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自警编九卷宋赵善璙撰善璙太宗七世孙家南海端平中尝知江州其书乃编次宋代名臣大儒嘉言懿行之可为法则者凡学问类子目三操修类子目十二齐家类子目四接物类子目七出处类子目五事君类子目十一政事类子目十一拾遗类子目二共八类五十五目盖亦仿言行録之体而少变其义例者也善璙生南宋之季而所载至靖康而止其后惟朱子议论间为采入其余多不甄録固由时代相接难于弃取亦以宋时士大夫风俗淳厚惟汴都为极盛南渡而还门户立而党局生议论繁而实用减非复先民笃厚之风故独胪陈旧徳以示断限欤虽所列率人所习闻而缕析条分便于省览其财赋门兵门及拾遗一类则并及于壬人憸夫用埀炯戒亦当时士大夫之药石矣原本各注所引书名今多佚脱盖传刻者失之诸本并同亦姑仍其旧焉乾隆四十四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戴德
  四书留书卷五·章世纯
  圣人的忧虑·孔子
  卷一·胡彦升
  礼记集説卷五·陈澔
  卷十七·鄂尔泰
  卷十五·方苞
  卷二十·熊节
  第31章 阳货篇第十七(2)·孔子
  ·元神 元气 元精··王守仁
  ◎修学篇 佛法基础·虚云
  中国人用中国法之自救·太虚
  信 心·太虚
  佛学会应注重于学·太虚
  缘起经一卷·玄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李心传

     故事  潜藩州建军府名旧制天子即位尝所领州镇自防御州而下皆升军名若节镇州则建为府如英宗自齐州御防使登极升齐州为兴德军神宗自忠武军节度使建储升许州为颍昌府之类孝宗受禅以始封洪鼎宣建州旧有军额则建为隆兴

  • 1914──中華民國三年甲寅·郭廷以

      1﹐1(一二,六)改組郵政,定每省為一郵務區,於省城設郵務管理局(上海另為一區)。   1﹐3(一二,八)   (1)俄外相覆外蒙特使三音諾顏,允給以槍械。計大砲六尊,機關槍四挺,步槍二萬支(去年12﹐17之要求。三音諾顏即離俄京)。  (2)章炳麟不滿袁世凱

  • 第二章荆公之时代(上)·梁启超

    自有史以来,中国之不竞未有甚于宋之时者也。宋之不竞,其故安在?始焉起于太祖之猜忌,中焉成于真仁之泄沓,终焉断送于朋党之挤排。而荆公则不幸而丁夫其间,致命遂志以与时势抗,而卒未能胜之者也,知此则可与语荆公矣。宋艺祖之有

  • 卷三十四正俗一·何良俊

    夫国之政理,未尝不始乎治而卒乎乱。世之习俗,未尝不始乎厚而卒乎漓。苟常乱常漓,则将何所底止乎?呜呼!然未有极而不反者。即三代质文之变,大率亦犹是也。今习俗已甚漓矣,所赖祖宗法度严密,天子明圣,故未至于乱耳。然习俗政理未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六·佚名

    万历三十七年三月壬午朔孝肃皇后忌辰遣官祭裕陵○虏银歹二酋犯宁夏中卫先是边夷湃彦儿密以虏情输我参将贺世勋犹弗备被杀掠人畜去仅斩获虏首三颗既复犯广武游击潘国振江应诏贺维桢等连营合堵共获贼级八十二颗报闻兵部

  • ◎阉妓离婚案·李定夷

    壬子冬,北京地方审判厅判决程月贞与张静轩离婚一案。程本苏州名妓,张系前清内监,现为东安市场会贤球房主人。太监娶妓,事本离奇。而承审推事,为林君鼎章。其判决理由书,文甚藻丽。词云:此案程月贞提起离婚之诉,根据三种理由,曰

  • 绎史卷五十五·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晋灵公之弑左传【文公六年】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孟曰立公子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旧好也置善则固事长则顺立爱则孝结旧则安为难故故欲立长君有此四徳者难必抒矣贾季曰不如立公子乐辰嬴

  • 三王世家第三十·司马迁

    刘军译注【说明】本世家在写法上不同于其他诸篇世家:只载述关于孝武帝封立三个儿子刘闳、刘旦和刘胥的疏奏策文而不及三王行事。这是因为“燕齐之事,无足采者。然封立三王,天子恭让,群臣守义,文辞烂然,甚可观也”。在世袭的

  •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十二·王顼龄

    旅獒集传西旅贡獒【孔氏頴逹曰西方之戎有国名旅者遣献其大犬其名曰獒】召公以为非所当受作书以戒武王亦训体也因以旅獒名篇今文无古文有集説【林氏之竒曰西旅闻武王之威徳有慕义之意于是献獒以表其诚太保召公深虑武王

  • 提要·齐履谦

    【臣】等谨按春秋诸国统纪六卷目録一卷元齐履谦撰履谦字伯恒大名人官至太史院使事迹具元史本传此书乃其延祐丁巳为国子司业时所作前有自序谓今之春秋盖圣人合二十国史记为之自三传専言褒贬于诸国分合与春秋所以为春秋

  • 书传卷九·苏轼

    宋 苏轼 撰周书泰誓上第一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文王受命九年而崩武王以大统未集故即位而不改元十一年丧毕观兵于商而归至十三年乃复伐商叙所谓十一年武王伐殷者观兵之事也所谓一月戊午师渡

  • 论灾第五十四·桓宽

    【题解】本篇题为“论灾”,是对自然灾害问题展开辩论。文学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把春生、夏长、秋成、冬藏这一自然发展规律与仁、德、义、礼相比附,胡说什么“好行善者,天助以福”

  • 刹那品第六·佚名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我说蕴界处生灭之相。若无有我谁生谁灭。而诸凡夫依於生灭。不求尽苦不证涅槃。佛言:大慧。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大慧。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

  • 对治品第三·佚名

    尔时世尊处在大众,犹如日轮光明赫弈隐蔽众星。喻如大龙幡兰椿轮蒨练粲烂。睹之眼眩。思之意乱。威光晃曜色无等喻。犹萤火光日出不现。日月虽有百千光明。方於帝释譬如聚墨。帝释虽有白净妙光。方於大梵王所有光明,犹如

  • 卷上·佚名

    尔时婆伽婆复於一时。游波罗奈城诸仙住处鹿野苑中。与大比丘众足满千人。复有五诸菩萨众。於其众中。多有诸根未成熟者,有减少善根者,有诸业障者,尔时彼处诸菩萨复有诸菩萨。乐多世事。乐於谈话。乐於睡眠。乐於杂业。乐

  • 小坡的生日·老舍

    现代长篇童话。老舍著。初载于1931年1月《小说月报》第22卷1至4号。 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7月初版。作品以新加坡为背景,通过小坡对民族、种族等问题的理解和他同一群不同肤色的东方小孩子亲密关系的描写,表现了殖民地被

  • 月令明义·黄道周

    四卷。明黄道周撰。南明福王时官礼部尚书。唐王立,任为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率师至婺源抗击清军,兵败被执至江宁(今江苏南京),不屈而死。道周学识渊博,贯通古今,通晓天文历数,工书善画,文章风节高天下。着有《易象

  • 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与五十万苾刍众,万二千菩萨,及诸天子俱。佛入普遍光明三摩地,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各有殑伽沙数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在东方宝幢佛剎,劝慈氏菩萨同来听法,慈氏不来,辩积幢亦不来。妙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