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前集卷七

宋 滕珙 撰

天地类

论天地日月星辰之位

文集楚词注

此叚以日月十二防为辰定在天之位四方十二辰定在地之位

左传曰日月所防是谓辰位注云一岁日月十二会所会为辰十一月辰在星纪十二月辰在元枵之类是也然此特在天之位若以地而言之则南面而立其前后左右亦有四方十二辰之位焉但在地之位一定不易而在天之象运转不停惟天之鹑火加于地之午位乃与地合而得天运之正耳盖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周布二十八宿以着天体而定四方之位以天绕地则一昼一夜适周一匝而又超一度日月五星亦随天以绕地而唯日之行一日一周无余无欠其余则各有迟速之差焉然其悬也固非缀属而居其运也亦非推挽而行但当其气之盛处精神光耀自然发越而又各有次第耳列子曰天积气耳日月星辰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张衡灵宪曰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攸属此言皆得之矣

论天形地气之説

同上

此段谓天之体旋转无穷地则气之聚成形质者

天之形圆如弹丸朝夕运转其南北两端后髙前下乃其枢纽不动之处其运转者亦无形质但如劲风之旋当昼则自左旋而向右向夕则自前降而之后当夜则自右转而复左将旦则自后升而趋前旋转无穷升降不息是为天体地则气之渣滓聚成形质者但以其束于劲风旋转之中故得以兀然浮空甚久而不坠耳黄帝问岐伯曰地有慿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亦谓此也

论天日夜行度之数

陈君安卿问天道左旋自东而西日月右行之説先生答云

此段以横渠日月皆是左旋之説为是

横渠説日月皆是左旋盖天行甚健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过一度日行速健次于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正恰好彼天进一度则日却成退减一度二日天进二度则却成退了二度积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天所进过之度又却周得本数而日所退之度亦恰退尽本数遂与天会而成一年月行迟一日一夜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行不尽比之天却成退了十二度有奇进数为顺天而左退数为逆天而右歴家以进数难筭只以退数筭之故谓之右行且曰日行迟月行速也然则日行却得其正扬子太首便説日云云向来久不晓此因看月令日穷于次防中有天行过一度之説推之乃知其然又如书齐七政疏中二三百字説得天之大体亦好前汉歴志説道理处多不及东汉志较详又问月令疏地冬上腾夏下降是否曰未便理会到此且看大纲识得后此更用度筭方知

论天健不息之义

答董叔重

此叚以胡安定公之説为好

此説唯胡安定説得好因举其説曰天者干之形干者天之用天形苍然南枢入地下三十六度北枢出地上三十六度状如倚杵其用则一昼一夜行九十余万里人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之间天已行八千余里人一昼一夜有万三千六百余息故天行九十余万里天之行健可知故君子法之以自强不息云

因言天之气运转不息故阁得地在中间未达先生曰如弄椀珠底只恁运转不住故在空中不坠少有息则坠矣

论土圭测天地之説

答胡用之

此段谓天地四游升降不过三万里

周礼注土圭一寸折一千里天地四游升降不过三万里土圭之影尺有五寸折一万五千里以其在地之中故南北东西相去各三万里问何谓四游曰谓地之四游升降不过三万里非谓天地中间相去止三万里也春游过东三万里夏游过南三万里秋游过西三万里冬游过北三万里今歴家筭数如此以土圭测之皆合某曰譬如大盆盛水而以虚器浮其中四边定四方若器浮过东三寸以一寸折万里则去西三寸亦如地之深于水上蹉过东方三万里则逺去西方三万里矣南北亦然然则冬夏昼夜之长短非日晷出没之所为乃地之游转四方而然尔曰然用之曰人如何测得如此无此理曰虽不可知然歴家推筭其数皆合恐有此理也

论天地形质理器之説

答胡用之

此叚谓天包得地故言其质之大地容得天故言其量之广

夫干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本义云干一而实故以质言而曰大坤二而虚故以量言而曰广学者不晓请问曰此两句解得极分晓盖曰以形言之则天包地外地在天中所以説天之质大以理与气言之则地却包着天天之气却尽在地之中地尽包容得那天之气所以説地之量广大只是一个物事【阙】 里面便实出来流行发生只是一个物事所以説干一而实地虽是坚然却虚所以天之气流行乎地之中皆从地里发出来所以説坤二而虚用之云地【阙】如肺形质虽硬而中本虚故阳气升降乎其中无所障碍虽金石也透过去地便承受得这气发育万物曰然要之天形如一个鼔鞲天便是那鼔鞲外面皮殻子中间包得许多气开阖消长所以説干一而实地只是个物事中间尽是这气升降徃来缘中间虚故容得这气升降来徃以其包得地所以説其质之大以其容得天之气所以説其量之广非是説地之形有尽故以量言也只是説地尽容得天之气所以説其量之广尔今治歴家用律吕气其法最精气之至也分寸不差便是这气部在地中透上来如十一月冬至黄钟管距地九寸以葭灰实其中至之日气至灰去晷刻不差又云天地中间此气升降上下当分为六层十一月冬至自下面第一层生起直到第六层上极至大是为四月阳气既生足便消下面隂气便生只是这一气升降循环不已往来乎六层之中也问月令中天气下降地气上腾此又似是天地各有气相交否曰只是这一气只是阳极则消而隂生隂极则消而阳生故云天气下降便只是冬至复卦之时阳气在下面而生起故云地气上腾或曰据此则却是隂消于上而阳生于下却见不得天气下降曰也须是天运转则阳气在下故从下生也今以天运言之则一日自转一匝然又有那大转底时须是大着心肠看始得不可拘一不通也盖天本是个大底物事以偏滞求他不得【同上】

论天文地理之説

答胡用之

此段专一发明周礼土圭正日景之法

或问周礼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隂郑注云日南谓立表处太南近日也日北谓立表处太近北逺日也景夕谓日昳景乃中立表处太东近日也景朝谓日未中而景中立表处太西逺日也曰景夕多风景朝多隂此二句郑注不可非但説倒了看来景夕者景晚也谓日未中而景已中盖立表近南则取日近午前景短而午后景长也景朝者谓日已过午而景犹未中盖立表太北而取日逺午前长而午后短也问多风多隂之説曰今近东之地自是多风如海边诸郡极多风每如期而至如春必东风夏必南风不如此间之无定盖土地旷濶无髙山之限故风各以其方至某旧在漳泉騐之早间则风已生至午而盛至午后则风力渐微至晩则更无一防风色未尝少差盖风随阳气生日方升则阳气生至午则阳气盛午后则阳气微故风亦从而盛衰如西北边多隂非特山髙障蔽之故自是阳气到彼处衰谢盖日到彼方午则彼已【阙】晚不久即落故西边不甚见日古语云蜀之日越之雪言见日少也所以蜀有漏天古语云巫峡多漏天老杜云鼔角漏天东言其地多雨如天漏然以此观之天地亦不甚濶以日月所照及寒暑风隂观之可以騐矣用之问天竺国去处又却极濶曰以昆仑山言之天竺直昆仑之正南所以土地濶而所生亦多异人水经云昆仑去嵩山五万里看来未尝如此逺盖中国至于阗二万里于阗去昆仑无缘更有三万里文昌杂录记于阗遣使来贡献使者自言其国之西千三百余里即昆仑山今中国在昆仑之东南而天竺诸国在其正南水经又云黄河自昆仑东北流入中国如此则昆仑当在西南上或又云西北不知如何恐河流曲折多入中国后方见其东北流尔佛经所説阿耨山者即昆仑也云山顶有阿耨大池水分流四面去为四大水入中国者黄河入东海其三面各入南西北海如弱水黒水之类大抵地之形如馒头其撚尖则昆仑也问佛家天地四洲之説果有之否曰佛经有之中国为南禅部州天竺诸国皆在南禅部洲内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亦如邹衍所説赤县之类四州统名娑婆世界如是世界凡有几所而娑婆世界独居其中其形正圆故所生人物亦独圆正象其地形盖得天地之中气其他世界则形皆偏侧尖缺而环处娑婆世界之外不得天地之正气故所生人物亦多不正此説便是盖天之説横渠亦主盖天不知如何但其言日初生时先照娑婆世界故其气和其他世界则日之所照或正或昃故气不和只他此説便自可破彼言日之所照必经歴诸世界了然后入地则一日之中须歴照四处方得周匝今才照得娑婆一处即已曛黑若更照其他三处经多少时节如此则夜须极长何故今中国昼夜有均停时而冬夏漏刻长短相去亦不甚逺其説于是不通矣

天地之心类

论干四徳便是天地之心

答何叔京

此叚谓一阳未生之前天地之心未尝或息但因复而见之耳

来教云天地之心不可测识惟于一阳来复乃见其生生不穷之意所以为仁也某谓若果如此説则是一阳未复已前别有一截天地之心漠然无生物之意直到一阳之复见其生生不穷然后谓之仁也如此则体用乖离首尾衡决成何道理【王弼之説便是如此所以见辟于程子也】须知元亨利贞便是天地之心而元为之长故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便是有此乾元然后万物资之以始非因万物资始然后得元之名也

论复见天地之心

答呉晦叔

此叚专论因复后见之意

复非天地心复则见天地心此语与所以隂阳者道之意不同但以易传观之则可见矣盖天地以生物为心而此卦之下一阳爻即天地所以生物之心也至于复之得名则以此阳之复生而已犹言临泰大壮夬也岂得遂指此名以为天地之心乎但于其复而见此一阳之萌于下则是因其复而见天地之心耳天地以生物为心此句自无病昨与南轩论之近得报云亦已无疑矣大抵近年学者不肯以爱言仁故见先生君子以一阳生物论天地之心则必欿然不满于其意复于言外生説推之使髙而不知天地之所以为心者实不外此外此而言则必溺于虚沦于静而体用本末不相管矣圣人无复故未尝见其心者葢天地之气所以有阳之复者以其有隂故也众人之心所以有善之复者以其有恶故也若圣人之心则天理浑然初无间断人孰得以窥其心之起灭耶若静而复动则亦有之但不可以善恶为言耳

论天地以生物为心

答虞士朋

此段论天地之心亘古穷今未始间防

复见天地心之説某则以为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虽气有阖辟物有盈虚而天地之心则亘古亘今未始有毫厘之间断也故阳极于外而复生于内圣人以为于此可以见天地之心焉盖其复者气也其所以复者则有自来矣向是天地之心生生不息则阳之极也一絶而不复续矣尚何以复生于内而为阖辟之无穷乎此则所论动之端者乃一阳之所以动非徒指夫一阳之已动者而为言也夜气固未【阙】 之天地心然正是气之复处茍求其故则亦可以见天地之心矣

猜你喜欢
  商书·咸有一德·佚名
  卷五 士昏礼第二·郑玄
  儒者的“清明上河图”·孔子
  卷二上·余萧客
  卷八十六·卫湜
  卷四十一·郑玉
  卷九·胡广
  卷十九·康熙
  卷五十二·李光地
  卷二十八·王天与
  卷十三·乾隆
  第十 谋篇 3·王诩
  哀公·哀公十一年·左丘明
  无常品第三之馀·佚名
  世界佛教联合会开会讲词·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前集卷一·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前集卷一 宋 罗椅 编 古诗 蜀酒歌 汉州鹅黄鸾凤雏不鸷不抟德有余眉州玻瓈天马驹出门已无万里涂病夫少年梦清都曾肠虚皇碧琳腴文德殿门辰奏书归局黄封罗百壶十年流落狂不除遍走人间寻酒垆青丝

  • 拟儿歌·刘半农

    (用江阴方言)羊肉店!羊肉香! 羊肉店里结着一只大绵羊, 吗吗!吗吗!吗吗!吗!…… 苦苦恼恼叫两声! 低下头去看看地浪格血, 抬起头来望望铁勾浪! 羊肉店,羊肉香, 阿大阿二来买羊肚肠, 三个铜钱买仔半斤零八两, 回家去,你也夺,我也抢—— 气

  • 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班固

    陈胜字涉,阳城人。吴广,字叔,阳夏人也。胜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然甚久,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秦二世元年秋七月,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胜、广皆为

  •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五十·柯劭忞

      田嗣叔 子成 孟德 义 郑义 江 巩彦晖 信 刘恩 石高山 隋世昌 贺祉 楚鼎 张均 王昔剌 宁 李天祐   田嗣叔,字起宗。其先平阳赵城人,后徙中山。有至性,侍母疾四十余日,衣不解带。岁饥,以粟贷贫民,不能偿即取券焚之。

  • 卷十六·黄以周

      哲宗   △元符三年(庚辰,一一○○)   1、六月(案:《宋史·本纪》:是月丙申朔。) 乙巳,左正言陈瓘言:“伏见龙图阁待制、新知荆南邢恕,昨者自谓亲闻司马光所说北齐宣训事,谓光等有凶悖之意,遂以其语告於章惇,而光及范祖禹等

  • 卷六·王夫之

    ◎陈、姜列传 陈子壮,字秋涛,广东南海人。父熙昌,官吏部给事,为清节名臣。子壮中万历己未进士一甲第三人,授编修。天启间,忤魏忠贤,与父同削籍归里。崇祯初,起用,历官宫坊,为思宗皇帝所简知,擢礼部侍郎,将倚相之。间诣温体仁。

  •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四·李衷纯

    唐论夏论周论管蔡论申生论赵盾论伍员论哀公论子贡论季札论四君论豫子论荆卿论秦晋论秦皇汉武论萧何论二酇侯论周勃论○唐论自尧舜以天下禅也、后之强臣柄家、欲奸人之国、移人之祚者、辄借其名以遂其奸。至战国时、好

  • 卷四十七 蜀书二 吴主传第二·陈寿

    (孙权传)吴主孙权传,孙权,字仲谋。他的哥哥孙策平定江东诸郡时,他时年十五岁,被任命为陽羡县县长。曾被郡里察举为孝廉,州里推荐为茂才(秀才),代理奉义校尉。汉朝廷考虑到孙策远在江东,还能够尽臣子的职责交纳贡物,于是派遣使者

  • 崔元略传·刘昫

    崔元略,博陵人。祖父崔浑之。父崔儆,贞元间官至尚书左丞。崔元略应举进士,历任使府佐吏。元和八年(813),拜殿中侍御史。十二年(817),调任刑部郎中、知台杂事,又擢升拜御史中丞。元和十三年(818),因李夷简自西川应召拜御史大

  • 胡长孺传·宋濂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其先祖在唐代末期从天台迁居婺州。宋朝南渡后,其家族中以进士出身的达十人之多。祖父胡岩就是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进士,授福州闽县知县。其父胡居仁为宋理宗淳..七年(1247)进士,授台州军知事。

  • 附録二·佚名

    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北图藏元刻本)危教授论熊祥停盗危教授被盗,论盗者数人。续据尉司解到陈九自供为盗是实,又供系是熊祥教令为盗。饶细乙、舒九两名亦供熊祥寻常实是停盗,累尝使人为盗。当厅审问,与尉司所供无异。又各人

  • 卷二十二·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二十二 孟子【下之四】 万章章句下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聼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

  • 卷一百三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二十五存旧附释音礼记注疏卷第三十四【补本】郊特牲第十一礼记八郑氏注【古本】礼记卷第八郊特牲第十一礼记郑氏注【足利本】郊特牲至尚腵脩而

  • 第二十九卦:《坎卦》·佚名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白话】《坎卦》象征重重艰险:像水奔流一样,胸怀坚定的信念,执著专一,内心才能不畏艰险而获得亨通,这种奔流不止、坚强刚毅的行为必然被人们所崇尚。《象》曰:水?至,习坎;君子以常德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三·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复次海意。云何是金刚句。谓即自身是金刚句。自性无分别故。海意。此金刚句于诸见中决择而转无明。是金刚句。入诸明故。此金刚句。于所缘事中遍知而转五

  • 好兵帅克·哈谢克

    捷克作家哈谢克(1883—1923)的政治讽刺长篇小说,原名《好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小说主人公帅克是个被军区审委会宣布患有神经不健全症的退伍士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他因一次在酒店傻乎乎地提问而

  • 道德真经新注·李约

    四卷。唐李约(生卒年不详)撰。李约,字存博,号萧斋。唐肃宗、代宗朝重臣李勉之子,官至兵部员外郎,善书面,通音乐,当时颇享盛名。撰有《道德真经新注》四卷。《道德真经新注》,又称《道德经新注》。唐人研究 《道德经》者,多将

  • 梼杌萃编·钱锡宝

    《梼杌萃编》为长篇章回体小说,又名《宦海钟》,以反面人物贾端甫为中心,叙述了清末官场商场的黑暗与腐败。文笔辛辣。全书十二编二十四回,十二编分别为禹、铸、鼎、温、燃、犀、抉、隐、伏、警、贪、痴,每编分上、下,含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