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二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

洪武二十七年三月庚子朔,上御奉天殿策试会试举人。制策曰:“昔列圣之驭宇也,其立纲陈纪皆精思远虑,至当无疵,著为典章,垂法万世。夫何历代创业之君于革命之际,必有损益,果前代立法有未善欤?抑时君乐于更张而有损益欤?尔诸文士当立志之秋,正宜讲此,其悉陈之,朕将览焉。”时廷对者百人,以张信为第一,赐信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辛丑,上谓侍臣曰:“人主之聪明不可使有壅蔽,一有壅蔽则耳目聋瞽,天下之事俱无所达矣。”翰林学士刘三吾对曰:“人君惟博采众论,任用贤能,则视听广而聪明无所蔽,若信任憸邪,隔绝贤路,则视听偏而聪明为所蔽矣。”上曰:“人主以天下之耳目为视听,则是非无所隐而贤否自见。昔唐玄宗内惑于声色,外蔽于权奸,以餋成安史之乱,及京师失守,仓皇出幸,虽田夫野老皆能为言其必有今日者,玄宗虽恍然悔悟,亦已晚矣。夫以田夫野老皆知而玄宗不知,其蔽于聪明甚矣!使其能广视听,任用贤能,不为邪佞所惑,则乱何从生哉?”

命魏国公徐辉祖、安陆侯吴杰往浙江训练沿海军士。时海上有倭寇之警,先命都督杨文节制沿海诸军备之,至是,复命辉祖等往加训练。

特赐新除署府、州、县儒学教官季宗等百六十三人钞,人十锭。

癸卯,升河南按察司佥事王平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曹铭为左副都御史。初,平在河南廉介明敏,为政有声。至是,秩满入觐,故有是命。

以太子宾客、兵部尚书致仕唐铎为太子少保。

甲辰,诏武官子弟习骑射。上谕五军都督府臣曰:“朕尝令武官子弟演习武艺,今天下久安,彼年少者惟安享父兄俸禄,纵酒嗜、音乐、歌舞、游戏,一旦袭职,使之挟弓矢上马且不能,安能为国效力哉?近扬州卫指挥单寿袭其父职,率兵泰州捕寇,猝与寇遇,众军并力迎敌,寿惧而走,且麾众使退,遂致败事,此由其素不练习。故尔自今武官子弟宜于间暇时令习弓马,当承袭者五军阅试,其骑射闲习者方许,否则虽授职止给半俸,候三年复试之,不能者谪为军。著为令。”

发山西军士筑东胜城,北平军士筑宣府城。

乙巳,赐琉球国使臣亚兰匏、甚模结致等宴于会同馆。

丙午,以进士及第张信为翰林院修撰。

山东宁阳县民沈进诣阙诉水灾。先是,宁阳县汶河决,南连滋阳,西至汶上,水高出河丈余,滨河居民多漂流,田禾皆浸没,惟高阜居民获存,县以灾上闻。诏遣使省录被灾户数,使者还言:“灾不甚,民妄诉。”复遣使核之,亦诡符前使言,遂逮系其吏民。至是,进诣阙诉言:“民实被灾者千七百余户,而使者所录止百七十余户,有司督迫租赋,民愈困惫。”上命户部覆核之,得实,杖使者,释吏民,蠲其田租赋。

云南临安府僧鉴音等来朝,请开设僧纲司,从之,以鉴音为都纲。

丁未,命兵部:“凡武官子弟年幼袭职者,俟年二十以例比试。”

上谓侍臣曰:“毁誉之言,不可不辨也。人固有卓然自立不同于俗而得毁者,亦有謟媚狎眤同乎污俗而得誉者,夫毁者未必真不贤,而誉之者未必真贤也,第所遇有幸、不幸尔。人主能知其毁者果然为贤,则诬谤之言可息而人亦不至于受抑矣,知其誉者果然不肖,则偏陂之私可绝而人亦不至于幸进矣。问君子于小人,小人未必能知君子,鲜有不为所毁;问小人于小人,其朋党阿私,则所誉者必多矣。惟君子则处心公正,然后能得毁誉之正,故取人为难,而知言为尤难也。”

戊申,升行人司正为正七品,左右司副为从七品,行人为正八品,凡设官四十员,咸以进士为之。先是,所任行人多孝廉人材,上以其将命四方,往往不称使指。至是,始命以进士为之。凡赍捧诏赦、奉使外夷、谕劳、赏赐、祭祀、徵聘贤才、赈济军务、整点军马等事,则遣之,余非奉旨,诸司不得擅差而行人之任重矣。

旌表严州府分水县民陈光叔妻胡氏贞节。

己酉,命授琉球国王相亚兰匏秩正五品。时亚兰匏以朝贡至京,其国中山王察度为请于朝,以亚兰匏掌国重事,乞升授品秩,给赐冠带,又乞升授通事叶希尹等二人充千户。诏皆从其请,俾其王相秩同中国王府长史,称王相如故,仍赐亚兰匏公服一袭,副使、傔从以下钞有差。

庚戌,命天下种桑、枣。上谓工部臣曰:“人之常情,安于所忽,饱即忘饥,暖即忘寒,不思为备,一旦卒遇凶荒,则茫然无措。朕深知民艰,百计以劝督之,俾其咸得饱暖。比年以来,时岁颇豊,民庶给足,田里皆安,若可以无忧也。然预防之计不可一日而忘,尔工部其谕民间,但有隙地,皆令种植桑、枣,或遇凶歉,可为衣食之助。”于是工部移文天下有司,督民种植桑、枣,且授以种植之法,又令益种绵花,率蠲其税,岁终具数以闻。

癸丑,降山西按察司佥事宋礼、吕震为户部主事。时礼等考满至京,不进功绩文册,吏部奏之,遂降用焉。

甲寅,命韩王松、沈王模往省秦王、晋王、今上、周王、齐王。上以二王年幼,欲其游观诸王国都,以敦友悌之情,故有是命。二王之行,从官各十一人:翰林编修、王府纪善各一员,掌侍从、讲说经史、撰述文字;礼部郎中一员,掌祭祀所过名山大川及祀典神祗;序班二员,掌赞相礼仪;良医二员,掌调治药饵;典膳二员,掌王饮馔;百户二员,率校尉二百人扈从。二王同日启行,至宿州分道,韩王由周历秦、晋抵燕、齐,沈王自齐历燕、晋抵秦、周,皆至秋八月而还。

广西镇安府知府岑添保上言:“往者,征虏前将军傅友德令郡民岁输米三千石,运饷云南普安卫。本府僻处溪洞,南接交阯,孤立一方,且无所属州县,人民寡少,舟车不通,陆行二十五日始至普安,道远而险,一夫负米仅可三斗,给食之余,所存无几,往往以耕牛及他物至其地易米输纳,而普安荒远,米不易得,民甚病之,去年米才输七百石,尚逋二千二百余石。又本府岁输本卫米四百石,尤困极艰难,旧以白金一两折纳一石。今民愿依前例输白金,如准臣所言,恕宽民病。”书奏,从之。

夜,天鸣。

癸亥,上谓礼部臣曰:“先王之治天下,彝伦为本,至于胡元,昧于教化,九十三年之间,彝伦不叙,至有子纳父妾而弟妻兄妻、兄据弟妇者,此古今大变,中国之不幸也。朕膺天命,君主华夷,复先王之教,以叙彝伦,务使各得其序,既定于律,又著之大诰,以明示天下。比闻民间尚有顽不率教者,仍蹈袭胡俗,甚乖治体,宜申禁之,违者论如律。”

有儒士初授知县,陛辞。上问之曰:“试言莅民之道何先?”对曰:“教化为先。”曰:“教化何施?”对曰:“奖劝之。”上曰:“治民固以教化为本,而身又为教化之本,长一邑则击一邑之望,民率视己以为则,己身不正,民将何法?虽多为奖劝,彼不见信。故曰:‘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尔其识之。”

甲子,命工部藏军器。上以四方底宁,师旅弗用,命工部取甲兵裹而藏之。

陕西有士人上《仁政书》。上览之,谓侍臣曰:“既言仁政,则必当爱民,何故所言皆劳民伤财之事,自相悖戾?彼山林儒生,不深究事体,然亦肯言,有可嘉也,不必指擿瑕玼,以杜言路。”

乙丑夜,岁星犯荧惑于奎宿。

是月,诏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孙彦复姓谢。彦字子起,本姓谢,世为凤阳於皇里人。父母早逝,育于外家孙氏。辛丑,渡江归附。数从征讨有功,累授应天卫指挥佥事,移镇朔州。洪武二十年,升前军都督佥事。至是,上命复其姓。

夏四月庚午朔,享太庙。

壬申,福建泉州府地震。

癸酉,诏兵部凡以罪谪充军者,名为“恩军”。

戊寅,罢司牧局。

庚辰,诏陕西乾州立唐忠臣浑瑊祠。先是,乾州同知史孟通上言:“浑瑊在唐德宗时,泾原兵变,乘舆在奉天,逆臣朱泚据长安,引兵围奉天,众心汹汹,泚昼夜攻城经月,城中资粮俱尽,瑊独引兵苦战,百计御敌,卒能保乘舆,全城郭,功载唐史,章章可考。今其祠庙尚在,而祀事有缺,甚非报功劝忠之义,宜令有司每岁春秋致祭。”廷议是之,故有是命。

更定蕃国朝贡仪。是时,四夷朝贡,东有朝鲜、日本,南有暹罗、琉球、占城、真腊、安南、爪哇、西洋、琐里、三佛济、渤泥、百花、览邦、彭亨、淡巴、须文达那,凡十七国。其西南夷隶四川者:军民府凡六:乌蒙、乌撒、芒部、卭部、普安、东川;安抚司一,曰金筑,宣抚司一,曰酉阳;宣慰司三,曰贵州、播州、石柱;招讨司三,曰天全、六番、长河西;长官司凡三十:卢山、慕役、西堡、大华、宁谷、寨顶营、十二营、平茶、程番、康佐、木爪、方番、阿昔亦簇、占藏先结簇、巾□各匝簇、北定簇、祁命簇、阿昔洞簇、勒都簇、班班簇、者多簇、麦匝簇、泥溪、雷坡、沐川、平夷、蛮夷、岳希蓬、陇木头、静州;府四,德昌、马湖、建昌、会川;州十九,安顺、龙、永宁、镇宁、建安、礼、柏兴、黎、里、阔、武安、永昌、隆、姜、黎溪、会理、威龙、昌、普济;卫一曰建昌;县三,中、碧舍、麻龙。其隶广西者:府三,田州、思明、镇安;州二十五,龙英、江、龙、养利、上下冻、思陵、万承、安平、太平、都结、思城、结伦、镇远、左、茗盈、南丹、纪、安、思同、东兰、那地、全茗、利、泗城、奉议;县四,陀陵、罗阳、崇善、永康。隶云南者:军民府一,曰姚安;府八,元江、丽江、景东、楚雄、鹤庆、寻甸、大理、临安;宣慰使司三,平缅、车里、八百;州二,姚、邓;土官三,海东宾居小云南;县二,广通、习峨。隶湖广者:宣慰使司四,施南、思南、永顺、保靖;安抚司一,忠建;长官司三,臻部、六洞、黄坡等处;军民府一,曲靖。西域之部也,西天泥八剌国、朵甘、沙州、乌思藏、撒立畏兀儿、撒来、撒马儿罕。上以旧仪颇烦,故复命更定之。凡蕃国王来朝,先遣礼部官劳于会同馆。明日,各服其国服,如尝赐朝服者则服朝服,于奉天殿朝见,行八拜礼毕,即诣文华殿朝皇太子,行四拜礼,见亲王亦如之,亲王立受后,答二拜,其从官随蕃王班后行礼。凡遇宴会,蕃王班次居侯伯之下,其蕃国使臣及土官朝贡,皆如常朝仪。

辛巳,旌表太平府当涂县民刘恒妻王氏、朱华妻关氏、赵福妻鲁氏、通州瞿彬妻王氏、丽水县叶仲余妻林氏、山阴县民姚彦良妻俞氏贞节。礼部言:“俞氏子体原尝为礼部员外郎,坐法死,宜停其旌表。”上曰:“岂可以子不肖而没其母之贤?其亦旌之。”

壬午,命民间高年老人理其乡之词讼。先是,州郡小民多因小忿,輙兴狱讼,越诉于京,及逮问,多不实。上于是严越诉之禁,命有司择民间耆民、公正可任事者,俾听其乡诉讼。若户婚、田宅、斗殴者,则会里胥决之,事涉重者始白于官,且给教民榜,使守而行之。

癸未,以尚宝司丞杨能为都指挥使、洮州卫指挥使陈晖、宋国公冯胜子克让为都指挥同知,俱署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事。能,左军都督文之弟也。

上谓太子少保唐铎曰:“帝王之于天下,体天道、顺人心以为治,则国家基业自然久安。朕每思前代乱亡之故,未有不由于违天道、逆人心之所致也。天之爱民,故立之君以治之,君能妥安生民,则可以保兹天眷。卿与朕共事者久,夙夜左右,资弼良多,凡朕之事天子民有弗至者,卿即以为言,使知有所警。苟谓已安,不以为意,治乱系焉。”铎顿首曰:“陛下敬天恤民之心,拳拳如此。臣虽老悖,敢不尽心。”

丙戌,诏徵儒臣定正宋儒《蔡氏书传》。上观《蔡氏书传》,日月五星运行与《朱子诗传》不同,及其他注说与番阳邹李友所论间有未安者,遂诏徵天下儒臣定正之。于是太子少保唐铎等举翰林院编修致仕张美和、国子监博士致仕钱宰、助教致仕靳权、教授高让、学正王子谦、教谕张士谔、俞友仁、何原铭、傅子裕、周惟善、训导唐棐、周宽、赵信、洪初、万钧、王宾、谢子方、吴子恭、儒士解震生、熊钊、揭轨、萧尚仁、萧子尚、王允昇、张文翰、张师哲、宋麟,并遣行人驰传徵之。

己丑,礼部言:“兖州府曲阜县岁贡儒学生员考不中式,请以‘贡举非其人’坐知县孔希文罪。”上曰:“孔希文,圣人之后,勿问。”

庚寅,爪哇国遣使贡苏木、香药等物。

丙申,赐国子监琉球生夏衣。

戊戌,给山西所属军校七万三千余人布绢二十九万六千余匹、棉花十万九千余斤。

署北平按察司事监察御史陈德文奏言嫁母刘氏卒,乞奔丧,许之。德文四岁丧其父,家贫,随母嫁陈氏,后年长归宗。至是,其母卒,时已除奔丧之制。德文独恳请甚至,上特怜而许之。

是月,置宁川守御千户所于吴川县。

酉阳宣抚冉兴邦以袭职来朝,贡方物。

猜你喜欢
  周本纪上第九·李延寿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三·徐乾学
  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明□宗□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卷之三百九·佚名
  九七七 吏部为知照四库馆人员遵旨分别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前集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绎史卷二十四之二·马骕
  六一 鱼雷堂·周作人
  姚兴传·房玄龄
  后主本纪·姚思廉
  陆瞨传·李延寿
  ●皇朝通典卷三十七·佚名
  第三节 元和朝局·吕思勉
  例言·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五·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十五张浚咏红叶题诗事 【题拟】长安百万户,御水日东注。水上有红叶,子独得佳句。子复题脱叶,流入宫中去。深宫千万人,叶归韩氏处。出宫三千人,韩氏籍中数。回首谢君恩,泪洒胭脂雨。寓居贵人家,方与子相遇。通

  • 卷一·胡文学

    钦定四库全书甬上耆旧诗卷一监察御史胡文学编吴越春秋称越地东至於鄞即所谓甬上也自後迁置不常一时人物与句章余姚各相引重今録其定为鄞人者四家以冠此集之首文大夫种字会鄞人【见吕览高氏注】越灭吴其谋居多见越絶诸

  • 卷三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十二冬至类四言古晋冬至初嵗小防歌    【晋】张 华日月不留四气回周节庆代序万国同休庶尹羣后奉夀升朝我有嘉礼式宴百僚繁肴绮错旨酒泉渟笙镛和奏磬管流声上隆其爱下尽其心宣

  • 儒林传论·李延寿

    评论:常言说:“上边喜好什么,下边必然有更厉害的行为。”因此邹君佩长缨、齐桓穿紫服尚且能改变一国时尚,何况有禄位在其中,那就没有什么比这更有感召力的了。当天监年间,当时的君主正崇尚儒术,像崔灵恩、严植之、何佟之、伏

  • 路伯达传·脱脱

    路伯达,字仲显,冀州人。他性情沉厚,有远见,博学能诗,考取正隆五年(1160)进士第,调任诸城主簿。他由泗州榷场使补任尚书省掾,任兴平军节度副使,进朝为大理司直。大定二十四年(1184),世宗皇帝准备到上京,路伯达上书谏说“:人君以四

  • 顾馨一·佚名

    顾馨一先生小传顾先生名履桂字馨一以字行江苏上海人曾祖讳有涛祖讳宗恺父讳福基并以绩学能文为邑推重先生兄弟五人长兄出嗣二三四兄俱殇惟先生最幼时海上初辟商埠商务之兴一日千里福基公慨然曰吾家累世读书曾不免于冻

  • 《礼 记》·佚名

    作者:王文锦自从东汉学者郑玄分别给《仪礼》、《周礼》、《礼记》做了注解之后,才有了“三礼”这一名称。《仪礼》记的是冠、婚、丧、祭、饮、射、燕、聘、觐的具体仪式;《周礼》是通过记述三百多种职官的职务

  • 卷五百三十六·佚名

    △第三分佛国品第三十之二复次善现,此诸菩萨摩诃萨众。应修如是严净佛土。谓彼土中恒不闻有三种恶趣。亦不闻有诸恶见趣。亦不闻有贪瞋痴毒。亦不闻有男女形相。亦不闻有声闻独觉。亦不闻有无常苦等不如意事。亦不闻有

  • 大雲初分善健度第二十九·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种善行大神通王所入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说之。有善宝调法门。善聚门。善堂法门。善行法门。善意法门。善德法门。善净法门。善调

  • 卷一·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一(正传三人附见一人)○唐京兆大荐福寺义净传释义净字文明,姓张氏,范阳人也。髫龀之时,辞亲落发,遍询名匠,广探群籍,内外闲习,今古博通。年十有五,便萌其志,欲游西域,仰法显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加以勤无弃时,手不释

  • 卷第三十八·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八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论藏 宗经论第二之二 大宗地玄文本论(八卷今作四卷) (南罗北疑) 马鸣菩萨造 陈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 归依德处无边大决择分第一。归

  • 佛说尊上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尊者卢耶强耆。在释羁瘦阿练若窟中。彼时尊者卢耶强耆。晨起而起出窟已。在露地敷绳床。著尼师檀已依结加趺坐。于是有天形色极妙。过夜已来诣

  •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上·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忉利天上昼度树下无垢白石。愍哀其母度脱之故。正夏三月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八千皆阿罗汉。诸漏已尽得大神足。威曜无极生死悉断。无复尘垢弃捐重担。所作已办。

  •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佚名

    萧齐沙门释昙景译  佛复惟曰。今我法中。有诸比丘。言行不同。心口相违。或为利养钱财饮食。或为名誉要集眷属。或有厌恶。王法役使出家为道。都无有心向三脱门。度三有苦。以不净心。贪受信施。不知后世。弥劫受殃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九(论本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窥基

    翻经沙门基撰初一颂。明述一持有七门。第二一行。明初门中七作意。初明七门者。一作意。二离欲。三广辨诸定。四二定。五五通。六生差别。七诸相。下当别释。此第四持中以此为体。第二行颂中。云观察于诸谛者。谓初二

  • 易筮通变·雷思齐

    宋末元初雷思齐撰。思齐字齐贤。三卷,五篇。卷上卜筮、之卦,卷中九六,卷下衍数、命蓍。颇有新意,不囿旧法。《四库全书》收入。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经部易类(简称四库本)

  • 魏晋世语·郭颁

    晋代志人小说集。西晋郭颁撰。十卷。杂记魏晋时事。东晋干宝、孙盛等著史,多采其言。史志不见著录。亡佚。现有版本整理以《说郛》辑本为底本。

  • 佛大僧大经·佚名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王舍国有富者,名为厉,求生二子,一名佛大,二名僧大,僧大出家,佛大贪其弟妇,弟妇不从。佛大遣贼往杀僧大,僧大临死,截四肢,得四果,弟妇哭死,得生天,佛大遂堕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