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德真经解

二卷。宋陈象古撰。宋人研究《道德经》者,有的主张道德分别,有的主张道德混一。陈象古认为道包于德,德和于道,没有分别,主张道德一体。他认为百姓受情欲所牵,巧伪万端,失道德之本,不能全生,不能救死,“太上悯于苦趣,为者真文,以谓道非己生,百姓咸有,惑于障蔽,遂失自然。”(见卷首自序。)陈象古在解说《老子》时,不分章设名,并多以《易经》、《尚书》等儒书释道。其注 “而贵食母”句时,妄加 “求、于”二字,与唐玄宗注本相同。后世学者认为此书的注疏合儒道学说为一炉,虽非首创,也自有所见。虽不无虚妄之语,但瑕不掩瑜,其书对于研究《老子》,仍有可参之处。现存明《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道德真经解》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清微斋法·佚名
  悟真篇阐幽·朱元育
  枕中记·佚名
  七真年谱·李道谦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佚名
  太上玄一真人说三途五苦劝诫经·佚名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陈景元
  金匮悬解·黄元御
  明目至宝·佚名
  庄子口义·林希逸
  玄天上帝百字圣号·佚名
  周易参同契注·阴长生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佚名
  六壬存验·吴师青
  续仙传·沈汾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母亲·刘半农

    黄昏时孩子们倦着睡着了, 后院月光下,静静的水声, 是母亲替他们在洗衣裳。一九二三,八,五,巴黎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七·王祎

    唐武宗皇帝防昌六年春三月帝改名炎不豫左神防中尉马元贽立光王怡爲皇太叔甲子帝崩于大明宫太叔即皇帝位改名忱【以新纪修】解题曰韦昭度续皇王寳运录宣宗宪皇第四子早【本文作便】合绍位乃与侄文宗文宗崩武皇虑有他谋

  • 读礼通考卷三十二·徐乾学

    丧服三冠旣夕记冠六升外縪缨条属厌【注縪谓缝着于武也外之者外其余也厌伏也冠武谓冠卷以冠前后皆缝着于武若吉冠则从武上向内缝之縪余在内谓之内縪若凶冠从武下乡外缝之谓之外縪厌伏者以其冠在武下过乡上反缝着冠冠在

  •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八·刘恕

    周紀六作噩凡二十八年起黓敦䍧盡屠維敬王上元年夏六月壬午王子朝入于尹庚寅王如刘甲午子朝入于王城莒共公虐国人逐之秋七月奔鲁齐人纳郊公于莒吴伐楚州来戊辰晦及楚胡沈陈许蔡顿战于鸡父楚师大奔获胡子髠沈子逞胡姬

  • 卷之下·川口长孺

    三年癸卯(清康熙二年),永历讣至于台湾,经犹奉明正朔,称永历十七年。去岁黄昭之图经也,郑泰实与其谋,且将导清兵;至是事露。经伪不知,托入澄,过金门置酒,邀泰缢之;泰子缆绪、弟鸣骏亡降清。籍泰家,积赀累巨万(郑成功传。「导清兵」,据

  • ○倚翠偎红·许指严

    晚清政界趣闻,实推庆邸二子为最。前所述者,略见一斑,然尚未及其正文,正文惟何?则振之杨翠喜案,而配以扌旉之红宝宝是也。但振为惟一之翠,而扌旉乃红不一红,好看煞人哉,此红红翠翠相映带也。初,振常往来京、津间,与外省官僚游宴,号

  • 一○四一 质郡王永瑢等奏《河源纪略》底本告成所有纂修等请旨议叙折·佚名

    一○四一 质郡王永瑢等奏《河源纪略》底本告成所有纂修等请旨议叙折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二十四日臣永瑢等谨奏,为《河源纪略》全书底本告成,恭候钦定,赶缮正本事。臣等于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内钦奉谕旨,同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等

  • 八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八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湖北巡抚臣陈辉祖跪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于十一月十三日承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前以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未登大内者,降

  • 孙法宗传·沈约

    孙法宗,吴兴人,父亲遇难被杀,尸骨未被收葬。母亲和兄长都饿死了。法宗年龄小逃脱了。到十六岁时才得以还家。单身一人,勤奋劳动。在霜上行走,在草间露宿。经办棺材、建造坟墓、安葬母亲和兄长,俭朴而礼节周到。因为父亲死于

  • 食货五六·徐松

    金户部度支金部【宋会要】《两朝国史志》:金部天头原批:「与《职官》重。」,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库藏出纳之节,金宝豹货之用,皆归于三司,而权衡度量之制,主于太府寺,本司无所掌。令史二人。元丰官制行, 郎中、员外郎

  • 卷三、明季战争·黄鸿寿

    明熹宗天启七年,春正月,满洲遣使遗宁远巡抚袁崇焕书议和。先是,崇焕总统关内外诸军,闻满洲新丧,欲乘间修复锦州大小凌河诸城,为持久计,遣使偕喇嘛僧一人至吊,因以觇虚实,满洲主皇太极遣使报之。至是,使者再至,要求偿金与岁币,数各

  • 春秋大全卷三十三·胡广

    明 胡广等 撰昭公五【乙敬王酉四年】二十有六年【晋顷十齐景三十二衞灵十九蔡昭三郑定十四曹悼八陈惠十四杞悼二宋景公栾元年秦哀二十一楚平十三卒吴僚十一】春王正月葬宋元公【左传葬宋元公如先君礼也汪氏曰昭公在

  • (二十八)朱子之史学·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之四书学,此下当续述朱子之史学。朱子之学,重在内外合一,本末兼尽,精粗俱举,体用皆备。就某一意义言,则史学属于外末,只及人事粗处用处。若不先在义理之大本大体上用功,而仅注意于史学,此为朱子所不许。然在理学家

  • 卷十三·佚名

    △圣行品第七之三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观察集谛。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此集谛阴因缘。所谓集者还爱於有。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

  • 佛说除恐灾患经·佚名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四部弟子大众俱会。说上妙法。尔时维耶离国。厉气疫疾。威猛赫赫。犹如炽火死亡无数。无所归趣。无方疗救。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集会博议。国遭灾

  • 江湖异人传·平江不肖生

    这篇记事的材料,十成中有两成是我亲目所见,八成是得之诚实可靠的友人,于今将它详细写了出来。在看官们的眼光看了这一篇满纸荒唐神怪的文字,未必不存一个“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和看《封神传》、《西游记》一般的念头。但是

  • 懒真子·马永卿

    五卷,北宋马永卿撰。书中多述其师刘安世语,以记载各种杂事,考证经史典籍之文为多。共一百七十三则。如据《汉书》所载王嘉封事,谓《尚书》“无教逸欲有邦”之教当作“敖”。谓陶潜《游斜川诗》“开岁倏五十”当作五日。与

  • 咒齿经·佚名

    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经云: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舍利弗,大目犍连比丘,南无觉意名闻(舍卫国之译名)边北方犍陀摩诃延山,彼有虫名羞吼无,在某牙齿中止,今当遣使者无敢餐某牙及牙中牙根牙边,虫不即下器中,头破作七分,如鸠罗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