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四十九    明 湛若水 撰

事长慈幼

诗幽风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牀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卞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夀

臣若水通曰此诗周公陈后稷公刘风化之所由以告成王也而此诗豳风之五章六章见敬老慈幼之道至矣二章皆歴叙其自秋而冬时物改易而嵗寒巳至其五章曰嗟我妇子曰为改嵗入此室处者老者叹嗟语其妇子言今歳暮而将改天寒可以休息而入处于奥矣此可见老者慈幼之仁也其六章曰为此春酒以介眉夀者眉夀谓年老有毫眉秀出也少者当十月获稻之时以此新谷酿为来春之酒以进夀觥于亲长致颂祷之意以助眉夀矣此可见少者事长之义也仁义固人心之天理然而为流俗所陷溺者多矣邠民长幼之间至诚恻蔼然慈孝之交孚岂无所自而然哉盖由公刘之治其国也推仁义之心以行仁义之政老老幼幼各得其所故仁义之化薰蒸于一国而国人化之亦各老其老而幼其幼天理民彞日用由之而不知尔呜呼邠乃西戎之地公刘以一心治之而其民风土俗如此之美有非声华文物之都所可及者况御中土而有天下者能举斯心加诸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何时雍之治不可致哉

礼记王制曰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

臣若水通曰养老者如三老五更及致仕者与庶人之老有德者皆是也养之之礼春夏饮养阳气也秋冬食养阴气也春入学释菜合礼也秋颁乐合声也季春大合乐天子视学也燕礼何也献既毕坐饮酒至醉其牲用狗行于寝也尚和也飨礼何也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立而不坐尊卑行献毕而止也尚言也食礼何也有饭有殽设酒不饮以食为主行于庙也尚养也兼之何也春夏用燕飨秋冬用食也兼和严以食也故食得其正也是以和而不流其周之盛德乎乡也者乡学也国也者国中小学也学也者大学也养于乡国大学明长长也达于诸侯自天子达也长长老老之政同也

孟子葵丘之防三命曰敬老慈幼

臣若水通曰此齐桓葵丘之防申明王禁之辞也盖有国者不知敬老则无以达吾亲亲之心不知慈幼则无以达吾幼幼之心而王者仁义之道息矣其何以为国哉然敬老慈幼皆根于天性之固有人心之所同也为君者能体物我同体之意因人心之同而敬慈施于老幼则上老老而民兴孝上恤孤而民不倍矣其于治国也何有哉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

臣若水通曰此孟子言文王养老之政如此每夫五亩之宅二亩半在田二亩半在邑于宅墙之下植之以桑使匹妇供其蚕事为茧缫为布帛则五十非帛不暖之老者可以有所衣矣每夫养母鸡五母彘二于孕字之时而不失如于仲春之月母用牝育之牲则七十非肉不饱之老者可以有所肉食矣每夫受田百亩以耕之则秋收之余私田之入上自父母下及妻子凡八口者可以仰事俯育而无饥矣夫文王养老慈幼之政不假乎他不过推其父母万物之心制常生之产以惠之尔有天下者可不思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哉

左传隠公元年叔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臣若水通曰叔段不弟如二君是无事长之义矣郑伯失教志杀其弟是无友爱之慈矣此宋儒吕祖谦所以深诛其心术之微而不可逭乎惟大舜之仁心笃于亲爱之诚故能处傲象而烝乂不格奸也可以为事长慈幼之法矣

陈文帝天嘉四年夏四月乙未周主幸太学以太傅燕国公于谨为三老设三老席于中楹南向太师宇文防陞阶设几大司马豆卢宁正舄帝跪设酱跪授爵豆以酳亲为袒割

臣若水通曰三代之学所以明人伦也故曰庠者养也养老之礼其古之帝王敎天下以孝弟之义欤此义废之久矣周武独能折节而躬行之岂非后世之一快覩哉其不能追先王治化之隆者不能扩充其善念以达之国家尔曽子曰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吾于武帝不能无憾焉

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三月以礼部尚书王珪为魏王泰师上谓泰曰汝事珪当如事我泰见珪辄先拜珪亦以师道自居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先是公主下嫁皆不以妇礼事舅姑珪曰今主上钦明动循礼法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尔乃与其妻就席坐令公主执笲行盥馈之礼

臣若水通曰笲竹器也以盛枣栗腵脩盥以盘水沃洗手也妇以特豚馈夫弟子之事师长妇之事舅姑礼也王珪傅皇子以师道自居其妇公主行执笲盥馈之仪盖教之以孝弟之道也其为慈爱孰大于是是故太子从其教以之治天下则平也公主安其分以之闲有家则齐也礼之有益于人大矣后之为君师者可不以礼慈爱其世子公主乎

班固白虎通曰君幼稚唯考不黜者何君子不备责童子也礼八十曰耄九十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臣若水通曰考谓挞之示惩也不黜不退之也耄老而衰惫之貌悼可伤也君子不备责童子何也以其幼也悼耄有罪不加刑者何也以其老也老老之教不行民弗知有长矣慈幼之教不行民弗知恤孤矣弗恤弗长则仁孝之风几乎息矣故观于此可以见古人慈幼事长之风矣

刘向说苑景公探爵鷇鷇弱故反之晏子闻之不待请而入景公汗出惕然晏子曰君胡为者也景公曰我探爵鷇鷇弱故反之晏子逡巡北面再拜而贺曰吾君有圣王之道矣景公曰何也晏子曰君探爵鷇鷇弱故反之是恤幼也吾君仁爱禽兽之加焉而况于人乎此圣王之道也

臣若水通曰景公以爵弱而反之蔼然恻隠之心矣晏子贺之以成其恤幼之仁可谓善矣齐宣王不忍牛之觳觫孟子曰是心足以王矣由是心也茍能体认扩充之可以保天下矣惜乎二君闻二臣之言而不能行也意

宋儒程颢策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纯王之心也使老者得其养幼者得其所此纯王之政也尚虑其未也则又尊国老而躬事之优庶老而时养之风行海流民陶其化孰有怠于亲而慢于长者哉虞夏商周之盛王由是道也人伦以正风俗以厚鳏寡孤独无不得其养焉

臣若水通曰人君体同胞之义则于老无所不兼敬也于幼无所不兼爱也故由老老之心而老老之政行焉由幼幼之心而幼幼之政行焉夫以纯王之心行纯王之政不越乎亲长慈幼之间尔夫岂人之所不能哉不为尔为君者在立志焉

伊川程頥曰闾阎小人得一食必先以食父母夫何故以父母之口重于己之口也得一衣必先以衣父母夫何故以父母之体重于己之体也至于犬马亦然待父母之犬马必异乎己之犬马也独爱父母之子却轻于己之子甚者至若仇敌举世皆如此惑之甚矣

臣若水通曰父母与己之身父母之子与己之子皆同气者也故爱则皆爱慈则皆慈亦各尽其心遂其天性而已矣于此有一薄焉则无所不薄矣后世兄弟贼恩仇敌同气其亦不仁甚矣

或曰事兄尽礼不得兄之欢心奈何程頥曰但当起敬起孝尽至诚不求伸己可也曰接弟之道如何曰尽友爱之道而已

臣若水通曰孝慈之道各欲自尽其心尔舍是心而有间焉则己私胜之也程頥之言真可为事长慈幼之法也欤

张载西铭曰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臣若水通曰仁人之心无亲疎内外之间也而其由亲以及疎自内以及外者亦天理之当然尔故吾之长长之而高年无所不尊则天下之长无不长之矣吾之幼幼之而孤弱无所不慈则天下之幼无不幼之矣驱天下长长幼幼而归之仁人长者之域是即所谓与天地万物一体者矣施无不而济无不众故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此在人君自尽其心尔

杨时谓李防知杭州钱塘县事有兄弟争财而讼者累政不能决公至取案牍焚之谕以同气至情财不足言兄弟感泣拜于庭而去异日公复过钱塘二人犹求见公以谢

臣若水通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天之性也故谓之良知良能争财致讼情欲相攻而天性灭矣岂刑狱之所能回哉李防一言而兄弟感悟其贤于五刑三千者矣何也得心之本然故也

张栻谓呉芾少而孝友既孤事母训弟有闻于其乡母病瞽逾纪芾精意疗治一日复明如初人以为孝诚之感也

臣若水通曰孝弟之至通于神明感乎天地盖人与天地神万物之气一也是以能感格王祥之鲤孟宗之笋物固有然者而况于吾亲一体之间乎宋呉芾母瞽逾纪积诚精治一日复明乃其感应之必然者也然则人子事亲其可不尽孝诚也哉

顔之推曰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臣若水通曰父子主恩也是以爱生焉相处以敬相接以礼爱之至也狎与简者可谓之至爱乎曲礼曰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讵不信夫

国朝洪武三年二月太祖皇帝行后苑见巢鹊卵翼之劳喟然叹曰禽鸟劬劳若是况人母子之恩乎乃令羣臣有亲老者许归养时故元镇抚陈兴被俘来京恩待甚厚兴言有母在嵩州年八十余欲求归养即赐白金衣帽遣之兴辞太祖顾谓侍臣曰孝弟之性天下皆同陈兴虽武夫闻朕言即怆然思归朕始不知其有母若知之肯令其违逺耶人夀不过百嵗今其母年已八十余万一不得相见兴有无穷之痛兴归母子相见其乐宜何如侍臣曰陛下以孝治天下推测人情无微不烛非惟一家之老者得所天下之惸独鳏寡皆防其惠矣太祖曰人情莫不爱其亲必使之得尽其孝一人孝而众人皆趋于孝此风化之本也故圣王之于天下必本人情而为治

臣若水通曰记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齐王不忍牛之觳觫孟子谓其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太祖皇帝因巢鹊卵翼而感母子之恩令羣臣归养且及于亡国之俘使全母子之爱非自其天性孝友中来耶是亲亲仁民爱物仁孝上下周洽立慈孝之教于天下所谓皇建有极也圣子神孙当以圣祖为法焉

国朝李贞尚皇姊长公主贞性孝友母太夫人性严微忤其意辄加叱责尝侍养值母怒投其食器于地贞徐拾之恭敬愈至有弟四人父既没求分财异居贞语之曰父没而母在苟分财异居老母得无不可于意乎先人田庐俱俟老母百嵗后随所欲取之吾不较也诸弟皆愧服

臣若水通曰孝弟者人之天性各欲自尽者也故亲虽不慈而子不可以不孝弟虽不敬而兄不可以不友古人处变之道固如是也李贞其殆庶几者乎

国朝李文选早丧父事母莫氏至孝具甘旨候寒温晨昏不少懈母喜则喜母或不乐则拜问其故致婉辞以慰之必母喜乃止尤能友爱其兄弟乡党称之无间言臣若水通曰李文选事亲处兄弟之道皆本于天性之自然者也孟子曰人有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文选其近是耶是足以表风俗也矣

格物通卷四十九

猜你喜欢
  克己第五卷·朱熹
  论语纂笺卷三·詹道传
  孟子精义卷四·朱熹
  卷七·陈傅良
  第十五章 22·辜鸿铭
  第六章 2·辜鸿铭
  卷二十一·段昌武
  卷四·姜宝
  第十一 决篇 2·王诩
  桓公·桓公十四年·左丘明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佚名
  卷四百七十一·佚名
  利养品法句经第三十三(有二十章)·佚名
  卷八·佚名
  十住断结经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六一词 全文·欧阳修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

  • 正名·叶小纨

    (正名)三仙子吟赏凤凰台 吕真人点破鸳鸯梦(西王母引队开上)(云)阆苑仙家白锦袍,海中银阙宴蟠桃。三更月下鸾声远,万里峰头玉树遥。子童乃西王母是也。前者因蟠桃会返,群仙邀游林屋洞天。其时有子童侍女文琴、上元夫人侍女飞玖

  • 卷下·吴梅

    江南春赵大年《江南春图》如此江山,苍然粉墨(读去声),千秋图画高绝。青韶艳锦,放瑞云妆点佳节。芳树听啼鴂,秋千外柳绵弄雪。便纵有长安水曲,洛邑园亭,难夸两处风月。南朝事如梦蝶,但古意茫茫,暮潮呜咽。生绡丽

  • 古诗镜卷三十六·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六 明 陆时雍 编 谐语 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叶陵之反】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为虺弗摧行将为蛇【叶唐何反太公兵法引黄帝语

  • 隆吉集补钞·吴之振

    梁栋哀毗陵荆溪水腥泊船早,落日无人行古道。髑髅有眼不识春,东风吹出青青草。荒基犹认是人家,败栅曾将当城堡。当时压境兵百万,不脱靴尖堪蹴倒。短兵相接逾四旬,毒手尊拳日攻讨。内储外援两消沈,一缕人心坚自保。孤臣守土轻

  • 谢逸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谢逸(?—1113)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进士不第。后绝意仕进,终身隐居,以诗文自娱。与弟過并称“二谢”,列名《江西诗社宗派图》。政和三年卒,年未五十。《宋史翼》有传。 著有《溪堂集》十卷。词存集中,有汲

  • 卷十一·沈德符

      ○吏部【屡兼二品正卿】洪武间,詹徽以左都御史兼吏部尚书为极异,然此时官制未定也。正德初,屠滽以吏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嘉靖中,熊浃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俱专领宪事。李承勋、王廷相等。俱领团营,不预部事也。惟嘉靖九年

  • 卷之一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九四九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纪昀等《三藩纪事本末》有无违碍等情片·佚名

    九四九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纪昀等《三藩纪事本末》有无违碍等情片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遵旨将《三藩纪事本末》一书其中有无违碍语句,询问总纂纪昀、陆锡熊等。据称。此书现于四库全书内编列存目,其中并无违碍。各

  • 世家卷第十六 高丽史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仁宗二。○(己酉)七年春正月丙戌金遣宁州管内观察使杨公孝来贺生辰。己亥枢密院副使韩 卒。己酉以郑旌淑为刑部尙书。二月辛亥移御仁德

  • 卷二十六·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二十六厚风俗雍正元年癸卯二月癸亥上谕礼部致治之要首在风化移风易俗莫先于鼓励良善使人人知彝伦天则之为重忠孝廉节之宜敦古帝王劳来匡直所以纳民于轨

  •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吕思勉

    “汉治”是后世所号为近古的。这因其时代早,在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上,都有沿袭古人之处。在官制上,汉代的宰相,权力颇大,体制亦尊,这是和后世不同的。宰相初称丞相,或称相国。后来今文经说盛行,乃将丞相改为司徒;又把掌武事的太

  • 书传卷三·苏轼

    宋 苏轼 撰虞书大禹谟第三臯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谟臯陶谟益稷矢陈也申推明之也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命敎也以文敎布于四海而继尧舜以文命为禹名则布于四海者为何事耶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

  • 光绪苗栗县志·沈茂荫

    台湾地方志。清沈茂荫修纂。十六卷。茂荫字槐堂,浙江萧山人。光绪监生,官至知县。苗栗原名猫里,台胞卡斯族居地,光绪十五年设县。十九年(1893)沈氏遣人采访并摘抄《淡水厅志》部分内容,翌年成书。约十万字。分图考、沿革、

  • 天玉经内传·杨筠松

    《天玉经内传》三卷、《外编》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考郑樵《通志·艺文略》、陈振孙《书录解题》,杨、曾二家书无《天玉经》之名。相传杨氏师弟秘之,不行於世。至宋,吴见诚遇真人,始授以此经,其子景发乃鸾明其义。然则是

  • 顾氏医镜·顾靖远

    又名《顾松园医镜》。综合性著作。清顾靖远撰,左国辑校。十六卷。靖远字松园,号花州,吴门(今江苏苏州)人。著有《医要》。初习儒,后弃儒学医,上自《内经》、《伤寒论》,下及历代诸家方书、医案,靡不披阅,历二十年,始

  • 简明医彀·孙志宏

    八卷。明孙志宏(生卒年不详)撰。孙志宏字克容,别号台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孙氏之父孙桂岩为当地名医。孙氏青年时曾攻儒学,参加科举考试,后承父业,专攻医学,行医五十余年,颇有医名。孙氏参考古今医籍,众家之说,又

  • 四分比丘戒本疏·定宾

     简称《四分律戒本疏》或《四分戒本疏》。律学著述。唐定宾撰。二卷。系佛陀耶舍译《四分律比丘戒本》的注释书。本书释经以四门分别:总详诸教、别断此经、传译根由、依文判释。在“别断此经”门中又分四门:教所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