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谢逸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谢逸(?—1113)字无逸,号溪堂,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进士不第。后绝意仕进,终身隐居,以诗文自娱。与弟過并称“二谢”,列名《江西诗社宗派图》。政和三年卒,年未五十。《宋史翼》有传。

著有《溪堂集》十卷。词存集中,有汲古阁本《溪堂词》别出单行。其词“标致隽永”(《词统》卷四),“轻倩可人”(毛晋《溪堂词跋》)。

●卜算子

谢逸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

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

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谢逸词作鉴赏

这首词化用前人诗意或全用成句,是典型人江西诗派词风。首句“烟雨幂横塘”,句法全袭杜甫的“烟雨封巫峡”(《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韵》);三、四两句完全化用杜甫的“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下片首句“隐几岸乌巾”,可以从杜诗中找到痕迹:杜诗《小寒食舟中作》云:“隐几萧条戴鹖冠”。《北邻》诗云:“白帻岸江皋”。《南邻》诗云:“锦里先生乌角巾”。乌巾、白帻,都是头巾,岸,露额也。至于“细葛含风软”,则全用杜诗《端午日赐衣》成句。

下片一、二句,描写的是隐者的服饰和神态。不论是用词,还是意境,都是从杜诗演化来的。下片三、四句,“避俗翁”,指陶渊明,陶为柴桑人,故云。杜甫就明明说过“陶潜避俗翁”(《遣兴五首》其三)。“孤云”,出自陶诗“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咏贫士七首》其一)。杜诗亦云:“百鸟各相命,孤云无自心”(《西阁二首》其一)。杜诗《幽人》又云:“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孤云,隐士之喻也。幽人,亦隐士也。陶诗“孤云”喻贫士,贫士亦隐者也。常建《宿王昌龄隐居》诗说得最清楚:“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心共孤云远”,“共”字好,“远”字用得更好,物我一体,把隐者高洁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此词上片写景,描画出了隐者所处的环境。烟雨空濛,水色天青,横塘潋滟,吴江潺湲,风景如画,使人心静神远,几欲忘却浊世尘寰。下片写人,乌巾葛衣,俨若神仙,心逐孤云,隐自恬淡。山水寄幽情,此之谓真隐士也,境是仙境,人是高士,境界和谐完美,难怪前人评曰,“标致隽永,全无香泽,可称逸调。”(《词统》卷四)

●蝶恋花

谢逸

豆蔻梢头春色浅。

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青玉碾。

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

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谢逸词作鉴赏

此词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女子春日里见春燕双飞而自悲独居、油然怀远的情怀。全词感情曲折多变而又深婉不露,极尽婉约之美。

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既明写春色尚浅的初春时节,又暗指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这句是笔意双关,合写初春和少女。下两句则分写。第二句,写春天到来,天气和暖,闺中少女起床后换上新做好的薄薄的纱衣。第三句写和缓的春风徐徐拂动着薄薄纱衣的长袖,从服饰的描写中,使人想见少女楚楚动人的身姿。“红日”句开始微微透出春闺中孤寂无聊的气息。此句写红日高照的时刻,少女才春睡醒来,穿好衣服,慵懒地卷起帘幕。上片结尾一句,写生机勃勃的春燕楼阴中比翼双飞,轻盈自,这情景不由得触动了少女的情怀。春风中燕双飞,而春闺中人独居,人不如燕,虽然不明说“恨”字,而意中怨恨之情格外深沉。闺中人不及空中燕,这一反衬,悲慨之感顿出。

下片写少女由双燕齐飞触发的怀人情思。过片三句写少女梳妆之精心和首饰之精美。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青玉碾”,指步摇上的饰物用青玉细细磨成的。极言首饰之华贵精致。所插花枝的式样新颖别致,是通常的式样中所没有的。缀以巧妙制作的蜜蜂,栩栩如生,花叶上起伏颤动。“独倚”句中的“独”字与上片的“双”相呼应。凝望,全神贯注的长时间地眺望。结尾一句写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并没有出现,视野远处,只有“一川烟草平如剪”。以景结情,余韵袅袅,十分飘逸。必欲盛妆以后才倚阑眺远,可见她是满怀希望今天能盼到心上人儿归来的,但见到的还是只有那一平如剪的带着烟雾的芳草地。开始时越是满怀希望,而今越是大失所望。可以想象得出少女极度失望的情状。此处以景收结,含蓄蕴藉,余韵深长。

谢逸的词,既具花间之浓艳,复得晏欧之婉柔,本词即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艺术风格。

●江神子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

水溶溶,飏残红。

“渡舟横,杨柳绿阴浓。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

粉香融,淡眉峰。

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谢逸词作鉴赏

此词抒写了异地思乡怀人的情怀。全词风格清丽疏隽,写景抒怀自然天成,写得情意荡漾,凄恻感人,似肺腑中流出。

起首一句源于杜牧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春暮夏初的时候,地点野外村郊临水的路边。这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轻风中微微飘扬的酒旗。目光下视,才看到杏花村酒馆。以下的写景抒情,都从此生发开去。

接着两个三字短句写眼前景象:“水溶溶,飏残红”。一句写水,一句写风。溶溶,流动貌。碧波粼粼,是令人心清气爽的美景。可是后句便迥然不同了:“飏残红”。“红”本已“残”,何况又“飏”!此时见“残红”,词人兴起的思绪是伤春即逝的悲情。

“野渡舟横”用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原诗虽写景如画,野趣盎然,但诗人的寥落之感,悠然可见。宋初的寇准把韦诗衍为两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意境仍出一辙。总之,“野渡舟横”四字,暗示“杏花村馆”前的凄清冷落,给予词人的感受,应与“飏残红”同。但接下去一句,“杨柳绿阴浓”情趣又迥异了:一湾江水,两岸杨柳,绿叶成阴,遮蔽天日,别有一番幽美情趣。

“水溶溶”以下四句,这幅用淡墨扫出的画图中,前两句是近景,后两句是远景;一、四句使人鼓舞,二、三句使人神伤;以景衬情,巧妙地透视出词人感情上泛起的微波。至“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几句,词中才正面显现出人物来。江南山色,连绵无际,如何能望尽(“望断”)呢?这个“远”字,如王维写终南山峰接连不断:“连山接海隅”(《终南山》),也如杜甫写泰山的绵亘旷远:“齐鲁青未了”(《望岳》)。山远,路遥,所思之人,望而不见,所能望见的,只是“草连空”。这三个字,如秦观的“天连哀草”意味。不过谢词的三句是连成一气的:所见者是山色烟云,芳草树木,一片大自然景色,所不见者是人!于是,词人铺叙直陈,把满腔心事和盘托出了。

过片三句写“人不见”之后,词人脑海中展现出楼外夕阳西下,不久,暮霭渐深,晚烟朦胧这样一幅往日见贯的温馨旖旎的画面。这充满神奇色彩的环境里,一位“晚妆初了”的美人出现了。词人用借代手法,不正面写人的丰姿神采,花容月貌,只闻到她暖融融的脂粉香,只看到她那淡扫的蛾眉。这三句写环境用实笔,写人则虚中寓实,用侧笔。接着,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直述其事,加以补叙:“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粉香眉淡,那是去年,是相见画屏中的时候。这五句都是记叙往事。“夕阳”三句之意境重现脑际,空灵超脱,而“记得”两句,则完全是写实之笔。既见清空,又复质实,虚实方可相生。

最后以感叹作结:“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万水千山,芳草连天,“人不见”,是肯定的了。人陷入难以解脱的苦闷中时,常常会作自我慰藉,强求解脱。这个结尾便是。南朝宋谢庄《月赋》云:“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此词末韵虽只化用其中一句,实亦包孕全部四句之意。以此收尾,称得上是“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江顺诒《词学集成。法》)的一个较好的结尾。

传说,作者过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时,曾题此词于壁,观者如云。可见此词名重于当时。究其妙处,合用清丽疏隽四个字。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

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

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此为春闺怨词。

谢逸词作鉴赏

一开始词人用浓墨重彩,描绘出一幅春日冶游图景,“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虽无一字及人,而人其中。“暄风”,即春风。萧纲《纂要》:“春曰青阳……风曰阳风、春风、暄风、柔风、惠风。”“迟日”,即春日。《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而暄、迟二字,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春光闹”显然是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化用,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葡萄水绿“乃以酒喻水,本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将春水比作葡萄美酒,则暗示着游春者为大好春光陶醉,不徒形容水色可爱。

春天的良辰美景同时便是触发隐衷的媒介。上片歇拍“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二句,就是由乐转悲的一个过渡。虽然看起来只是写景,似乎船儿划到一个开阔去处,水平岸低,时闻杜鹃。“芳草”,“杜鹃”等语汇与意象有其特殊的内容积淀。芳草萋萋的景色,常回来暗示着情亲者的远游未归。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不如归去”的鸟语,更坐实和加重了这一重暗示。如范仲淹《子规》:“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春游归来,兴尽怨生。只“未寝”二字,便写出女主人公愁极失眠,同时完成了时间由昼入夜的转换,一石二鸟。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这个不眠的春月夜,女主人公独个儿喝起闷酒来了。“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两句之妙,妙由花影而见月,由醉颜而示闷。空灵蕴藉,颇有余韵。“花影”由廊外移入“廊腰”,可见女主人公花下对月独酌已久。而喝闷酒最易醉人,看她已不胜酒力,面泛红潮了。如此复杂的心绪,如此难状之情景,词人笔下表达得竟是如此轻灵。虽“语不涉己”,已“若不堪忧”。

这首词巧用比兴与暗示,用语措词空灵多变。虽然词中袭用了“花间派”词的传统手法,但风格婉约,自有一番动人魅力。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一·彭定求
  张伯寿·唐圭璋
  第十六出 飞舸·李渔
  ◆郭宣慰昂(野斋集)·顾嗣立
  第四折·张国宾
  楔子 第一折·郑廷玉
  我底记忆·戴望舒
  三集卷二十八·乾隆
  七言巻三十八·洪迈
  五言巻十二·洪迈
  巴黎的秋夜·刘半农
  卷二百三十九·陈廷敬
  卷六百十九·佚名
  卷四·蔡正孙
  张乔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出 双订·李渔

    〖玉女步瑞云〗〖传言玉女〗(生上)海郡荒凉,恶杀此时游况。〖瑞云浓〗准备着月明归舫。小生柳毅,别了张伯腾,来到东海访友。不料此地甚是荒凉,游兴萧然之极。欲返山阴之棹,又为地主苦留。终日坐在旅邸之中,好生寂寞。今日天气

  • 卷374 ·佚名

    王安石 久雨 煤炱著天无寸空,白沫上岸吹鱼龙。 羲和推车出不得,河伯欲取山为宫。 城门昼开眠百贾,饥孙得糟夜哺翁。 老人惯事少所怪,看屋箕踞歌南风。 王安石 句 哀俗易高名已振,途险难尽学须强

  • 卷二十九·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二十九   元 方回 编 旅况类 易旅卦曰旅琐琐斯其所取灾男子生而有四方之志宁终老守乡井乎一有所役而不能遽归则有旅琐琐之忧虽富贵得志犹不无鞅掌之叹而况於贫贱不得志之人此旅况诗所以

  • 卷一百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三池类【附沼】五言古首夏泛天池       【梁】武 帝薄游朱明节泛漾天渊池舟楫互容与藻苹相推移碧沚红菡萏白沙青涟漪新波拂旧石残花落故枝叶软风易出草宻路难披山池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宣南杂俎》·张次溪

    (清)艺兰生 辑●目录宣南杂俎 梨园竹枝词老斗像姑学戏试喉出台站台唱戏上座赶条斟酒搳拳代酒飞座留条摆酒装烟清唱生日摆饭拜节索鞾听戏吃醋角口隐语结盟堂会逛天宁寺逛琉璃厂下天津改籍出籍老班娶妇师父跟班题后三絶

  • 卷一百十八·杨士奇

    永乐九年八月庚寅朔升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诸将为都指挥同知济州卫指挥同知王南帖木儿府军左卫指挥同知王或大兴左卫指挥同知郭玉羽林前卫指挥同知张兴陈荣长吉帖木儿俱为指挥使指挥佥事失刺班为指挥同知千户贾兴晃合

  • 四二九 广西巡抚吴虎炳奏遵旨查明实无应留应还书籍折·佚名

    四二九 广西巡抚吴虎炳奏遵旨查明实无应留应还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初八日广西巡抚臣吴虎炳跪奏,为遵旨覆奏事。本年六月廿三日钦奉谕旨,令总裁等查检应发还各书,开单行知该督抚,酌委便员赴翰林院领回,给还本家,永远珍藏

  • 日本国志叙·黄遵宪

    《周礼》小行人之职,使适四方,以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顺逆为一书,以反命于王。其春官之外史氏,则掌四方之志。郑氏日:"谓若晋之乘、楚之椅杌是也。"古昔盛时,已遣糟轩使者于四方,采其歌谣,询其风俗。又命小行

  • 刘容传·宋濂

    刘容字仲宽,其祖先本西宁青海人。太祖平西夏,将西宁民迁于云京,刘容父海川举家随迁云京,从此为云京人。刘容自幼聪敏,稍大就喜读书,也善骑射。中统初年(1260),受国师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专掌管府库。至元七年(1270),世祖因闻知

  • 卷一百六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选举宋太宗时梁颢初举进士不中第留阙下献疏曰臣历观史籍唐氏之御天下也列圣间出人文阐燿尚且渴於共治旁求多彦设科之

  • 郭秉文·周诒春

    郭秉文 字鸿声。年三十八岁。生于江苏上海。已婚。女一。初毕业于上海洛里学校。任该校教员。及上海嘉兴杭州各地税关征收员。光緖三十二年。自费游美。入吴思德学校。光緖三十四年。入吴思德大学。习理科。宣统三年

  • 仲春纪第二·吕不韦

    仲春一曰: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包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始雨水,桃李华,苍庚鸣,鹰化为鸠。天子居青阳太庙,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

  • 通变论·公孙龙

    【原文】曰:二有一乎?曰:二无一。曰:二有右乎?曰:二无右。曰:二有左乎?曰:二无左。曰:右可谓二乎?曰:不可。曰:左可谓二乎?曰:不可。曰:左与右可谓二乎?曰:可。曰:谓变非变,可乎?曰:可。曰:右有与,可谓变乎?曰:可。曰:变奚?曰:右。

  • 卷五十四·佚名

    △优波离因缘品中尔时彼等亲友二人。见辟支佛飞腾虚空游行无碍。心大欢喜。遍身踊跃不能自胜。合十指掌。敬礼尊者辟支佛足。乞如是愿。愿令我等。於未来世。恒常值遇如是教师。或更胜者,彼所说法。我等闻已,速即知解。

  • 因明正理門論本·欧阳竟无

      大域龍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爲欲簡持能立能破義中真實.故造斯論。   [一]宗等多言說[二]能立. 是中唯隨自意樂 爲所成立說名宗. 非彼相違義能遣。   宗等多言說能立者.由宗因喻多言辯說他

  • 庄严净土分第十·朱棣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刘虬曰】言如来作菩萨时。在然灯佛所。于法毕竟无所得。离所取也。   【六祖曰】然灯是释迦牟尼佛

  • 国朝宋学渊源记·江藩

    又名《宋学渊源记》。清江藩著。上、下及附录三卷。以记述清代宗宋儒义理之学学者的学术思想、师承渊源为主要内容,故名之。上卷记孙奇逢、李中孚等北方学者,下卷记张履祥、朱泽云等南方学者,附录卷记彭绍升等亦儒亦禅的

  • 词律校勘记·杜文澜

    词论。 清杜文澜(1815—1881)撰。二卷。文澜有《古谣谚》已著录。此编为校勘万树《词律》一书而作。杜氏极重视万氏《词律》,“研究之际,旁及他书,偶有发明,笔之简首,岁月既久,所记遂多”,而成是编。杜氏所校,广涉词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