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地理一。

○惟我海东三面阻海一隅连陆辐员之广几于万里。 高丽太祖兴于高勾丽之地降罗灭济定都开京三韩之地归于一统。 然东方初定未遑经理至二十三年始改诸州府郡县名成宗又改州府郡县及关驿江浦之号遂分境内为十道就十二州各置节度使。 其十道一曰关内二曰中原三曰河南四曰江南五曰岭南六曰岭东七曰山南八曰海阳九曰朔方十曰浿西其所管州郡共五百八十余。 东国地理之盛极于此矣显宗初废节度使置五都护七十五道安抚使寻罢安抚使置四都护八牧。 自是以后定为五道两界曰杨广曰庆尙曰全罗曰交州曰西海曰东界曰北界。  京四牧八府十五郡一百二十九县三百三十五鎭二十九其四履西北自唐以来以鸭绿为限而东北则以先春岭为界。 盖西北所至不及高勾丽而东北过之。 今略据沿革之见于史策者作地理志。

○王京开城府本高勾丽扶苏岬新罗改松岳郡太祖二年定都于松岳之阳为开州创宫阙。[会庆殿后改承庆; 膺干殿改奉元; 长龄殿改千龄; 含庆殿改向福; 干明殿改储祥; 明庆殿改金明; 干德殿改大观; 文德殿改修文; 延英殿改集贤; 宣政殿改广仁; 宣明殿改穆淸; 舍元殿改静德; 万寿殿改永寿; 重光殿改康安; 宴亲殿改睦亲; 五星殿改灵宪; 慈和殿改集禧; 正阳宫改书和; 寿春宫改丽正;  云楼改观祥; 宜春楼改韶晖; 神凤门改仪凤; 春德门改 通; 大初门改泰定;  阖门改云龙; 会日门改利宾; 昌德门改兴礼; 开庆门改皇极; 金马门改延水; 天福门改紫宸; 通天门改永通; 景阳门改阳和; 安佑门改纯佑; 左右承天门改通嘉; 左右宣庆门改敷佑; 左右延佑门改奉明; 延守门改敎化; 长宁门改朝仁; 宣化门改通仁; 兴泰门改芬芳; 阳春门改广阳; 大平门改重化; 百福门改保化; 通庆门改成德; 东化门改庆度; 西化门改向成; 大淸门改淸泰; 永安门改兴安。] 立市廛辨坊里分五部。 光宗十一年改开京为皇都成宗六年更定五部坊里十四年为开城府管赤县六畿县七。 显宗九年罢府置县令管贞州德水江阴三县又长湍县令管松林临津 山临江积城坡平麻田七县俱直隶尙书都省谓之京畿。 十五年又定京城五部坊里[东部坊七里七十曰安定坊奉香坊令昌坊松令坊杨堤坊仓令坊弘仁坊南部坊五里七十一曰德水坊德 坊安兴坊德山坊安申坊西部坊五里八十一曰森松坊五正坊干福坊鎭安坊香川坊北部坊十里四十七曰正元坊法王坊兴国坊五冠坊慈云坊王轮坊堤上坊舍乃坊师子岩坊内天王坊中部坊八里七十五曰南溪坊兴元坊弘道坊 溪坊由岩坊变羊坊广德坊星化坊。]二十年京都罗城成。[王初卽位征丁夫三十万四千四百人筑之至是功毕。 城周二万九千七百步罗阁一万三千*闲大门四中门八小门十三曰紫安曰安和曰成道曰灵昌曰安定曰崇仁曰弘仁曰宣旗曰德山曰长覇曰德 曰永同曰会宾曰仙溪曰泰安曰 溪曰仙严曰光德曰干福曰昌信曰保泰曰宣义曰 猊曰永平曰通德。 又皇城二千六百*闲门二十曰广化曰通阳曰朱雀曰南熏曰安祥曰归仁曰迎秋曰宣义曰长平曰通德曰干化曰金耀曰泰和曰上东曰和平曰朝宗曰宣仁曰靑阳曰玄武曰北小门。 一云丁夫二十三万八千九百三十八人工匠八千四百五十人城周一万六百六十步高二十七尺厚十二尺廊屋四千九百一十*闲。] 文宗十六年复知开城府事都省所掌十一县皆属焉。 又割西海道平州任内牛峯郡以隶之。 忠烈王三十四年设府尹以下官掌都城内别置开城县掌城外。 恭愍王七年修松都外城恭让王二年分京畿为左右道以长湍。 临江 山临津松林麻田积城坡平为左道; 开城江阴海 德水牛峯为右道。 又依文宗旧制[文宗二十三年正月以杨广道汉阳沙川交河高峯 壤深岳幸州海等州见州抱州峯城金浦阳川富平童城石泉荒调黄鱼富原果州仁州安山衿州南阳守安交州道永兴兎山安峡僧岭朔岭铁原西海道延安白州平州侠州新恩牛峯通津安州凤州瑞兴等州县属京畿。]以杨广道汉阳南阳仁州安山交河阳川衿州果州抱州瑞原高峯交州道铁原永平伊川安峡涟州朔宁属左道以杨广道富平江华乔桐金浦通津西海道延安平州白州谷州遂安载宁瑞兴新恩侠溪属右道各置都观察黜陟使以首领官佐之。 王都鎭山松岳[一名崧岳 有神祠。]又有龙岫山进凤山东江[在贞州。]西江[卽礼成江。]碧澜渡属郡一县十二。

  ○开城县本高勾丽冬比忽新罗景德王十五年改为开城郡。 显宗九年罢开城府置开城县令管贞州德水江阴三县直隶尙书都省。 忠烈王三十四年以开城府掌都城内别置开城县掌城外。 有井名曰大井[世传懿祖娶龙女初到开城山麓以银盂掘地水随涌因以为井。]有 平渡。

  ○牛峯郡本高勾丽牛岑郡[一云牛岭一云首知衣。]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显宗九年为平州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 有九龙山[国祖圣骨将军祠在焉。 故又号圣居山。]朴渊。[有上下渊深皆不测遇旱祷雨辄应。 上渊心有盘石可登览。 文宗尝登其上忽风雨暴作石震动。 文宗惊怖。 时李灵干扈从作书数龙之罪投于渊龙卽出其脊乃杖之渊水为之尽赤。]

  ○贞州本高勾丽贞州显宗九年为开城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睿宗三年改为升天府置知府事。 忠宣王二年降为海 郡。 有白马山长源亭[道诜松岳明堂记云西江边有君子御马明堂之地自太祖统一丙申之岁至百二十年就此创构国业延长。 文宗命太史令金宗允等相地构之于西江 岳南。]河源渡[在州南。]重房堤。[称重房裨补。 每春秋班主率府兵修筑。]

  ○德水县本高勾丽德勿县[一云仁物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显宗九年为开城县属县文宗十年创兴王寺于县移县治于杨川十六年来属恭让王元年置监务。 有祖江渡引宁渡。

  ○江阴县本高勾丽屈押县[一云江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松岳郡领县。 显宗九年为开城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仁宗二十一年置监务。

  ○长湍县本高勾丽长浅城县[一云耶耶一云夜牙。]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牛峯郡领县。 穆宗四年以侍中韩彦恭内乡升为湍州显宗九年复为县令为尙书都省所管文宗十六年来属。 有长湍渡。[两岸靑石壁立数十里 之如 世传太祖游幸之地民*闲尙传其歌曲。]

  ○临江县本高勾丽獐项县[一云古斯也忽次。]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牛峯郡领县。 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恭让王元年置监务。 有灵通寺。[山水之胜为松京第一卽阿干康忠宝育圣人所居摩阿岬之地。]

  ○ 山县本高勾丽乌斯含达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

  ○临津县本高勾丽津临城县。[一云乌阿忽]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开城郡领县。 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恭让王元年置监务。 有新京旧址[恭愍王欲迁都南京遣前汉阳尹李安修其城阙民甚苦之。 乃卜于太庙不吉不果迁。 于是亲幸相地遂营宫阙时人谓之新京。]有临津渡。

  ○松林县本高勾丽若只豆耻县[一云之蟾一云朔头]新罗景德王改名如 为松岳郡领县。 高丽初改今名光宗创置佛日寺于其地移县治于东北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后置监务。 有五冠山。[世传孝子文忠居是山下乐府有五冠山曲。]

  ○麻田县本高勾丽麻田浅县[一云泥沙波忽。]新罗景德王改名临湍为牛峯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后置监务寻倂于积城县恭让王元年复置监务。

  ○积城县本高勾丽七重城新罗景德王改名重城为来苏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 有绀岳。[自新罗为小祀山上有祠宇春秋降香祝行祭显宗二年以丹兵至长湍岳神祠若有旌 士马丹兵惧而不敢前命修报祀。 谚传罗人祀唐将薛仁贵为山神云。]

  ○波平县[波一作坡。]本高勾丽波害平史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来苏郡领县。 显宗九年为长湍县属县文宗十六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别号铃平。

○杨广道本高勾丽百济之地。[汉江以北高勾丽以南百济。] 成宗十四年分境内为十道以杨州广州等州县属关内道忠州淸州等州县为忠原道公州运州等州县为河南道睿宗元年合为杨广忠淸州道明宗元年分为二道忠肃王元年定为杨广道恭愍王五年为忠淸道领京一牧三府二郡二十七县七十八。

○南京留守官杨州本高勾丽北汉山郡[一云南平壤城。]百济近肖古王取之二十五年自南汉山徙都之。 至盖卤王二十年高勾丽慈悲王来围汉城盖卤出走为丽兵所害是岁子文周王移都熊津。 后新罗眞兴王十五年至北汉山城定封疆十七年创北汉山州置军主景德王十四年改为汉阳郡。 高丽初又改为杨州成宗十四年初定十道置十二州节度使号左神策军与海州为左右二辅属关内道。 显宗三年废二辅十二节度改安抚使九年降知州事文宗二十一年升为南京留守官徙旁郡民实之。 肃宗元年卫尉丞同正金谓 据道诜密记请迁都南京云: "杨州有木觅壤可立都城。" 日者文象从而和之四年秋王亲幸相之命平章事崔思诹知奏事尹瓘董其役。 五年而成王遂亲幸观之。 忠烈王三十四年改为汉阳府别号广陵[成庙所定。]有三角山[新罗称负儿岳。]汉江[卽沙平渡。]杨津[新罗时北渎汉山河 中祀。]属郡三县六领都护府一知事郡二县令官一。

  ○交河郡本高勾丽泉井口县[一云屈火郡一云于乙买串。]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显宗九年来属别号宣城。 有乌岛城[汉江临津下流会于此。]洛河渡[在县北。]。 见州本高勾丽买省郡[一云昌化郡。]新罗景德王改为来苏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抱州本高勾丽马忽郡[一云命旨。]新罗景德王改为坚城郡。 高丽初更今名成宗十四年置团练使穆宗八年罢之显宗九年来属。 明宗二年置监务别号淸化。[成庙所定。]

  ○幸州本高勾丽皆伯县新罗景德王改名遇王[一云王逢。]为汉阳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别号德阳。[成庙所定。]

  ○峯城县本高勾丽述弥忽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交河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辛禑十三年改为瑞原县令。

  ○高峯县[峯一作烽。]本高勾丽达乙省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交河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

  ○深岳县古宝薪乡显宗九年称今名来属。

  ○ 壤县本高勾丽骨衣奴县新罗景德王改名荒壤为汉阳郡领县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仍属之后移属抱州。

  ○沙川县本高勾丽内乙买县[一云内 米。]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坚城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

○安南都护府树州本高勾丽主夫吐郡新罗景德王改为长堤郡。 高丽初改树州成宗十四年置团练使穆宗八年罢之显宗九年改知州事。 毅宗四年更为安南都护府高宗二年又改为桂阳都护府忠烈王三十四年升吉州牧忠宣王二年汰诸牧降为富平府属县六。

  ○衿州[衿一作黔。]本高勾丽仍伐奴县新罗景德王改名谷壤为栗津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成宗十四年置团练使穆宗八年罢之。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 别号始兴[成庙所定。]有杨花渡。

  ○童城县本高勾丽童子忽县[一名幢山县一云仇斯波衣。]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长堤郡领县。 高丽仍属恭让王三年置通津监务以县属之。

  ○通津县本高勾丽平淮[淮一作唯。]押县[一名北史城一云别史波衣。]新罗景德王改名分津为长堤郡领县。 高丽更今名仍属之。

  ○孔岩县本高勾丽齐次巴衣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栗津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忠宣王二年改为阳川县置令。

  ○金浦县本高勾丽黔浦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长堤郡领县。 显宗九年仍属明宗二年置监务神宗元年以王胎藏于县地升为县令官。

  ○守安县本高勾丽首尔忽新罗景德王改名戍城为长堤郡领县。 至高丽仍属明宗二年置监务恭让王三年始置通津监务以县属之。

○仁州本高勾丽买召忽县[一云弥 忽。]新罗景德王改名邵城为栗津郡领县。 显宗九年属树州任内至肃宗朝以皇 仁睿太后李氏内乡升为庆源郡仁宗时以皇 顺德王后李氏内乡改今名为知州事。 恭让王二年升为庆源府。[王初卽位赐州户长红 。] 有紫燕岛三木岛龙流岛属郡一县一。

  ○唐城郡本高勾丽唐城郡新罗景德王改为唐恩郡。 高丽初复古名显宗九年为水州属郡后来属。 明宗二年置监务忠烈王十六年以洪茶丘内乡升知益州事后又升为江宁都护府三十四年又升为益州牧忠宣王二年汰诸牧降为南阳府。 有大部岛小牛岛仙甘弥岛灵兴岛召勿岛承黄岛仁物岛伊则岛杂良串岛沙也串岛难知岛木力岛。

  ○载阳县古安阳县显宗九年称今名属水州任内后来属。

○水州本高勾丽买忽郡新罗景德王改为水城郡。 太祖南征郡人金七崔承珪等二百余人归顺效力以功升为水州成宗十四年置都团练使穆宗八年罢之显宗九年复知州事。 元宗十二年窄梁防戍蒙古兵入大部岛侵略居民岛人愤怨杀蒙兵以叛副使安悦率兵讨平之以功升为水原都护府后又升为水州牧忠宣王二年汰诸牧降为水原府。 恭愍王十一年红贼遣先锋招降杨广道州郡府最先迎降遂降为郡郡人重赂宰臣金镛复为府。 别号汉南[成庙所定。]又号隋城属县七。

  ○安山县本高勾丽獐项口县新罗景德王改为獐口郡。 高丽初改为安山郡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忠烈王三十四年以文宗诞生之地升知郡事。

  ○永新县[一云五朶一云永 。]显宗九年来属。

  ○双阜县古六浦显宗九年来属。

  ○龙城县本高勾丽上忽县[一云车忽。]新罗景德王改名车城为唐恩郡领县。 高丽初改今名显宗九年来属。

  ○贞松县古松山部曲显宗九年称今名来属。

  ○振威县本高勾丽釜山县[古渊达部曲一云金山县又松村活达。]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水城郡领县。 至高丽仍属明宗二年置监务后升为县令官。

  ○阳城县本高勾丽沙伏忽新罗景德王改名赤城为白城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五年来属明宗五年置监务。

○江华县本高勾丽穴口郡[一云甲比古次。]在海中直贞州之西南通津县之西。 新罗景德王改为海口郡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置县令。 高宗十九年避蒙古兵入都升为郡号江都三十七年筑中城周回二千九百六十余*闲元宗元年复还松都。[府东十里松岳里有故宫基。] 忠烈王时倂于仁州寻复旧辛禑三年升为府。 有摩利山[在府南。 山顶有堑星坛世传檀君祭天坛。]传灯山[一名三郞城世传檀君使三子筑之。]有仇音岛巴音岛今音北岛买仍岛属县三。

  ○鎭江县本高勾丽首知县在江华岛内新罗景德王改名首鎭为海口郡领县。 高丽更今名仍属有鞍岛长峯岛。

  ○河阴县本高勾丽冬音奈县[一云芽音县。]在江华岛内新罗景德王改名 阴为海口郡领县。 高丽更今名仍属后属开城县有主乙叱岛。

  ○乔桐县本高勾丽高木根县[一名戴云岛一云高林一云达乙斩。]在海中直江华县之西北 州之南。 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海口郡领县高丽仍属之明宗二年置监务。 有松家岛。

○广州牧初百济始祖温祚王以汉成帝鸿嘉三年建国都于慰礼城至十三年就汉山下立栅移慰礼城民户遂建宫阙居之明年迁都号南汉山城至近肖古王二十五年移都南平壤城。 及新罗太宗王遣金庾信与唐将苏定方夹攻百济灭之。 后唐师还文武王渐收其地改为汉山州又改为南汉山州景德王十五年改名汉州。 太祖二十三年更今名成宗二年初置十二牧州其一也。 十四年置十二州节度使号奉国军属关内道。 显宗三年废为安抚使九年定八牧仍为牧官别号淮安。[成庙所定。] 有日长城[新罗文武王所筑卽昼长城。]属郡四县三。

  ○川宁郡本高勾丽述川郡[一云省知买。]新罗景德王改为 川郡。[ 一作沂。]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有鎭江渡。

  ○利川郡本高勾丽南川县[一云南买。]新罗幷之眞兴王升为州置军主景德王改名黄武为汉州领县。 太祖南征郡人徐穆导之利涉故赐号利川郡仍属焉。 仁宗二十一年置监务高宗四十四年称永昌恭让王四年以祖 申氏之乡升为南川郡。

  ○竹州本高勾丽皆次山郡新罗景德王改为介山郡。 高丽初更今名成宗十四年置团练使穆宗八年罢之。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别号阴平[成庙所定。]又号延昌。

  ○果州本高勾丽栗木郡[一云冬斯 。]新罗景德王改为栗津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别号富安[成庙所定]又号富林有冠岳山。[忠烈王十年升州之龙山处为富原县。]

  ○砥平县本高勾丽砥岘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朔州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辛禑四年以乳 张氏之乡置监务后罢之恭让王三年置铁场于县境设监务以兼之。

  ○龙驹县本高勾丽驹城县[一云灭乌。]新罗景德王改名巨黍为汉州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仍属。 明宗二年置监务后升为县令官。

  ○杨根县本高勾丽杨根郡[一云恒阳。]新罗景德王改名滨阳为 川郡领县。 高丽初复古名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五年置监务。 高宗四十四年称永化元宗十年以卫社功臣金自廷内乡升为益和县令恭愍王五年以王师普愚母乡升为杨根郡。 有龙门山有龙津渡。[恭愍王五年以普愚寓居于迷元庄之小雪庵升庄为县置监务寻以地窄人稀还属于县。]

○忠州牧本高勾丽国原城[一云*末乙省{未乙省}一云 长城。]新罗取之眞兴王置小京景德王改为中原京。 太祖二十三年又改为忠州。 成宗二年初置十二牧州其一也十四年置十二州节度使号昌化军称中原道。 显宗三年废为安抚使九年定为牧为八牧之一高宗四十一年升为国原京。 有杨津溟所杨津衍所别号大原[成庙所定。]又号蘂城[高宗四十二年以多仁铁所人御蒙兵有功升所为翼安县。]属郡一县五领知事郡一。

  ○槐州本高勾丽仍斤内郡新罗景德王改为槐壤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别号始安。[成庙所定。]

  ○长延县本高勾丽上芼县显宗九年称今名来属有温泉。 长 县高勾丽时称号未详显宗九年来属。

  ○阴竹县本高勾丽奴音竹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介山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阴城县本高勾丽仍忽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黑壤郡领县。 至高丽来属后置监务。

  ○淸风县本高勾丽沙热伊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柰 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忠肃王四年因县僧淸恭为王师升知郡事。 有月岳[新罗称月兄山。]有风穴。

○原州本高勾丽平原郡新罗文武王置北原小京。 太祖二十三年改今名显宗九年为知州事高宗四十六年以州逆命降为一新县。 元宗元年复知州事十年以林惟茂外乡升靖原都护府忠烈王十七年。 以御丹兵有功改为益兴都护府三十四年升原州牧。 忠宣王二年汰诸牧降为成安府恭愍王二年安胎于州之雉岳山复原州牧。 别号平 京又号平 [成庙所定。]属郡二县五。

  ○宁越郡本高勾丽奈生郡新罗景德王改奈城郡。 至高丽更今名来属恭愍王二十一年以乡人延达麻实里院使在

大明有功于我升知郡事。

  ○堤州本高勾丽奈吐郡新罗景德王改奈堤郡高丽初更今名。 成宗十四年置刺史穆宗八年罢之。 显宗九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别号义川[成庙所定。]又号义原。

  ○平昌县本高勾丽郁乌县[一云于乌县。]新罗景德王改名白乌为奈城郡领县。 至高丽更今名来属忠烈王二十五年置县令辛禑十三年以宠宦李信内乡升知郡事后降为县令别号鲁山。

  ○丹山县本高勾丽赤山县[一云赤城县。]新罗为奈 郡领县。 高丽初改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移属忠州。 哈丹之乱以县人能拒敌赏其功始置监务忠肃王五年升知丹阳郡事。 有竹岭山。

  ○永春县本高勾丽乙阿旦县新罗景德王改名子春为奈城郡领县高丽更今名来属。

  ○酒泉县本高勾丽酒渊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奈城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别号鹤城。

  ○黄骊县本高勾丽骨乃斤县新罗景德王改名黄骁为沂川郡领县高丽初更今名[一云黄利县。]显宗九年来属。 后置监务高宗四十四年称永义忠烈王三十一年以皇 顺敬王后金氏内乡升为骊兴郡。 至

大明洪武二十一年迁伪主辛禑于郡升为黄骊府恭让王元年复降为骊兴郡。 有骊江。

○淸州牧本百济上党县新罗神文王五年初置西原小京景德王升西原京。 太祖二十三年改为淸州成宗二年初置十二牧州其一也十四年置十二州节度使号全节军属中原道。 显宗三年废为安抚使九年定为牧为八牧之一。 属郡二县七领知事府一知事郡二县令官二。

  ○燕山郡本百济一牟山郡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至高丽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高宗四十六年以卫社功臣朴希实内乡升为文义县置令忠烈王时倂于嘉林寻复旧。

  ○木州本百济大木岳郡新罗景德王改为大麓郡。 至高丽更今名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别号新定。[成庙所定。]

  ○鎭州本高勾丽今勿奴郡[一云万弩郡一云首知一云新知。]新罗景德王改为黑壤郡[黑一作黄。]高丽初称降州后改今名。 成宗十四年置刺史穆宗八年罢之显宗九年来属。 高宗四十六年以林衍内乡升为彰义县置令元宗十年又以衍之故升知义宁郡事及衍诛还降称今名别号常山[成庙所定。]有胎灵山。[新罗时万弩郡太守金舒玄妻万明生庾信藏胎于县南十五里化为神因号胎灵山。 自新罗置祠宇春秋降香行祭高丽仍之。]

  ○全义县本百济仇知县新罗景德王改名金地为大麓郡领县。 至高丽更今名来属。

  ○淸川县古萨买县至高丽称今名来属。

  ○道安县本高勾丽道西县新罗景德王改名都西为黑壤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

  ○靑塘县一名靑渊县高丽初称今名来属后置监务兼任道安。

  ○燕 县本百济豆仍只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燕山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后以木川监务来兼。 有元帅山[忠烈王时韩希愈金 等大败哈丹贼于县南正左山下俗号驻军之地为元帅山。]有熊津。[卽新罗西渎熊川河载中祀。]

  ○怀仁县本百济未谷县新罗景德王改名昧谷为燕山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以怀德监务来兼辛禑九年别置监务。

○公州本百济熊川文周王自汉城徙都之至圣王又移都南扶余。 新罗与唐夹攻灭之唐置熊津都督府留兵鎭之唐师旣去新罗尽有其地。 神文王改为熊川州置都督景德王又改熊州。 太祖二十三年更今名成宗二年初置十二牧州其一也十四年置十二州节度使称安节军属河南道。 显宗三年废节度使九年降知州事忠惠王后二年以*(  ){元}阔阔赤平章妻敬和翁主外乡升为牧。 有 龙山[卽新罗西岳载中祀。]熊津衍所[上流为锦江。]别号怀道[成庙所定。 明宗六年州鸣鹤所人亡伊啸聚党与攻陷本州岛朝廷升其所为忠顺县置令尉以抚之后降而复叛寻削之。]属郡四县八。 

  ○德恩郡本百济德近郡新罗景德王改为德殷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有甄萱墓。

  ○怀德郡本百济雨述郡[一云朽浅。]新罗景德王改为比 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有 足山。

  ○扶余郡本百济所夫里郡[一云泗 。]百济圣王自熊川来都之号南扶余。 至义慈王时新罗遣金庾信与唐将苏定方夹攻灭之唐师旣去新罗尽得百济旧地。 文武王十二年置摠管景德王改今名。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 有天政台钓龙台落花岩。

  ○连山郡本百济黄等也山郡新罗景德王改为黄山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有开泰寺。[太祖旣平百济创大刹于黄山之谷改山为天护名寺为开泰。]

  ○市津县本百济加知柰县[一云加乙乃一云薪浦。]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德恩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有市津浦。

  ○德津县本百济所比浦县新罗景德王改名赤乌为比 郡领县。 高丽更今名来属。

  ○鎭岑县本百济眞岘县[眞一作贞。]新罗景德王改名鎭岭为黄山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儒城县本百济奴斯只县[斯一作叱。]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比 郡领县。 高丽仍旧名来属有温泉。

  ○石城县本百济珍恶山县新罗景德王改名石山为扶余郡领县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后罢之。 恭愍王二十年以扶余监务来兼恭让王二年复置监务。

  ○定山县本百济悦己县[一云豆陵尹城。]新罗景德王改名悦城为扶余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尼山县本百济热也山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熊州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新 县本百济伐音支县[一云武夫县。]新罗景德王改名淸音为熊州领县高丽初更今名来属。

○洪州成宗十四年置运州都团练使显宗三年改知州事后改今名[太祖实录十年三月王入运州注云卽今洪州。]恭愍王五年以王师普愚内乡升为牧十七年降知州事二十年复为牧。 别号安平又海 [皆成庙所定。]又号海兴属郡三县十一。

  ○ 城郡本百济 郡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忠烈王十九年以县人卜奎御丹兵有功升为县令后又升知沔州事别号马山又号海宗。

  ○大兴郡本百济任存城[一云今州。]新罗景德王改为任城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 唐苏定方祠在大岑岛。[春秋降香祝致祭。]

  ○结城郡本百济结己县新罗景德王改为洁城郡。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更今名置监务。

  ○高丘县本百济牛见县新罗景德王改名目牛为伊山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

  ○保宁县本百济新村县[一云沙村县。]新罗景德王改名新邑为洁城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 有高鸾岛。

  ○兴阳县古名远军显宗九年称今名来属。

  ○靑阳县本百济古良夫里县新罗*敬德王{景德王}改名靑武为任城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属天安府任内后来属。

  ○新平县本百济沙平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 城郡领县显宗九年来属。

  ○德 县本百济今勿县新罗景德王改名今武为伊山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五年置监务。

  ○伊山县本百济马尸山郡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郡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有伽倻山。

  ○唐津县本百济伐首只县[一云夫只郡。]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 城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

  ○余美县本百济余村县新罗*敬德王{景德王}改名余邑为 城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睿宗元年置监务。

  ○骊阳县[骊一作黎。]本百济沙尸良县[一云沙罗县。]新罗景德王改名新良为洁城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置监务显宗九年来属。

  ○贞海县世传太祖时梦熊驿吏韩姓者有大功赐号太匡割高丘县地置县为其乡贯。 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天安府太祖十三年合东西兜率为天安府置都督[谚传术师艺方启太祖云: "三国中心五龙争珠之势若置大官则百济自降。" 太祖乃登山周览始置府。]成宗十四年改为 州都团练使穆宗八年废团练使。 显宗九年复旧名为知府事高宗四十三年避兵入仙藏岛后出陆忠宣王二年汰诸牧府改为宁州恭愍王十一年复为天安府。 别号任欢属郡一县七。

  ○温水郡本百济汤井郡新罗文武王升为州置摠管后废州为郡。 高丽初改今名显宗九年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 有温泉。

  ○牙州本百济 述县新罗景德王改名阴峯为汤井郡领县。 高丽初改为仁州成宗十四年置刺史穆宗八年废刺史显宗九年来属后更今名置监务别号宁仁。[成庙所定。]

  ○新昌县本百济屈直县新罗景德王改名祈梁为汤井郡领县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 恭让王三年筑城县西獐浦收旁近州县租载舟浮海达于京师始置万户兼监务。 有道高山。

  ○ 岁县本百济甘买县新罗景德王改名驯雉为大麓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别号 川。

  ○平泽县古河八县高丽称今名来属。

  ○礼山县本百济乌山县新罗景德王改名孤山为任城郡领县。 太祖二年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稷山县本慰礼城百济始祖温祚王开国建都后高勾丽取之改为蛇山县新罗因之为白城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高丽改河阳仓为庆阳县置令兼任 场官。]

  ○安城县本高勾丽柰兮忽新罗景德王改为白城郡。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属水州后来属明宗二年置监务。 恭愍王十年红贼入松都王南巡贼遣先锋招降杨广道州郡所至莫敢挫其锋唯县人佯为降附设宴 之乘其醉斩魁首六人贼由是不敢南下。 十一年以功升知郡事割水原任内阳良甘弥呑马田薪谷四部曲以与之。 后金镛受赂以三部曲还属水原。

○嘉林县本百济加林郡新罗景德王改加为嘉。 成宗十四年置林州刺史显宗九年更今名置令忠肃王二年以元阿 海平章妻赵氏内乡升知林州事。 属郡一县四。

  ○西林郡本百济舌林郡[一云南阳。]新罗景德王改今名。 高丽因之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忠肃王元年以县人李彦忠有劳于忠宣升知西州事。 有熊津溟所。

  ○庇仁县本百济比众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西林郡领县。 高丽因之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

  ○鸿山县本百济大山县新罗景德王改名翰山为嘉林郡领县。 高丽初更今名显宗九年仍属明宗五年以韩山监务来兼。

  ○蓝浦县本百济寺浦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西林郡领县。 显宗九年来属后置监务辛禑六年因倭寇人物四散至恭让王二年始置鎭城招集流亡。

  ○韩山县本百济马山县新罗因之为嘉林郡领县。 高丽更今名仍属明宗五年置监务后升为知韩州事。

○富城县本百济基郡新罗景德王改为富城郡。 高丽因之仁宗二十二年置县令明宗十二年县人逼令尉幽之有司奏除官号。 忠烈王十年以县人大护军郑仁卿有功升知瑞山郡事三十四年升为瑞州牧忠宣王二年汰诸牧降为瑞宁府后又降知瑞州事属县二。

  ○地谷县本百济知六县新罗景德王改名地育为富城郡领县。 高丽更今名仍属。

  ○苏泰县本百济省大兮县新罗景德王改今名为富城郡领县。 高丽仍之显宗九年属运州。 忠烈王时宦者李大顺有宠于元以县为居乡升知泰安郡事。

志卷第十。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七 奚斤 叔孙建·魏收
  卷五十二·志第三十三·选举二·脱脱
  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六·隐逸·宋濂
  卷四十七·志第十四·柯劭忞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汪楫
  ●卷六·司马光
  上篇·陆圻
  卷之六十四·佚名
  卷之八百五十七·佚名
  一百三十九 曹寅奏请圣安并陈江浙盗案摺·佚名
  一七七 寄谕各督抚查办违碍书籍卽行具奏·佚名
  报任安书·司马迁
  萧琛传·姚思廉
  纲鉴易知录卷八六·吴楚材
  二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何蓑衣道人·唐圭璋

      道人,淮阳朐山(今江苏省东海县)人。避乱渡江,举进士不第。居平江。考宗时,赐号通神先生。庆元六年(1200)卒。   临江仙   在世为仙须有分,不须素食持斋。寸丝不著挂形骸。蓑衣为伴侣,箬笠作家怀。   行满三千上界,奉

  • 十八家诗抄·卷十一·曾国藩

      杜工部七古一百四十六首  玄都坛歌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 卷二十四·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二十四 宋 王十朋 撰 居室 和子由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谿堂读书【万申之翊圣保德眞君传昔太宗皇帝遣起居舍人王龟从就终南山下筑宫眞君忽降言曰此地乃建上帝宫阙之地不可易也於是乃定凡

  • 卷三十八·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三十八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槐簃集下【起庚寅正月尽闰七月】庚寅元日试笔戏效乐天体朝回剥啄门无客家会团圞巷有邻【润木寓相去一里许】檐竹半经霜压捺盆梅全得雪精神颠毛白後无多许花甲周来第

  • 卷十九·吴广成

    皇元年、夏延嗣宁国元年春正月朔,日有食之。 群臣以幼主改元,元旦日食,天象可畏,请慎政刑,讹庞不听。 二月,契丹留贺正使。 曩霄临终遗言曰:“异日力弱势衰,宜附中国,不可专从契丹。盖契丹残虐,中国仁慈,顺中国则

  • 两汉刊误补遗卷十·吴仁杰

    符一杜诗传但以玺书发兵诗上疏曰如有诈伪无由知觉可立虎符以絶奸端仁杰按铜虎竹使符始于文帝本于周官所谓鎭圭以召守牙璋以起军旅者至唐易其制为铜鱼大事则兼敕书谓都督刺史改替追唤及军发后更添兵马之类至周显徳六年

  • ●卷九·夏仁虎

    ◎市肆京师之市肆有常集者,东大市、西小市是也。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庙,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护国寺,九、十之隆福寺,谓之四大庙市,皆以期集。又有所谓黑市者,在骡马市一带,夜四鼓而集,向明而散,其中诈伪百出。纪晓岚笔记所云

  • 第四○六清单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一二二一五--二·佚名

    后垄管辖二十四庄庄正副姓名清单兹将后垄管辖二十四庄庄正副姓名开列清单呈送。(注)计开:后垄底庄庄正林得庄副黄狮松仔脚庄庄正颜万基庄副汪红乌眉庄庄正郑金生庄副吴吉海口厝庄庄正黄丹庄副宋壮打

  • 卷十·郑伯谦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经国书卷十    宋 郑伯谦 撰理财【论太府以下三府】或问周礼真理财之书乎曰周之理财理其出而已矣非理其入也理国之财而已矣非理天下之财也昔者天下之民百亩之田可以无饥墙下之桑五母之鸡二母之

  •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朱棣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自在力王如

  • 佛说释摩男本四子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释羁瘦国。行在迦维罗卫兜国泥拘类园坐于树下。是时有释人名曰摩男。到佛所前。以头面著佛足为礼白佛言。我常闻佛语辄著意中。我闻佛说人心有三态。有淫态有怒态有痴态。我从闻以

  • 卷第十五·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有胜三昧名安乐,能普救度诸群生,放大光明不思议,令其见者悉调伏。所放光明名善现,若有众生遇此光,必令获益不唐捐,因是得成无上智。彼光示现于诸佛,示法示僧示正道,亦示佛塔及形像,是故得成此光明。又放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提云般若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尔时世尊在彼天上。三月安居为母说法。于诸天众多所利益。令无量诸天离苦解脱。

  • 漫长的告别·雷蒙·钱德勒

    《漫长的告别》是美国推理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3年。在该小说中,主人公马洛遭遇了新的考验:马洛遇到了一个优雅有礼的酒鬼特里·伦诺克斯,和他在维克托酒吧一起喝酒的代价可真不小,再加上一

  • 耆旧续闻·陈鹄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全名为《西塘集耆旧续闻》。有二本,一本题陈鹄西塘撰;一本题南阳陈鹄录正,则似旧有此书,陈鹄仅缮写校勘而已。 《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前一说为近是。十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四库全书》本、 《丛

  • 钦定西清古鉴·梁诗正

    清梁诗正等编撰。本书是梁诗正等奉乾隆皇帝之命,模仿《宣和博古图》体例,于乾隆十六年(1751)编撰而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由内府刊刻。全书凡40卷,卷首列有奉旨办理诸臣,分为监理、编纂、摹篆、绘图、缮书、校刊、监

  • 脱了轨道的星球·张资平

    长篇小说。张资平著。1931年现代书局出版。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我”的家乡在岭南,高祖父在前清开绸缎庄发了财,但到祖父、父亲这两代家道中落。父亲为谋生曾到过南洋,但回家为祖父奔丧连丧葬费都不够匆中一贫如洗,父亲

  • 读律心得·刘衡

    三卷。清刘衡撰。刘衡,字蕴声,号帘舫,南丰人。清嘉庆副贡生。道光中官至开归陈许兵备道。有《为治问答》、《庸吏庸言》等。是书为作者任官州县时自《大清律例》中录出。其一卷为理讼撮要,二卷为通用拟断罪名及通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