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卷十三
与郭邦逸
君子义以为质,得义为重,失义为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轻重荣辱,惟义与否,科甲名位,何如损于我,岂足言哉!
圣贤与我同类,此心此理谁能异之。
气禀益下,其工益劳,此圣人、贤人、众人之辨也。
古人惟见得此理,故曰「予何人也,舜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学者必已闻道,然后知其不可须臾离,知其不可须臾离,然后能戒慎不睹,恐惧不闻。
与潘文叔
今日风俗已积坏,人才已积衰,公储民力已积耗。惟新之政,亦良难哉。
与薛象先
荆公之学,未得其正,而才宏志笃,适足以败天下。
天下之理但当论是非,岂当论异同?异端之说出于孔子。
此理所在,岂容不同!不同此理,则异端矣。
与罗春伯
来书乃谓‘自家屋里人',不亦陋乎?来书言朱、林之事,谓‘自家屋里人,自相矛盾'。不知孰为他家?古人但问是非邪正,不问自家他家。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舍邪而适正。至其怙终不悛,则当为「决」之上六矣。舜于四凶,孔子于少正卯,亦治其家人耳。
与郑溥之
此心之灵苟无壅蔽昧没,则痛痒无不知者。国之治忽,民之休戚,彝伦之叙,士大夫学问之是非,心术之邪正,接于耳目而冥于其心,则此心之灵,必有壅蔽昧没者矣。在物者亦在己之验也。何往而不可以致吾反求之功?
格君心之非,引之于当道,安得不用极?此责难所以为恭,而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者,所以为不敬其君也。
猜你喜欢 卷四 周公篇·王通 子罕第九·孔子 第十八章 5·辜鸿铭 卷二十八·卫湜 卷六十一·程川 例言·沈廷芳 卷十·康熙 吉验篇第九·王充 檀弓疑问·邵泰衢 卷二十九·朱熹 乐者,通伦理者也(1)·戴圣 第九章 自满的危险·林语堂 僖公·僖公六年·左丘明 阎浮众生业感·佚名 答潘圆音问(八则)·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