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後传卷七    宋 陈傅良 撰

宣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有传说在章指】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六月齐人取济西田

外取邑不书虽取诸我不书【据传襄二十六年齐取我高鱼】必有归之者也然後书是故济西田书取讙阐书取

秋邾子来朝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

书遂伐楚言志不在蔡也书遂侵宋言志不在陈也【说在僖四年】南北之势於是始也後十五年而宋楚平後五十年而晋赵武楚屈建同盟于宋诸夏之君分为晋楚之从矣南北之势於是始故谨书之也自是讫春秋师再有事无言遂者矣言遂者非与国伐盟主【齐侯伐卫遂伐晋事在襄二十三年】则盟主伐与国也【晋士鞅侵郑遂侵卫传曰卫叛晋也事在定八年】

晋赵盾帅师救陈

书救陈何楚由是始伯也於是楚救皆不书【据传蒍贾救郑鬬椒救郑之类】

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伐郑

此晋赵盾以诸侯之师伐郑则其曰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伐郑何大夫初用诸侯也灵公之世兵车之会自参以上贬人之於是黜赵盾以其用诸侯也春秋不以大夫用诸侯故书曰晋赵盾帅师救陈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帅于棐林伐郑则不以大夫用诸侯之辞也【公羊曷为不言赵盾之师君不会大夫之辞也】

冬晋赵穿帅师侵崇晋人宋人伐郑

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

战未有书大夫者於是书宋华元郑公子归生大夫初主战也自此战皆书大夫战不书大夫者吴也吴无大夫也

获宋华元【说在获晋侯】秦师伐晋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此晋赵盾用诸侯之师曷为贬称人以晋为甚不竞也楚方图伯而晋以大夫用诸侯由是兵车之会自参以上皆贬之而自柳棼之役楚皆称子矣【九年】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臯【三传同】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葬匡王楚子伐陆浑之戎

窥周室也

夏楚人侵郑秋赤狄侵齐宋师围曹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葬郑穆公

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有谷梁传】

秦伯稻卒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传例说在章指】首弑君者公子宋也则其蔽罪於归生何归生为正卿而宋有无君之心非归生孰禁之於归生乎谋先然而弗禁则贼由归生而已矣是故归生之弑公子宋啓之不以罪宋而罪归生甯喜之弑公子鱄啓之不以罪鱄而罪甯喜董史书赵盾孔子取焉盖有合於春秋

赤狄侵齐秋公如齐公至自齐冬楚子伐郑

五年春公如齐夏公至自齐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叔姬【有传】

公自主之也於是公如齐高固使齐侯止公请叔姬焉则高固伉也【从谷梁传】

叔孙得臣卒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

凡来讥也非归宁之辞

楚人伐郑

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

赵盾之罪尝着於春秋其再见曷为无贬自宋万而下无讨贼者则九人而已矣

夏四月秋八月螽冬十月

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夏公会齐侯伐莱秋公至自伐莱【传例说在章指】大旱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有传】

晋灵公之会同皆不序自黑壤而下复序诸侯何也垂陇之役初以大夫会盟自以大夫会盟而後不序诸侯不序诸侯犹责伯者也终灵公之篇则诸侯无贬矣以其不胜贬序之可也是故春秋自隐而下君恒称君贬人之故诸侯多贬辞焉自文而下大夫恒称大夫贬人之故大夫多贬辞焉诸侯不胜贬则政在大夫矣大夫不胜贬则陪臣执国命矣

八年春公至自会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有公羊传】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

大夫卒恒称名则其兼字之何自是仲氏世为卿故讥之也【本刘氏】其不言公子仲遂蒙上文也大夫卒竟内不地【据定五年季孙意如卒于房】竟外地【据成十七年公孙婴齐卒于狸脤】

壬午犹绎万入去龠【有公羊传】戊子夫人嬴氏薨晋师白狄伐秦楚人灭舒蓼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旣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谷梁有传】城平阳楚师伐陈

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公至自齐夏仲孙蔑如京师齐侯伐莱秋取根牟

取言公【据四年伐莒取向以前皆言公】取不言公非公命也自宣而下征伐在大夫矣【此年取根牟成六年取鄟襄十三年取邿皆微国也】

八月滕子卒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晋荀林父帅师伐陈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

诸侯卒虽不出竟地之

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宋人围滕楚子伐郑晋郤缺帅师救郑

书救郑何楚伯也元年救陈今年救郑而辰陵之盟序陈郑於楚子之下遂以诸侯予楚矣

陈杀其大夫泄冶【谷梁有传】

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齐人归我济西田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己巳齐侯元卒齐崔氏出奔卫【传例说在章指公羊世卿非是】公如齐五月公至自齐癸巳陈夏徵舒弑其君平国六月宋师伐滕公孙归父如齐葬齐惠公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

自顷王而下王室无聘鲁者於是再聘而王季子实来则已尊矣

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

取根牟不书师此其书归父何伐邾犹公命也取绎非公命也宣公而下征伐在大夫故自取绎凡取皆不书其人【据昭元年传季武子伐莒取郓但书取】自伐?凡伐皆不书公

大水季孙行父如齐冬公孙归父如齐齐侯使国佐来聘饥楚子伐郑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序楚子於陈侯郑伯之上初予楚以伯也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秋晋侯会狄于櫕函

此外会也曷为书之如吾君内之也楚方倡义於天下而晋孜孜於羣狄至往会焉晋卑甚矣是故楚庄王之春秋晋有诸侯之事不悉书也於宣三年晋侯伐郑不书五年荀林父伐陈不书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

楚亟称子矣自宋万而下无讨贼者虽讨之不以其罪且百年於此则楚之讨夏徵舒其不曰楚子何春秋之法惟讨贼不以内外贵贱恒称人是故杀大夫恒称国或称人杀他国之大夫恒称人或称君【据昭四年杀庆封】惟讨贼讫春秋称人以是为国人杀之也

丁亥楚子入陈

於是楚子为陈夏氏故伐陈谓陈人无动将讨於少西氏遂入陈杀夏徵舒则曷为不书入而后杀【据晋文先书入曹後书执曹伯】予之以讨贼之义也书入而后杀是以利陈累庄王也不以利陈累庄王则讨贼一事也入一事也入虽君将贬人之於是称楚子楚强甚矣终庄王一篇虽围灭无贬辞固进楚也亦忧楚也

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凡奔非其罪纳之者罪也则但书纳公孙宁仪行父与君淫者也则其不书奔何微二子则楚师不出徵舒不讨灵公不葬然则宜纳者也则其书纳何二子足以免於奔而已矣而纳之者楚子之过也

十有二年春葬陈灵公楚子围郑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

大夫尝主战矣犹未敌君也以大夫敌君於是始甚矣大夫强也鞌之战不惟敌君且盟齐於师矣

秋七月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有传】

此晋先縠宋华椒卫孔逹也曷为贬称人犹曰人自为盟也人自为盟自鹿上以来未之有也於是再见其再见何中国久无伯也由救郑之後大夫会伐自参以上皆不书至是会盟亦不书矣

宋师伐陈卫人救陈

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夏楚子伐宋秋螽冬晋杀其大夫先縠

十有四年春卫杀其大夫孔达

清丘之盟晋以卫之救陈晋讨焉孔达曰苟利社稷请以我说於是自杀卫人以说於晋而告於诸侯称国以杀其君意也是故苟其君意虽孔达书杀苟非君意虽公子遂为宣公杀惠伯不书也

夏五月壬申曹伯寿卒晋侯伐郑秋九月楚子围宋葬曹文公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

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吾大夫始特会楚也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凡平不书必关於天下之故也而後书有与楚平者矣於陈不书【文九年】於郑不书【宣十年】至宋始书之宋尝及楚平矣【僖二十四年宋及楚平】至庄王始书之必宋从楚必庄王得宋天下将有南北之势春秋特致意焉

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

楚灭国书君将矣此其称师何灭国之大夫犹贬也是故荀林父灭潞氏不书随会灭甲氏不书灭国以其君归皆称爵如楚人灭弦弦子奔黄楚人灭顿以顿子牂归楚人灭胡以胡子豹归第言奔者不名之以归者名之

秦人伐晋

此秦伯也【桓公】

王札子杀召伯毛伯【谷梁有传】

两下相杀虽王卿士不书【据传昭十二年刘献公杀甘悼公十八年毛得杀毛伯过之类】此何以书斥王之辞也於是王孙苏与召氏毛氏争政使王子杀召戴公及毛伯卫王孙家人也而争政王子一日而杀二卿则讥不但在其人也是故终春秋才一再书之王札子杀召伯毛伯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皆斥君之辞也【传云王子捷】

秋螽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娄初税【三传同从公羊】冬蝝生饥【有传】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此士会也於是献狄俘晋侯请於王王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太傅则何以亦书人灭终不可以无贬也

夏成周宣榭火【有传谷梁周灾不志非是】秋郯伯姬来归冬大有年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丁未蔡侯申卒夏葬许昭公葬蔡文公六月癸卯日有食之己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

同盟至新城而再见断道之後不曰同盟者寡矣

秋公至自会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公谷左氏母弟称弟例不取】

公弟者何非见大夫也【本何休】非大夫不卒而卒叔肸贤之也【本谷梁】贤之所以恶宣公也凡先君之子称公子有谓称弟是故宋地辰兄弟也一篇之间讥称宋公之弟辰无讥则从其恒称为公子地陈公子招一人也讥称陈侯之弟招无讥则从其恒称为公子招故不弟称弟不友称弟不弟称弟传曰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罪在招也不友称弟传曰秦伯之弟鍼出奔晋罪秦伯也叔肸称弟恶宣公也

十有八年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公伐?

自是内不言君将征伐在大夫矣

夏四月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甲戌楚子旅卒【有公羊传】公孙归父如晋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归父还自晋【有传】至笙遂奔齐【三传同】

 

陈氏春秋後传

<经部,春秋类,陈氏春秋後传>

猜你喜欢
  卷之四·子华子
  卷第一·黄绾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
  第四章 《大学》——伦理与政治·林语堂
  卷一·袁燮
  尚书考异卷五·梅鷟
  春秋纂言总例卷五·吴澄
  卷八·王天与
  第三 内揵 2·王诩
  译文 卷七 出处·朱熹
  分身集会品第二·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唐慧琳
  评对于西洋文明态度的讨论·太虚
  无字宝箧经·佚名
  大毗卢舍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大成就仪轨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刘衍文

    余常谓:后之言诗者,或宗唐,或尚宋,而不读清诗,或于清诗不甚了了者,纵能作诗,亦作不好诗,或作不出好诗也。诗至清,诗之多样化始齐全,诗之艺术性始高妙,诗词曲之界限始清晰,而诗之立论亦齐头并进,各有专门之特色可观。分而言之:一、唐

  • 彊村语业·跋·朱祖谋

    右彊村语业三卷,前二卷为先生所自刻,而卷三则先生卒后据手稿写定补刊者也。先生始以光绪乙巳,从半塘翁恉,删存所自为词三卷,而以己亥以前作为前集,曾见庚子秋词、春蛰吟者为别集附焉。后又增刻一卷而汰去前集别集,即世传彊村

  • 卷二百九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九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芸隐勌游稿施枢字知言号芸隐浮玉人绍定初累举不第从辟入呉摄庾台幕往来锦溪间富吟咏自为序云余萍泛不羁毎多感赋暇日搜故箧得可意者百篇题曰芸隐勌

  • 卷一百二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二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六 文彦博 留守相公宠示东田讌集诗依韵和呈 尝同徐勉构东田花竹成隂雨後天为爱宪台寛白简得随相府赏红莲清樽屡釂吟情逸红袖频翻舞态妍归兴直须三皷尽月

  • 卷三十·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三十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五十七首【元佑三年戊辰官翰林学士时作】 慎按是年春省试先生知贡举自元日诗以下至游西池八首应编戊辰卷首施氏

  • 苏诗续补遗巻下·施元之

    宋 苏 轼 撰钱塘冯 景 补注今体诗二百九十三首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莱公昔未遇寂寞在巴东闻道山中树犹余手种松江山养豪俊礼数困英雄执版迎官长趋尘拜下风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宋史寇凖传字平仲华州下邽

  • 刘将孙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将孙(1257—?)字尚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刘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江书院山长。事迹见《新元史。刘辰翁传》。有《养吾斋集》四十卷,久佚。《四库总目提要》云:“将孙以文名于宋末,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时有小

  • 卷一百四·杨士奇

    永乐八年五月○丁卯朔 车驾将发顺安镇营外四山云气洁白如练赐高峰名白云山遂行将至胪朐河 上登山四望俯临河流立马久之赐胪朐河名饮马河营于平漠镇△是日兵部言羽林前卫故指挥同知贾浩子福等三十一人俱以父功免比试

  • 卷二十二·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二十二雍正九年春二月戊午训励军营将士上谕大学士等曰准噶尔父子济恶背天逆理狡狯百端为边方之巨患朕继述先志绥靖西陲特遣两路大兵声罪致讨数

  • 陈奇瑜传·张廷玉

    陈奇瑜,字玉铉,保德州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初任洛阳知县。天启二年(1622)升任礼科给事中。杨涟弹劾魏忠贤时,奇瑜也曾上书猛烈抨击忠贤。六年春,奇瑜由户科左给事中出任陕西副使,又升为右参政,负责守护南阳。崇祯元

  • 卷一百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五乐考乐歌明洪武元年圜丘乐章迎神中和之曲昊天苍兮穹窿广覆焘兮龎洪建圜丘兮国之阳合衆神兮来临之同念蝼蚁兮微衷莫自期兮感通思神来兮金玉

  • 提要·应撝谦

    【臣】等谨案古乐书二卷国朝应撝谦撰防谦字嗣寅仁和人是书上卷论律吕本原大防本蔡氏新书而叅以注疏及朱子之説下卷论乐器制度则本陈祥道礼书及李之藻頖宫礼乐疏者为多议论醇正考订简核颇得要领其间立説之未合者如六十

  • 卷二十七·佚名

    <经部,诗类,毛诗李黄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二十七  宋 李樗黄櫄 撰楚茨刺幽王也政烦赋重田莱多荒饥馑降丧民卒流亡祭祀不飨故君子思古焉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

  • 卷七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七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七十七宗庙制度书益稷合止柷敔【注柷状如漆筩而有椎合之者投椎其中而撞之敔状如伏虎背有刻所鼓之止乐】诗颂有瞽鼗磬柷圉【传柷木椌也

  • 卷六·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六【庚桓王十辰九年】十有一年【齊僖三十年晉緡四年衛宣十八年蔡桓十四年鄭莊四十三年曹莊公射姑元年陳厲六年?靖三年宋莊九年秦出子三年楚武四十年】春正月齊人衛人鄭人盟于惡曹【惡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地相品第三   問曰.得初地菩薩有何相貌。答曰.   菩薩在初地  多所能堪受. 不好於諍訟.  其心多喜.悅.   常樂於清淨.  悲心愍眾生. 無有瞋恚心.  多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七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七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四法品第五之二 四智者。谓法智类智他心智世俗智。法智云何。答缘欲界行诸无漏智。缘欲界行因诸无漏智。缘欲界行灭诸无漏智。缘欲界行能断道诸无

  • 地理五诀·赵玉材

    《地理五诀》,是清代乾隆年间赵九峰所著。全书共分八卷,将唐宋以来历代的风水名著进行了整理摘录,并进行理论发展与补充,堪称风水界的最简洁的集成书与工具书。该书的特点在于归纳的系统性,龙、穴、砂、水分别归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