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卷十二

与赵然道

若已汩于利欲,蔽于异端,逞志遂非,往而不反,虽复鸡呜而起,夜分乃寐,其为害益深,而去道愈远矣。

富贵利达之不足慕,此非难知者。......但一切断弃,则非道矣。知道之士自不溺于此耳,初未尝断弃之也。故曰「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所谓自得者,得其道也。夫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然则以其道而得焉,君子处之矣,曷尝断弃之哉?孟子之答彭更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志向一立,即无二事。此首重则彼尾轻,其势然也。

当今之世,谁实为有志之士也?求真实学者于斯世,亦诚难哉。非道之难知也,非人之难得也,其势则然也。有志之士,其肯自恕于此,而弗求其志哉?

所谓讲学者,遂为空言以滋伪习,......或遇箴药,胜心持之,反如文饰,......大端未尝实明,大志未尝实立,有外强中干之证,而无心宽体胖之乐......略此不察,而苟为大言以盖谬习,偷以自便,嚣以自胜,岂惟不足以欺人,平居静虑,亦宁能以自欺乎?至是而又自欺其心,则所谓下愚不移矣。

诚能于此深切着明,则自成自道、自求多福者,权在我矣。前言往行,真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引翼勉励,惟日不足,何暇与章句儒哓哓,玩囗岁月于无用之空言哉?

吾心苟无所陷溺,无所蒙蔽,则舒惨之变,当如四序之推迁,自适其宜。

礼者理也,此理岂不在我?使此志不替,则日明日着,如川日增,如木日茂矣。必求外烁,则是自湮其源,自伐其根也。

与赵咏道二

为学有讲明,有践履。《大学》致知、格物,《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辩,《孟子》始条理者智之事,此讲明也。《大学》修身正心,《中庸》笃行之,《孟子》终条理者圣之事,此践履也。

自《大学》言之,固先乎讲明矣。自《中庸》言之,「学之弗能,问之弗知,思之弗得,辩之弗明,则亦何所行哉?」未尝学问思辩,而曰吾惟笃行之而已,是冥行者也。自《孟子》言之,则事盖未有无始而有终者。

讲明之未至,而徒恃其能力行,是犹射者不习于教法之巧,而徒恃其力,谓吾能至于百步之外,而不计其未尝中也。

然必一意实学,不事空言,然后可以谓之讲明。若谓口耳之学为讲明,则又百圣人之徒矣。

若平居一有缓懈,一有凝滞,则精神立见凌夺。事至物来,固宜有困败之忧。虽然,到此若能深省痛鞭,何困之有?

塞宇宙一理耳,学者之所以学,欲明此理耳。此理之大,岂有限量?

人乃天之所生,性乃天之所命。自理而言,而曰大于天地,犹之可也。自人而言,则岂可言大于天地?

此乃尊卑自然之序,如子之不可同父之席,弟之不可先兄而行,非人私意可差排杜撰也。

与陈正己

足下尝言「事外无道,道外无事」。足下今日智虑,非知此者,特习其说,附会其私意耳。

前言往行所当博识,古今兴亡治乱、是非得失,亦所当广览而详究之。顾其心苟病,则于此等事业,奚啻聋者之想钟鼓,盲者之测日月?耗气劳体,丧其本心。非徒无益,所伤实多。他日败人事,如房囗之车战,荆公之均输者,可胜既乎?

虽儒者好辟释氏,绝不与交谈,亦未为全是。假令其说邪妄,亦必能洞照底蕴,知其所蔽,然后可得而绝之。今于其说漫不知其涯囗,而徒以其名斥之,固未为儒者之善,第不知其与栖栖乞怜于其门者其优劣又如何耶?

与张辅之

此理塞宇宙,古先圣贤常在目前,盖他不曾用私智。「不知不识,顺帝之则。」此理岂容识知哉?「吾有知乎哉?」此理岂容有知哉?

与饶寿翁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毛焉。

与张季悦

古人所贵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辩者,政欲究知人情物理,使之通达而无蒙蔽窒碍,小人异类无以窜其奸,于其言论施设,如见肺肝,则彼亦安得而不熄绝乎?

与刘伯协

区区之志,素愿扶持此理。

天下何尝无势?势出于理,则理为之主,势为之宾。天下如此,则为有道之世。......反是则为无道。......当此之时,则势专为主。

以理处心,以理论事。

人家之兴替,在义理,不在富贵。假令贵为公相,富等崇、恺,而人无义理,正为家替。若箪食瓢饮,肘绝缨见,而人有义理,正为家兴。吾人为身谋,为子孙谋,为亲戚谋,皆当如此,然后为忠。其自谋者或不然,亦是不忠于吾身矣。

理之所在,匹夫不可犯也。犯理之人,虽穷富极贵,世莫能难,当受《春秋》之诛矣。

与黄循中

某山居讲习,粗适素怀。荆门之命,固出庙朝不忘之意,然雅未有为吏之兴。

人之不可以不学,犹鱼之不可以无水。而世至视若赘疣,岂不甚可叹哉?穹壤间,窃取富贵者何限?惟庸人鄙夫羡之耳。识者视之,方深怜甚悯,伤其赋人之形而不尽人之道,至与蚁虫同其饱适好恶,虚生浪死。其在高位者,适足以播恶遗臭,贻君子监戒而已。

 

猜你喜欢
  度地第五十七·管仲
  卷九 学三·黎靖德
  尽善尽美的追求·孔子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九·周祖谟
  第十三章 9·辜鸿铭
  卷十一·郑玉
  卷六·傅逊
  齐大饥(1)·戴圣
  月令明义卷四·黄道周
  卫献公出奔(1)·戴圣
  卷二百二十·佚名
  卷四十七·佚名
  佛学与新思想·太虚
  曹溪禅之新击节·太虚
  代序一 怀李叔同先生·李叔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程武·唐圭璋

      武字楚客。理宗时人。   念奴娇   题马嵬图   蜀江城远,想连云危栈,接天穷处。惆怅烟尘回首地,双阙觚棱犹故。龙扈星联,羽林风肃,未放駣鸾去。不堪掩面,泪沾宸袖如雨。   底事当日昭阳,吹羌鸣羯,涴却霓裳舞。三十

  • 李亿·唐圭璋

      忆号草堂。千家诗中有李亿咏柳绝句。   念奴娇   镜鸾分影,望天涯肠断,消无红叶。几度秋风吹翠被,一缕幽香难灭。燕卜新梁,花移别槛,回首春如客。欢情何在,绿杨空锁愁色。   可是今古风流,小乔姝丽,只许周郎得。金

  • 第九十八回 占友妻张夫人进箴 挟兵威刘太监废帝·蔡东藩

      却说李克用还兵晋阳,正值朱全忠进攻兖郓,兖郓为天平军属境,节度使朱瑄兄弟,曾助全忠破秦宗权,全忠与他约为弟昆,倚若唇齿。见九十四回。及全忠兼有徐州,遂欲并吞兖郓,只苦无词可借,未便出师,蓦然想了一计,架诬朱瑄,但说他诏

  • 卷之二十六·佚名

    吴元年冬十月甲辰朔遣起居注吴林魏观等以币帛求遗贤于四方○乙巳置苏州卫指挥使司○徙苏州富民实濠州○上御戟门与给事中吴去疾等论政务因谓之曰吾以布衣起兵与今李相国徐相国汤平章皆乡里所居相近远者不过百里君臣相

  •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成化二十三年五月庚子朔○辛丑降兵部郎中张伦为狭西河州同知伦先为户部郎中理大同粮储失于防范以致为人侵盗虚出五十万数后朝廷遣给事中宋琮等往勾稽之奏其事命付有司治罪当赎杖还职诏以伦不职降二级除外任○壬寅保定

  • 卷之二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一○四九 湖北巡抚李绶奏续缴《通鉴纲目续编》三部及作速抽改给还缘由折·佚名

    一○四九 湖北巡抚李绶奏续缴《通鉴纲目续编》三部及作速抽改给还缘由折乾隆四十九年十月二十五日湖北巡抚臣李绶跪奏,为遵旨抽改《纲目续编》,恭折汇奏,仰祈睿鉴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五月初一日承准廷寄,钦奉上谕:前因披

  • 王圻传·张廷玉

    王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清江知县,调万安知县。升为御史,与当政宰相不和,出京为福建按察佥事,又贬为邛州判官。历任进贤、曹县两县知县,开州知州,官至陕西布政参议。奏请归家奉养父母,在淞江边筑一室,环室

  • 卷三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三十四嘉礼皇帝临雍之礼命下礼部诹吉具疏以闻徧布诸司供备豫期行取衍圣公五经博士孔氏裔俊秀五人东野氏孔氏顔氏曾氏孟氏仲氏闵氏冉氏言氏卜氏颛孙氏端木氏有氏裔各二人乘传赴京及各氏子孙

  • 佛说阿难四事经全文·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欲灭度时。阿难白佛言:我念天龙鬼神。帝王人民与佛相见。闻佛教诫。无不欢喜。在志所愿。或作沙门。得应真者,或有居家。奉行五戒。死得上天者,今佛去世。天龙鬼神。帝王人

  • 佛说佛大僧大经·佚名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佛在王舍国。国有富者。其名曰厉。金银众宝田地舍宅。牛马奴婢。不可称数。厉年西耄。绝无继嗣。其国常法。人无子者。死后财物。皆没入官。厉祷日月诸天鬼神并九子母山树诸神。皆从请子。不能致之。

  • 佛说如来智印经一卷·佚名

    僧祐云阙译人今附宋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亿。皆得陀罗尼。住空无相无愿三昧无著法门。得陀罗尼门。知一切众生诸根具足及不具足。又知众生一切所行。  尔

  • 卷第六十二·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二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劝诸比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渐次南行经历

  • 滇略·谢肇淛

    云南地方志。明谢肇淛撰。十卷。肇淛字在杭,长乐(今属福建)人。万历进士,官工部郎中、云南右参政。著有《北河纪略》、 《长溪琐语》等书。谢氏官滇时,以万历《云南通志》为主,广搜史志文献,删繁剪陋,增以新事,纂为是

  • 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洪承畴

    本刊为洪承畴在清朝之「揭」、「题」、「奏」、「报销册」等项档案,故定名为「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

  • 程门雪遗稿·程门雪

    程门雪著,中医妇科专著。

  • 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佚名

    元杂剧剧本。简名《抱妆盒》。署无名氏撰。末本。剧本敷演穿宫内使陈琳和宫女寇承御救太子故事。李美人为宋真宗生下太子,刘后心怀嫉妒,密遣宫女寇承御将太子刺死。寇与陈合谋,把太子藏在妆盒内,送至南清宫八大王处收养。

  • 弥沙塞五分戒本·佚名

    一卷,宋佛陀什译。列举五分律之戒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