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季氏第十六

本篇多章都不称“子曰”而称“孔子曰”,所以一般认为不是孔子弟子所记,但本篇内容仍涉及孔子的政治、教育、道德思想等。全篇原文共14章,本书选12章。

且看侵略者的逻辑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③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4)”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⑤有言曰:‘陈力就列(6),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7)矣?且尔言过矣,虎咒(8)出于柙(9),龟玉毁于椟(10)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1)。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12)。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13)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频臾,而在萧墙(14)之内也。”

【注释】

①颛(zhuan)臾: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费县西北。②有事:《左传·成公十二年》说:“国之大事,在把祀与戎。”所以,这里的有事即指用兵(戎)。③尔是过:“过尔”的倒装,“是”字在这里起倒装的作瞅。“过尔”即责备你(你们)。“过”在这里作动词用。④东蒙: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接费县界。(5)周任:古代的一个史官,有良史之称。(6)陈力就列:陈力,贡献力量;就列,就任职务。(7)相:辅佐。(8)咒(si):一种类似野牛的独角怪兽。③柙(xia):关野兽的笼子。(10)椟(du):匣子。(11)费:季氏的领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南,(12)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原文作“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般根据下文“均无贫”、“和无寡”认为原文有错,所以改正。(13)文德:礼乐仁义的政治教化,(14)萧墙,国君用的屏凤。臣下见国君,一到屏风前就会肃然起敬,所以叫做“萧墙”(“萧”字从“肃”得声).萧墙之内本指国君,这里用来代指朝政。

【译文】

季氏将去攻打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就要对颛臾用兵了。”

孔于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们吗?那颓臾是前代君王封在东蒙山主持祭祝的,并且在鲁国的疆界之中,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说:“季氏要这么做,我和子路都不想这么做。”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够贡献力量,这才任宫就职,如果不能,就辞职不于。’主于遇到危险却不扶持,将要摔倒了却不搀扶,那要你们这些辅佐的人千什么呢,何况你的话也是站不住脚的。老虎咒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中毁坏了,到底该怪谁呢?”

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国力强固又离费地很近,今天不把它攻取,今后一定会成为子孙后代的忧患。”

孔子说:“冉求!君子最痛恨那种不直说想要做什么却一定要找些借口来掩饰的人。我听说,无论是有国的诸侯还是有家的大夫,不怕贫穷,就怕财富不平均;不怕人少,就怕动乱不安。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贫穷,团结和睦就不怕人少,安定就不会倾覆。正因为这样,所以远方的人不归服,就修养礼义仁德来招引他们。一旦他偿来了,就要好好安顿。现在你们二人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引,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守护,反而想在国境以内发动战争。我恐怕季氏的忧患不颛颓臾,却在朝政之中哩。”

【读解】

过一段文字较长,有好几个要,点值得我们注意。

首先是做臣下的职责问题。

冉求和子路一起在季氏那里做家臣。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季氏是鲁目的豪门贵族,势力甚至超过了国君。现在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又想去攻打紧邻自己领地的颛臾。这当然是不正义的战争所以孔子一听说这事就谴责冉求和子路没有尽到责任。冉求推卸责任说:“那都是长官的意思,我和子路都是不同意的,可有什么办法呢?孔子于是针锋相对地批评说:“任一份职就要尽一份力,辅佐别人就要尽心竭力。见到主人有危险而不知尽忠,眼睁睁地看着他往火坑里跳,往山崖下掉却袖手旁观,这难道是正确的态度?何况,老虎兕牛出了笼子,龟甲美玉毁在了匣中,这难道正是管理者的责任吗?”

其实,不只是做臣下辅佐君王大夫如此,就是我们今天从事各种职业也同样是如此。在《宪问》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现在他说的意思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了。即使使用我们今天并不那么先进的话说,起码也是,‘拿一份钱。做一份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钟也得撞响才是啊!

由于孔子的批评抓住了要害,使冉求、子路难辞咎,所以,冉求只好实话实说了。他说:“不是我们存心要消灭那颛臾,而是因为它日渐强大,又直接对季氏的领地构成威胁,现在不消灭它,今后就会成为季氏的大患啊!”可见冉求实际上已是参与了季氏的军事谋划的,却不料他这一说,又正好暴露出自己的一个大问题。孔子一针见血,马上批评他说:“君子最痛恨那种不直说想要做什么却一定要找此借口来掩饰的人。”因为在孔子看来,冉求的说法纯粹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灭人家,却找借口说是因为人家对自己构成威胁。这正如20世纪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却说成是要搞“大东亚共荣圈”一样。总之是心里明明想的是一样,口里却装模作样地说成是另一样。把本意埋藏起来,却另编一套理由作为掩饰。这种人,用我们今天流行的成都方言就叫做“假打”,或者说是伪君子。

这是我们在这一段文字中应该注意的第二个要点。

第三个要点是孔子接下去所做的下面阐述,实际上是说的均贫富,讲稳定,求发展的治国方略,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也涉及政治。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贫富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当然不同于共产主义,而具有平均主义的色彩。因为他“不患贫”而共产主义却是“患贫”--消灭贫穷的主义。当然,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思想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至少,它成为后世不少农民起义的口号和目标。

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后,孔子又针对冉求和子路的问题进行了批评,最后指出季氏的真忧患恐怕不在颛臾等什么外在力量上,而是在自己的内部朝政方面--“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就是名言“祸起萧墙”的来源。

通览整段文字,我们不得发出感慨:圣人的思想可真是博大精深啊!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一件事情上,就可以见他思想的光辉,小至说话做事,大至治国平天下,都使我们不无都益,深受高层启发。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圣人就是圣人罢!

猜你喜欢
  丽泽论説集録卷七·吕祖谦
  卷九十六·湛若水
  卷二十三·佚名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五十九章 如啬·林语堂
  明本排字九经直音卷上·佚名
  卷二百一·秦蕙田
  绿衣·佚名
  春秋传卷十九·胡安国
  第六节 论国家思想·梁启超
  阎浮提树荫品第十·马鸣
  卷四·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跋佛法之科学的说明·太虚
  卷六·佚名
  佛说逝童子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熊禾·唐圭璋

      禾字去非,号勿轩,又号退斋,建安崇泰里人。淳祐七年(1247)生。咸淳十年(1274)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宋亡不仕,入武夷,筑洪源书堂讲学。又归故里,筑鳌峰书堂。皇庆元年(1312)卒,年六十六。学者称勿斋先生。   婆罗门引   送张

  • ●慶芝堂詩集卷十·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律詩二 ◆五言律詩二◆ 籠鳥 螢火 式微 古書 古劍 古琴 古鼎 古鏡 古碑 古寺 古樹 出籠鳥 小硯跌破命兒廷璋膠固詩以識之 賦得軒皇鼎 古書 寶劍 磨劍 雨後見月 留別盧公亮

  •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籓镇淄青横海·欧阳修

    李正己,高丽人。为营州副将,从侯希逸入青州,希逸母即其姑,故荐为折冲都尉。宝应中,以军候从讨史朝义。时回纥恃功横,诸军莫敢抗。正己欲以气折之,与大酋角逐,众土皆墙立观,约曰:“后者批之。”既逐而先,正己批其颊,回纥矢液流离,众

  • ●卷上(起建炎元年六月一曰止十二曰)·李纲

      六月初一曰,臣自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蒙恩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是曰到南京行在,有旨宣召,臣当晚赴内阁,起居叙致谢恩讫,力具奏,陈材能浅薄,不敢当除命,乞改授其人,以慰舆望。上不允,臣复奏曰:“臣未到行在数十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六·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二月辛卯朔户部奏畿南去岁旱蝗为灾该抚按请照原题则例全灾者免七分九分者免六分次递为减于存留银内除豁各卫所并唐山屯俱照灾例折征抵放彭城卫照重灾例减折三钱并祈停征留税久未蒙发乞早沛德意以苏六郡遗

  • 皇王大纪卷三·胡宏

    宋 胡宏 撰五帝纪帝尧陶唐氏元载甲辰论曰或传自开辟或曰自燧皇至于春秋获麟之嵗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六纪在包羲前三纪在包羲后而末纪流讫于黄帝者也谨按包羲始画卦造书契夫孰知其前之六纪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自包羲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八·佚名

    琉球法司官上荷兰公使加白良禀 面商机务 论日本要约琉球 类译日本新闻纸论琉球事 大臣染疾 书日本新闻纸各论后 论中朝宜加意保护东瀛各小国 恭录上谕 水手被获 恭录谕旨 署闽抚吴(赞诚)奏恭报内渡日期片(元月二十日京报

  •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八·佚名

    户婚门立继类当出家长蔡久轩立继之法,必由所由。李氏既是家长,则立继必由李氏。李氏之词,则曰已立刘恢继嗣十余年,而刘宾暗作据照谋夺。刘宾之词,一则曰众尊长立宾男明孙为继,二则曰李氏老病昏昧等语。则明孙之立,乃出于羣党

  • 中俄密约·佚名

    一八九六年六月三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俄历一八九六年五月二十二日,莫斯科。大清国大皇帝陛下暨大俄国大皇帝陛下,因欲保守东方现在和局,不使日后别国再有侵占亚洲大地之事,决计订立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是以大清国大皇

  • 卷三十一·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三十一成公【公名黑肱宣公子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周【定王十七年鲁成公五年定王崩子简王立】郑【防公十五年鲁成公四年襄公卒悼公费立成六年悼公卒弟成公睔立】齐【顷公九年鲁成公九年顷公卒

  • 卷上·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祇不相得。众臣议言:越祇自恃国富民众。地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当往攻伐。国贤大臣名曰雨舍。梵志种也。王命使行。稽首佛足。敬问

  •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印光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若求来生,则无大道心。

  •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窥基

        大慈恩寺翻经沙门基撰    第一卷   今解论文略作五门分别。            ┌一叙古┬一叙说      ┌一明时┤   └二斥非      │     └二述今┬一述文  一明时益┤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第二·佚名

        大唐南印度三藏金刚智译  尔时世尊。复入文殊师利摩诃菩提萨埵三摩耶。所生法加持金刚三摩地已。从自心出此一切如来大智慧三摩耶。名一切如来心。即说密语。  跋折啰底 瑟那(三合)  才出此语时。于一

  • 卷第三十二·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十二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七世之四(清源下第六世之二) 福州长庆慧棱禅师。(嗣雪峰)与保福游山。福问。古人道。妙峰山顶莫即遮

  • 采菲录·姚灵犀

    《采菲录》,副题“中国妇女缠足史料”,共六册,初编、续编由天津时代公司于1936年1月、2月印行,三编、四集由天津书局于1936年12月及1938年2月印行,1941年又有新编和精华录问世。全书收集缠足史料、品莲文学、禁缠放足运动

  • 尹文子·尹文

    一卷二篇,战国时名家著作,尹文撰。《汉书·艺文志》著录于名家:“《尹文子》一篇。说齐宣王,先公孙龙。”该书至汉末时已“多脱误”,魏黄初时,仲长氏重作编排条次,定为上下两篇。《隋志》、《旧唐志》记为二卷,《新唐志》著录

  • 最上乘论·弘忍

    全一卷。唐代弘忍述。论述守一己之心为修道之要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内题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此论内容共分果、行二门,藉十四条问答方式,论释有关自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本师、众生与佛同体、持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