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庸集解原序

中庸之书子思子之所作也昔者曾子学于孔子而得其传矣孔子之孙子思学于曾子而得其所传于孔子者焉既而惧夫传之久逺而或失其真也于是推本所传之意质以所闻之言更相反覆作为此书孟子之徒实受其説孟子没而不得其传焉汉之诸儒虽或传诵然既杂乎传记之间而莫之贵又莫有能明其所传之意者至唐李翺始知尊信其书为之论説然其所谓灭情以复性者又杂乎佛老而言之则亦异于曾子子思孟子之所传矣至于本朝濂溪周夫子始得其所传之要以着于篇河南二程夫子又得其遗防而发挥之然后其学布于天下然明道不及为书今世所传陈忠肃公之所序者乃蓝田吕氏所着之别本也伊川虽尝自言中庸今已成书然亦不传于学者或以问于和靖尹公则曰先生自意不满而火之矣二夫子于此既皆无书故今所传特出于门人所记平居问答之辞而门人之説行于世者唯吕氏游氏杨氏侯氏为有成书若横渠先生若谢氏尹氏则亦或记其语之及此者耳又皆别自为编或颇杂出他记盖学者欲观其聚而不可得固不能有以考其异而防其同也熹之友防稽新昌石君子重乃始集而次之合为一书以便观览名曰中庸集解复第其録如右而属熹序之熹惟圣门传授之微防见于此篇者诸先生之言详矣熹之浅陋盖有行思坐诵没世穷年而不得其所以言者尚何敢措一辞于其间然尝窃谓秦汉以来圣学不传儒者唯知章句训诂之为事而不知复求圣人之意以明夫性命道德之归至于近世先知先觉之士始发明之则学者既有以知夫前日之为陋矣然或乃徒诵其言以为髙而又初不知深求其意甚者遂至于脱略章句陵籍训诂坐谈空妙展转相迷而其为患反有甚于前日之遗陋者呜呼是岂古昔圣贤相传之本意与夫近世先生君子之所以望于后人者哉熹诚不敏私窃惧焉故因子重之书特以此言题其篇首以告夫同志之读此书者使之毋跂于髙毋骇于竒必沈潜乎句读文义之间以防其归必戒惧夫不睹不闻之中以践其实庶乎优柔厌饫真积力久而于博厚髙明悠久之域忽不自知其至焉则为有以真得其传而无徒诵坐谈之矣抑子重之为此书采掇无遗条理不紊分章虽因众説然去取之间不失其当其谨密详审盖有得乎行逺自迩登高自卑之意虽哀公问政以下六章据家语本一时问答之言今从诸家不能复合然不害于其脉理之贯通也又以简帙重繁分为两卷亦无他义例云淳熙癸卯春三月新安朱熹序

猜你喜欢
  墨子閒詁卷一·孙诒让
  卷九·蔡清
  卷二十二·汪克宽
  第六章 7·辜鸿铭
  卷八十·卫湜
  卷三十七·江永
  卷一·李光地
  卷十·季本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唐慧琳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佛说大阿弥陀经卷下·佚名
  卷六十五·佚名
  佛说犊子经·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顺权方便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韦庄

    钦定四库全书 浣花集卷三       唐 韦庄 撰今体诗凡三十九首 洛阳吟【时大驾在蜀巢宼未平洛中寓居作七言】 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昇仙如今父

  • 补遗卷十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补遗卷十二器用屏风赋【二首        明】赵时春屏风以方挺四树斲断其枝崇牙枞窿黏黑为仪内藏其质素纸覆之设格玲珑陆丽差池光明正平盎于背粹于面君子攸宜又皓白皑皑洁如明月月出西方

  • 卷二十·陈衍

    ●元诗纪事卷二十侯官陈衍辑杨允孚达不花郑元佑周伯琦贡师泰◆杨允孚允孚字和吉,吉水人。滦京杂咏○滦京杂咏北顾宫庭暑气清,神尧圣禹继升平。今朝建德门前马,千里滦京第一程。 【 此以下多述途中之景,行幸上京,盖云避暑也

  • 卷二十五·范成大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石湖诗集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二十五宋 范成大 撰小峨眉【并序】近得灵璧古石絶似大峨正峰名之曰小峨眉东坡常以名卢山恐不若此石之逼真也作小峨眉歌以夸之三峨参横大峨高奔崖侧势倚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七·徐乾学

    元纪二十五【起柔兆涒滩正月尽彊圉作噩六月凡一年有竒】顺帝至正十六年春正月壬午朔改福建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为福建行中书省 是日张士诚弟士徳陷常熟州时江隂羣盗互相吞啖江宗三朱英分党戕杀宗三将入城杀英时英就招安

  • 读礼通考卷七十九·徐乾学

    丧仪节四十二天子为亲藩外戚制服临丧仪后汉书礼仪志诸侯王贵人公主公将军特进薨使者治丧百官防送如故事明帝时东海恭王薨帝出幸津门亭发哀晋书安平献王孚以泰始八年薨武帝于太极东堂举哀三日再临丧亲拜尽哀及塟又幸都

  • 客座赘语序·顾起元

    余顷年多愁多病,客之常在座者,熟余生平好访求桑梓间故事,则争语往迹近闻以相娱,间出一二惊奇诞怪者以助驩笑,至可裨益地方与夫考订载籍者,亦往往有之。余归置于耳,不忍遽忘于心,时命侍者笔诸赫蹄,然什不能一二也。既成帙,因命之

  • 七十七 曹寅李煦奏陈织造事宜六款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六月 管理江宁织造臣曹寅、管理苏州织造臣李煦谨奏,为敬陈管见,仰祈睿裁事。 窃臣寅于康熙四十六年冬盐差任满复命,十二月十八日陛见。蒙皇上垂问,随具摺条陈织造事宜六款。于四十七年二月初三日面奉圣谕:除修

  • 弁 言·林语堂

    我曾应美国一书局邀请写这篇个人传略,因为藉此可得有机会以分析我自己,所以我很喜欢的答应了。从一方面着想,这是为我的多过于为人的;一个人要自知其思想和经验究竟是怎样的,最好不过是拿起纸笔一一写下来。从另一方面着想

  • 二十六  明鬼·墨子

    子墨子言曰:“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正。是以存夫为人君臣上下者之不惠忠也,父子弟兄之不慈孝弟长贞良也,正长之不强于听治,贱人之不强于从事也。民之为淫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退无罪

  • 诗故卷七·朱谋玮

    明 朱谋玮 撰小雅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何所刺之刺不平也曰尹氏大师托词之婉也何以不平尊宠姻亚斥逺君子为政偏颇不均平也曰不平曰国均曰式夷曰不佣曰国成诗中凡七言之书曰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党无偏王道平平今也不均不

  •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佚名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lsquo;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

  •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九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此已下仍释法云地。二佛子已下。一段三行半经。明此位菩萨如实知十种化法。经云。以如是上上觉慧如实知众生业化者。明一切众生以自烦恼所造业。自化其形及所居境土。一一自成自形。及所居境土所有受用

  • 李氏学乐录·李塨

    二卷。清李塨(1657—1733)撰。李塨字恕谷、刚主,直隶蠡县(今属河北)人。李塨曾向毛奇龄学习五音七声十二律以器色相配之说。作有《宫调图》、《七调全图》、《十二律旋相为宫隔八相生合图》、《五音七声十二律器色七字

  • 仇史·佚名

    历史小说,二回,未完。作者原署“痛哭生第二著”,姓名、身世无考。载日本东京留学生会馆编《醒狮》第一、二期,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七年(1905)九月出版。其有《凡例》称“是书专欲使我四万万同胞,洞悉前明亡国之惨状,充溢

  • 春秋左氏传小疏·沈彤

    一卷。清沈彤撰。此书专以订正杜注孔疏以及赵汸、顾炎武诸人补正杜注所出现之错误。如襄公二十五年《传》:“赋车兵徒兵”,杜注云:“年兵甲士”,孔疏云:“知非兵器者,上云数甲兵,下云甲楯之数,故知此兵谓人也。”沈氏以为此处

  • 诗地理考·王应麟

    宋王应麟撰,六卷。 其书全录郑玄《诗谱》,又旁采《尔雅》、《说文》、《地理志》、《水经注》及先儒之语中涉及《诗经》地名著作,荟萃成编,然采录遗失,皆案而不断,故得失往 往并存。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

  • 礼文手钞·颜元

    礼文手钞,五卷,清颜元撰,子朱子曰:「凡礼有本有文。自其施于家者言之,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其本也;冠、昏、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体,固不可一日而不修,其文又皆所以纪纲人道之始终,虽其行之有时,施之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