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无常品第三之馀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如来应正等觉自觉性。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而得善巧自悟悟他。佛言:大慧。如汝所问当为汝说。大慧言唯。世尊,如来应供正等觉。为作非作。为果为因。为相所相。为说所说,为觉所觉。如是等为异不异。佛言:大慧。如来应正等觉。非作非非作。非果非因。非相非所相。非说非所说,非觉非所觉。何以故?俱有过故。大慧。若如来是作则是无常。若是无常一切作法应是如来。我及诸佛皆不忍可。若非作法则无体性。所修方便悉空无益。同於兔角石女之子。非作因成故。若非因非果则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超过四句。言四句者,但随世间而有言说。若超过四句。惟有言说则如石女儿。大慧。石女儿者惟有言说不堕四句。以不堕故不可度量。诸有智者,应如是知如来所有一切句义。大慧。如我所说诸法无我。以诸法中无有我性故说无我。非是无有诸法自性。如来句义应知亦然。大慧。譬如牛无马性马无牛性。非无自性。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自相。而非有即有。非诸凡愚之所能知。何故不知。以分别故。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自性。悉亦如是,大慧。如来与蕴非异非不异。若不异者应是无常。五蕴诸法是所作故。若异者,如牛二角有异不异。互相似故不异。长短别故有异。如牛右角异左左角异右。长短不同色相各别。然亦不异。如於蕴於界处等。一切法亦如是,大慧。如来者依解脱说。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若异者,如来便与色相相应。色相相应即是无常。若不异者,修行者见应无差别。然有差别故非不异。如是智与所知。非异非不异。若非异非不异,则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蕴非异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以是义故超一切量。超一切量故惟有言说。惟有言说故则无有生。无有生故则无有灭。无有灭故则如虚空。大慧。虚空非作非所作。非作非所作故远离攀缘。远离攀缘故出过一切诸戏论法。出过一切诸戏论法。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正等觉体。正等觉者永离一切诸根境界。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出过诸根量,非果亦非因。相及所相等,如是悉皆离。蕴缘与正觉,一异莫能见。既无有见者,云何起分别。

非作非非作,非因非非因。非蕴非不蕴,亦不离馀物。非有一法体,如彼分别见。亦复非是无,诸法性如是,

待有故成无,待无故成有。无既不可取,有亦不应说。不了我无我,但著於语言:彼溺於二边,自坏坏世间。

若能见此法,则离一切过。是名为正观,不毁大导师。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经中分别摄取不生不灭。言此即是如来异名。世尊,愿为我说不生不灭此则无法。云何说是如来异名。如世尊说。一切诸法不生不灭。当知此则堕有无见。世尊,若法不生则不可龋无有少法谁是如来。惟愿世尊为我宣说。佛言:谛听当为汝说。大慧。我说如来非是无法。亦非摄取不生不灭。亦不待缘亦非无义。我说无生即是如来意生法身别异之名。一切外道声闻独觉七地菩萨不了其义。大慧。譬如帝释地及虚空乃至手足。随一一物各有多名。非以名多而有多体。亦非无体。大慧。我亦如是,於此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诸凡愚人虽闻虽说。而不知是如来异名。其中或有知如来者,知无师者,知导师者,知胜导者,知普导者,知是佛者,知牛王者,知梵王者,知毗纽者,知自在者,知是胜者,知迦毗罗者,知真实边者,知无尽者,知瑞相者,知如风者,知如火者,知如俱毗罗者,知如月者,知如日者,知如王者,知如仙者,知戌迦者,知因陀罗者,知明星者,知大力者,知如水者,知无灭者,知无生者,知性空者,知真如者,知是谛者,知实性者,知实际者,知法界者,知涅槃者,知常住者,知平等者,知无二者,知无相者,知寂灭者,知具相者,知因缘者,知佛性者,知教导者,知解脱者,知道路者,知一切智者,知最胜者,知意成身者,如是等满足三阿僧祇百千名号。不增不减。於此及馀诸世界中。有能知我如水中月不入不出。但诸凡愚心没二边不能解了。然亦尊重承事供义。而不善解名字句义。执著言教昧於真实。谓无生无灭是无体性。不知是佛差别名号如因陀罗释揭罗等。以信言教昧於真实。於一切法如言取义。彼诸凡愚作如是言:义如言说义说无异。何以故?义无体故。是人不了言音自性。谓言即义无别义体。大慧。彼人愚痴。不知言说是生是灭义不生灭。大慧。一切言说堕於文字。义则不堕。离有离无故。无生无体故。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惟除不堕於文字者,大慧。若人说法堕文字者是虚诳说。何以故?诸法自性离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经中说。我与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离文字故非不随义而分别说。大慧。若不说者教法则断。教法断者则无声闻缘觉菩萨诸佛。若总无者谁说为谁。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应不著文字随宜说法。我及诸佛皆随众生烦恼解欲。种种不同而为开演。令知诸法自心所见无外境界。舍二分别转心意识。非为成立圣自证处。大慧。菩萨摩诃萨应随於义莫依文字。依文字者堕於恶见。执著自宗而起言说。不能善了一切法相文辞章句。既自损坏亦坏於他。不能令人心得悟解。若能善知一切法相文辞句义悉皆通达,则能令自身受无相乐。亦能令他安住大乘。若能令他安住大乘,则得一切诸佛声闻缘觉及诸菩萨之所摄受。若得诸佛声闻缘觉及诸菩萨之所摄受,则能摄受一切众生。若能摄受一切众生,则能摄受一切正法。若能摄受一切正法则不断佛种。若不断佛种则得胜妙处。大慧。菩萨摩诃萨生胜妙处。欲令众生安住大乘。以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随其所宜说真实法。真实法者,无异无别不来不去。一切戏论悉皆息灭。是故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如言执著於义。何以故?真实之法离文字故。大慧。譬如有人以指指物。小儿观指不观於物。愚痴凡夫亦复如是,随言说指而生执著。乃至尽命终不能舍文字之指取第一义。大慧。譬如婴儿应食熟食。有人不解成熟方便。而食生者则发狂乱。不生不灭亦复如是,不方便修则为不善。是故宜应善修方便。莫随言说如观指端。大慧。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言说者与妄想合流转生死。大慧。实义者从多闻得。多闻者谓善於义非善言说。善义者不随一切外道恶见。身自不随亦令他不随。是则名曰於义多闻。欲求义者应当亲近。与此相违著文字者宜速舍离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复白佛言:世尊,如来演说不生不灭非为奇特。何以故?一切外道亦说作者不生不灭。世尊亦说虚空涅槃及非数灭不生不灭。外道亦说作者因缘生於世间。世尊亦说无明爱业生诸世间。俱是因缘但名别耳。外物因缘亦复如是,是故佛说与外道说无有差别。外道说言:微尘胜妙自在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诸法不生不灭。若有若无皆不可得。世尊,大种不坏。以其自相不生不灭。周流诸趣。不舍自性。世尊,分别虽稍变异。一切无非外道已说。是故佛法同於外道。若有不同愿佛为演。有何所以佛说为胜。若无别异外道即佛。以其亦说不生不灭故。世尊常说一世界中无有多佛。如向所说是则应有。佛言:大慧。我之所说不生不灭。不同外道不生不灭不生无常论。何以故?外道所说,有实性相不生不变。我不如是堕有无品。我所说法非有非无离生离灭。云何非无。如幻梦色种种见故。云何非有。色相自性非是有故。见不见故。取不取故。是故我说一切诸法非有非无。若觉惟是自心所见。住於自性分别不生。世间所作悉皆永息。分别者是凡愚事非贤圣耳。大慧。妄心分别不实境界。如乾闼婆城幻所作人。大慧。譬如小儿见乾闼婆城及以幻人商贾入出。迷心分别言有实事。凡愚所见生与不生有为无为悉亦如是,如幻人生如幻人灭。幻人其实不生不灭。诸法亦尔离於生灭。大慧凡夫虚妄起生灭见非诸圣人。言虚妄者,不如法性起颠倒见。颠倒见者,执法有性不见寂灭。不见寂灭故。不能远离虚妄分别。是故大慧。无相见胜。非是相见。相是生因。若无有相则无分别。不生不灭则是涅槃。大慧。言涅槃者,见如实处舍离分别心心所法。获於如来内证圣智。我说此是寂灭涅槃。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为除有生执,成立无生义。我说无因论,非愚所能了。一切法无生,亦非是无法。如乾城幻梦,虽有而无因。

空无生无性,云何为我说。离诸和合缘,智慧不能见。以是故我说,空无生无性。一一缘和合,虽现而非有。

分析无和合,非如外道见。如梦及垂发,野马与乾城。无因而妄现,世事皆如是,折伏有因论,申述无生旨。

无生义若存,法眼恒不灭。我说无因论,外道咸惊怖。云何何所因,复以何故生。於何处和合,而作无因论。

观察有为法,非因非无因。彼生灭论者,所见从是灭。为无故不生,为待於众缘。为有名无义,愿为我宣说。

非无法不生,亦非以待缘。非有物而名,亦非名无义。一切诸外道,声闻及缘觉。十住非所行,此是无生相。

远离诸因缘,无有能作者,惟心所建立,我说是无生。诸法非因生,非无亦非有。能所分别离,我说是无生。

惟心无所见,亦离於二性。如是转所依,我说是无生。外物有非有,其心无所龋一切见咸断,此是无生相。

空无性等句,其义皆如是,非以空故空,无生故说空。因缘共集会,是故有生灭。分散於因缘,生灭则无有。

若离诸因缘,则更无有法。一性及异性,凡愚所分别。有无不生法,俱非亦复然。惟除众缘会,於中见起灭。

随俗假言说,因缘递钩琐。若离因缘琐,生义不可得。我说惟钩琐,生无故不生。离诸外道过,非凡愚所了。

若离缘钩琐,别有生法者,是则无因论,破坏钩琐义。如灯能照物,钩琐现若然。此则离钩琐,别有於诸法。

无生则无性,体相如虚空。离钩琐求法,愚夫所分别。复有馀无生,众圣所得法。彼生无生者,是则无生忍。

一切诸世间,无非是钩琐。若能如是解,此人心得定。无明与爱业,是则内钩琐。种子泥轮等,如为名为外。

若言有他法,而从因缘生。离於钩琐义,此则非教理。生法若非有,彼为谁因缘。展转而相生,此是因缘义。

坚湿暖动等,凡愚所分别。但缘无有法,故说无自性。如医疗众病,其论无差别。以病不同故,方药种种殊。

我为诸众生,灭除烦恼玻知其根胜劣,演说诸法门。非烦恼根异,而有种种法。惟有一大乘,清凉八支道。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妄说无常。世尊亦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未知此说是邪是正。所言无常复有几种。佛言:大慧。外道说有七种无常。非是我法。何等为七。谓有说始起即舍是名无常。生已不生无常性故。有说形处变坏是名无常。有说色即无常。有说色之变异是名无常。一切诸法相续不断。能令变异自然归灭,犹如乳酪前後变异。虽不可见然在法中坏一切法。有说物无常。有说物无物无常。有说不生无常。遍住一切诸法之中。其中物无物无常者,谓能造所造其相灭坏。大种自性本来无起。不生无常者,谓常与无常有无等法。如是一切皆无有起。乃至分析至於微尘亦无所见。以不起故说名无生。此是不生无常相。若不了此则堕外道生无常义。有物无常义有物无常者,谓於非常非无常处。自生分别。其义云何。彼立无常自不灭坏能坏诸法。若无无常坏一切法。法终不灭成於无有。如杖搥瓦石能坏於物而自不坏。此亦如是,大慧。现见无常与一切法。无有能作所作差别。云此是无常。此是所作无差别故。能作所作应俱是常。不见有因。能令诸法成於无故。大慧。诸法坏灭实亦有因。但非凡愚之所能了。大慧。异因不应生於异果。若能生者,一切异法应并相生。彼法此法能生所生应无有别。现见有别。云何异因生於异果。大慧。若无常性是有法者,应同所作自是无常。自无常故。所无常法皆应是常。大慧。若无常性住诸法中。应同诸法堕於三世。与过去色同时已灭。未来不生现在俱坏。一切外道计四大种体性不坏色者,即是大种差别大种造色。离异不异故。其自性亦不坏灭。大慧。三有之中能造所造。莫不皆是生住灭相。岂更别有无常之性。能生於物而不灭耶。始造即舍无常者,非大种互造大种。以各别故。非自相造。以无异故。非复共造。以乖离故。当知非是始造无常。形状坏无常者,此非能造及所造坏。但形状坏。其义云何。谓分柝色乃至微尘。但灭形状长短等见。不灭能造所造色体。此见堕在数论之中。色即是无常者,谓此即是形状无常非大种性。若大种性亦无常者则无世事。无世事者,当知则堕卢迦耶见以见一切法自相生惟有言说故。转变无常者,谓色体变非大种变。譬如以金作庄严具。严具有变而金无改。此亦如是,大慧。如是等种种外道。虚妄分别见无常性。彼作是说。火不能烧诸火自相。但各分散。若能烧者,能造所造则皆断灭。大慧。我说诸法非常无常。何以故?不取外法故。三界唯心故。不说诸相故。大种性处种种差别不生不灭故。非能造所造故。能取所取二种体性一切皆从分别起故。如实而知二取性故。了达惟是自心现故。离外有无二种见故。离有无见则不分别能所造故。大慧。世间出世间及出世间上上诸法。惟是自心非常非无常。不能了达堕於外道二边恶见。大慧。一切外道不能解了此三种法。依自分别而起言说著无常性。大慧。此三种法所有语言分别境界。非诸凡愚之所能知。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始造即便舍,形状有转变。色物等无常,外道妄分别。诸法无坏灭,诸大自性祝外道种种见,如是说无常。

彼诸外道众,皆说不生灭。诸大性自常,谁是无常法。能取及所取,一切惟是心。二种从心现,无有我我所。

梵天等诸法,我说惟是心。

若离於心者,一切不可得。

猜你喜欢
  第二十八卷·佚名
  卷二十三·赜藏主
  卷第十七·佚名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八·雍正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卷中·佚名
  续指月录总目·聂先
  卷第三十·雷庵正受
  卷第二十五·佚名
  羯磨仪式缘起·书玉
  ●后序·张商英
  卷第三十六·佚名
  大雲初分师子吼神通健度第二十·佚名
  善护品第三十二·佚名
  劝助品第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傅伯达·唐圭璋

      待考。   沁园春   白帝司权,炎宫回驭,一叶报秋。正银河高泻,金风乍扇,冰轮将满,火伞初收。吴越传芳,斗牛钟秀,间世生贤谁与俦。那堪更负。过人才气,济世谋猷。   风流花县优游,有善政廉名达郡侯。鹗书朝荐,泥封幕召,

  • 丙集第十二·钱谦益

    何副使景明一百二首【独漉篇】独漉独漉,驱车折轴。不畏折轴,但畏车覆。芃芃者莸,生彼中衢。虽有兰蕙,当门则锄。同行窃金,相顾道左。我实不知,彼则畏我。食荼知苦,食梅知酸。狐裘之敝,可以御寒。有虎斑斑

  • 卷五十三·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五十三异人拟栩王中立【六首】中立字汤臣岢岚人博学强记问无不知少日治易有声塲屋间家豪于财賔客日满门所以待之者备极丰腆其自奉则日食淡汤饼一杯而已年四十防妻遂不更娶亦不就举

  • 曾静供词二条 二、雍正皇帝勤政爱民,与天理浑然一体·雍正

      【原文】  曾静供:弥天重犯读书浅少,如何晓得天地高厚?况属山鄙狭陋,负罪弥天。一旦身近圣天子之光,忽睹广大精深,胆寒心裂,愈觉窍口难开。只有圣德神化,感通于变,其效甚速。是以弥天重犯昔虽冥顽,同于禽曾,今得被化,幸转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三·佚名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壬子朔升山西参政游汉龙为浙江按察使山东副使周光爕为江西参政○癸丑詹事刘一燝右谕德杨守勤各以考满复职○大学士方从哲奏考选庶吉士题请钦定考试日期其选取人数宜仍照癸丑开科事例用二十三名统候

  • 第一二七禀光绪九年七月十六日一一三一二-二一·佚名

    一皂头役王佐,对新竹知县禀报:已将粮丁纪禄押令登舟内渡台下一皂头役王佐叩首跪叩禀,为遵饬押回,据情禀复察夺事。案查革役杨祥上控徐祥:串通权丁纪禄等纳贿复充等情一案,经蒙本府宪提讯断结,饬令将该丁

  • 卷三百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七八旗大臣年表八内大臣年表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七>

  • 卷一·杨于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质疑卷一明 杨于庭 撰隐公春王正月上胡氏曰周以建子为岁首则冬十有一月是也建子非春乃以夏时冠周月者此所谓行夏之时而见诸行事之验也余曰非也藉令建子建丑而遂以子丑之月为春则胡氏之说非也若但以

  • 卷四·陈深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编卷四      宋 陈深 撰闵公【名啓方庄公庶子母叔姜史记名开諡法在国遭难曰闵】元年【庚申】春王正月【案左氏去冬立闵公杜氏注於是年八岁母叔姜哀姜之姊亦齐女故哀姜与庆父利其幼而立焉不

  • (九)·钱穆

    第九目制度。中国人言治平之道,重在制度。杜佑《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诸书,皆详言中国历史上各项政治制度之演变。近代国人,皆言秦以下中国政治为帝皇专制。试读杜马诸书,可知其非。历代各项制度,亦各有是非得失,均当从

  • 云峰悦禅师·惠洪

    禅师生徐氏。名文悦。南昌人也。七岁剃发于龙兴寺。短小粹美。有精识。年十九杖策遍游江淮。常默坐下板。念耆宿之语。疑之曰。吾闻临济。在黄檗三年。黄檗不识也。陈尊宿者教之。令问佛法大意。三问而三被打。未闻谆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六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六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憍陈如品下复有梵志名曰清净浮。作如是言。瞿昙。一切众生不知何法。见世间常无常亦常无常非有常非无常乃至非如去非不如去。佛言。善男子。不知色故乃至不知

  • 第九十七章 奇玛罗单玛等二王·佚名

    由此,此[王子称]奇玛罗单玛斯利耶(第二),王备信心等之德,身敬三宝,(一)彼由玛睹城迎来妃所生女为首妃,依四摄法使诸人喜,具德之彼人民之主,于楞伽国,常平等正守王位。(二、三)即位之式已,[彼]于胜者之教有净信心,几次行齿[舍利]供养及其一切

  •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小说 家劳伦斯的代表作,出版于1928年。小 说描写了康斯坦斯因丈夫下半身瘫痪, 而不甘寂寞地与庄园狩猎人偷情,不久 怀孕的康斯坦斯离婚不成,只能远走苏 格兰。作品通过康斯坦斯在婚姻、爱

  • 竹洲集·吴儆

    宋代诗文别集。20卷。吴儆撰。另附《棣华杂著》1卷。卷1、卷2为奏议,卷3为政议,卷4为表启,卷5、卷6为启,卷7至卷9为书,卷10、卷11为记,卷12为序,卷13为祭文,卷14为杂文,卷15为铭赞,卷16为古赋,卷17至卷19为诗,卷20为

  • 东郭记·孙仁孺

    传奇名。明孙仁孺撰。《远山堂曲品》著录。据《孟子·离娄》等篇中人物事迹敷演成剧,集齐人、陈仲子、淳于髠、王驩、绵驹等人于一台,以“齐人有一妻一妾”故事为主线。写齐人到东郭墦间乞食,归来却向妻妾吹嘘有势交贵友

  • 四书讲义困勉录·陆陇其

    清陆陇其为补充朱熹《四书集注》而辑录的明以后各家《四书》解说。共37卷:《大学》1卷,《中庸》2卷,《论语》20卷,《孟子》14卷。陇其“一生心力毕萃于孔、曾、思、孟之书” ,“其于《四书》义蕴如食充饥,如衣御寒,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