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

禅灯世谱卷第三

南岳第四世沩仰宗世系图

(四世)沩山灵佑(卍进本四世为五世。已下递次准之)

(五世)仰山寿寂

韶州怀化人。叶氏子。昭宗大顺元年庚戌示寂。寿七十七。谥智通。塔曰妙光。

(六世)仰山光穆

(七世)资福如宝

(八世)资福贞邃  福寿和尚  鹿苑和尚报恩德韶

三角志谦  兴阳词铎

霍山景通  新罗顺支  龙泉文喜  仰山东塔  观音常蠲南塔光涌

芭蕉慧清

兴阳清让  幽谷法满  芭蕉继彻承天辞确

罗汉宗

牛头精(兴元)  觉诚信  芭蕉令遵  芭蕉圆  兴阳义琛  芭蕉住遇

黄龙忠和尚  清化全怤  黄连义初慧林鸿究

灵瑞和尚

东禅慧茂  明月道崇  遂昌和尚

延庆法端  灵云志勤  应天和尚  京兆米和尚  霍山和尚  长延圆鉴  志和  洪州道方  沩山如真  并州元顺  兴元崇皓  鄂州全谂  嵩山神剑  许州弘进  余杭文立香严智闲

吉州止观  寿州绍宗  益州无染  长平和尚  益州演教  安州清干  丰德和尚  武当晖  双溪田道者  益州照觉  东禅和尚

越州光相  苏州文约  上元智满  金州法朗  鄂州超达  白鹿从约  西堂复  温州灵空  大沩简  荆南智朗  沩山普润  沩山法真  黑山和尚  滁州神英  霜山和尚  南源和尚  沩山神逸  伪山彦  三角法遇  荆州弘珪径山洪諲

米岭和尚  庐州寂  临川义直  功臣令道

邓州志诠  岩背道旷  刘铁磨双峰禅师

双峰古

九峰慈慧  王敬初常侍

南岳第五世临济宗世系图

(五世)临济义玄(卍进本五世为一世。已下递次准之)

(六世)兴化存奖

姓里未详。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乙酉示寂。谥广济。

(七世)宝应慧颙

河北人。周太祖广顺二年壬子示寂。

(八世)风穴延沼

余杭刘氏子。唐昭宗乾宁三年戊午十二月生。宋太祖开宝六年癸酉八月十五示寂。

(九世)首山省念

莱州人。狄姓。宋太宗淳化三年壬辰十二月四日示寂。  广慧真(汝州)  长兴满  灵泉和尚

颕桥安

天钵和尚  维那克宾  侍者守廓  后唐庄宗皇帝

幽州谭空  镇州万岁和尚  定州善崔  云山和尚灌溪志闲

鲁祖教(池州)

桐峰庵主宝寿沼(镇州)

西院思明

兴阳归静

后宝寿和尚

杉洋庵主  虎溪庵主三圣慧然

大悲和尚  水陆和尚

覆盆庵主  历村和尚魏府大觉

庐州大觉  澄心旻德  南院和尚  竹园和尚  法华和尚

米仓和尚  新罗智异  善权彻  金沙和尚  齐耸和尚  允诚禅师  涿州秀  定上座涿州纸衣

即克符道者。

镇州谭空  上座际

奯上座

(九世)首山省念(卍进本九世为五世。已下递次准之)

(十世)汾阳善昭

姓俞。太原人。宋仁宗天圣元年甲子示寂。

(十一世)石霜楚圆

全州人。姓李。仁宗庆历元年辛巳正月五日示寂。

(十二世)杨岐方会

法嗣别见。黄龙慧南

法嗣别见。翠岩可真

法嗣别见。蒋山赞元

承熙应悦  石门雅  龟峰子琼  蒋山可政  甘露宗贲  甘露德严  普门道彦雪窦法雅

龙游清韵  石门永熙  禅林永觉光孝普印

东林本然

黄安礼居士

大沩德乾  灵山本言  广法源  百丈惟政  灵隐德章  道吾悟真  普照修戒  清素首座  资福海善  香山蕴良  寿圣韶  南峰惟广  蒋山保心双峰省回

光国文赞  灵山彦文  胜业仲祥  云阳慧然

太平戴休  净慈简程  药山义铣大宁道宽

兜率无证  杨岐修广

罗汉居奉菩提光用

净土善思

万寿法诠  庆善守隆

永乐悦  寿宁真天童清遂

大中立志

虎丘文湛

乾元圆  万寿应城  灵隐慧中

藏院行原  乌龙应光  净慈志坚  报本澄悦武泉惟政

庆善宗震

庆善普能

荐福岑洛浦景韶

夹山道暹  洛浦密询  仁王道圆

石室应  大罗永宁  金刚德  云际信安  兴化得一  幕阜庆余  罗山仁彻  承天了文  普门洪泽  罗山惟慎  法石德雅  翠峰泽  泗洲善集  泗洲源禄  永上座  提刑杨畋居士

芭蕉谷泉  龙华晓愚  荆南竹园  罗汉兴  龙潭智圆琅琊慧觉

定慧超信

穹窿智圆  明因悟果  启宁处明  慧日如鉴  鹿苑契符  普明法澄

姜山方  琅琊智迁  真如方  归宗可宣  长水子璇泐潭晓月

上蓝居晋(卍进本揭出上蓝等二人于荐福之次)

双溟如珪

泐潭道律  永安修玉  开先慈觉  荐福宗海

黄龙有新  琅琊继诠  西余忠  公安子和  天竺智月  黄鹤可慧  圆通智珂白鹿显端

法海戒诸

凉风洞渊

隐山法灿

证圣良  崇胜文捷兴教坦

明教绍珵

九[嵏-凶+(鬯-匕)]仁益  甘露亮玉泉务本

护国齐月

护国慧本

君山普净

褒禅忠  褒禅用孙  法海亮  开圣晓严  查侍制居士

投子圆修  踈山晓珠大愚守芝

云峰文悦

寿宁齐晓  澄慧咸诩  精严继式  大龙守真  郭山霖  雍熙有惠  龙牙如水

瑞光月  洞山子圆  兴阳启珊  大禹简南  法轮聪  云顶继兰开福守义

澄慧惟炳

兴阳启舟

智门慧泰

承天应  龙王师进  承天守勤  圭峰光应

汾阳侍者法华全举

永庆文  海会文  兴化规  龙潭颙  觉华康  海会海

石霜法永

福严保宗

华药义然  承天智昱

胜业智增  大阳如汉  保宁承泰  大光玉圆  石霜皓诠  兴国慧秀  圆通文溥

天圣皓泰

常熟禀珍

金山慧满

西余宝实  常熟令然  福严处成  中禅显玉  知文和尚

汾阳道一

太子院同广

龙门清照

乾明了同

双池智常  含珠洞  普宁常莹  南台善圆

铁佛智嵩  首山怀志  仁王处评  智门迥罕  鹿门慧昭  南台契旷黄檗重谧

谷隐法全

叶县归省

浮山法远

净因道臻

长庆慧暹  栖胜继超  香严洞敷  少林元训  北禅绍宣  白鹿宗海

定林慧琛  本觉若珠  华严普孜  清隐惟湜  衡岳奉能兴化仁岳

兴化绍清

高台德基

定林景芳  首山处珪  上方希元

白马景云  甘露庆余  归宗鸿式  浮山洪琏玉泉谓芳

慧力善周  南华重辨  圣泉绍灯  延福智兴

甘露法眼  西禅继图  东禅仁照归宗普安

慈云有规  同安宗一

太平贤  万杉浩修  溪山晓云

大乘慧果  广慧怀庆  承天遐猛  什邡方水  香岩海仙石门守进

瑞岩智才

宝应法昭

琅琊方锐  兴阳希隐

南台照神鼎洪諲

开圣宝情  妙智光云  夹山子英  龙兴禹  善光兰  枕峰清契  鳌口政  永康延超  德山怀宥  灵芝子政  蒙阳希誉  龙兴慧牧  高田法明  灵岩文智

谷隐蕴聪

金山昙颕

金山怀贤

圆通知谨

乌崖了暹

西禅希用

普慈崇珍  瑞竹仲和  石佛显忠  西余拱辰  般若善端  上方希元  净住居说  南禅自聪  广教继真  承天了素  隐静慧观  法性绍明  五峰仲熙  雪窦诠  瑞竹惟悟  法性用彰  因胜如道  节度李端愿

永福延照  永庆光普  云门显钦  仁寿嗣珍  踈山古  谷隐可宗  栖隐自然  承天辩元  上方新  翠峰普  凤凰了同  寿慧慧灵  云门灵毅  安乐通照严  袭亲圆慧  广教了同  泗洲秘  普明澄  福胜集洞庭慧月

荐福亮承天世珍

白水中白(卍白水九顶。进本位次前后)

天宁演  大乘党

九顶智海

瑞光嵩

广德远仗锡修己

黄岩保轩  云居志

景清居素

承天自能  何山日俭  承天辩岑  翠峰子渊

普照和尚  觉圆上座龙华齐岳

西余静端  翠岩显俦

大乘德遵

龙山景静  双池宠  竹林用淳  智门智常

谷隐薛大头  英公夏竦竹园法显(卍竹园驸马。进本位次前后)

广安道轸  香水守真

驸马李遵勖双林己(卍双林文公。进本位次前后)

枫桥来

文公康王曙

福圣善瑫  三交智嵩广慧元琏

华严道隆  慧力慧南  广慧德宣  华严明  佛迹云皎  云台己亲  文公杨亿

承相王随

(十二世)翠岩可真(卍进本次第杨岐黄龙翠岩育王道场与此相反)(卍进本十二世为八世。已下递次准之)

嗣石霜圆。

(十三世)大沩慕喆

抚州临川闻氏子。宗绍圣二年十月八日趋寂。阇维设利斗许大如豆。

(十四世)智海道平

(十五世)净因继成

(十六世)瑞岩如胜

冶父道川

法轮彦孜  开福崇哲  广教从原  云阳广悟  金山晓常  隐静恭  黄檗敏从  云岩修辨  柏子慧崇  方广智京  东禅法珊  净慧从应

东明仁仙  东林自遵  福严置  东明迁  道吾汝能  兴教慧淳  罗浮希声  兴阳贤蓬头  永安妙喜  中峰智源  灵泉道坚  清居文喆泐潭景祥

鸿福德升

甘露常

香山道渊  万寿慧素开善道琼

雪峰慧山首座

宝峰景纯  怀玉用宣  天宁彦宗  多宝道威  启霞德宏  泐潭惟足  中际继宁  凤凰师闵  凤山璘  密严子唁

万寿子升  崇因正  嘉佑辨  岳麓海  沩山云蔼  齐荣首座  沩山永庵主  瑞峰道宗  昭觉师范  万寿道倧  云峰清悟  象耳子真净福慧文

净光藏  石塔和尚

禾山慧晓

兴化道全

普照晓钦

永安可文

光孝慧兰

芦山法真

西林崇奥  石鼓洞珠  因净文  永安普善

禅灯世谱卷第三

 

猜你喜欢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四·佚名
  北磵居简禅师语录·居简
  卷第十八·元来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三·唐慧琳
  卷二·佚名
  序·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八·佚名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佚名
  三 集·佚名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四·圆照
  卷四百三十三·佚名
  肇论疏卷中·元康
  卷第二十四·佚名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三上·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折·郑光祖

    (净陶去南领乔卒子上,云)我做元帅世罕有,六韬三略不离口。近来口生都忘了,则记烧酒与黄酒。某乃履癸部下大元帅陶去南是也。如今方伯兴兵征伐,难与他取胜,某令副将起九夷之兵去了,未知如何。小校,帅府门首望者,但有一应军情事

  • 余集卷二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二十古今体三十九首【戌午四 已未】文园狮子林得句武水文园里【曩作热河考详言热河乃会濡水而非濡水之源盖濡源出察汗陀罗海滙固都尔河茅沟河赛音郭勒河三源流至

  • 卷第二百三十六 唐紀五十二·司马光

      起重光大荒落(辛巳),盡旃蒙作噩(乙酉),凡五年。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貞元十七年(辛巳、八0一年)   春,正月,甲寅,韓全義至長安,竇文場為掩其敗迹;上禮遇甚厚。全義稱足疾,不任朝謁,遣司馬崔放入對。放為全義引咎,謝無功,上曰:「全

  • 卷之二百八·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五月。甲寅。旌表节孝妇安徽怀甯县李陈氏、舒城县孙石氏、六安州熊翁氏、巢县周金氏、桐城县郑方氏。摺包  ○乙卯。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江苏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蒋瑛嗜好甚深。父子相继为江

  • 卷之四十七·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十二月丙戌。谕军机大臣等、电寄陈夔龙据电奏鼠疫蔓延。为患甚厉现议由奉天至山海关祗开头等客车。其余暂停开行。并分段节节察验所需经费。拟由津海关税项下拨银十万两应用等语。着照所请。  ○

  • ●敘·高廷瑶

    今之稱愛民者曰好官好官何盡心焉而己何謂盡心視民之困苦冤抑如身受為之甦其困乎其冤使民各得其所而已雖然疇不願做好官而盡心恆難者利誘之而心移威脅之而心懾於是心有所顧惜而不能盡者多矣故欲做好官必自盡心始欲盡心

  • 序·喻血轮

    伤心最是中原事羽戈民国有两位文士,若见其名,便难忘怀。因这二人名中皆有一个&ldquo;血&rdquo;字。其一是江苏金坛人徐血儿,他是著名报人,曾担任《民立报》的主笔和主编;且是宋教仁的挚友,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遇刺,徐即随

  • 周必大传·脱脱

    周必大字子充,又字洪道,其祖先是郑州管城人。祖父周诜,宣和年间在庐陵任副职,因此定居在这里。父亲周利建,是太学博士。年少时就特别杰出,父亲死后,他被寄养在外祖母家,母亲亲自督促他学习。绍兴二十年(1150),周必大考中进士,被

  • 南宫奏稿巻五·夏言

    明 夏言 撰一科举疏仪制清吏司案呈照得嘉靖十三年例该天下开科取士欲预行浙江等布政司及顺天应天二府各照前科事例依期开科乡试及查得嘉靖六年九月内该都察院署掌院事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璁题为慎科目以风厉人

  • 卷六十四·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六十四宗室封爵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六十四宗室封爵国朝宗室封爵十有四等一和硕亲王二世子三多罗郡王四长子五多罗贝勒六固

  • 提要·赵南星

    【臣】等谨案学庸正説三卷明赵南星撰南星字梦白号侪鹤高邑人万厯甲戌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諡忠毅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凡大学一卷中庸二卷每节衍为口义逐句阐发而又以不尽之意附载于后畧如近世讲章然词防醇正诠释详明其说大

  • 卷二十·段昌武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二十宋 段昌武 撰谷风之什谷风刺幽王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絶焉刘曰天子之于天下无他职也厚其人伦皇建厥极人君之所以夙夜也是故朋友道絶则琢磨之义不行琢磨之义不行则人不防其有极而归其有极矣于

  • 大略第二十七·荀况

    [题解]本篇收集了荀子的学生平时所记下的荀子言论,因为这些言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难以用某一词语来概括,而这些言论从总体上来看大都比较概括简要,可以反映出荀子思想的大概,所以编者把它总题为“大略”。

  • 卷二·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卷二住鸡足石钟寺嗣法门人广智编大悲阁清宇上座请上堂僧问如何是一同一质师云万象掌中擎如何是二同大事师云百川须倒流如何是三总同参师云瓮里不走鳖如何是四

  • 太上洞玄宝元上经·佚名

    亦名《源一妙诀》、《太上宝元上经》, 简称《宝玄(元)经》。道教书名。一卷。其宗旨在阐述《道德经》, 以“道”为天地万物之本源。由道生一,一为元气。一生二,二为阴阳。阴阳合为和气,和气生人,是为二生三。阴阳交和

  •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佚名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早期上清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太上三天正法经》一书后半篇,《正统道藏》本分出另为一书。

  • 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谢诏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又名《东汉通俗演义》、《东汉演义传》。十卷一百四十六则。题“金川西湖谢诏编集,金陵周氏大业堂评订”,作者生平不详。成书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四十年(1612)金陵

  • 圣求词·吕渭老

    一名《吕圣求词》。词别集。南宋吕渭老撰。一卷。渭老一作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末进士。此集前有南宋嘉定五年(1212)赵师秀序,收词一百三十首。赵序以为吕词“婉媚深窈”,可与周邦彦、柳永比肩,难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