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正俗一

夫国之政理,未尝不始乎治而卒乎乱。世之习俗,未尝不始乎厚而卒乎漓。苟常乱常漓,则将何所底止乎?呜呼!然未有极而不反者。即三代质文之变,大率亦犹是也。今习俗已甚漓矣,所赖祖宗法度严密,天子明圣,故未至于乱耳。然习俗政理未有不相因者,则漓者乱之渐也。苟必待乱而后反,其伤必多。故余窃有深惧焉。然大祸之来,行将自及,则诸君可无惧哉。《传》曰“贤者作法,愚者制焉。”故群倡而力挽之,固所望于贤者耳。 

古人以右为尊,至中古则尚左矣。记曰“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故《老子偃武章》曰“夫佳兵不祥之器,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则凡平居燕会,其揖逊拜跪之礼,皆当以左为尊无疑也。今世南北之礼不同。凡客至相见作揖,南方则主人让客在东边,是右手。北方则主人让客在西边,是左手。人但怪南北不同,而竟不穷其故。盖古人初见必拜,先令人布席。南方人东西布席,则宾当就东,主当就西。盖一堂之中,东是左西是右,则是正以左为尊也。北方人北向布席,比肩而拜,则宾当在西,主当在东,亦以左为尊也。今南人不知布席之由,北向作揖,亦让客在东手,则是尚右,处以凶事,失礼甚矣。余考古人冠婚之礼,主人出肃客,则宾由西阶入,主由东阶入。岂有方肃客而处客以卑,自处以尊之礼乎?则又可以证升堂作揖,必当让客在西手者为是也。 

今之卑幼见尊长,亦皆推让尊长在东手,此初学小生最不知礼者。盖卑幼作揖,尊长但当在上面还揖,或主人谦损,降立在侧边答之。卑幼只当北面向上作揖可也。若必推在东手,则是比肩而立,以敌体待尊长矣。其可谓之知礼乎?余尝谓唯制礼者然后能用礼,唯定律者然后能用律。此言盖不虚也。 

余见人家子弟凡所以事其父兄者,皆以客礼相待。每遇生朝或节序,则陈盛筵以享之,如待神明,及享毕即弃去若刍狗矣。此所谓斯须之敬以待乡人可也。古人不如此,盖事父兄不可一时去心,虽蔬食菜羹,苟适于口,亦必荐进。盖无旦无暮,每食入口必念其亲故也。若能如此,则虽虾菜过于五鼎,不能如此,则虽五鼎亦何足道。人家子弟不可不知。 

尝一日访东桥,值其在息园与其弟横泾王子新三人吃饭,即请余至息园中同坐。是时横泾已老病不胜酒矣。少顷横泾辞去,送至槛外,命一童子曰“看七老爹出门”。东桥入坐,横泾径去。近来士夫家兄弟皆送迎,是以客礼相待,恐亦未是。 

吕汲公大防在相位。其兄大忠自外郡代还,相与坐东府堂上。夫人自廊下降阶趋谒,以二婢掖持而前。大忠遽曰:“宰相夫人不须拜。”汲公解其意,叱二婢使去。夫人独拜于赤日中,尽礼而退。大忠略不顾劳,人服其家法之严。今士人略得进步,则纵其妇陵忽舅姑矣,何况伯氏。史称大忠、大防与弟大临同居相切磋,论道考礼,冠婚丧祭一本于古。关中言礼学者推吕氏。如此等礼,今世士大夫亦不可不知。 

宪孝两朝以前,士大夫尚未积聚。如周北野(佩),其父舆为翰林编修。北野官至郎中,两世通显,而其家到底只如寒士。曹定庵(时中),其兄九峰(时和),举进士有文章,定庵官至宪副,弟时信亦京朝官。与李文正结社赋诗,门阀甚高,其业不过中人十家之产。他如蒋给事(性中)、夏宪副(寅)、许佥宪(璘),致仕家居,犹不异秀才时。至正德间,诸公竞营产谋利。一时如宋大参(恺)、苏御史(恩)、蒋主事(凯)、陶员外(骥)、吴主事(哲),皆积至十余万,自以为子孙数百年之业矣。然不五六年间,而田宅皆已易主,子孙贫匮至不能自存。宋大参即余外舅家,得之目击者。此四十年间事耳。然此十万之业,子孙纵善败,亦安能如是之速,盖若天怒而神夺之然。然一时有此数家,或者地方之气运耶,或诸公之遗谋未善耶,皆不可晓也。 

人见当时数家之事,有问于余者,余戏语曰:此病已在膏盲,非庸医所了。吾昔饮上池水,或庶几能知之。盖吾松士大夫一中进士之后,则于平日同堂之友,谢去恐不速。里中虽有谈文论道之士,非唯厌见其面,亦且恶闻其名。而日逐奔走于门下者,皆言利之徒也。或某处有庄田一所,岁可取利若干;或某人借银几百两,岁可生息若干;或某人为某事求一覆庇。此无碍于法者,而可以坐收银若干,则欣欣喜见于面,而待之唯恐不谨。盖父兄之所交与而子弟之所习闻者,皆此辈也。未尝接一善人,闻一善言,见一善行。夫一齐人之传,尚不能胜众楚人之咻,况又无一齐人之传乎。吾恐子弟虽有颜闵之资,欲其从善难矣。诸公皆读书晓事,此亦理之易见者也,何昧昧若此?太史公所谓利令智昏,何异白日攫金于市中者耶? 

或问晋朝重门阀,而王谢子弟皆贤。何也?余曰:王谢门中唯有王仲祖、刘真长、许玄度、支道林诸人,往来不闻有此等客。 

吾松士大夫家燕会,皆不令子侄与坐,恐亦未是。顷见顾东桥每有燕席,命顾茂涵坐于自己桌边。东江每燕,亦令顾伯庸坐于桌边,不另设席。今存斋先生家三子皆与席,衡山每饭必有寿承、休承。皇甫百泉许石城二家,其二郎亦皆出坐,与客谈谐共饮。盖儿子既已长成,岂能绝其不饮?若与我辈饮,则观摩渐染未必无益,不愈于与群小辈喧哄酗酒耶。昔王右军与谢太傅修禊兰亭,而大令兄弟与谢车骑皆在。阮嗣宗为竹林之游,其子阮瞻亦欲与。嗣宗曰:“仲容已与,卿不得复尔。”若使仲容不在,则瞻亦把臂入林矣。故晋室士大夫子弟皆贤,正为此也。 

松江士大夫子弟不甚读书。昔黄山谷云:“四民皆有世业,士夫家子弟能知孝弟忠信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足名世矣。”今世父兄非不知教,子弟非不知学,正恐多财为累耳。则财之为害,可胜言哉。 

练兼善常对书太息曰:“吾老矣,非求闻者,姑下后世种子耳。”士夫积财无非为子孙之计,然古人有云:“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又黄山谷言:“男女缘渠侬堕地自有衣食分齐。其不应冻饿沟壑者,天不能杀也。”此者万金良药,士大夫不可不知。 

余小时见人家请客,只是菜五色肴五品而已。惟大宾或新亲过门,则添虾蟹蚬蛤三四物,亦岁中不一二次也。今寻常燕会,动辄必用十肴,且水陆毕陈,或觅远方珍品,求以相胜。前有一士夫请赵循斋,杀鹅三十余头,遂至形于奏牍。近一士夫请袁泽门,闻殽品计百余样,鸽子斑鸠之类皆有。尝作外官,囊橐殷盛,虽不费力,然此是百姓膏血,将来如此暴殄,宁不畏天地谴责耶。然当此末世,孰无好胜之心?人人求胜,渐以成俗矣。今存斋先生至家,极力欲挽回之,时时举以告人,亦常以身先之,然此风分毫不改。虽曰世道渐漓,然他处犹知敬信前辈,有善言亦必听从。独吾松之人坚于自用,虽仲尼复生,亦未如之何也已。 

东坡云:到黄,廪食既绝,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义挑取一块,即藏去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据东坡所言如此自计,吾辈一日之课,岂能及东坡十分之一?每日当用钱十五文足矣。 

昔司马文正公每日就寝时,自计一日之为。若与其所奉,果足相当,则帖然而卧。稍有不及,则终夕不自安。今之士大夫每日饱饫肥甘,不知临卧时,亦曾打算一遭否? 

杨君谦七人联句记,虽位次亦皆明载,列成图样。王古直、徐栗夫南面坐,陈一夔、王存敬北面坐,侯公绳左边侧坐,赵栗夫右边侧坐,杨君谦坐侯公绳下,则主人也。乃知前辈燕会真率如此。今士夫非南面不坐,非专席不居,其礼虽甚隆而情实不洽,且乏雅致。余生而疵贱,岂敢为时俗之倡,但出之以见前辈风范耳。 

果山增高碟架,盖起于近时,三十年前所无也。然亦只是松江用,南京苏杭至今未有。果山极无谓增高,即诗之所谓于豆于登,是彷佛登豆而为之者。盖古人席地而坐,诗言或授之几者,乃是优老用以依凭。而骰品实置于地上,恐泥土沾污,故设登豆,且欲使稍高以便匙箸耳。今殽品已摆在桌上,不知要此物何用。增此一段繁文,又加一番虚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我家与东江先生有姻连,其第五孙子登,余妹婿也。记得小时至东江家,见燕客常用六角银杯。后东江身后,其家分析,诸孙行酒皆用瓦器。余问之云:东江止有银杯二十四只,皆是此样。次子伯庸分十二只,冢孙子龙分十二只,余诸孙皆不及。夫官至尚书,不可谓不尊,然酒器止此,亦可称清白之风矣。近年以来,吾松士夫家所用酒器,唯清河、沛国最号精工。沛国以玉,清河以金。玉皆汉物,金必求良工访古器仪式打造,极为精美。每一张燕,粲然眩目。余意以为更得一二陶匏杂厕其间,少存古意,尤为尽善。然二者较之,终是玉胜。 

尝与陆五湖醉饮甚畅,余语五湖曰:“小时不知事,尝买古玉杯数件。后游南都,客囊渐罄,尽卖与朱文石家。夫老年饮酒必须畅适,若留心照管酒杯,是增一大不乐也。奈何欲快人之目而自取不乐哉?”五湖闻之,抚掌称快。 

尝访嘉兴一友人,见其家设客,用银水火炉金滴嗉。是日客有二十余人,每客皆金台盘一副,是双螭虎大金杯,每副约有十五六两。留宿斋中。次早用梅花银沙锣洗面,其帷帐衾裯皆用锦绮。余终夕不能交睫,此是所目击者。闻其家亦有金香炉,此其富可甲于江南,而僭侈之极,几于不逊矣。 

松江是天下大府,华亭亦是剧县。其讼狱之繁多,钱粮之浩大,上司文移之庞杂,山积波委,日勤职业,犹惧不逮。上大夫正当相体,以时进见,使郡县先生得尽心民事。庶可以仰承朝廷委任之重,况华亭乡官今已十倍于前矣。使府县诸公日有送迎之劳,则于公事不无少妨耶。 

古称豳民风俗之厚,其诗曰:“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盖古人一受长养之恩,则于岁终必欲少伸其图报之私。而君臣如父子,暧然相亲于一堂之中,其厚也何如。今乡士夫皆郡县邑子也,既受其覆庇含育之恩,而一无所报,于心安乎?亦当于岁终羊持酒拜献于公堂,以伸一念之爱敬,而郡县先生亦必受之。盖所以通上下之情也。今郡县先生既一切不受,而士大夫亦聊以应一时之故事,皆非实情相与,徒费一番扰攘,上下俱失矣。 

近来上司出巡,其起身后,乡官俱进府县谢劳。余见前辈未尝有此,不知起于何时。或倭寇犯境,上司为地方而来,郡县先生亦与上司区画地方之事,故去后礼当谢劳。若地方无警,而抚按出巡,但纠察百司,查处银粮,乃举朝廷章程也。与乡士夫有何干涉?又进府县搅扰一番,无乃太烦渎耶。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五十七·宋濂
  卷一百六十四·毕沅
  卷二百三十三·杨士奇
  卷十九·陈均
  第二○○清折(第一九九号之粘付)一一四○七—四·佚名
  第十七卷宋(四)(附金)·缪荃孙
  一三九一 谕内阁将文津阁全书内《扬子法言》空行交军机大臣填补等事·佚名
  五三二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殷宝山情罪重大着卽严行解京审讯·佚名
  卷三 丁年玉筍志·杨懋建
  孙思邈传·刘昫
  敬括传·刘昫
  卷四·马文升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十一·佚名
  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周楚声·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弁山小隐吟録卷二·黄玠

    (元)黄玠 撰○七言歌行杂体送仲珎弟还乡兼奉内弟陈子传呉淞江边秋氷生榜人刺篙歌采菱古来贫贱别更苦置酒不饮心如酲落日长云下平楚孤鴈决起南飞翎救寒几日衣上禇原头西风吹脊令阿■〈弥上女下〉倚门瘦骨立手挥五弦多苦

  • 5.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施蜇存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韵一) 洛阳儿女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韵二)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韵三)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

  • ◎赵啸澜秽声四播·佚名

    旧剧盛行的北平,沦陷后仍然歌舞升平,在营业上讲,当然逊色多多,可是浑水摸鱼,利用机会之剧妖之类,却应运而生。除了梅兰芳息影上海,程砚秋弃歌务农,郝寿臣急流勇退,而保持其坚贞外,其余如马连良辈亦不足道,何况一群甫出茅庐的坤伶

  • 第二八二禀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二日一一七○三--六·佚名

    差役禀报:已传到难妇之生母台下二快、一皂头役蔡标、汤才等,同叩首叩禀,为据情禀复察夺事。缘蒙单,饬驰往猫里街,协同总保,赶传黄富娘父兄蔡秀三、蔡阿福,禀带赴辕,以凭讯明给领,并查黄富娘胞姊黄桂妹,曾否

  • 卷四·宇文懋昭

    <史部,别史类,钦定重订大金国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四 纪年 太宗文烈皇帝二 天会四年春正月斡里雅布取宋相濬二州 初斡里雅布至邯郸遣郭药师为前驱付以千骑药师求益复付千骑与之药师疾驰三百里质明遂

  • 一二七五 河南巡抚毕沅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二七五 河南巡抚毕沅奏本年并无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河南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遵例汇奏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

  • 绎史卷七十七上·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晏子相齐【上】左传【防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麤缞斩苴绖带杖菅屦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曰唯卿为大夫【晏子晏子居晏桓子之防麤衰斩苴绖带杖菅屦食粥居倚庐寝苫枕草其家老曰非大夫

  • 第五章 潜往东北 六 所见与所思·溥仪

    我到旅顺以后,感到最惶惑不安的,倒不是因为受到封锁。隔离,而是从上角这几个日本人口中听到,关东军似乎连新国家的国体问题还没定下来。 这对我说来,比没有人在码头上迎接我更堵心。没有人迎接,还可以用“筹备不及”、“

  • 卷三·邹漪

    南都(下)十月朔,命铸弘光钱。时庙门灾,户科吴适疏陈昭事之实:『一曰日讲宜行。请敕定期,俾传闻有道之臣,朝夕左右,稽询经史,虚衷延纳。更取祖训、大诰诸书,时时省览,以为蓍鉴。一曰午朝宜举。阁部大臣以及台垣散秩,咸得躬膺清问。

  • 汉纪十九 中宗孝宣皇帝下神爵四年(癸亥、前58)·司马光

    汉纪十九 汉宣帝神爵四年(癸亥,公元前58年) [1]春,二月,以凤皇、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 [1]春季,二月,长安有凤凰飞集、甘露降落,因而大赦天下。 [2]颍川太守黄霸在郡前后八年,政事愈治;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夏,四月,

  • 卷九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九十食货略【十】关榷【杂税附】【臣】等谨案古者川泽林薮各有专司原以崇本抑末而非与闾阎争尺寸之利也乃唐宋以来视为利薮搜索靡遗凡竹木间架坊场扑买莫不有征而取民之制荡然无存矣我国家肇造

  • 卷二十七·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防义卷二十七唐 长孙无忌等 撰杂律下【凢二十八条】在市人众中惊动诸在市及人众中故相惊动令扰乱者杖八十以故杀伤人者减故杀伤一等因失财物者坐赃论其误惊杀伤

  • 古之学者(1)·戴圣

    ——于平易中见深刻【原文】古之学者,比物丑类(2)。鼓无当于无声(3),五声弗得不知;水无当于五色(4),五声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5),五声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6),五服弗得不亲。【注释](1)本节选自《学记》

  • 野性的呼唤·杰克·伦敦

    中篇动物小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著。作品写南方狗贝克原是一条英姿勃勃、体力超群的文明狗,但被骗到原始的北方后,在皮鞭下被迫与群狗搏斗,心灵受到深重的创伤,因而逐渐变得野蛮起来。最后,它在荒野狼群的呼唤下奔进

  • 柳州文钞·柳宗元

    七卷。唐柳宗元撰,明茅坤选评。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家、藏书家,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二苏文钞》四十八卷并加评语

  • 宴会·鲁彦

    夏天的一个午间,一家狭窄的饭铺里有了一个小小的宴会。 那里是十三个互称为同志的革命党人,衣襟上备有相同的蓝色而长方的徽章,操着声调各别的官话,占据了两张方桌合并的座位,低小的房子的空气因着这几个人的来到,骤然变得

  • 东溟奏稿·姚莹

    四卷,姚莹撰。当清道光十八年莅台湾道任,张丙事变余波未靖;二十年,中英战起,海疆戒严。莹与台湾镇达洪阿内外兼筹,颇费经营。二十一年八月,英船犯鸡笼,经予击退;翌年正月,又侵大安港,计破其船:先后获英兵一百八十余人。迨江宁约定

  • 礼记正义·郑玄

    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所用《礼记》为《小戴记》,四十九篇。《隋书·经籍志》谓《小戴记》四十六篇,后马融增《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才有四十九篇,前人已辨其为误说。东汉时,郑玄据《小戴记》为之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