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崔元略传

崔元略,博陵人。祖父崔浑之。父崔儆,贞元间官至尚书左丞。崔元略应举进士,历任使府佐吏。元和八年(813),拜殿中侍御史。十二年(817),调任刑部郎中、知台杂事,又擢升拜御史中丞。元和十三年(818),因李夷简自西川应召拜御史大夫,于是命崔元略留在门下省任职。不久授京兆府少尹、知府事,依例赐紫服金鱼袋。数月后,正式拜京兆尹。次年,改任左散骑常侍。

穆宗即位,命崔元略出使党项宣抚,他借病推辞不行,出任黔南观察使、兼御史中丞。起初,崔元略受命出使党项,认为是宰臣挟私怨排斥自己,颇有怨言。宰相崔相启奏道:“日前因圣上极意安抚党项,遂差崔元略为使前往,他受命之后,深以为苦而不乐于前去,言辞之间,颇失体统。岂能身受重恩,不思报效,只要于己不利,便不肯行。必须略加惩罚,以整肃百官,请让崔元略出任黔中观察使。”先前,崔植任吏部郎中,崔元略任刑部郎中知杂。当时御史中丞调任京兆尹,舆论认为崔植有希望入御史台。崔元略因此事入阁,妄称崔植失仪,命御史弹劾他。此时二人皆拟进升中丞,结果诏令只授崔元略一人,崔植深为记恨。及至崔植为相,崔元略受命以左散骑常侍身份出使党项,他认为崔植排斥自己,称病推辞不往,被谪降出京。一年后,转任鄂州刺史、鄂岳都团练观察使。长庆四年(824),入朝任大理卿。

敬宗即位,崔元略再度任京兆尹,不久兼御史大夫。因误征京师地区已经赦免的放缗钱一万七千贯,被侍御史萧澈弹劾。诏令刑部郎中赵元亮、大理正元从质、侍御史温造充任三司复查。崔元略因有人背后相助,只被削职兼大夫。先前,崔元略有做宰相的希望,及至这事发生,希望便很小了。宝历元年(825),调任户部侍郎。舆论认为崔元略领掌管户口疆域之重任,出于朝廷宣旨授职。此时谏官有奏疏,指名陈说内常侍崔潭峻正当权宠,崔元略像对待叔伯一样侍奉他,所以虽遭弹劾,而能很快升迁要职。崔元略亦上章自辩,且说:“日前府县分条奏疏,谏官举报弹劾,臣孤立无援,毁谤更烈,没想到诏令出圣主慈心,恩泽降于意料之外。臣处尚书省重位,列左户清贵官职,岂是臣平庸无知,自己敢于揽此职任。天子慈心所择,虽然臣因沐殊恩而惊惶;众口指责为臣,乃至妄生仗恃人缘之说法。”诏令答复道:“朕所命职官,岂非秉公挑选?卿能称职,何惧人言!”然而崔元略终究不能逃脱父事崔潭峻之丑名。宝历二年(826)四月,京兆府因崔元略先前为尹之日充当桥道使,造东渭桥时,被本府典吏郑位、判官郑复虚报物价,抬价供给用料,不偿付佣工力资,任意克扣工匠费用,计获赃款二万一千七百零九贯。敕书说:“崔元略不能约束下级,属于怠职,罚一月俸禄及料钱。”当时刘栖楚自任京兆尹以来,有凯觎相位之心。崔元略正处于他的对手之位,又经常出入裴度宅第。刘栖楚担心他妨碍自己,立意用计搞垮他,于是趁审察修建皇陵时所费钱物之机诬陷他。

大和三年(829),调任户部尚书。四年(830),判度支。五年(831),检校吏部尚书。出任东都留守、京畿汝州等处防御使。这年,又调任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十二月去世,停朝三日,追赠尚书左仆射。

崔元略之子名铉。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七十·宋濂
  卷六十三·谷应泰
  卷八·吴广成
  卷四十六·宋·蒋一葵
  卷七史三·何良俊
  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多才李氏建殊勋·宣南吏隐
  ◎曾国藩的治兵术·恽逸群
  一一四 谕内阁四库全书处分纂翁方纲等着分别授为翰林院编修等职·佚名
  沈重传·令狐德棻
  月赤察儿传·宋濂
  陈理传·张廷玉
  公孙衍为魏将·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张国宾

    (邦老同旦儿上)(邦老云)自家陈虎的便是。我这一日吃酒多了,那小厮不知被母亲唆使他那里去,至今还不回来,莫不是去做贼那?(旦儿云)他应武举去了也。(邦老云)既是应武举去了,不得官教他不要来见我。今日有些事干,我要到窝弓

  • 唐诗镜卷二十四·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__唐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二十四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十六 杜甫【四】 七言古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劒器行【并序】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特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劔器壮其蔚跂问其

  • 周晋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周晋(生卒年不详)字明叔,号啸斋,其先济南(今属山东)人,自祖秘起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晋于绍定四年(1231)官富阳令。嘉熙末淳祐初,为福建转运使幹官。累监衢州、通判柯山。宝祐三年(1255),知汀州。晋富藏书,工词。词作多散

  • 卷四百十五 列传二百二·赵尔巽

      黄翼升丁义方 王吉 吴家榜 李成谋 李朝斌江福山 刘培元   黄翼升,字昌岐,湖南长沙人。少孤,育于邓氏,冒其姓,入长沙协标充队长。咸丰初,从征广西,曾国藩创水师,调为哨长。四年,从杨岳斌下岳州,叙千总。战于城陵矶,贼以十馀

  • 读礼通考卷六十七·徐乾学

    丧仪节三十国恤二周大丧仪丧大记疾病君彻县【注天子宫县】 君夫人卒于路寝【注言死者必于正处也】曲礼崩曰天王崩【注史书防辞】右初崩周礼天官夏采掌大丧以冕服复于太祖以乘车建緌复于四郊【刘彛曰王之衮冕生常服之

  • ●绎史摭遗卷十三·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文学、儒行列传傅山应撝谦林时对黄宗羲顾炎武李容黄宗炎(弟宗会)于戏!当其残山剩水之局,不有志节之士以品行励人心、以文章维世道,则一线之源几于沦矣。夫啬庐、潜斋暨二曲者,皆诸生耳;其孤介绝俗,惟知以斯

  • 第四十三册 天命八年正月·佚名

    第四十三册 天命八年正月【原档残缺】一二人不得离旗前往之矣,恐途中抢掠汉人物件,务妥加管带。是日,抚顺额驸、西乌里额驸,往迁南海沿岸户口时,悬牌告示。其书曰:&ldquo;李驸马,此兵原非金帝兴,乃明帝兴矣。若明帝胜,则不曾

  • 唐纪八十一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下天元年(子、904)·司马光

    唐纪八十一 唐昭宗天元年(甲子,公元904年) [1]五月,丙寅,加河阳节度使张汉瑜同平章事。 [1]五月丙寅(初二),朝廷加授河阳节度使张汉瑜为同平章事。 [2]帝宴朱全忠及百官于崇勋殿,既罢,复召全忠宴于内殿;全忠疑,不入。帝曰:“全忠不

  • 二一 进一步的研究·邹韬奋

    上次所谈过的直接教授法,只是对初学而言,略进一步,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训练学生用英文字典。最好是要用英文注解的字典,至少也要用中英文注解的字典,这样不但可以得到正确的意义,而且也可于无意中多学得几个生字。况且教师用的

  • 卷三百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八旗大臣年表十一八旗都统年表一满洲八旗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

  • 奇怪篇第十五·王充

    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曰姒;卨母吞燕卵而生卨,故殷姓曰子。后稷母履大人迹而生后稷,故周姓曰姬。《诗》曰:“不坼不副”。是生后稷。说者又曰:“禹、卨逆生,闿母背而出;后稷顺生,不坼不副

  • 卷九·张自超

    <经部,春秋类,春秋宗朱辨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宗朱辨义卷九高淳张自超撰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衞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彭城系宋左氏以为不登叛人也公羊以为不与楚之専封也谷梁

  • 卷第八·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八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阿毗昙结使犍度十门跋渠第四几使所使  并及二缘  次第有觉相应诸根  亦成就根  若不成就断智作证  十门普周二十二根。十八持。十二入。五阴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 再住海盐州天宁永祚禅寺语录 侍者 良彦等 编 示众。祖师言句。无你[口*(一/巾)]啖处。如今兄弟行脚。傍人门户。吃他残羹馊饭。好不惺惺。只管横咬竖咬。不肯放。粪堆头蝇子一般。

  • 卷第二十四·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四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五世之五(清源下第四世之二) (曹洞宗)【增收】筠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嗣云岩)因辞云岩。临行问。百

  • 二懒开关心话·闵一得

    斯二子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氏。阅其心话,殆养生家而将从事于南宫者。余见而录之,喜其言浅而深、粗而精,其间命意,似有所向,殆又非顽隐一流,趣味与余不二。爰去其不经,而存其常说,名之曰《二懒心话》。盖以一号懒翁,一号大懒。

  • 前线·洪灵菲

    现代长篇小说。洪灵菲著。上海晓山书店1928年5月初版,列入“我们社丛书”。小说的主人公霍之远,国共合作时期在国民党党部工作,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一方面为革命而奔忙,另一方面又置在农村的妻儿于不顾,终日徘徊

  • 历代名贤确论·佚名

    一百卷,作者不详,但在此书前面,有明人吴宽写的序言,在序言中,他称书中对名贤的论述,都出自唐宋人之手,而且散见于这些人的文集中,由于这些评述过于零散,不便于查阅,所以他对其整理编纂,辑成此编,以便观览,但对于书的作者,吴宽并未载