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心
──十六年初夏在福州讲──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则知世出世间一切善根功德之本,唯此信心。得之而作圣成佛,失之便流转生死,永溺苦海。惟起大乘之信心,庶几佛种不断,此马鸣菩萨所以有大乘起信论之作也。唯识等论,明十一善心所,亦以信心为首。诸修行人,虽具修百善,若无此信心,则其为善乃杂染而不清洁,不足以期无上之道。昔禅宗三祖僧灿大师信心铭,以明达磨之西来大意。后永明禅师亦谓“但入信心,便登祖位”。皆足以证此信心为超凡入圣之根本,学佛者之第一层基础也!又如弥陀经谓“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则知净土法门,亦行之非艰,信之唯艰,修此行者之所以愿不切而行不笃者,皆以无真正之信心耳。众生外感业系,内迷妄执,熏染已深。往往虽发心学佛,视其形诚干干惕惕,若已深有信心者,而试使按心自问,则其信心者,依然迷惑颠倒妄想烦恼之心耳。认贼为子,以妄作真,佛法之正信心,渺不可得。论喻信心如水清珠,能澄浊水,故欲证此信心之下落,当观察自心一切迷惑颠倒妄想烦恼等不定之心,皆已寂灭;则此信心,乃根固蒂密,不可动摇,入正定聚菩萨位矣。否则、盲从迷信,犹在颠倒不定之途,未足云已具信心也。欲得此正信心,当去净无始劫来惑习熏染之邪知邪见,而求得佛菩萨之正知正见。兹将邪知邪见之由来,表列于左,为著手去灭之预备。
┌邪思──不正思惟妄断为是 ┌内生┤ │ └梦想──梦境中或禅静中之发现景象,执以为实 邪知邪见之由来┤ │ ┌邪教──遗传来之神教等 └外来┤ └恶俗──圆光、扶乩等
一面竭力破除神权迷信之邪说,私心自用之恶习,一面依佛经论及善知识之开示,
勤求正知正见,以得此根深蒂固确乎不拔之信心。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信心犹立志也,志立而学成矣。信心立则一切善根具,无上菩提之基立矣。求正知正见之道,当具如下之三种修习:一、经论为正教量,当精澈研究,学习思维,以为思想之标准。二、善知识为先知先觉者,当时刻亲近,乞其开示。三、息心静虑,以参研所疑,以期断疑生信,入佛知见。然大概言之,必如何乃为真正信心?兹依大乘起信论分为四义:
一、信根本:谓真如性为一切法之根本,即所谓诸法实相,亦谓之本来面目。如实了知其义,确信无疑,谓之信根本。
二、信佛:图画偶像,固为佛之形相。然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则不可执形相以求佛。佛者觉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觉诸法实相之谓佛 。 故曰:‘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是而信,乃谓之信佛。
三、信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了解三界众生之依正,无非有漏之苦,由烦恼业之所集起;欲普令众生皆得解脱,当修习六度万行,即知即行谓之信法。四、信僧:有广狭二义:四人以上曰僧。出家五众同起居、同饮食,以清净戒行而和合之众,曰住持僧 。 三乘之圣贤众,同修一事,同遵一理,彼此和合,大众清净,曰胜义僧。如金刚经中之四向、四果等,华严经中之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皆圣贤僧之类也。能了解其所以为僧者,证得其如何起因,如何修习,如何得果,以此起信,是为狭义的信僧。僧者,和合众义。凡为众缘和合之所成者,皆谓之僧。四大和合而成此身,四大失调则病,四大分离则死,故和合众之性,乃一切事物之所同具,大至世界,小而微尘,无不以和合众为原则 , 能遵此和合众之原则,实施于家庭则家齐,推而至于社会、国家、世界,则天下太平矣。以此起信,是为广义的信僧。
学佛者,能依此至教量求得正知正见,断疑生信,起正信心;则举足动步,头头是道,道道皆波罗密行,行行入无碍法界矣!故当求正信心之成就,不可玩忽! (寂光记)(见海刊八卷八期)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一·佚名 北斗七星护摩法(复炽盛光法)·佚名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二·行策 卷四十一·彭绍升 佛说善法方便陀罗尼经·佚名 释迦如来成道记注卷之下·王勃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四分)·佚名 第七章 阿育王时期的史话·多罗那他 卷八(西晋三藏竺法护译)·佚名 卷第十·佚名 请国内谙西文之佛学家速纠正西译佛书之谬·太虚 三峰和尚年谱·三峰法藏 为武昌难民呼吁·太虚 卷第二(帝年次前汉新王后汉)·费长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