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发扬中国文化与佛教以救国救世界

──二十二年八月在庐山大林寺讲──  一 为民的中国文化  二 为众生的佛教  三 近代欧美文明的立国做人之道  四 发扬中国文化及佛教以救国救世界

这庐山大林寺有了十来年的历史。在最初发起重建大林寺时,即预备每年暑期开演讲会,为来山避暑者作佛学的研究讨论。但在这中间,有四五年停止未讲,至去年曾恢复开讲。今年除发起讲金刚经外,并发起讲演会。机缘很好,来山的人特多,而讲演者有戴季陶先生讲过两次,蒋雨岩先生讲过一次,这次又有王揖唐先生来讲演,可谓难得的胜缘了!太虚这次除讲金刚经外,不曾预备作普通演讲,今日大众推到我,不得不拈一个题目来讲几句。

一 为民的中国文化

中国古书中的易经,可算是一切中国文化思想的源泉。故在中国文化思想上所说明的宇宙万有原理,即易经所谓一阴一阳之为道,以道是无所不存无乎不在的。古来的太极图,即表显一阴一阳互助相资息息相通之道的,设此一阳没有了,而彼一阴亦不能成,如有了彼阴即显出此阳来。以此太极虽指全宇宙而言,而一人一物亦各是一太极。例如一花一草,莫不是一阴一阳而成的,故宇宙万物、流行不息,变动不居,可谓之气化宇宙观。故中国文化上贯通宇宙万物的原理,乃是无平不颇,无往不复的。讲到人生的本性,古书云:“人者,仁也”。但仁之本义,则为“人偶人”,即由此人偶人的互相关系而成人伦:如偶于父母则为子,偶于兄弟则为弟兄,偶于夫妻则为妻夫,乃至于对师则为资、首则为从等种种关系。故人即成立在人与人相偶的关系上,若只一个人而没有相偶的关系,则不成其为人矣。又人即依此诸伦间的理性,而成人类的种种道德: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皆得其和洽而自成其乐。即于此种种道德关系上做到相宜相适,即谓之义。义者、于行事上种种做到相宜之谓,仁者、人偶人互相关系性之谓。故仁即伦理关系之本性,而义为伦理关系之正行。故我们这“人”,即人偶人的仁,若失去此仁,则不成为人矣!

中国于宇宙人生一贯之理,又谓之“中”。庄子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此环中即一阴一阳循环之中也。又云:“允执厥中”;“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此中皆即阴阳互成之中道。若在平常行事应用,即曾子所谓之“忠恕”。恕者、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以不义之事加之他人,此即止恶之义。忠者、尽己之力去做合理利人之事,此即行善之义。依此做人,即成为做人之道,依此立国,即成为立国之道。然做人之道亦有难言者,例虽能对于父母做到相偶关系上的合理适宜,而仍不能得父母所谅,甚或反为所厌恶;若如此于做人之道,究应如何呢?于此当引为自己于孝道之未尽善,应反求诸己,认为本人未能竭其精诚之责任,而益尽力去做到适宜恰当以求人偶诸伦和洽之义务。此是举孝为例,于其余一切事所未能做到好处,皆当反省而求诸自己,不要怨天尤人,所谓“明其道不计其功,行其谊不计其利”,如斯则能完善圆满其人格。这是把自己提高,从克己工夫做起的行为,并非想法去对治他人的。似乎这样是屈己为人,不知为人正是成己,所谓“既以与人己愈多”,故为人好正是为己好也。若依此而立国,即中国古书所谓“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正心必先诚意,诚意必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故欲天下皆得平安,须将自私自利之物欲,克治干净,即所谓“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依此以言求天下之平安,并非拿己国的力量去征服他国,乃从己国先将自私自利的劣点除去干净,以大公至正的存心,去做天下为公的大事业,而求世界和平安宁的幸福。故真正立国之道,不在求己之如何强富,如何优胜,要在求世界各国共同的和平安宁。观他国有太过者应劝导感化之,有不足者应补助扶植之,与以各种方便;由天下各国皆得其平安,以保全己国和平安宁之幸福。天下各国未得平安,则引为己国未尽其克己自治之责任,茍世界各国无不如斯,则天下未有不平,而国未有不治者也。以世界人类息息相通,决无天下不平安,而己国独得其宁之理,故求世界各国平安,即是求己国之治理也。

中国文化上的立国之道,即为教化政治合一之内圣外王的政教,故古来圣贤治国,皆从施教化而行政治。记得中山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化是王道,西洋文化是霸道的话。这王道,是以恻隐爱人之心而拯民水火为出发点的,古书云:“天生蒸民,作之君,作之师”。孟子谓伊尹视天下之饥溺犹己之饥溺,以“先觉觉后觉”之责自任。中国文化的王道,是以教化为本,政治为辅的,故孔子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也。中国文化的王道是为民而设的,所以孟子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即现在之政府,社稷即今时之国家,其所以要国家、政府者,是为保民的安全而增高人民之道德。若国家政府不能使人民安全、道德增进,而反为扰民害民的事,则失其立国为政之意义与价值。范仲淹所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只是为民去忧、为民得乐的王道。如不为救民而立国,只为立国而立国,已经不是王道而为霸道;若为功业荣贵之威权,为子女玉帛声色货利之享受,则等而下之,更不足道。但从王道而为民立国施政,则功业荣贵等亦即不期然而自成就,所以由为民而成的功业,方为真正之功业,乃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之功业也。此其功业之成就,既由民力为本,故应报民之恩,尽保安人民之义务;且邦国能垂久远,得人民之爱护,方能成为不朽之功业,故为民亦所谓自求多福,发扬广大,永垂无疆也。

二 为众生的佛教

众生有二解:一、生即普通所谓动物之有生命的,众即佛法中所谓五蕴众法,由五蕴众法聚合生成名众生。二、众生谓众多有生命之类,如金刚经云: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乃至有想无想等类;不但专指有形之众生,而无形之众生,无不含摄。但佛教怎样为众生而有呢?以有众生则有佛,以有佛故有教法,直言之,为众生故而有佛教。从切近上说,即各各为度自性之众生,以不了五蕴假合之理而妄生种种执见,谓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起贪、嗔等惑,造杀、盗等业,流转生死,受大苦恼,故各各皆为度脱自性之众生也。二乘人发心,即为如此解脱自己之苦,所谓视三界如牢狱,以生死为冤家,其所得之果为罗汉、辟支,此是做到佛法中的一分。若大乘菩萨发心,即普为一切众生之类,所谓若有想、无想等,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涅槃者、即离一切苦得究竟乐,由如是发心,如是修行,而圆满佛果的一切功德,乃能将原来的大慈悲心实行做到,而作种种方便以济度一切众生,现种种身,说种种法。故大乘菩萨之发心,求无上菩提,不是为名利恭敬自得其乐的,乃是代为一切众生受苦而成佛施教的。但真正做到佛果,即成世尊,即不期然而然为三界之尊,众生之师,人天之所归仰,而始终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而成大智慧圆满种种功德,故云以为众生乃有佛教也。

此为众生之佛教,乃根据佛所说一切法因缘生之原理而来,以佛法是为众生的,因众生而有佛法,可通一切法皆因缘所成义。以佛法中所谓法,即指普遍一切法,皆因缘所生,比一阴一阳之道更来得透澈深妙,以一切法皆由各别的因与众多的缘所成。故每一法当体即是因缘,并不是因缘在法之外。如说人是五蕴合成的,若离五蕴假合之因缘,则无人可得,故因缘通于内在的关系与外在的关系。又如一间房子,若离去门窗砖瓦梁等,则无房子可得。且此内在外在的关系,皆息息相通,如今在此讲堂中,我的鼻息呼出则遍吸入于众人,而众人的出息亦皆入于我,由一切关系的交互相遍相通,故一法即摄一切法,而一切法不离于一法。佛为、即因众生种种机缘成熟,佛教乃出兴于世,即法华经中所云:“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所以、佛法不但是为众生的,若离去众生,亦即无所谓佛法,以佛教之自性本空也。由此而观一切法自他交互之关系,以一法为自,则余一切法皆谓之为他。故我们做人之道,一切起心动行,皆是普为利益其他而出来的,则一切皆善,故结果得到自他俱利。若为损害而起之心行,则一切皆恶,其结果则自他俱害。故做人之道,应当以利益一切他人为本,此即所谓大悲心;随其机宜而行,则又方便多门也。做人之道如此,立国之道亦然。

三 近代欧美文明的立国做人之道

总上言之,所谓为民的中国文化,为众生的佛教,都在改善本身,提高本身,除去其劣点而发挥其优点,然后可以现出中国文化为民的功用,及佛教为众生的功用。有许多人只看近代欧美文明的科学发达与工业进步,诚然是很特色而为向来所没有的,但在其做人立国之道看来,则适为罪恶之聚。近年中国内讧外患、人祸天灾之洊臻,乃由现代世界趋势之所逼成;居今日之世界,无以变今日之趋势,则国与国间、人与人间,方将肉搏火并,益演其相倾相夺相残相害之剧,同归于尽。中华之民族与国家,亦安有幸逃之理,由此非救世无从救国,而救世的方法,则端在改易近代──欧、美以至日本等──的立国之道与做人之道而已。

近代之立国之道,唯以己国富强为目的,而以侵略弱小国家、压榨柔善民族为手段以达到之,用其已有之富力强力,向其他国家民族为一度之侵压,以之益增其富强力,而进为扩大之再度侵压。若将国族缩小作个人观之,则此种行为,实为一极鲜明之强盗;循此轨辙一而再、再而三以前进不已,必然造成现代之帝国主义趋势。夫使世上只有一国能为帝国主义,或犹可横行无阻,而实又同时不止二国三国或五六七国,因此乃发生军备竞争,日日扩充海陆空军,研究防御他人及攻击他人之具。由帝国主义之战斗,迫令世界人类,悉索其才智与财力,走入极度相残杀之途。前次欧战,虽犹使人恐悸之未已,而世界二次之大战,乃日益煎迫。每国军备费,皆已超过国民经济上能负担之力量,于是直接引起经济之恐慌,间接波及政治与思想之混乱,使大战之机愈益成熟。虽屡开军缩会议,皆存一缩他国而扩己国之阴谋,空谈种种限制而毫无效果。且以毒气飞机等之新战斗具,急激增加第二次大战之杀害力与杀害量,此为由近代立国之道必至之一事。复次、使世上被侵压之柔弱国民,可永为欺凌而绝无反抗之觉悟与能力,或犹可听受若干帝国主义者之角逐吞并,卒归于一,乃不幸其被侵压者实为同此气血心知之同类,受侮既深,虑患益亟,柔弱可变而为刚强,独立自决,联合抵抗,风起云涌为全世界弱小民族一致之呼声,共同之行动。凡帝国主义所取为侵压之具者──例如科学机器军械等──,被侵压民族亦得资为抵抗之具,俾帝国主义者之繁荣富强,再不能稳立及扩进于柔弱国民痛苦呻吟之上,而促令帝国主义者为加紧其防备,不能不愈增敲剥而激争斗,此为由近代立国之道必至之又一事。由此二事,乃造成国际世界非常之危险。

近代之做人之道,唯以个人权利为目的,而以占领生产工具──劳力机器等──,夺取公共剩余为手段以达到之。据其已有之资本,向他人为一度之占夺,以之益增加其资本,而为扩大之再度占夺。若除去其假文明面具而作露骨之观察,则此种行为,亦为一极鲜明之强盗。循比轨辙以尽量应用科学,凭借机器,减轻工本,扩充生产而前进不已,必然造成现代之资本阶级趋势。夫使世上只有一个人或一个集团为资本阶级,或犹可横行无阻,而实又同时不止三个五个或十百千个,由此乃发生经济竞争:占据原料也,垄断商场也,秘密制造技术也,高筑关税壁垒也。各个人或各个集团,皆欲唯自己能充分生产,充分销售,以把握住人类经济之支配权力;而从事减低他人之生产力,堵塞他人之销售路,使他人皆降落于无产地位,以期独为最后唯一的资本阶级。由此销售呆滞,生产过剩,工作减少,则无产者之失业增加;商场凋敝,则中产者之倒闭屡见;民众之购买力愈低落,社会之经济力愈枯窘,于是最近三四年全世界之经济恐慌,乃日益演进,迄今挽救无术。前者白里安之倡“欧洲经济同盟”,最近路德乔治罗斯福之开“世界经济会议”,亦卒毫无效果。且以苏俄国营商品之倾销等,愈促个人资本主义之崩溃,此为由近代做人之道必至之一事。复次、使被占夺净尽而陷于无产之群众,或毫无物质之奢欲,或毫无结合之能力,或有安定之工作而不感觉困逼之生活,或有敬爱之情趣而不发生抗争之意识,则犹可任资本阶级之自相倾轧,而无需经济组织之根本改革,乃不幸彼无产群众之物质奢欲既极昂奋,而又时以失业而感生活之困苦,乃由复仇泄愤,奋起其广大之团结力,誓倾覆资本阶级,而使一切生产工具概归无产者掌管,于是有各种社会主义之运动,劳动团体之组织,终致有苏维埃俄罗斯的共产党所建无产专政之国家出现,代表无产阶级而为“第三国际”之组织;且以联合被侵压各弱小民族为号召,以增加其力量,而以代表资本阶级之帝国主义集团相决斗,此为由近代做人之道必至之又一事。由此二事乃造成人类社会非常之危险!

四 发扬中国文化与佛教以救国救世界

今日全世界各国人民,同处在此两重之危险中,中国民族则为被侵压之一柔弱民族。各柔弱民族自主之独立之国民革命,亦不过由近代立国之道之结果所激成之反抗耳。苏联社会革命之全世界赤化运动,亦不过由近代做人之道之结果所激成之反抗耳。然则中国其将由国民革命而追步英、法、德、美、日、意之后尘耶?抑将参加社会革命而追步苏俄之后尘耶?然学步英、日、等亦非易,非有二十三十年不克完成,恐不待完成,而已须随同近代之资本主义国家而没落矣。而学步苏俄亦为非计,以其出发于仇恨之报复,仍为伸此屈彼之压夺行动。凡建筑在他人惨痛怨毒上之福乐,必难安享,故唯为爱人、为拯民水火而革命之中国古圣贤文化,乃可拯救中国。然中国不应在近代立国做人之道所产生的危迫中讨生活,以造成一现代的国家争得一较优的地位为目的,而应致力于改革近代欧、美的立国做人之道。如能将近代的立国做人之道完全改变,则由近代立国做人之道所生起之困厄,皆可解除,国民革命、社会革命皆失其对象,亦自然无所需要;而中国民族在各国民之和乐中,亦当然同得其幸福之安享。由近代所发明之科学,所造成之机器等,亦皆可为世界人类有益无损之应用。其能有力的根本的改变近代立国做人之道者,即为为民的中国文化,与为众生的佛教。中国有为民的中国文化与为众生的佛教,故我们应担负这种由救世界而救中国的大责任来,以造成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安乐。(苇舫记)(见海刊十四卷九期)

  


猜你喜欢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一·石雨明方
  卷第二十三·居顶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自融
  卷第二·佚名
  卷第八十六·李通玄
  佛学之心理卫生·太虚
  卷第一百六十九·佚名
  卷第七十四·李通玄
  卷三十一·性音
  第一卷·佚名
  卷第一百五十三·佚名
  四分律卷第五十四(第四分之五)·佚名
  第九卷·知礼
  观世音持验纪序·周克复
  卷七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寒山子诗集·寒山

      五言类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寄语钟鼎家虚名定何益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骝马珊瑚鞭驱驰洛阳道自怜美少年

  •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第二)·赵晔

      吴王寿梦传第二   寿梦元年,朝周,适楚,观诸侯礼乐。鲁成公会于钟离,深问周公礼乐,成公悉为陈前王之礼乐,因为咏歌三代之风。寿梦曰:"孤在夷蛮,徒以椎髻为俗,岂有斯之服哉!"因叹而去,曰:"於乎哉,礼也!"   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

  • 第五十四回 信袁盎诡谋斩御史 遇赵涉依议出奇兵·蔡东藩

      却说景帝闻七国变乱,吴为首谋,已与楚兵连合攻梁,急得形色仓皇,忙召群臣会议。当有一人出班献策,请景帝亲自出征。这人为谁?就是主议削吴的鼌错。景帝道:“我若亲征,都中由何人居守?”鼌错道:“臣当留守都中。陛下但出兵荥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三 后妃传三·纪昀

    后妃传唐 【三】○唐三宣宗元昭鼌皇后懿宗惠安王皇后恭宪王皇后郭淑妃昭宗何皇后△宣宗元昭鼌皇后宣宗元昭鼌皇后不详其世少入邸最见宠答及即位以为美人大中中薨赠昭容诏翰林学士萧寘铭其窆具载生郓王万寿公主后夔 昭

  •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二·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丞相公孙者菑川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辠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説养后母孝谨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年六十徴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

  • 卷四十六(昭十三年)·孔颖达

    【经】十有三年,春,叔弓帅师围费。(不书南蒯以费叛,不以告庙。○费音秘。)[疏]注“不书”至“告庙”。○正义曰:定八年传云:“阳虎入于ん、阳关以叛”,注云:“叛不书,略家臣。”则此亦为略家臣,故不告庙也。以不告庙,故史不得书。

  • 正世第四十七·管仲

    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故法可立而治可行。夫万民不和,国家不安,失非在上,则过在下。今使人君行逆不修道,诛杀不以理,重赋敛,竭民财,急使令,罢民力。财竭,则不能毋侵夺,力罢

  • 卷四应世·汪辉祖

    勿 欺天下无肯受欺之人,亦无被欺而不知之人。智者,当境即知;愚者,事后亦知。知有迟早,而终无不知。既已知之,必不甘再受之。至于人皆不肯受其欺,而欺亦无所复用;无所复用,其欺则一步不可行矣。故应世之方,以勿欺为要,人能信我勿

  • 序·陈确

    客有问曰:“子赫然两目,而奚以瞽?”曰:“今吾目若不瞽,而实无见也,而吾八年矣而弥甚,而犹日屑屑著葬论、大学辨不辍,咸惟西镜之恃耳,人又无以知吾目之不瞽也。且吾既瞽矣,吾言葬、论大学,则世皆切切然,莫不以吾言

  • 卷十一·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十一    宋 程公说 撰世谱二呜呼春秋邦国命卿之制其能无戾于先王之旧哉若昔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天子使还治其国故诸侯之卿皆命于天子大夫不世爵使以德爵以功迄春秋时乃有世为卿大夫者而贤德

  • 《礼 记》·佚名

    作者:王文锦自从东汉学者郑玄分别给《仪礼》、《周礼》、《礼记》做了注解之后,才有了“三礼”这一名称。《仪礼》记的是冠、婚、丧、祭、饮、射、燕、聘、觐的具体仪式;《周礼》是通过记述三百多种职官的职务

  • 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佚名

    后汉临淮沙门严佛调译  佛言欲学菩萨道者。当从此始。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佛言一数。为檀波罗蜜。数息者神得上天。为布施身中神。自致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得作佛。是为内檀波罗蜜。为布施得度

  • 续灯存稿叙·箬庵通问

    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昔者世尊拈华迦叶破颜微笑。达磨面壁神光断臂安心。逮至曹溪以降。沿流益长波澜益广。唱愈高机愈峻。派列五家门庭各立。或电卷风驰。或孤危耸峭。或金针绵密。或父子投机。或箭锋相拄。其因

  • 南阳集·韩维

    三十卷。《附录》一卷。宋韩维(1017—1098)撰。韩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因文韩亿辅政,不试进士。文去世,仍闭门不仕。宰相荐其好学嗜古,安于静退,召试学士院,辞不就。富弼召见,授予河东幕府,欧阳修推荐

  • 黄帝明堂灸经·佚名

    针灸著作。佚名撰。三卷(又作一卷,)。原书早佚。约于北宋末年,经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一百中的 《明堂灸经》 与《小儿明堂灸经》 全文而成。约二万字。首论定尺寸、点灸、下火、用火、候天气、定发际、淋洗灸疮

  •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延寿

    全一卷。略称唯心诀。宋代僧永明延寿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本书为永明延寿阐明其唯心思想之着作。延寿主张千途异说归于一法,而万法归于一心;法华、般若、思益、华严、圆觉、楞严、大集等诸经亦一法之千名而已,重要

  • 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玄奘译。佛在建磔迦林,妙月长者请问除贫愈病灭罪安危之法,佛为说陀罗尼。与雨宝陀罗尼经及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同本。

  • 枯崖漫录·枯崖圆悟

    凡三卷。又作枯崖和尚漫录。宋代僧枯崖圆悟编,度宗咸淳八年(1272 )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八册。本书撮要补正景德传灯录、嘉泰普灯录等诸传灯录诸尊宿之应机接物、入道机缘、示众法语等,或纪传,或拈赞,或警语,随其见闻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