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乐征伐自谁出?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1)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②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③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④不议。”

【注释】

(1)礼乐征伐:指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②希:同,‘稀,很少。③陪臣:大夫的家臣。④庶人:老百姓。

【译文】

孔子说:“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出自诸侯,大约传至十代很少有不失去的;出自大夫,传至五代很少有不失去的;大夫的家臣操纵了国家的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不失去的。世道清明,那么政令就不会出自大夫。世道清明,那么老百姓就不会议论政治。”

【读解】

这一段既可当历史读,又可当历史哲学读,反映了孔子对于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时代的总结和看法。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中央发号施令,各地执行,是一种正常的中央集权制统治,也是社会稳定的象征之一。所以孔子把它,作为世道清明的体现。在孔子的眼中,西周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时代。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就是中央失去了集权,已不能够发号施令,或者说发号施令已不起作用。倒是各诸候国,也就是各地方势丸占了上风,自行其是,既制作礼乐又发令征伐,把中央甩在一边形同虚设。东周时代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至于说自大夫出,甚至自大夫的家臣出,那更是变乱的时代、变乱的国家了。孔子自己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春秋末期)、这样一个国家(鲁国仲孙、叔孙、季孙三大夫操纵国政,甚至连季氏的家臣阳虎都操纵了鲁国的国政)。一方面,政权从天子下移到诸侯,乃至于大夫、大夫的家臣,这是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另一方面,越演变节奏越快,斗争越尖锐激烈,所以,诸侯还可以传十代,大夫就只能传五代,到大夫的家臣,就更是只能传三代甚至更短了。这也是一个规律。

孔子既看到了这种变化,也承认这种变化的客观性,但就主观思想和主张来说,他当然是反对这种变化的,所以他又说:“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大夫当政,这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吗?更进一步,“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老百姓谈论国政不是好事情,也不是个好兆头。因为,大家如果生活得很自在,是绝不会去议论朝纲,指点江山的。而一旦到了大家议论纷纷时,即便你到处都贴了“莫谈国事”的通告,也同样是止不住的。止不住就会出问题,民怨鼎沸,政权易位,天下大乱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猜你喜欢
  轻重乙第八十一·管仲
  思辨録辑要卷一·陆世仪
  第二编 中古哲学史·钟泰
  卷十一·陈经
  度地第五十七·管仲
  卷三十·高闶
  卷六·毛应龙
  卷六十六·朱熹
  夏书·胤征·佚名
  卷五百五十三·佚名
  沤和拘舍罗劝助品第四·佚名
  卷四十五·佚名
  自序·智旭
  行为学与心理学·太虚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清之·唐圭璋

      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绍兴九年(1139)生。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通判鄂州,权髮遣衡州。庆元元年(1195)卒。学者称静春先生。   鹧鸪天   子寿母   柳色青青罩翠烟。花光灼灼映临川。欲知窈窕呈祥日,恰近清明淑景天

  • 今传是楼诗话 十四·王揖唐

    五二一、绵竹杨叔峤京卿锐,以戊戌变政及难,遗柩于己亥年回籍过鄂。梁节庵赋诗吊之,记其一云:“玉屑孤儿消息来,未收悲痛札难开。早知圣主容臣直,每叹同时少此才。破寺凄凉聪马过,故乡迢递杜鹃哀。人生百岁犹为夭,独往空

  •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赵尔巽

      ◎职官五内务府   内务府行宫园囿、御船处等、官学、武英殿修书处 上驷院 武备院奉宸苑 盛京内务府 宦官   内务府总管大臣,无员限。满洲大臣内特简。初制从二品。乾隆十四年定正二品。其属:堂郎中,主事,各一人。

  • 会办福建军务福建巡按使呈大总统文·佚名

    会办福建军务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谨呈:为派员考查台湾土地制度业经竣事,谨将考查报告书暨附录各件缮书恭呈,仰祈钧鉴事。中华民国三年九月委前司法部编纂程家颍前往台湾考查土地制度等情,前经呈报在案。该员业于十一月十九日

  • 第九十一卷 文苑 一 八·缪荃孙

    镇 江 府 三 清陈名夏陈名夏,字百史。少有大志,能文章,好交游,为诸生时已名重天下。崇祯十六年癸未,进士第一,廷试第三,授编修。晋修撰,奏对称旨,改户、兵二科都给事。甲申三月,李自成入京师。四月,清兵破自成于山海关,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一百·佚名

    五代通论五代人君得失兴亡【东坡 何去非 子由】唐庄宗周世宗【温公】五代无全臣【六一】冯道【温公 子由】世家附南唐【荆公】五代人君得失兴亡东坡论曰商周之兴始于稷卨而至于汤武凡数百年之间而后得之于天下其成

  • 世家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三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宣王二。○(辛亥)三年春正月癸酉朔王在元。丁丑王命月饭僧三千于旻天寺卒岁为期。庚辰元武宗崩。庚子以王命遣刷卷别监于诸道。元遣使

  • 博尔术传·宋濂

    博尔术,姓阿儿剌氏。始祖名孛端察儿,以雄才武略闻名于北方。父名纳忽阿儿阑,其领地与烈祖神元皇帝接境,彼此睦邻友好。博尔术沉着,勇敢善战,熟知兵法,太祖称帝前,就与太祖艰危与共,情义相投,征伐四方,无往不从。那时蒙古诸部尚未

  • 各国禁烟公约·佚名

    德意志国 美利坚合众国 中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国 日本国 和兰国 波斯国 葡萄牙国 俄国 暹罗国大皇帝大君主大总统因一千九百零九年上海禁烟公会已为先路之导今欲表明更进一步将鸦片吗啡高根之痼习及由此等质料制成或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 洪武二十七年三月庚子朔,上御奉天殿策试会试举人。制策曰:“昔列圣之驭宇也,其立纲陈纪皆精思远虑,至当无疵,著为典章,垂法万世。夫何历代创业之君于革命之际,必有损益,果前代立法有未善欤?

  • 卷九·叶隆礼

    [史部,别史类,钦定重订契丹国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九道宗孝文皇帝道宗皇帝讳洪基兴宗长子也兴宗於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崩洪基即位改重熙二十四年为清宁元年【乙未】清宁元年秋九月赐内外臣僚爵赏有差【按

  • 九年·佚名

    (戊午)九年清咸豐八年春正月1月1日○戊寅,詣孝正殿,行正朝祭晝茶禮。○御仁政殿,受賀頒赦。○命廟號頒敎及大王大妃殿寶齡望六稱慶時,禮房承旨金世均、尹行福,宣敎官副司果金學初、李承游,幷加資。1月2日○己卯,以洪鍾應爲兵曹

  •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1)·戴圣

    ——选择师长必须慎重【原文】君子知至学之难易②,而知其美恶(3),然后能博喻(4)。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

  • 昭公·昭公九年·左丘明

    【经】九年春,叔弓会楚子于陈。许迁于夷。夏四月,陈灾。秋,仲孙玃如齐。冬,筑郎囿。【传】九年春,叔弓、宋华亥、郑游吉、卫赵□会楚子于陈。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

  • 御制心经序·宗泐

    二仪久判。万物备周。子民者君。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纲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有等凶顽不循教者。往往有趋火赴渊之为。终不自省。是凶顽者。非特中国有之。尽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号曰释迦。其为

  • 启真禅师语录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荆南内护国寺启真诚禅师语录启真禅师语录序真佛无口不解说法。真法无言若为宣说。所以迦文世尊于拈花会上示涅槃妙心。饮光尊者破颜微笑。何待语言文字。借事显理。离即蕴默。见闻觉知都为拈却。鸡足首

  • 四元玉鉴·朱世杰

    现存的最早介绍四元术的著作。元朱世杰仅传的两部杰作之一。1303年成书。3卷,24门,288问。该书系统阐述朱世杰的数学成就:四元术、垛积术、招差术。卷首“古法七乘方图”列出由(a+b)到(a+b)展式的全部系数,是北宋贾宪

  • 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关汉卿

    简名《鲁斋郎》。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权豪势要鲁斋郎强夺银匠李四之妻,李四拟告状而病倒街头,为六案孔目张珪所救。张初言助李,但得知被告系鲁斋郎时,大惊失色,力劝李四罢休,以免遭祸。后鲁见张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