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陈、姜列传

  陈子壮,字秋涛,广东南海人。父熙昌,官吏部给事,为清节名臣。子壮中万历己未进士一甲第三人,授编修。天启间,忤魏忠贤,与父同削籍归里。崇祯初,起用,历官宫坊,为思宗皇帝所简知,擢礼部侍郎,将倚相之。间诣温体仁。体仁盛称主上神圣,臣下不宜异同。子壮正色曰:“世宗皇帝最英明,然?庙之议,勋戚之狱,当日臣工犹执持不已。皇上威严类世宗,公之恩遇孰与张、桂?但以将顺而废匡救,恐非善则归君之义。”体仁故忮子壮,至是闻其言益怒,遂密以其语奏闻,上遂疏之。崇祯八年,诏以祖训,凡郡王子孙以降有文武才能堪任用者,宗人府以名闻,考验,奏授京外职官。子壮抗疏言:“宗室改授,适开侥幸之门,隳藩规,溷铨政,而以不习艰苦之贵介,出傅姆之手,登之吏民之上,徒为民苦。”疏奏,上震怒。体仁复乘间深中之,逮下狱,欲以祖训离间亲亲条抵之极刑。刑部议上:“祖训与律例,皆祖宗垂法,虽可并行不悖,但祖训在开国之初,以治乱国用重典之法齐一天下;律例则斟酌得中,为世守之成宪。故列圣以来,皆以律例议刑,而不敢亵用祖训。子壮罪,如律当戍。”复上。体仁犹严驳从重,部执益坚,乃得减死论戍。体仁因是遂讽上颁祖训于学宫,通令天下讽习,以锢子壮。工部右侍郎刘宗周抗疏言:“子壮以过戆下狱论戍,市井杂流,阴操讹说,投间抵?,以希进用,国事尚可问哉!”疏入,不听。寻体仁死,上怒渐释,子壮乃以赦归里。

  弘光中,与黄道周同以礼部尚书召,不至。隆武间,就家拜文渊阁大学士,赴阙。时阁员二十三人,皆具衔不与票拟,子壮告归。苏观生立唐王于广州,子壮恶之,举家航海,招义旅,间道贻书于瞿式耜,请西师疾下,愿举海舟会击,馘观生,靖内乱,以图外御。林佳鼎败没,子壮固拥义兵居海ㄛ,不下。已而李成栋破广州,子壮即军中,益号召,约舟师数万复沿海诸县,清远贡士朱维四率义兵自上流应之,兵薄广州,子壮戎服督战。顾广人利水斗,不习陆战,成栋婴城不出,围数日,子壮兵尽登岸,成栋启诸门,大出铁骑,蹙之于水次,会雷雨大作,风益烈,舟飘?不得附岸。举军覆溺,子壮死之。弟子升收余卒,依海岛,结砦自固。已而成栋归附,兵乃解。永历三年,赠子壮太子太保,谥文忠。

  子升字乔生,中崇祯己卯乡举。隆武中,授兵部主事。子壮既战没,子升收其余众,结石、马、徐、郑四姓,据花山岛。有杨光林者,拥兵万余,遥与联应。海南王兴,号“绣花针”,亦拥众数万,互为犄角。成栋归附,子升释兵,入见,改兵科给事中,迁礼科右给事中。端静无所附和,不合于时,移病告归。海上诸兵为李成栋所摧抑,皆瓦解。王兴屯雷、廉间。王化澄奏用其乡人连城璧,超授大理少卿,往连络之。城璧贪猥,为兴所厌薄,外受羁縻,拜官爵,而不为朝廷用,徒为暴于海溢。

  姜曰广,字居之,一字燕及,江西南昌人。中万历己未进士,文望丰采,为东南冠。选庶吉士,改编修。

  天启六年,充册封正使,偕给事中王梦尹,封朝鲜国王。奉别旨,便阅海上情形,按毛文龙功次虚实。曰广询鲜人,核海师。备得要领。使还,上言:“文龙以二百人入镇江,据铁山招降夷,抚归义之民至十余万,不可不谓之豪杰,不可不谓之偏锋。若堂堂正正,与虏决胜负于郊原,不独臣不敢信,文龙亦不敢自信。若养成一队精锐之兵,设伏用间,乘敝出奇,文龙自信其能,臣亦信文龙之能也。朝廷知文龙以用文龙,则不致失文龙而莫尽其能,亦不致孤倚文龙,以困而覆之矣。”疏入,报闻。然朝廷终不能以此待文龙;后卒如曰广言,以致于败。未几,曰广以忤魏忠贤,闲住。

  崇祯初,起擢左春坊左谕德。崇祯三年,典南京乡试,甄别典雅,得士尤盛,如杨廷枢、张溥、陈子龙、杨廷麟各以文章气节著闻。顾以清贞不附时局,为温、周所抑,不登大用。家居,与万元吉、杨廷麟、李可辅虑北都逼□□,恐不可保,思固江左为后图。史可法为南司马,吕大器为皖督,皆深相倚望,左良玉亦托重焉。

  崇祯十七年,以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与迎圣安皇帝,拜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与史可法、高弘图为南中三贤相,天下翕然望之。然马士英、王铎以奸婪同秉国,曰广不能孤伸其志。当迎立时,吕大器以福邸故以谋嫡累贤士大夫,激成奇祸,后必授时局口实,掀翻党锢,而嗣王抑无令德,声不如潞王之贤,弘图、曰广胥以为疑。士英阴订阮大铖,决意福邸,以快意于东林,遂与武臣刘孔昭、汤国祚、赵之龙决策。曰广虽亦与翼戴,士英微以其事闻宫中,上下之猜疑启矣。已而刘孔昭以起用吴?、郑三俊故,廷辱吏部尚书张慎言,曰广知党祸将起,遂乞休,不允。及马士英奏荐阮大铖以知兵,赐对。弘图请下九卿会议。士英因攻弘图、曰广护持局面,爱而登之天,忌而锢之渊,欺罔莫甚。曰广奏言:“臣前见文武纷竞,既惭无术调和,近见钦案掀翻,又愧无能预寝,遂使先帝十七年之定力,顿付逝波,陛下数日前明诏,竟同覆雨。梓宫未冷,增龙驭之凄凉;制墨未干,骇四方之视听。臣所争者朝廷之典章,所畏者千秋之清议而已。”不听。

  时大铖初入,士英宠威尚浅,曰广虽见沮忌,犹得稍有建明,引荐黄道周、陈子壮、华允诚、杨廷麟、黄文焕,咸得召命。左良玉驻武昌,缮兵辑民,思有以自效;皖抚袁继咸联江、楚,系上游重望,皆倚重曰广协心戮力。马士英益深忌之。会巡按湖广御史黄澍自楚入见,请召对,面纠马士英奸贪误国。士英益疑曰广与良玉、澍排己,凡用舍进退,皆以内降行己志,尽削阁权。曰广上言:“祖宗会推之法,万世无弊,斜封墨敕,覆辙具在。先帝善政虽多,害政亦间出,而唯以频出中旨为乱阶。鄙夫热心仕进,一见摈于公论,遂乞哀于内廷,但见其可怜之状,听其一面之词,遽为耸动。先帝即误,陛下岂堪再误?天威在上,密勿深严,臣安得事事而争之?但愿陛下深宫有暇,取《大学衍义》、《资治通鉴》视之,反复思惟,必能发明圣性,点破邪谋。陛下用臣之身,不若行臣之言,不行其言而但用其身,是犹兽畜之以供人刀俎也。”疏入,不省。

  顷之,大铖入秉戎政,与士英谋结刘泽清、刘良佐,以捍良玉而厄曰广,遂购换授宗室朱统[A260],疏参曰广显有逆谋。袁彭年、熊汝霖抗疏言:“曰广劲骨戆性,守正不阿,居乡立廷,皆有公论。统[A260]扬波?血,飞章越奏,不从通政司封进,是何径窦,直达御前?奸险之尤,岂可容于圣世!请逮治统[A260]。”不报。高弘图揭请付统[A260]于理,拟严旨。上三发改票。弘图言:“臣死不敢奉诏。”上召弘图,厉声责之。弘图遂乞休去。寻以推翼恩加曰广太子太傅,抗辞,未允。会御史祁彪佳疏论诏狱、廷杖、缉事三大弊政,曰广拟旨许禁革。内批发改票。曰广揭言:“臣所守者,朝廷之法度,一官之职掌,而欲以严旨加直诤之臣,留败亡之政,臣死不敢奉圣意。”不从。于是士英知上恶惮曰广,益募党攻讦无忌矣。吏部例转御史黄耳鼎为副使,内批留用,尚书徐石麒争之。士英因为耳鼎言:不去姜南昌,君必无留理。耳鼎遂疏攻曰广结刘宗周为死党,欺君把持,无人臣礼,曰广乞休,遂予告去。先是,曰广愤马、阮之奸,必将旦夕亡国,犹以己为密勿大臣,无遽去理,故攻者频仍,徘徊不忍去。而大铖欲尽援钦案逆党致要津,攻击异己,报十七年废锢之怨,忌曰广之?牾,必欲重陷之。曰广归,士英乃与王铎尽翻钦案,引匪人,逐正士,鬻官爵,隳边防,天下闻之,无不知其不能旦夕延矣。

  给事中吴适疏言:“曰广忠诚正直,海内共钦,乃么[1234]小臣,为谁驱除?听谁主使?上章不由通政,结纳当在何途?内外交通,神丛互借,飞章告密,端自此始。?绅惨祸,所不必言,小民鸡犬,亦无宁日矣。”疏入,内批切责之。于是蔡弈琛、陈盟、杨维垣、张孙振相继大用,士林无赖者靡然翕附。原任推官黄端伯,妖妄人也。无故解官,自髡入庐山,挟左道惑众,为南州人士所鄙。至是,挟怨赴阙,呈身于士英,讦奏曰广谋危社稷,援引鬼神以征之。士英授统[A260]行人,擢端伯礼部主事,以招致攻曰广者,中外骇惧。史可法孤立淮上,左良玉师老鄂城,南北交警,势岌岌,而士英杀曰广之心益急。会思宗皇太子事起,内旨传谕法司:“王之明往闽往楚,欲成何事?主使附逆,实繁有徒。著所司穷治。”敕出士英手,欲倾曰广、弘图以族诛之辟也。会左良玉兵东下,清兵南渡,南都陷,不果。

  未几,清兵逼南昌,巡抚旷昭走。曰广避居山中,清将吏累招请,不应。已而金声桓、王得仁屯南昌,素知曰广德望,阳招而阴纵之,曰广以是得全,阴结抚、赣义勇,思间道入闽、粤,未及行。俄而声桓反正,不知朝廷所在,无所禀重,乃迎曰广居南昌,镇抚士民。事闻,敕加曰广少师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赐尚方剑,便宜行事,督师恢复京、湖、闽、浙。曰广以清望旧为声桓推重,然声桓拥重兵,以反正功自大,爵上公,亦赐便宜,遂**生杀,不听命于曰广。时抚州王盖八起义,兵满数万。赣州阎、王、宋诸贼归义效命,众亦数万。吉安刘季矿所号召,西连酃、耒、郴、桂,所在响应,咸听命于曰广。曰广欲辑合之为声桓援,声桓不从。佥都御史吴宗周劝声桓尊奖曰广,收士民心。声桓强应之,弗能听也。曰广称疾,不视事。

  永历二年秋,敕召曰广陛见,声桓逊辞留之。曰广既久引疾,不能一旦去,逗留间,清兵大集,围南昌。曰广起,与声桓分堙而守。顾曰广所联络义兵,皆已解散,又素无权藉,虽旦夕乘城,不能有所指麾。冬十月,刺血拜表乞援,朝廷无以应。又驰檄何腾蛟求救,腾蛟以衡、长未下,次且不进。南昌粮尽,曰广倾资鬻仆妾以充饷,不给。城将陷,抚州门启,清兵故开一面,听城中溃散。或劝曰广出奔,曰广曰:“吾今日不死,尚何待!”闭门引吭而薨。事闻,赠进贤伯,谥文忠。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文艺中·欧阳修
  ●崇禎長編卷之五·汪楫
  第三十七回 灭准部余孽就歼 荡回疆贞妃殉节·蔡东藩
  大明武宗毅皇帝宝训卷之一·费宏
  椒生随笔·卷四·王之春
  卷之七百七十五·佚名
  ●奇女子传卷之一·吴震元
  甲申战事记·池仲祐
  第六卷 南 宋·缪荃孙
  卷之十二·傅恒
  卷之二·林时对
  翰苑羣书卷五·洪遵
  卷九十一·佚名
  卷十九·佚名
  食货六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九·徐世昌

    钱谦益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常熟人。明万历庚戌一甲三名进士,历官礼部侍郎。福王时,为礼部尚书。入国朝,以礼部侍郎署秘书院学士。有《初学集》、《有学集》。嫁女词中堂何喧阗,明烛耀银釭。箱帘启萎蕤,刀尺

  • 卷十八·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十八目录【四十八字】锦堂春赵令畤卢祖皋【三首】陆游【七首】李肩吾刘迎【四首】人月圆王诜赵鼎吴激赵孟頫刘因倪瓒【二首】前调【又一体】杨无咎前调【又一体】杨无咎武陵春【又一体】晏

  • 卷一·佚名

    一、拜母登程芸窗自古多寥寂,潜来花下笑寻芳。好鸟枝头迎客叫,百花丛内喷人香。桃花片片随流水,牵惹游人欲断肠。花因春尽多零落,人貌何曾得久长?若不风流虚一世,算来难及水鸳鸯。相挨相倚池边绕,相爱相连几在行。自想韶华虚

  • 东都事略卷五十九下·王称

    列传四十二下  纯仁字尧夫以父任为太常寺太祝中进士第初知武进县又知长葛县皆不赴仲淹遣之纯仁曰纯仁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及仲淹卒始出仕以著作佐郎知襄城县为政有惠爱签书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倚

  • 卷之四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一千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四十四·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四十四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淮南衡山济北王传第十四 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

  • 十国春秋卷七十·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楚四列传刘言 王逵 周行逢【子保权】刘言庐陵人也初事吉州刺史彭玕从玕奔楚事文昭王为辰州刺史会恭孝王与弟争国以土木功虐用静江兵士静江指挥使王逵等因众怨囘武陵黜留后王子光赞已又逐节度使王孙光惠

  • 第十四章 43·辜鸿铭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张)问孔子,说:“《尚书》中记载,一位古代的帝王(殷高宗,即武丁,商朝的第23位国王)在皇室服

  • 卷三十二·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三十二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二十有五年春叔孙舍如宋【策书未详】夏叔诣会晋赵鞅宋乐大心卫北宫喜郑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黄父初郑伯如晋子太叔谓范鞅曰王室之不宁晋之耻也鞅惧与韩起谋

  • 大云轮请雨经卷上·佚名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难陀优婆难陀龙王宫内。住大威德摩尼之藏大云轮殿宝楼阁中。与大比丘及诸菩萨摩诃萨众周匝围绕。复有无量诸大龙王。其名曰难陀龙王 优钵难陀龙王 娑伽罗龙王 阿

  • 大象的证词·阿加莎·克里斯蒂

    大象的证词 【Elephants Can Remember】又译作:旧罪的阴影、悬崖迷案,波洛健康时期的最后一案,携手奥利弗夫人。这又是一件对过去的旧案的调查,与《啤酒谋杀案》很有些类似,但结局仍然会给你一个恍然大悟的感觉。英国有句

  • 环谷集·汪克宽

    诗文别集。八卷。元汪克宽撰。汪克宽(1304—1372),字德辅,一字仲裕,祁门(今属安徽)人。曾从胡炳文、吴仲迁等人学。元泰定帝泰定三年丙寅(1326),中江浙乡试。次年会试,论《春秋》与主司之见不合,被黜,南归,弃科举业,

  • 茶录·冯时可

    明代茶书,冯时可撰,1卷。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松江华亭(治今上海)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累官湖广参政,所至有政声,尤以著述为天下所重。撰有《易说》、《诗意》、《左氏释》、《左氏讨》、《上池杂识》、《雨航杂

  •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佚名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演说,旨在超度地狱饿鬼及众生亡魂。据称天尊怜悯地狱饿鬼、畜生等遭受痛苦,不得超生,乃对大慈大悲真人宣说颂文二首、偈文

  • 咏怀诗·阮籍

    组诗。三国魏阮籍作。今存四言十三首,五言八十二首。后者尤著名。阮籍生当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当政,谋夺曹魏帝位,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剧烈,屠杀惨酷。阮籍对此深为不满,又常虑祸患及身,因作此诗以自抒胸怀。诗中表达了自己忧时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圆悟克勤

    十七卷。宋代圆悟克勤撰,虎丘绍隆等编。本书于宋绍兴三年(1133),即圆悟克勤入寂前二年编纂。收集克勤一生的上堂、小参、普说、法语、书、拈古、颂古、偈颂、真赞、杂著、佛事等各类语录。从本书可了解宋代的临济宗风

  •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海云

    凡二卷。唐代海云记于太和八年(834)。又称两部付法次第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内容记录密教金刚界、胎藏界两部,自印度至中国之相承及大意,尤对不空三藏一门特予详述之。上卷略述金刚界大教王经师资相承付法次第,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