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信 心

──十六年初夏在福州讲──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则知世出世间一切善根功德之本,唯此信心。得之而作圣成佛,失之便流转生死,永溺苦海。惟起大乘之信心,庶几佛种不断,此马鸣菩萨所以有大乘起信论之作也。唯识等论,明十一善心所,亦以信心为首。诸修行人,虽具修百善,若无此信心,则其为善乃杂染而不清洁,不足以期无上之道。昔禅宗三祖僧灿大师信心铭,以明达磨之西来大意。后永明禅师亦谓“但入信心,便登祖位”。皆足以证此信心为超凡入圣之根本,学佛者之第一层基础也!又如弥陀经谓“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则知净土法门,亦行之非艰,信之唯艰,修此行者之所以愿不切而行不笃者,皆以无真正之信心耳。众生外感业系,内迷妄执,熏染已深。往往虽发心学佛,视其形诚干干惕惕,若已深有信心者,而试使按心自问,则其信心者,依然迷惑颠倒妄想烦恼之心耳。认贼为子,以妄作真,佛法之正信心,渺不可得。论喻信心如水清珠,能澄浊水,故欲证此信心之下落,当观察自心一切迷惑颠倒妄想烦恼等不定之心,皆已寂灭;则此信心,乃根固蒂密,不可动摇,入正定聚菩萨位矣。否则、盲从迷信,犹在颠倒不定之途,未足云已具信心也。欲得此正信心,当去净无始劫来惑习熏染之邪知邪见,而求得佛菩萨之正知正见。兹将邪知邪见之由来,表列于左,为著手去灭之预备。

              ┌邪思──不正思惟妄断为是           ┌内生┤           │  └梦想──梦境中或禅静中之发现景象,执以为实    邪知邪见之由来┤           │  ┌邪教──遗传来之神教等           └外来┤              └恶俗──圆光、扶乩等

  一面竭力破除神权迷信之邪说,私心自用之恶习,一面依佛经论及善知识之开示,

  勤求正知正见,以得此根深蒂固确乎不拔之信心。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信心犹立志也,志立而学成矣。信心立则一切善根具,无上菩提之基立矣。求正知正见之道,当具如下之三种修习:一、经论为正教量,当精澈研究,学习思维,以为思想之标准。二、善知识为先知先觉者,当时刻亲近,乞其开示。三、息心静虑,以参研所疑,以期断疑生信,入佛知见。然大概言之,必如何乃为真正信心?兹依大乘起信论分为四义:

  一、信根本:谓真如性为一切法之根本,即所谓诸法实相,亦谓之本来面目。如实了知其义,确信无疑,谓之信根本。

  二、信佛:图画偶像,固为佛之形相。然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则不可执形相以求佛。佛者觉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觉诸法实相之谓佛 。 故曰:‘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是而信,乃谓之信佛。

  三、信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了解三界众生之依正,无非有漏之苦,由烦恼业之所集起;欲普令众生皆得解脱,当修习六度万行,即知即行谓之信法。四、信僧:有广狭二义:四人以上曰僧。出家五众同起居、同饮食,以清净戒行而和合之众,曰住持僧 。 三乘之圣贤众,同修一事,同遵一理,彼此和合,大众清净,曰胜义僧。如金刚经中之四向、四果等,华严经中之十住、十行、十向、十地等,皆圣贤僧之类也。能了解其所以为僧者,证得其如何起因,如何修习,如何得果,以此起信,是为狭义的信僧。僧者,和合众义。凡为众缘和合之所成者,皆谓之僧。四大和合而成此身,四大失调则病,四大分离则死,故和合众之性,乃一切事物之所同具,大至世界,小而微尘,无不以和合众为原则 , 能遵此和合众之原则,实施于家庭则家齐,推而至于社会、国家、世界,则天下太平矣。以此起信,是为广义的信僧。

  学佛者,能依此至教量求得正知正见,断疑生信,起正信心;则举足动步,头头是道,道道皆波罗密行,行行入无碍法界矣!故当求正信心之成就,不可玩忽!  (寂光记)(见海刊八卷八期)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一·佚名
  北斗七星护摩法(复炽盛光法)·佚名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二·行策
  卷四十一·彭绍升
  佛说善法方便陀罗尼经·佚名
  释迦如来成道记注卷之下·王勃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四分)·佚名
  第七章 阿育王时期的史话·多罗那他
  卷八(西晋三藏竺法护译)·佚名
  卷第十·佚名
  请国内谙西文之佛学家速纠正西译佛书之谬·太虚
  三峰和尚年谱·三峰法藏
  为武昌难民呼吁·太虚
  卷第二(帝年次前汉新王后汉)·费长房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七十九·彭定求

        卷479_1 【应制贺边军支春衣】柳公权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卷479_2 【应制为宫嫔咏】柳公权   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

  • 第二折·武汉臣

    (衙内领随从上,云)某庞衙内。欢欢喜喜,拾得一个郭成的浑家,待要做了夫人,谁想他不着趣,百般的不肯。就我看,我这嘴脸,尽也看的过。你道我脸上搽粉,你又不搽粉那?我家中有个嬷嬷,是我父亲手里的人,他可也看生见长我的。如今着他去

  • 巻六·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卷六      宋 黄升 撰宋词赵德麟名令畤东坡之友袭封安定郡王清平乐【春情】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桞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厮勾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蝶恋花【

  • 第十二回 闻唱思家·蒲松龄

    张鸿渐上白舜华与我倒极其恩爱,每日床上银钱,尽我花费,登山玩水,却也逍遥。但这一条肠子,系恋家中,何日是了! [玉蛾郎]正月里,梅花娇,春雪飘,和风荡荡上柳梢。家家闹元宵,走冰又过桥;他乡人,也跟着走一遭。 二月二,是花朝,冻初消,榆

  • 卷三百五十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起神宗元豐七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丁酉朔,詔築誠州上誠、天村、大由三寨,從湖北鈐轄運司請也。   涇原路經略使盧秉言西賊入靜邊寨,隊將借職白玉、蕃部落軍使李貴戰死。詔錄玉子一人、貴子二人。(新紀:夏

  • 第四回 乘兴踏月访佳人 把酒对花谈故事·陈蝶仙

    却说魏实甫自入胡府之后,尹芝便自起身回京。这里芝园里面,早大兴土木,起造假山。除魏实甫而外,又添了冯凝、程马雚、蔡蓉庄三位清客,将四洞分列嘉名,一曰滴翠,一曰颦黛,一曰皱青,一曰悬碧,各自监造一处。魏实甫当日虽说得容易,到

  • 今言卷之四·郑晓

    二百六十六正德元年十月,劉瑾入司禮監,矯詔殺太監王岳、徐智、范亨;罷戶部尚書韓文、郎中李夢陽[一];勒少師劉健、少傅謝遷致仕。以吏書焦芳兼武英殿大學士,吏侍王鏊為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兵書許進代芳,加李東陽

  • 第二十二卷 清贡生 (三)·缪荃孙

    [嘉 庆 朝] 江宁府 徐 鏊 上元人。 黄 浩 上元人。 顾 铭 上元人。 臧志仁 上元人。 余 旻 上元人。 刘 桂

  • 卷三·胡世宁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胡端敏奏议> 钦定四库全书 胡端敏奏议卷三 明 胡世宁 撰 略陈治要以献愚忠疏【时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臣以病废庸愚遭时蹇厄始忧宸濠继忧江彬为国患害致?身家昼夜哀思罔知攸济今者幸

  • 卷二十九·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二十九官师二典守兼管国子监事大臣总理本监一切事务祭酒总司监事董率其属以教贡监官学生凡六堂八学教学之勤惰随时稽核凡贡监入监者分内外班肄业以经义治事之法教之立课程以董之朔望讲书而

  • 34.燕昭王求贤·林汉达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

  • 卷四十四【起昭公七年尽八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四十四【起昭公七年尽八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逹疏经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注暨与也燕与齐平前年冬齐伐燕间无异事故不重言燕从可知【音义】【暨其器反传同重

  • 尚书注考·陈泰交

    明 陈泰交 撰引经注经不照应者三条曰若稽古帝尧训曰粤越通古文作粤曰若者发语辞周书越若来亦此例也越若来训古语辞言召公于丰迤逦而来也时乃功懋哉训懋勉也德懋懋官训懋茂也繁多之意与时乃功懋哉之懋同凡厥正人训正

  • 宣公·宣公十年·左丘明

    【经】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齐人归我济西田。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己巳,齐侯元卒。齐崔氏出奔卫。公如齐。五月,公至自齐。癸巳,陈夏征舒弑其君平国。六月,宋师伐滕。公孙归父如齐,葬齐惠公。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

  • 第九十九章 即位祝事等·佚名

    最胜而有德此之主(西利奇奢耶罗奢西哈)之殁,其义弟王,彼巧导人民,得[妙]容福运,乐照全楞伽洲,最胜之瑞德,柔软之王乃胜王。(一)由正觉之般涅槃至二千二百九十年,乐[此]楞伽洲,其时因大王之灭殁,人民沈忧,喜楞伽洲之利益此人民之主慰拊之

  • 洗心斋读易述·潘士藻

    明潘士藻撰。十七卷。《四库全书》本。亦题曰《读易述》。此书阐释《周易》经传,大致采用义理之学。前十卷为上下经,后七卷为《系辞》以下诸传。其体例乃先列己见,复采缀诸家之说附于后。《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前有

  • 元代奏议集录·佚名

    本书辑录自元太祖至元顺帝时期150余年的奏议,既有名臣奏章,如耶律楚材、史天泽、王盘、伯颜等人,又有平民上书,包括表、奏议、上书、封事、弹章、对策等等,主要辑自《历代名臣奏议》中的元人奏议和《元文类》、《元史》、

  •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即如意轮陀罗尼经序品第一之别译。此中之咒为流通十小咒中之第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