后回答:“古代的史学家说:‘那些备受战乱的国家就会变得衰弱,而那些忍受不了战乱的国家便消亡了。’盲人的向导是做什么用的?当盲人危险的时候,向导不帮他,而当他摔倒的时候,向导也不扶起他。而且,你刚才说的也是错误的,只是为自己开脱。当一只老虎或一只野兽从笼子逃脱,或者龟甲或珍宝在匣子里遭到毁坏——在这种情况下,谁来负责,谁会受到责备?”
“但是现在,”其中一位学生(冉有)争辩说,“这个侯国防守特别严密,而且同我们最重要的重镇近在咫尺。如果现在不设法减少威胁,并攻打下它,以后则会成为子孙后代的担心和威胁。”
“先生(指冉有),”孔子回答,“聪明人不会到处找借口的,如果需要,他会简单地说,‘我想去做。’”
“但是从我的角度来讲,我受到的教育是,有自己的封地和财产,就不应当惦记着财产不足。但是可以关心财产是否平均分配;不应当关心是否贫穷,但是可以关心百姓是否满足。因为平均分配则不存在贫困;相互友好,则不存在欲望;百姓心满意足,国家不会衰落或解体。”
“事情是这样,如果境外的百姓不来臣服,统治者应当提高本国的道德教育,以吸引百姓;当境外的百姓受到吸引,搬迁到这个国家,统治者应当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而且知足常乐。”
“现在,你们两位,”孔子继续说:“在协助主人管理国家的时候,当境外的百姓表现出想要归顺的征兆,却在该吸引他们的时候无所作为。现在,因为纠纷、冲突、极度恐慌及分裂,这个国家内部越来越趋于分崩离析,而你们在杜绝分崩离析方面也无所作为。不但如此,现在在自己的国家内部却准备引发战争的破坏和恐慌。恐怕将来影响你们贵族主人家园稳定的危险,不是来自现在你们准备要宣战的小侯国,而是来自自己国家的宫廷内部。”
猜你喜欢 卷十三 微子之命第十·孔颖达 墨子閒詁卷十·孙诒让 卷二十二·卫湜 先圣大训卷一·杨简 学者有四失(1)·戴圣 序·魏了翁 成公·成公十三年·左丘明 道慧品第八·佚名 卷四百六十八·佚名 卷四十八·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朱棣 卷二十一·佚名 阅读佛经不可亵慢·印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七·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