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人用中国法之自救

中国人向来自成为一天地,中国之外则胥为蛮夷戎狄;虽由佛教尝认印度为大国,然除佛教外既鲜他种之政治、经济等关系,亦夷之狄之而置于不见不闻耳。虽明季以来,干、嘉以前,曾有传教、经商之欧人来往,其等蛮戎犹昔也。故中国与今欧、美、亚各国,成为国际往来之一国,盖始于清道光十六年之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对外国人,则轻之、笑之而已。鸦片战争之后,忌之、排之之心渐炽,积数十年为拳匪之乱。然鸦片战争后,同时亦即有羡之效之之心,其羡之效之者,则在乎枪炮、兵舰,以为强国之道唯在乎此耳。其结果、则中、日战争之失败。由是其羡之效之者,更进一步,而及军政法律农工商业。庚子之后,既舍中国本有政教重心,将谓立国之道胥赖乎彼,遂进行益力,其结果,由清末之立宪,而成政柄迭更军阀割据之民国。民国八年,新文化运动之思潮起,其羡之效之者更进一步,而及学术思想之文化根本,同时更以俄国式之革命相号召。宗教、政治、经济、权力等,皆入于混乱剧变之中,乃成现在全体糜烂之时局。一变、二变、三变而至于今日,则知列强各国之种种民族战团办法,皆不能准之以援救中国;而此外则列强各国亦更无他法矣。有之、则唯甘地等之印度自救法,而亦非救中国之法。故救中国,非中国人自寻出一种救中国之法不可。

庚子之后,中国岌岌不可终日,以国危有救之之必要,而国人救国之心亦日热切。观日本之中兴也,有取法于邻意。未几而日本胜俄,遂以唯一能救中国者为日本人,其时亲日之热度可谓极甚!未几而日本夺据朝鲜,又稍稍由亲而畏;至民四迫订二十一条约,乃对于日本之救中国,完全绝望,而大多人民皆仇敌视之矣。清末民初时,觇德之强,颇有仿效,且希望德国之能救中国者。至欧战加入协约,则此希望亦告终矣。民初以来,多有希望美国之援助及拯救中国者,迨临城劫车案起,乃美国首倡共管中国之说,于是国人之有识者,渐知美国亦不能援救中国。而近年来一部分亲俄者,则专欲仿俄国式,以望苏俄之能救中国;但至今彼苏俄但用空言宣诱,与中国稍有利益者,皆无实际之进行。头脑略清醒之国人,亦皆窥破俄之毫无诚意,祗藉之宣传其不宜于中国之共产主义,冀扰乱中国以遂其侵掠耳。至于今年五卅案起,尤足令吾人恍然了知英、法等列强诸国,皆不能扶救中国;而中国人之欲救中国,唯在中国人之努力自救而已!

既明唯中国人自用中国法乃可以自救中国,则欲赖外国人及外国法之妄念,可以止矣。妄念止息,而内察中国之现状及内省中国之往情,将何从得其自救之法耶!(见海刊六卷十期)

(附注) 此下编入“怎样建设现代中国之文化”,今略之。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之佛教因素·太虚
  卷七·赜藏主
  卷第十一·道世
  救世觉人之佛法·太虚
  序·霁仑超永
  卷二百六十九·佚名
  卷六·僧祐
  卷五十二(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第四十章 诸小岛中佛教发生情况与南方等地再度弘传时期·多罗那他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佚名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四·佚名
  卷第九·箬庵通问
  往尼连河品第十八·佚名
  卷第二十一·佚名
  一休与五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一·阮阅

      ●卷四十一·歌咏门  熙宁间,奉诏定蜀楚秦民(氏)三家所献书,得一弊纸,所书花蕊夫人诗〔共〕三十二首,乃夫人亲笔,而辞甚奇,与王建《宫词》无异。自唐至今,诵者不绝口,而此独遗弃不见取。前受诏定三家书者,又斥去之,甚

  • 复古诗集巻六·杨维桢

    元 杨维桢 撰续奁集陶元亮赋闲情出御之辞不害其为处士节也余赋韩偓续奁亦作娟丽语又何损吾铁石心肠也哉法云道人劝鲁直勿作艳歌小辞鲁直曰空中语耳不致坐此堕落恶道余于续奁亦曰空中语耳不料为万口播传兵火后龙洲

  • 卷一 茕斋李太白集序·李白

    李太白全集卷一茕斋李太白集序草堂集序宣州当涂县令  李阳冰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

  • 卷一百七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五真书类五言古王右军         【唐】李 白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隂过羽客爱此好鵞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鵞去何曾别主人七言古临池歌         

  • 卷七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七十六岩类五言古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唐】李 白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絶鸾鹤心悠然归来桃花岩得憇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抱东壑一嶂横

  • 张说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说(667—730 ),唐文学家。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武则天永昌中(689),举贤良方正,授太子校书郎。因不肯依附张易之兄弟,忤旨,被流放钦州。唐中宗复位,召回,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兵部侍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 )任宰相,监

  • 卷二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九·张廷玉

        袁洪愈 王廷瞻 郭应聘 耿定向 王樵 魏时亮 郝杰 赵参鲁 张孟男 李祯 丁宾   袁洪愈,字抑之,吴县人。举嘉靖二十五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中书舍人。擢礼科给事中。劾检讨梁绍儒阿附权要,文选郎中白璧

  • 卷二百十三·杨士奇

    永乐十七年六月甲戌朔○置北京涿鹿卫经历司经历○丁丑○敕山东缘海卫所严兵备以金山卫奏有倭船九十余艘在海往来故也 命法司出杂犯死罪以下囚运砖赎罪以罪轻重为多寡运毕军民释放官吏复职役○己卯○升行在翰林院修撰

  • 志卷第一 高丽史四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天文一[日薄食晕珥及日变]。○自伏牺仰观俯察黄帝迎日推策尧历日月以授人时舜察玑衡以齐七政而观天之道备矣。 易曰: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

  • 萧干传·脱脱

    萧干,乳名项烈,字婆典,北府宰相萧敌鲁之子。生性朴实正直。当初,察割之乱发生时,察割党人胡古只与萧干交好,派人召见他。萧干说:“我怎能附从叛逆之臣!”将胡古只捆绑送到寿安王处。贼乱平定,皇上嘉赏其忠心,拜为群牧都林牙。又

  • 明鉴易知录卷七·吴楚材

    明纪孝宗敬皇帝编 乙卯,八年,春二月,少保、大学士邱濬卒。编 命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李东阳、詹事兼侍讲学士谢迁参与机务。编 张秋堤成,召刘大夏为户部右侍郎。编 秋八月,设江西巡抚于南赣。纪 时汀、漳多盗,岭南奸民附

  • 卷七·范处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七      宋 范处义 撰 郑 宣王封母弟友于宗周畿内咸林之地是为郑桓公後为幽王大司徒犬戎之祸桓公死之子武公掘突继为司徒与晋文侯定平王於东都王城卒取十邑之地然则武公父子可谓善於其

  •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一]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正宗分境 利他能利 密權別叙 前昔此今〉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爲詶對.   深達[二]實相.善說法要.辯

  • 父子合集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净饭王始发信心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说法施化能事毕已。往迦毗罗国。去城不远住尼拘律陀林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

  • 佛说辟除诸恶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见世间灾沴起时。遂生飞蝗及与毒虫。乃至蚊虻虎狼处处增盛。致伤苗稼或伤菜果。遂令国内渐成饥馑。恼害众生不得安隐。我今为汝宣说辟除诸恶

  • 注华严法界观门·宗密

      唐 宗密注  注华严法界观门序    唐绵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从本已来。灵明廓彻。广大虚寂。唯一真之境而已。无有形貌而森罗大千。无有边际而含容万有昭昭于心目之间。而相不可

  • 五代诗话·郑方坤

    诗话。清郑方坤撰。十卷。方坤有《全闽诗话》已著录。王士禛晚年作《五代诗话》,未及成书,门人弟子即把这未竟草稿传抄出去,遂引起宋弼和郑方坤分别对其进行删补。但“弼所续入,务求其博,体例遂伤冗杂,殊失士禛之初意,而挂漏

  • 出劫纪略·丁耀亢

    史料笔记。不分卷。明末清初人丁耀亢撰。成书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生卒年不详。山东诸城人。明诸生,顺治二年贡生。曾任容城教谕、惠安知县。他工诗文,长于戏剧。所著除本书外,尚有《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