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书传卷三

宋 苏轼 撰

虞书

大禹谟第三

臯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谟臯陶谟益稷

矢陈也申推明之也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命敎也以文敎布于四海而继尧舜以文命为禹名则布于四海者为何事耶

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此禹之言也君臣各艰畏则非辟无自入民利在为善而已故敏于德

帝曰俞允若玆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君臣无所艰畏则易事而简贤贤者遁去而善言不敢出矣

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无告天民之穷者也困穷士之不遇者也帝尧也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都美也至道必简至言必近君臣相与艰畏舍己而用众礼鳏寡达穷士其为德若卑约然此夸者之所小而世俗之所谓无所至也故舜特申之曰是德也惟尧能之他人不能也益又从而賛之曰是德也推而广之则乃所以为圣神文武而天之所以命尧为天子者特以是耳

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惠顺也迪道也言吉凶之出于善恶犹影响之生于形声

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

虞忧也自其未有忧而戒之矣

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贰不专任也

疑谋勿成百志惟熙

人之为不善虽小人不能无疑凡疑则己则天下无小人矣人之所以不能大相过者皆好行其所疑也疑谋勿成则凡所志皆卓然光明无可媿者

罔违道以千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

民至愚而不可欺凡其所毁誉天且以是为聪明而况人君乎违道足以致民毁而已安能求誉哉以是知尧舜之间所谓百姓者皆谓世家大族也好行小慧以求誉于此固不足恤以为不足恤而纵欲以戾之亦殆矣咈戾也

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九州之外世一见曰王国语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

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脩

所谓六府

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所谓三事也春秋传曰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正德者管子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利用利器用也厚生时使薄敛也使民之赖其生也者厚也民薄其生则不难犯上矣利用厚生而后民德正先言正德者德不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先事而语曰戒休恩也董督也太史公曰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古之治民者于其勤苦之事则歌之使忘其劳九功之歌意其若豳诗也欤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水土治曰平五行叙曰成赖利也乃汝也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

汝惟不怠总朕师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臯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玆惟帝念功

迈远也降下也种德者如农夫之种殖也众人之种其德也近朝种而莫获则其报亦狭矣臯陶之种其德也远造次颠沛未尝不在于德而不求其报也及其充溢而不已则沛然下及于民而民怀之圣人之德必始于念故曰帝念哉念兹者固在兹矣及其念之至也则虽释而不念亦未尝不在兹也其始也念仁而仁念义而义及其至也不念而自仁义也是谓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者其辞命也允出者其情实也孔子曰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是之谓名言名之以仁固仁矣名之以义固义矣是谓名言兹在兹及其念之至也不待名言而情实皆仁义也是谓允出兹在兹此帝念念不忘之功也故曰惟帝念功禹既以是推臯陶之德因以是敎帝也曰迈种德者其德不可以一二数也念之而已念之至者念与不念未尝不在德也其外之辞命其中之情实皆德也而德不可胜用矣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出于礼而仁不可胜用矣舜禹臯陶之微言其传于孔子者盖如此

帝曰臯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

干犯也

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敎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期至也

臯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寛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帝因禹之让臯陶故推其功而勉之臯陶忧天下后世以刑为足以治也故推明其所自以为非帝之至德不能至也

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

帝之所欲欲民仁而寿且富也风动者如风动物而物不病也

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

降当作洚孟子曰洚水者洪水也天以洪水儆予而禹平之使声敎信于四海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假大也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厯数在尔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众人之心也喜怒哀乐之类是也道心本心也能生喜怒哀乐者也安危生于喜怒治乱寄于哀乐是心之发有动天地伤隂阳之和者亦可谓危矣至于本心果安在哉为有耶为无耶有则生喜怒哀乐者非本心矣无则孰生喜怒哀乐者故夫本心学者不可以力求而达者可以自得也可不谓微乎舜戒禹曰吾将使汝从人心乎则人心危而不可据使汝从道心乎则道心微而不可见夫心岂有二哉不精故也精则一矣子思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夫喜怒哀乐之未发是莫可名言者子思名之曰中以为本心之表着古之为道者必识此心养之有道则卓然可见于至微之中矣夫苟见此心则喜怒哀乐无非道者是之谓和喜则为仁怒则为义哀则为礼乐则为乐无所往而不为盛德之事其位天地育万物岂足恠哉若夫道心隐微而人心为主喜怒哀乐各随其欲其祸可胜言哉道心即人心也人心即道心也放之则二精之则一桀纣非无道心也放之而已尧舜非无人心也精之而已舜之所谓道心者子思之所谓中也舜之所谓人心者子思之所谓和也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脩其可愿

人之所愿与圣人同而不脩其可以得所愿者孟子所谓恶湿而居下恶醉而强酒也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之授禹也天下可谓治矣而曰四海困穷者托于不能以让禹也

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好爵禄也戎兵刑也吾言非苟而已喜则为爵禄怒则为兵刑其为授禹也决矣

禹曰枚卜功臣

枚厯也

惟吉之从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

蔽断也昆后也使卜筮之官占是事必先断志而后令龟

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

其者意之之词也以龟协从知之

卜不习吉

习因也卜已吉而更卜为习吉

禹拜稽首固辞帝曰毋惟汝谐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尧之所从受天下者曰文祖舜之所从受天下者曰神宗受天下于人必告于其人之所从受者礼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则神宗为尧明矣舜禹之受天下于尧舜也及尧舜之存而受命于其祖宗矣舜受命二十八年而尧崩禹受命十七年而舜崩既崩三年然后退而避其子是犹足信乎

率百官若帝之初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率循也徂往也

禹乃会羣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蠢动也

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

尚庶几也

其克有勲三旬苗民逆命益賛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屇至也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歴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亦允若

夔夔敬惧貌也

至諴感神

以诚感物曰諴

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

昌言盛德之言也

班师振旅

班还也入曰振旅

帝乃诞敷文德

诞大也

舞干羽于两阶

干楯也羽翳也两阶賔主之阶也

七旬有苗格

世传汲冡书以尧舜为幽囚野死而伊尹为太甲所杀或以为信然学者虽非之而心疑其说考之于书禹既受命于神宗出征三苖而反帝犹在位脩文德舞干羽以来有苖此岂逼禅也哉

臯陶谟第四

曰若稽古臯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

迪蹈也谟谋也弼正也谐和也言世所称臯陶之德臯陶信蹈而行之非虚名也其为人谋也明其正人之失也和皆臯陶之德也书言若稽古者四盖史之为此书也曰吾顺孝古昔而得其为人之大凡如此在尧曰放勲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在舜曰重华协于帝濬哲文明温恭允塞在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在臯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皆有虞氏之世史官记其所闻之辞也有虞氏之世而谓舜臯陶为古可乎曰自今已上皆古也何必异代春秋传凡虞书皆曰夏书则此书作于夏氏之世亦不可知也

禹曰俞如何

允迪厥德谟明弼谐者史之所述非臯陶之言也而禹曰俞所然者谁乎此其间必有阙文者矣臯陶有言而禹然之且问之简编脱坏而失之耳

臯陶曰都慎厥身脩思永

慎其身之所脩者思其久远之至者礼曰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故言必虑其所终行必稽其所敝

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

惇厚也叙次也庶明众显者谓近臣也励勉也翼辅也自脩身以及九族近臣此迩可远之道也

禹拜昌言曰俞

盛德之言故拜

臯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苖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孔甚也壬佞也

臯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人有可知之道而无可知之法如萧何之识韩信此岂有法可学哉故圣人不敢言知人轻用人而不疑与疑人而不用皆足以败国而亡家然卒无知人之法以诸葛亮之贤而短于知人况其下者乎人主欲常有为则事繁而民乱欲常无为则政荒而国削自古及今兵强国治而民安者无有也人之难安如此此禹之所畏尧舜之所病也臯陶曰然岂可以畏其难而不求其术乎盖亦尝试以九德求之亦行有九德者以此自脩也亦言其人有德者以此求人也论其人则曰斯人也有某德言其德则曰是德也有某事某事采者事也载采采者歴言之也

禹曰何臯陶曰寛而栗

栗惧也寛者患不戒惧

柔而立愿而恭

愿慤也慤者或不恭

乱而敬

横流而济曰乱故才过人可以济大难者曰乱乱臣十人是也才过人者患在于夸傲

扰而毅

扰驯也

直而温简而亷

简易者或无亷隅

刚而塞

塞实也刚者或色厉而内荏故以实为贵易曰刚徤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德惟一动罔不吉故常于是德然后为吉也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

宣达也浚尽其才也明察其心也言九德之中得三人而宣逹之尽其才而察其心则卿大夫之家可得而治也

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

得六人而严惮敬用之信任以事则诸侯之国可得而治也

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翕合也有治才曰乂抚循也五辰四时也凝成也九德竝至文武更进刚柔杂用则以能合而受之为难能合而受之矣则以能行其言为难故曰翕受敷施九德咸事此天子之事也古之知言者忘言而取意故言无不通后之学士胶于言而责其必然故多碍多碍故多説天子用九德诸侯用六大夫用三言不得不尔而其实未必然也孔子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诸侯五人大夫三人使诸侯而有争臣七人可得谓之天子乎故观书者取其意而已或曰臯陶之九德区区刚柔之迹耳何足以与知人之哲乎然则臯陶何为立此言也曰何独臯陶舜命夔曰直而温寛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箕子敎武王正直刚克柔克沉濳刚克高明柔克虽三圣之所陈详略不同然皆以长短相辅刚柔相济为不知人者立寡过之法也其意曰不知人者以此观人其短长刚柔而用之可以无大失矣譬如药之有方聚众毒而治一病君臣相使畏恶相制幸则愈疾不幸亦不至杀人者此岂为秦越人华陀设乎

无敎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事无不待敎而成惟国君之逸欲莫有以敎之者而自能也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故一日二日之间而可致危亡者至于无数几危也

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天有是事则人有此官官非其人与无官同是废天事也而可乎

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

勑正也

天秩有礼自我五礼五庸哉

秩亦叙也庸常也

同寅协恭和衷哉

寅敬也衷诚也

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

懋勉也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皆出于民性之自然孰为此叙者非天乎我特从而正之使益厚耳豺獭之敬啁啾之悲交际之欢攘夺之怒牝牡之好此五礼之所从出也孰为此秩者非天乎我特从而脩之使有常耳此二者道德之事非君臣同其诚敬莫能致也五等车服天所以命有德而我章之刑罚天所以讨有罪而我用之此二者政事也勉之而已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上帝付耳目于民者以其众而无私也民所喜怒威福行焉自天子达不避贵贱有土者可不敬哉

臯陶曰朕言惠

惠顺也

可底行禹曰俞乃言底可绩臯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賛賛襄哉

曰当作日

猜你喜欢
  幸偶篇第五·王充
  中庸或问卷下·胡广
  中庸集编卷下·真德秀
  卷十九·佚名
  春秋谷梁传谳卷四·叶梦得
  卷一·欧阳修
  丰年·佚名
  卷一·吕祖谦
  提要·沈彤
  原道下·章太炎
  墨子卷八·墨子
  卷四百六十四·佚名
  卷三百四十九·佚名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全文·佚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下之二·宗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晏殊·唐圭璋

      殊,“全”已见。   蝶恋花   紫府群仙名籍秘。五色斑龙,暂降人间世。海变沧田都不记。蟋桃一熟三千岁。   露滴彩旌云绕秋,谁信壶中,别有笙歌地。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尊前醉。   诉衷情   寿   幕天

  • ●卷一·张德瀛

    ○古乐递变乡饮酒义曰,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此古乐歌也。秦燔乐经,其绪乃绝。六代而后,靡音日兴。迄有唐之世,迭出新响,词肇其端。盖风会递变,若有主之者。王仲淹谓情之变声

  • 卷十三·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十三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洙曰一作刈】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郑曰乌葛切小女本作咹】稽竖子阿段往问【大历二年洙曰文十年王在渚宫注小洲曰渚】补注【鹤曰官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五年秋七月戊申宰执进呈疎决文字上曰行在刑狱皆已蕃充外路须令宪臣躬诣州县庶无冤滥己酉秦桧奏曰陛下钦恤庶狱异境所推今欲令大理正一员往决浙西滞狱以称德意上可之丙辰宰执进呈户部状准都省批

  • 第三卷·况周颐

    李季,宋人,见《广川书跋》。林材,明人,着《福州府志》七十六卷,见《千顷堂书目》。二人姓名,可称绝对(季增李一笔,材减林一笔),不能有二。半臂非胡服也。叶石林云:“即褙子,古武士之服,后又引长其两袖。”云云。江阴炮台官吴祖裕以

  • 仁宗昭皇帝实录序·杨士奇

    据中央图书馆藏旧钞本誊录影印北平图书馆本此行误作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之一洪惟我皇考仁宗昭皇帝以重华之德抚盈成之运恢弘至道丕显人 文光昭前烈垂裕来世夫岂偶然哉越自太祖高皇帝时历试之而君人之度肇矣皇祖太宗文皇

  • 卷之一千三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萧胡睹传·脱脱

    萧胡睹,字乙辛。口吃,斜视,卷发,伯父萧孝穆见了他说:“此子相貌,族中不曾有过。”及至成年,身材魁梧桀骜不驯,喜欢张扬他人之过错。重熙年间,任祗候郎君。不久迁任兴圣宫使,娶秦国长公主,授驸马都尉。因为夫妇不和而离婚,又娶齐国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允禄

    和硕荘亲王【臣】允禄和硕果亲王【臣】允礼恭承勅旨编刋雍正元年至五年上谕告成谨奉表上进者【臣】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惟二典垂光示百王之模范六官成式备万事之纲维咨岳牧以询谋聿彰尧舜执中之用昭典常而训廸丕

  • 天子章第二·佚名

    【解读】这一章讲述天子的孝道,论说天子如何把爱敬双亲之心扩展至天下百姓,让人民受到感化,都能效法天子而去尽孝。【原文】子曰(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2);敬亲者,不敢慢于人(3)。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4)于四海。蓋

  • 后刑第三十四·桓宽

    大夫曰:“古之君子,善善而恶恶。人君不畜恶民,农夫不畜无用之苗。无用之苗,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Θ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虽周公、孔子不能释刑而用恶。家之有姐子,器皿不居,况姐民乎!民者敖于爱而听刑。故刑所

  • 论语纂笺卷二·詹道传

    元 詹道传 撰八佾第三凡二十六章通前篇末二章皆论礼乐之事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毎佾人数如其佾数或曰毎佾八人未详孰是【左隐公五

  • 卷十五·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或问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十五    宋 吕大圭 撰宋人及楚人平或问宋及楚平何也曰此一编也可以见晋伯之不竞而楚之横行中国也甚矣向也晋与楚争陈其后也陈有少西氏之乱晋不能讨而楚

  • 发菩提心经论卷上·世亲

        天亲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劝发品第一  敬礼无边际  去来现在佛  等空不动智  救世大悲尊  有大方等最上妙法。摩得勒伽藏菩萨摩诃萨之所修行。所谓劝乐修集无上菩提。能令众

  • 那先比丘经卷下·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王复问那先言。人欲作善当前作之。须后作之。那先言。当居前作之。在后作者不益人。那先言。王渴时乃掘地作井。能趣渴不。王言。不能趣渴。当居前作井耳。那先言。以是故所作当居前。那先问王。饥时

  •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道宣

    唐麟德元年终南山释道宣撰夫三宝利见其来久矣。但以信毁相竞。故有感应之缘。自汉泊唐年余六百。灵相肹向群录可寻。而神化无方待机而扣。光瑞出没。开信于一时。景像垂容。陈迹于万代。或见于既往。或显于将来。昭彰

  • 内炼金丹心法·伍守阳

    气功著作。不分卷。明伍冲虚撰于天启二年(1622年)。此书系统论述先天炁与后天气之区别;药物、鼎器之真实含义;筑基、炼己之秘诀奥窍、炼药之修习顺序;伏气、胎息之方法奥秘。说理浅近,对道家性命双修、炼精化气、炼气

  • 张惠言论词·张惠言

    词论。 清张惠言(1761—1802)撰。一卷。惠言有《词选》已著录。此编系今人唐圭璋辑录张氏《词选》中评语而成,又附《词选序》、《重刻词选原序》、《词选后序》等六文而成。计收张氏对十二位词人三十三首词之评语,约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